APP下载

《大鱼》叙事时间分析

2022-11-12侯安妮吴燕飞

戏剧之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爱德华大鱼省略

侯安妮,吴燕飞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慈溪 315300)

《大鱼》的作者是美国作家丹尼尔·华莱士,这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亦是他的成名作。顾名思义,《大鱼》中的主人公爱德华认为自己是一条大鱼,最终将回归于湖泊之中。小说以爱德华的儿子为叙述者,讲述其父亲富有奇幻色彩的一生。他的父亲一生都在给他讲述故事与笑话:巨人、独眼女巫、大风雪、神秘城镇、地狱犬、连体歌手。这是父亲的教育方式,也是父亲终其一生都未曾动摇的教育理念。在爱德华看来,人的一生本就枯燥乏味,我们应该尽可能为生活增添色彩。而成长中的儿子逐渐厌倦了父亲不合时宜的笑话与胡编乱造的故事,父子关系由此疏远。直至父亲生命尽头,儿子才明白父亲的想法,完成了父亲最终的故事。作品结尾,儿子在湖边目睹父亲最终成为他常说的那条大鱼,游走了。丹尼尔·华莱士以充满想象且诙谐的语言形式,把父爱的与众不同表述得淋漓尽致。“文学是时间的艺术。”“时间”对小说叙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鱼》的框架是一个大故事包含着许多小故事,这些故事之间有着不同的时间组合关系,作者将小说的话语时间进行了合理调整与安排,使得小说节奏张弛有度,情节流畅自然,内容详略得当。总的来说,对叙事时间的巧妙处理使小说的内容与主题意蕴得到美好呈现,并使故事更具有可读性。

克里斯蒂安·麦茨认为:“叙事是一个时间序列,一个双重时间的序列。”法国结构主义大师热奈特在《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中提出的叙事文学时间,涉及两种时间,即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不同于传统小说对时间序列和因果关系的分析,叙事学家关于叙事与时间的研究主要从“故事”与“话语”关系入手,分析时间在两个层面的结构。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不因作者创作想法而随意改变;而话语时间(又称文本时间),指叙述内容在叙事文本中所呈现出的时间状态,可根据作者个人创作思想和意志对其进行合理安排和调整,具有多维性与多变性。小说《大鱼》以儿子为叙述者,讲述了父亲爱德华的奇幻人生。单从故事内容方面来看,小说的故事时间是主人公的一生,如果按照“故事时间”的本来节奏和顺序进行叙述,小说将是难以想象的,也难以阅读。由此,我们有必要区分“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本文将从时序、时距、频率三方面考察丹尼尔·华莱士如何以他独特的写作技法对故事时间进行有效安排,达到故事时间与话语时间的和谐统一。

一、《大鱼》的叙事时间

(一)时序

“时序”是叙事作品中话语时间与故事时间发生严重错位的一种现象,“所谓文本时间顺序是文本中展开叙述的前后顺序,即叙述者讲述故事时从开头到结尾的次序。而故事时间顺序是故事内容从开始发生到结束的发展顺序”。传统小说多以故事时间的顺序安排叙事时间的顺序,这使得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相同,这样的叙事手法通常会较为枯燥。然而,丹尼尔·华莱士似乎考虑到了这一问题,巧妙地将作品情节结构大致分为两个框架,大框架呈现为逆时序,小框架则是以顺时序的形式叙述。大框架集中表现为第一章主人公爱德华来到了生命尽头:“在我父亲作为人的一生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最后一次驱车旅行……我的父亲成了一个神话。”接下来便由叙述者从主人公爱德华出生开始讲述爱德华传奇且充满色彩的一生,如“他是在四十年来最干旱的那个夏天出生的……爱德华出生的那天,下雨了。”由此开始,以诸多富有趣味的故事,将爱德华·布龙完整的一生自然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这里,叙述者采用了逆时序中的倒叙手法。故事时间(爱德华·布龙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际)迟于话语时间(即对爱德华·布龙一生的回顾),叙述从当下这一时刻开始回忆过去。这便是丹尼尔·华莱士在《大鱼》中设置的一个大故事框架,接下来便是由大框架回到顺时序描述的小框架。在此框架中,作者设置的文本时间流程大致表现为单向展开,围绕主人公爱德华人生进程发展进行叙述。如“十二岁时,他就能通过走路时鞋子发出的声音认出家乡的每个人。”“事情大致上是这样的……并且他高中毕业了”。除此之外,作者在作品中运用了四次插叙,主要体现在始终贯穿全作品的场景——父亲之死。作者通过运用时序中几类叙事手法,把过去的时间和现在的时间密切地联系在一块。总的来说,这样的叙述方式使得作品结构富于变化,情节流畅自然,制造了一定的悬念,使读者产生了想要读下去的欲望,提升了作品的可读性。

(二)时距

热奈特将故事时间与话语时间二者间的差别称为“时距”,而“时距”一般包括四种情况:场景、概述、省略、停顿。如若作者将主人公的一生进行完整叙述(即故事时间与话语时间一致),故事的时间未免过长,故事结构也略显寡淡。为了突出叙事过程中的特点及主题,作者会错乱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使叙述时间长短不一,如削减多余情节,对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特写化处理。作者在《大鱼》中对“时距”的娴熟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场景

场景的叙事节奏下,叙事时间等于时间。场景在小说中多用来进行情境描写,即在一定时间、空间下还原真实的场景及事件,充分保证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具体性。在《大鱼》中,作者将场景运用得恰到好处,在此我们选取一段进行具体分析。“那条狗怒气冲冲地向他们跑来并跳了起来。布龙一只手抱着女孩,伸出另一只手掐住狗的脖子,然后把它撂在地上。狗吠叫一声但又四脚着地站起来,发出恐怖的怒吼。它的脑袋以让人眩晕的速度飞快地左右晃荡着——有一刻看上去就像它有两个脑袋,龇着利齿,透过两对粉红的牙龈咆哮着。”片段中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呈1 比1 比例,还原出最逼真的画面。这种戏剧化的展示使观众直接听到、看到人物的言行。愤怒龇牙、动作迅速的地狱犬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突出了爱德华·布龙的镇静敏捷与勇敢无畏。同时,主人公制服地狱犬的过程,每分每秒每个细节皆完整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在阅读此文本时有心跳加速之感,更具有代入性。

2.省略

省略多存在于文本中某段时间内未被展现出来的已发生的故事。热奈特将省略细分为明确省略和隐含省略两类。明确省略在文本中的运用常常伴有一些时间上的关键词语,如“十四年后”“三天三夜”“一辈子”。对于爱德华和桑德拉相识相爱的叙述,文本中提到“他们第一次约会后三个星期过去了,这段时间里爱德华和桑德拉说了许多话。”在此有时间提示词明确指出时间进程的部分属于明确省略。接着对于同章节中存在的隐含省略我们择一片段具体分析。“我母亲说,‘他求婚了。’‘那你是怎么对他说的?’他问她。‘我说我要再考虑一下。’她说。‘然后呢?’我父亲说。‘然后我考虑过了。’她说,拉起我父亲血糊糊的手。然后他们陷入热吻。”在此只交代了母亲最后与父亲相恋这一结果,对话中母亲并未明确说出她考虑之后的决定,而是用行动主动告诉父亲,整个叙事过程省略了第三人(母亲的另一追求者唐·普莱斯)最后的结局。在不影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运用省略手法,起到了突出重点的作用,使读者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两位主角身上。

3.停顿

与省略相反,停顿则是将故事时间停住,用较大的篇幅进行描写,用于对某个事物进行观察居多。这样的写作手法往往游离于故事情节之外,由叙述者客观描写。在《大鱼》中,对于那只老妇人神秘的眼睛有一段描写,“据说这只眼睛有种魔力。据说这只眼睛可以看见。据说直视这只眼睛会交噩运,因为那个老妇人会认出你来,并且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找到你,然后对你做出难以言喻的事情。”前后文都在叙述父亲为了报答,发誓要将老妇人的眼睛找回来。而作者却选择在此时将时间定格,对这只被偷走的眼睛进行细节描写,其一表现出眼睛的恐怖与危险,营造出紧张的阅读氛围;其二便是带有讽刺意味,这只眼睛对于老妇人来说是生活中重要的存在,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只是个威胁,尽管如此,那位组织成员还是将这只眼睛偷了出来。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还是有人会做,自私自利的人,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4.概述

最后我们将概述与扩述合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如果要使作品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那概述是“张”,扩述是“弛”。比如,在《大鱼》开头一章,“我的父亲成了一个神话。”短短一句话就对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进行了概述,也为之后“我”对父亲一生进行叙述埋下了伏笔。

总的来说,拉大故事时间跨度,保证叙事节奏快慢不一、张弛有度,突出叙事特点是丹尼尔·华莱士的写作技法之一。

(三)频率

频率这一概念与叙事节奏息息相关,频率即反映事件在故事中发生次数与文本中叙述次数间存在的关系。根据热奈特叙事频率理论,将叙事频率划分为三种:“单一叙述”“重复叙述”“概括叙述”。“单一叙述”指发生过一次的事进行一次讲述;“重复叙述”指多次讲述只发生过一次的事;“概括叙述”指多次发生的事件在文本中只叙述一次。

1.单一叙述

作品中提到,“我看见他游来游去,一条银色的、绚丽的、闪烁的生命,然后消失在漆黑的河水深处,那是大鱼们向往的地方。”像这样的场景描写只需叙述一次就足够了,其还为读者留下了足够的幻想空间;反之,如若重复提几次场景,发挥的效果倒会减弱。

2.重复叙述

在其中一个章节中,爱德华为了让一位拒绝让他服务的女士莱茵沃特夫人能够接受他,机智地设计了一个埋伏(即将新一批到货的塑身内衣藏了起来)。莱茵沃特夫人至少三次说:“把塑身内衣给我拿来!”。然而没有人能满足她的要求,最后爱德华才将塑身内衣拿给她,她的态度也从无视爱德华迅速转变为充满爱慕地看着爱德华。同一要求在文中反反复复出现,莱茵沃特夫人反应之激烈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叙述方式看似塑造了莱茵沃特夫人痴狂于塑身内衣的形象,实际却巧妙地从侧面表现出爱德华的机智。结合以上分析,此处的重复叙述,减慢叙事节奏,专注于刻画主人公灵活机智的形象,凸显重点,强化文本蕴意。

3.概括叙述

概括叙述,指多次发生的事件在文本中只叙述一次。在《大鱼》中,概括叙述出现的频率高于重复叙述,如“一个巡游的爸爸,家只是他去往另一个地方的中转站。”“他每次都要离开好几周,去纽约、欧洲或日本,并在某个奇怪的钟点回来,比如晚上九点,倒上一杯喝的,占据他的椅子以及有名无实的一家之主的头衔,而且他总是有些精彩的故事要讲。”这些概括叙述简洁有效地表现出父亲常常在外,对家庭的疏忽,同时从用词中也表现出叙事者“我”对父亲的埋怨。叙事频率控制叙事节奏,在此进行概括叙事总体简略交代情况,为后文父亲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冒险埋下伏笔,同时这在主题呈现方面也是重中之重。

二、结语

丹尼尔·华莱士凭借个人写作风格对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进行了掌控规划,以此使文本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有快有慢。叙事节奏不一,对主题意蕴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爱德华用自己的另类有趣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儿子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灵魂的富足非常重要。面对并不理想的现实,别想着逃避,直面挫折,带着憧憬,以欢乐填充生活。最后,审视当下,理解过去,奔赴未来,我们终将成为自己的“大鱼”。纵观《大鱼》全文,主题意蕴深刻却也普通,这取决于每位读者的内心世界:生活可以是一杯美式咖啡,也可以是一杯浪漫的卡布奇诺,全在于我们能否从平凡生活中发掘真善美。每位读者都能与作品中的情节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猜你喜欢

爱德华大鱼省略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描绘孤独的画家——爱德华·霍普 上
描绘孤独的画家——爱德华·霍普 下
“会海”养不出“大鱼”
大鱼带来的启示
中间的省略
省略
省略
爱德华和玛米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