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蜀道(广元段)沿线传统村落景观特征与保护研究*

2022-11-11赖昱宏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0期
关键词:蜀道云台石板

赖昱宏,袁 园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0 引言

近年,蜀道(广元段)沿线有多个村落被列入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同时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传统村落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立足于对蜀道(广元段)沿线传统村落景观特征的研究,探索蜀道文化与村落景观的联系,为村落内在特质的深度挖掘和表达提供一条有效途径,为传统村落进一步保护提供基础。

1 相关概念

蜀道是指古代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连接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2 000多年来,古蜀道的主要组成可归结为上述的“北四南三”7条道路。蜀道(广元段)沿线主要指以剑阁古城为中心,向周边扩散的区域,是金牛古道中的一小部分。该段位于川陕交界之地,地势险峻,经济相对落后。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关中通往蜀地的交通要道上多种文化交融,汇聚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文化内涵,成为最为繁忙的文化和经济线路,是一条联络人地关系的文化之路,沿线村落受蜀道文化影响形成特殊的文化景观。

所谓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拥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表现一种空间记忆,不可再生,体现村落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这里的蜀道(广元段)沿线传统村落,是受驿站、自然环境、交通枢纽等因素影响,长期逐步形成有一定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的村落。其沿线的村落民居建筑、构造物、道路等方面有鲜明的特征,是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古村落。

2 传统村落概况

2.1 村落分布

此次考察云台村、石板村、牛头村3个村落,其均分布于金牛道沿线上(见图1),北起石板村,南到云台村,受蜀道上多元文化影响,形成特殊风貌的古街、古村落。

图1 传统村落分布

云台村隶属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大朝乡,古称“大朝驿”,是古人出川入蜀国必经之地,在秦汉时就建有驿站,被称为“达摩戍驿站”,明朝时期设为川陕驿道的重要驻站,到清朝则属昭化县清和(里)乡,并在此驻卫戍兵马,后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昭化镇管辖。所处区域悬崖陡壁、群山环抱,距剑门关15km,距昭化古城20km。2019年6月6日,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牛头村也属大朝乡,距云台村4km,地处牛头山山脉,属剑门山脉分支,现存诸多林地资源,村内有水塘沟渠等水体。村落东边是朝阳乡,北边是昭化镇,西边是利州区,南边是剑阁县,如今是连接2个景区之间的重要节点。古蜀金牛道在牛头村境内有3.6km长,古时剑门关的前哨关口天雄关(古称葭萌关)在此地。

石板村位于朝天区麻柳乡西北方,村内山峦错落、沟壑纵横,蜀道上的白羊古栈道穿境而过。村落起源于1914年,该处属交通要道,过往人群较多,为聚集人气用近百米长的石板铺成街道,但赶集逗留买卖物品的人少,市场未兴起,最终形成了石板村。村落内建筑形式多样,2013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2 地域背景

本次调研的3个村落位于山地向盆地过渡地带。主要沿高山峡谷穿行,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冬暖夏凉。

受地势环境及蜀道线路影响,村落多选址于海拔高、气温低的山顶或山腰,为山地风貌景观。村落周边峰峦叠嶂,雄奇险峻,风光峻丽。民居建筑多背靠青山,筑于缓坡地带或谷地,顺着道路分布,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

3 景观要素

3.1 本体景观

3.1.1 民居建筑

山地向盆地过渡地带,多是高山峡谷,地形复杂,村落民居常依山就势。受蜀道线路上外部文化的影响,民居传统、古朴、悠久,空间布局形式呈现多样化(见图2)。平面形式多“一”字形、“L”形、“U”形以及合院式,设有堂屋、厨房、卧室、仓库等空间,堂屋是礼仪空间,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决定了整个建筑的朝向,常用于尊祖敬神、祭天拜地、禳鬼避凶。卧室常设置于堂屋两侧,民居2层低矮的阁楼或旁屋被用作仓库,卫生间与牲口房设置在附属房屋内。

图2 民居空间布局形式

历史中蜀道上的文化交流也影响民居建筑的发展,使当地形成混合多样的民居建筑。民居建筑都有川北民居特点,但村落之间又有些细微差异,建筑结构随地势变化,山屋共融,开合随意,空间紧凑,沿街民居布局受驿道线路影响,没有固定模式。

3.1.2 街巷

在3个村落中仅有云台村保留了长约300m的老街,古时该地设置了官办驿站,满足军队、商旅、文人、官员在蜀道通行时的吃饭或换马休息之用,官办驿站的周边形成各类店铺,逐渐演变成1条老街集市。如今街巷青石板铺地,宽约4m,街巷两旁是商业混合型建筑,建筑之间衔接紧凑,多为川北仿古建筑,同时遗存部分传统古建筑。老街巷随山体坡道向下蜿蜒,原古驿道由老街中间穿过,街道两侧建筑依山而建,以明清时期穿斗结构构成,为1~2层建筑,部分为前店后院式,形成错落有致的街道景观。

3.1.3 道路

受地形地貌影响,蜀道线路形成特定的形态及走向,古时蜀道沿村落穿行而过,供人、马通行。由于现代交通技术发展,蜀道在历史中慢慢退出,有些保存较好,部分剩一些遗址,分布在村内或村落周边。如石板村境内的白羊栈道,清朝之后逐渐废弃,已经荒芜残缺,断断续续。云台村的蜀道最为原始,石板铺路的古道隐藏在苍山翠柏之下,宽度为2m左右,石板路面或宽或窄,高度也不等。

目前,村落除遗留零碎的古道以外,还有水泥修筑而成的现代公路,宽约7m,满足过往车辆通行,是传统村落连接外部的主要通道。3个村落道路有主道、支道,受多种因素影响,形成鱼骨形路网,围绕主道延伸出多条小道。

3.2 文化景观

古蜀道蜿蜒盘旋在群山峻岭之中已有千年,而今古道上的繁盛景象已消失,但仍然留有古道片段遗迹(见表1),如古栈道、驿站、关隘、古桥等,其在村落周边形成标志性景观,使当地乡村具有独特的文化气质。

如表1中所示古道穿梭于群山峻岭,遗留下丰富的遗迹景观。各类遗迹断断续续分布于村落之间,不同区域的古桥、古树、古建筑呈现出不同的景观风貌,但其又都展现着古道上沧桑的历史。除遗迹景观外,还有悬崖峭壁的自然景观。

表1 村落周边节点景观信息汇总

3.3 自然景观

3.3.1 山水

受地质构造影响,盆地边缘山体海拔较高,蜀道周边山体起伏变化大。沿线3个村落位于坡度较大的山地,石板村属于山顶式村落,依山就势,位于山体较高地段,山体由东向西倾斜,山体切割强烈,周边群山连绵起伏,山下沟壑纵横,地貌形态复杂多样,村落与山体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牛头村位于山体中部,处在层峦叠嶂之中,村随山势,建筑之间呈阶梯走势,形成了丰富的立面景观。村内有许多水塘沟渠,农田和森林占据了很大面积,构成了林、村、田交融的景观格局。云台村也位于山体中部,山体从西北朝东南倾斜,地表蜿蜒起伏,林木覆盖面积大,古树参天。村落集中在地势平缓区域,环山而建。

3.3.2 植被

村落山体如今森林覆盖率高达50%,植被仍然茂盛。牛头村与云台村境内有一些古树,遗存在蜀道周边,多为年代久远的古柏树,树木粗壮,遮天蔽日。除此之外还有松树、黄连树、银杏、七里香、柿子树等植物。春夏山体绿树浓荫,秋季金黄,冬季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石板村夏天苍翠浓密,秋季枯黄,还有千亩中药材和水果,风景秀丽清幽。村落四时景致不同,随季节变化呈现最自然的乡村景象。

4 保护建议

串联整合村与村之间的景观,形成整体景观廊道,体现出传统村落文化共性与地域差异性。由于是遗产廊道上的村落,在对村落本身保护与开发的同时,应该整合串联蜀道沿线自然景观、遗迹景观,使蜀道形成关关相连的空间格局,突出村落之间个性与共性。

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以保障优质的空气质量和景观效果。蜀道沿线传统村落的地域差异性造就了景观风貌的多样,有些位于峡谷险滩,有些位于连绵起伏的大山之上,景观风貌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保护村落需要关注周边环境要素,如地貌、植被、梯田等。

优化村落的公共活动场所,展现村落文化氛围。经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村落对老宅老院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虽对古村落景观进行保护开发并建成古村落景观博物馆,但降低了古村落景观原有的生机与活力。传统村落活动的主体是村民,村落的优化要遵循村民的活动方式、行为习惯,关注公共活动空间,组织村民群体交流,展现村落文化氛围,既鼓励村民学习传统技艺,又提高其对村落文化的热爱,使村民在熟悉的环境中找到寄托,让传统村落“活”起来。

在满足保护性要求的前提下,拓宽景观旅游资源。村落要体现多样性景观,故对现有景观节点可分类打造,有些围绕自然风光,有些围绕交通体验,有些围绕田园景观,形成多元化的景观场景。

5 结语

近年来,蜀道遗产廊道备受关注,故蜀道沿线上的传统村落值得被进一步认识和研究,系统整理蜀道沿线传统村落景观资源,既有利于廊道旅游资源开发的完整性,又有利于乡村发展顺应内在演进规律,避免城镇化带来的冲击。针对梳理蜀道(广元段)沿线传统村落景观特征、传承村落的文脉、提升村落形象,未来还需进行持续研究,实现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猜你喜欢

蜀道云台石板
蜀道向天开
石板街
云台绝顶矗凌峰
打开剑门关,蜀道平仄而出(组诗选一)
帮我买云台
Help me buy a…Tripod head帮我买云台
基于STM32的无线FPV云台设计
千年红檬 诗意石板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石板镇见闻
梁中效:中国蜀道研究的八个方向
蜀道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