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递宁静圣洁的魅力

2022-11-10徐文宁张紫郡

书画艺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工笔画中国画创作

徐文宁 张紫郡

张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女画家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中国画《毕业班的初夏》入选全国第十一届美展,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2010年中国画《仲夏织梦》入选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获金奖。2011年中国画《飘动的云》入选第二届徐悲鸿奖中国画作品展获金奖。2012年中国画《晨曲》等作品获2012傅抱石奖·江苏省中国画作品展提名奖。2013年中国画《映像版纳》入选大美西双版纳中国工笔画学术展获学术奖。2014年中国画《沐春》入选全国第二屆现代工笔画大展获银奖。2014年中国画《2014·南京》《飘动的云》入选全国第十二届美展。2015年中国画《2014·南京》获江苏省第二届文华美术奖奖提名,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2016年中国画《晨曲》入选首届江苏美术奖美术作品展获美术奖。2017年中国画《校园向日葵》入选香港全球水墨画大展。2019年中国画《文明之约》入选全国第十三届美展进京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一间名为“A6”的教室里,服装设计专业的女学生们正忙着将图上的设计稿转化成一件件时髦的服装,有的仔细搭配着衣着配饰,有的投入地整理服装缝制细节,有的翻阅参考书籍,一针一线,一颦一笑,整体氛围恬静而雅致。描绘如此场景的作品就题为《A6教室》,画面结构紧凑,人物造型扎实,2006年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并获奖,作者为著名女画家——张艺。

熟知张艺的人都知道她的造型能力特别强,尤其是她的速写能够在瞬间捕捉到人物最生动的形态和神情。这源于她的启蒙老师,一位在《新华日报》任职的美编。老师要求她用钢笔去画速写,这样在无法更改的情况下,练就了下笔“快、准、简、神”的基本功并且一直坚持至今。她刚入学到中国戏曲学院时,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就知道新生的她速写很棒,所以经常会找她交流探讨,她的作品也经常作为教学范本用于课堂。这种造型能力自然也延伸到了她的戏剧舞台人物造型设计上。她毕业创作《张羽煮海》的人物造型设计,代表中国参展作品进入布拉格国际舞台美术大展,并且被学院收藏。毕业后许多导演邀请她为影视剧和舞台剧进行人物造型设计,先后为中央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的电视剧以及电影《牡丹亭》担任人物造型设计。在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中,她为舞台剧《王昭君》做的人物造型设计荣获舞台美术金奖。为中国第六届艺术节开幕式的大型歌舞《好一朵茉莉花》担任人物造型设计,并获得文华奖。这些成长过程与经历,都为她以后在工笔画创作上埋下了伏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说到她创作选材的渊源,可能是来自她2005年开始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的任教经历。她为人谦和低调,讲学热情真诚。任教期间,与学生亦良师亦佳友。在教学中,她创造性地开设了“快速表达”这门课程,将学生从课堂上直接拉到剧场、操场、练功房,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受生命与创作之间的关系,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们获益匪浅,这种教学方式受到校方和学生的赞同。在与学生们朝夕相处之时,学生们朝气蓬勃、青春洋溢的气息裹挟着她,撩拨着她的心弦,一种汹涌喷薄的创作冲动从心底油然而起。《A6教室》就这样横空出世,在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中获得了优秀奖。此后,以学生题材为创作原型的工笔画成为了她的新标签,她的《毕业班的初夏》就是描绘自己的学生在准备毕业创作时的情景,这幅作品入选全国第十一届美术大展并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2010年的《仲夏织梦》也在全国首届工笔画大展中荣获金奖。在此后的创作中,她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游走在中国与世界各地,多次深入甘南藏区,云南西双版纳,新疆天山南北,敦煌戈壁石窟,湘西土家村落……跋山涉水,栉风沐雨,尝试众多题材的创作。选材从少数民族女青年到都市的时尚女孩,以及当代女大学生,再到当下,尤其是当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时,因感动于中国医护人员面对危机的无畏精神,张艺为此创作了《为爱相守》系列作品。这些都是以贴近人民生活中的人物素材作为创作载体,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绘制而成。

除了鲜活的创作选材,在艺术手法上,张艺也花心思、下功夫,不懈追求最佳、最恰当的表达。植根传统沃野,探寻现代意味,张艺在攀登艺术高峰的途中,视前贤为高峰,汲取历史上开宗立派大家的宝贵经验。宋代李公麟、明代陈洪绶以及近现代任伯年、傅抱石、叶浅予等,他们在创新立意上的艺术成就,给予了张艺诸多艺术启示。她不断地调整自己在“道”与“技”之间的艺术修为,使得她在工笔人物画中,无论是选择主题立意,还是构图设色与造型,都以率真的勾线,体现出文人画的典雅,同时又不失学院派的严谨,而且在人物细节表达上稳重不花哨,厚实不漂浮,深入浅出,在传统美感中回荡着现代气息。

回到具体人物造型表达和呈现,我们不难看出张艺也运用西方绘画语言的特性来表现中国传统的工笔画,对画面的空间组合与结构、色彩的真实与诗意、造型的写实与夸张、线描的节奏与韵律等方面有着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西洋素描与传统中国工笔画的线描分属于两大文化体系,作为一名当代画家,如果仅从一条道行进,想期望获得成功,是困难的。因为两大体系在各自的发展中,具有各自的历史文化积淀,具有各自的审美特质,具有不可替代性。要将素描的直觉感受和视觉的真实效果,融入以单线平涂、三矾九染为特征的传统工笔画,是需要创造出新工笔画的绘画语言来的。有鉴于此,张艺在生活真实与艺术表现上,直觉与画面语言的表达上,结构与艺术效果情感的抒发上,深入刻画和理解了西方传统与东方韵味的精神内涵,她寻找到了内在的关联。因此看她的画,能够感觉到音乐般的节奏与韵律。线条韵律的把握是工笔画成败的关键,张艺作品中的线描富于表现力,线条的粗细、浓淡、刚柔、虚实、疏密、长短、起承转合均可见出匠心所在。线描和造型融于一体,既有书法的灵动美,又不失之于工致与力度,以线表意,以线抒情,在线中见出她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格调,体现了主客观的统一和谐。

以线为主,敷之以彩,张艺很善于把握色彩的变化与运用,每一幅画都会有一个大的基调,同时也注意基调中其他色彩的微妙变化。通过局部色彩的色相对比、纯度对比和明度对比,形成虚实相生、交相呼应的色彩韵味,素雅而不张扬,注重意境与质感的表现。例如:学生系列的作品大多采用淡紫色为基调,西双版纳系列的作品采用淡灰綠色为基调,表现藏族生活的作品多以黑、赭、红为主色调。2022年7月29日的《中国美术报》刊登了一篇《美术》杂志主编尚辉先生的文章《以逸格物——江苏工笔画六百年演变脉络与艺术特征初探》,其中有他对张艺的认识:“张艺现代都市女性形象的描写较为细微,她较少强化画面人物与景物外轮廓装饰性的勾线,而力求在相对写实的形体塑造中将线描自然而然地融于晕染。她较多地借鉴了传统凸凹晕染法、水渍撞粉法,也追求重彩、岩彩的厚实秾丽。”正因如此,敏锐的观察力使她游刃有余地展现出服装和各类器具质地的不同。牛仔布、水洗布、丝绸、毛衣、皮具和金属、木材、毛发等组件塑造出不同的质感,丰富了人物形象。

当然,一个成熟的画家,他们的艺术创作形式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张艺也是如此。她的创作到现在为止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作品大多为色彩凝重、表现强烈,通常采用岩彩重彩的技法来表现。典型的作品有《A6教室》《毕业班的初夏》《月儿系列》以及一些表现藏族同胞风土民情的作品。第二阶段作品大多为淡彩水韵、清新雅致,通常采用了淡彩渲染、水洗浸濡的技法,使得作品温润淡雅、沁人肺腑。典型的作品有《晨曲》《映像版纳》《沐春》《2014·南京》《绿了芭蕉》等。第三阶段作品以黑白灰为主基调,极少施色,以此来突出画面的意境与内涵,并强调绘画语言互动,让作品与观众直接对话。作品通常采用几何结构组织画面,在一定比例中来调整黑白灰的面积与层次,达到更深层次的意境。典型的作品有《文明之约》《云儿系列》《树语心愿》《秋意》《醉花荫》《贝儿》等。《文明之约》作为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的进京作品亦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从她创作的历程来看,张艺是一个喜欢探索求新,不断否定自我的拓荒者。她孜孜不倦地耕耘播种,培育浇灌,让自己不断地收获不同风格的创新作品,使自己的创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让自己的作品永远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1881年—1964年)认为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线条、色彩等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张艺的工笔人物作品,通过题材内容的表象,以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更多解读的是现代女性精神世界中具有的人性美,和她需要描绘出的艺术性与文学性。工笔画家与大写意画家在“有意味的形式”上的差异,一般来说,表现在人格显现与艺术素养上,工笔画家更偏向理性的个性气质。张艺早期作品中大多表现当代女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一个个充满青春气息的形象,娴雅至纯,神态安详,婉约而隽永、宁静而致远,为我们开启了新的艺术视角。通过这一幅幅画面,透视出她们心灵的表白,画面充溢着时代气息,既时尚又端庄,既传统又现代,纯美的东方青年女性形象,仿佛是从悠长的历史长河中走来的美的化身。这正是张艺对现代女大学生在作品中的人物文化定位,这样的作品,使得我们的目光不仅仅停留在画中人物姣好的面容和婀娜的身姿上,而是折射着美在人物的精神世界中的体现,让人们通过表象去体味传统中散发出的宁静与澄澈。

张艺热爱生活,为人和善,通过丰富的社会生活体验,使工笔人物画艺术的探索和创作,实现了理性思维和激情创造的统一,也使得作品更具备较强的时代特征。在表现主题的逻辑思维和归纳上,又都能表现出她那颗内在激情的浪漫情怀。正因如此,她的作品完美地表达出画家笔端下的属于自己的那份纯净心灵和永葆青春的艺术魅力。丰富的求学经历和其他艺术媒介的创作尝试使她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了对人物画独特的视角和内心的感悟。

可以说,张艺的工笔人物画创作,在工笔画坛中独树一帜,艺术的主题与内在结构和外在的形态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在形式与艺术的本质上,在各种绘画语言技法相结合的基础上,以才情和智慧,创造出独有的工笔人物画的效果,实现了新时代都市大学生的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塑造符号。对一个画家来说,艺术语言的锤炼和创造的过程,是登上成功彼岸的必由之路,能在艺术史的星河中熠熠生辉的,一定是那些为世人所公认的艺术语言的独创者。她的工笔人物画,仿佛是一缕清风,迎合时代,顺应艺术文化发展方向,将创作与社会发展相融合,具有较高的精神品格与艺术价值。

“江南才女”张艺,正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向人们展示出她宁静圣洁的精神世界!

本专题责任编辑:薛源

猜你喜欢

工笔画中国画创作
中国画
工笔画作品
工笔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小学工笔画
《一墙之隔》创作谈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粉红荷花工笔画法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