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民族地区后扶贫时期县域文旅产业发展测度

2022-11-10刘宇翔

城市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凉山州文旅县域

刘宇翔,罗 健

(西昌学院 a.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b.资源与环境学院,四川 西昌 615000)

后扶贫时期是指全国范围内“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原发性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预期基本实现,中国的扶贫开发进入“以转型性次生贫困为特点”的时期,是初步脱贫后向乡村振兴迈进的过渡时期。民族贫困地区在2020年全面脱贫后进入后扶贫时期,这将是以持久战为主要特征的乡村振兴发展阶段。[1]处于后扶贫时期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要实现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发展特色产业是关键。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其下辖的17个县域中的11个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均已退出贫困序列。

结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中“努力探索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大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等领域联动发展”的有关要求,对于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民族地区来说,文旅产业虽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带动产业发展的前景可观。[2]不同于传统工业、农业及服务业,文旅产业的发展对一地的经济、交通、社会保障、信息网络、资源基础等条件有较高要求。因此,凉山贫困地区只有进入后扶贫时期,才具备了文旅产业发展所需的经济和社会条件。随着凉山州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了充分挖掘各县的地域特色、产业优势,发挥文旅产业的产业链及融合性优势,有必要对凉山各县域的文旅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目前对文旅产业发展测评的研究十分有限,宏观层面主要集中在对国家或地区范围的旅游业竞争力测评研究,中观层面对省市级的旅游发展水平测评研究多于对微观层面县级区域的研究。就具体内容而言,对乡村旅游发展及竞争力、城市及旅游目的地发展及竞争力测评研究较多。鉴于凉山州17个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文旅产业发展条件差异较大,资源禀赋状况不同,对其文旅产业水平进行测评,能了解各县域文旅产业发展现状,通过进一步对发展文旅产业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能找到适合当地的发展模式,促进文旅产业健康发展。

一、研究区域概况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研究区域概况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川西南横断山系东北缘,全州6.04万平方公里,下辖17个县(市),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民族风情浓郁。截至2020年底,凉山州A级景区数量达38个,其中4A级旅游景区达13个。冕宁县、会理县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昭觉县三河村等6个村被评定为首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德昌县角半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文旅产业持续保持2位数的增长态势。2021年,凉山州将“融合发展文旅首位产业”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并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以文化旅游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希望走出一条“文旅+乡村振兴”之路。凉山州下辖的 17个县域,各自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特色优势明显。位于东部的昭觉、喜德、金阳、美姑、布拖、雷波等县域彝族文化深厚古朴,文化资源绚丽多彩;中部及北部的西昌、会理、德昌、冕宁历史文化悠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南部的宁南、会理、会东矿产和水能资源得天独厚;西部的盐源、木里摩挲风情和藏族文化独树一帜,生态自然资源丰富。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目前评价文旅产业发展或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尚不完善,大多沿用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朱飞依据“三力结构体系”说,将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分为产业核心、产业基础及产业环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3]王新越等构建了以乡村旅游资源禀赋、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条件及客源市场5个维度的乡村旅游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4]肖博华等以我国滇、黔、青等8个民族地区为例,构建了含遗产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公共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接待能力、文化旅游交通能力、文化旅游人力资源、文化旅游创新能力和文化旅游环境可持续建设等8个一级指标的较为完整的文旅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5]袁俊、高智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构建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6]

本文依据指标选取的层次性、代表性、获取性原则,借鉴了丁赛等对民族地区县域文旅产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7]结合实际将凉山州县域文旅产业指标划分为县域经济发展、区位及交通条件、文旅产业发展规模、文旅产业资源和政府扶持5个一级指标以及29个二级指标。数据根据《凉山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和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地方志、网络文献以及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得到。

经济发展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往往与当地产业的发展成正比关系,中东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发达,是文旅产业发展最迅速的地区,这也是造成中西部差距的主要原因。相对贫困的民族地区经过集中脱贫治理、产业帮扶后,其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具备了发展文旅产业的经济条件。[8]本指标用GDP总产值、人均GDP、城镇化速度、人均收入及支出、地区企业数量来反映给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发展土壤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优越的区位及便利的交通条件是文旅产业尤其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发达的空运、铁路、公路、水路系统无疑对推动一地的经济发展有关键性甚至决定性作用。事实证明,拥有发达交通网络、优越地理条件的城市,都会取得竞争优势,一方面将本地的优势资源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另一方面通过对客源市场强大的吸引力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该指标用各县市与火车站、机场的距离(以县委所在地为起点)、高速公路里程数和距最近的省会城市里程数来考察其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

文旅产业发展规模是县域文旅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不仅表明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也表明了其利用的效益以及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程度。该指标用文旅产业总收入、文旅产业增速、星级酒店数量、接待游客人数指标、接待游客人数与当地常住人口比来反映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情况和文旅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处的位置。

文旅产业资源是文旅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文化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地文旅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如果旅游资源充足,但文化内涵不够,或文化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匮乏,可通过产业整合创新资源。该指标所含范围广泛,既包括了旅游资源、文化资源、文化创意资源还包括了生态环境资源。该指标用自然景区数量、非物质遗产数量反映直接的文旅资源状况,用文旅融合旅游产品数量、品牌节庆活动数量、旅游小镇数量反映文旅创意资源,用博物馆数量与常住人口比、电影院或剧院与常住人口比、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常住人口比例反映文化资源的丰富度,用森林覆盖情况和河流数量反映县域的生态环境状况。

政府扶持是县域文旅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的扶持与引导,如项目引进、资金投入、对外宣传、公共政策制定均依赖政府的行政行为。文旅产业发展跟当地政府对产业所持的态度、政府所倾注的力度密切相关。该指标用文旅产业是否为当地支柱产业表达文旅产业的地位、是否有文化产业园区和近期是否有打造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品牌代表政府对文旅产业的打造情况,是否有反映本县的动漫、影视、演出作品反映政府对外宣传情况来衡量政府扶持力度。

二、文旅产业发展评价方法

(一)AHP-熵值法优化模型

本文引入 AHP-熵值法[9]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既考虑了AHP法反映的主观意志所得到的权重,又考虑了熵值法根据客观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权重,两者相互修正,得到了优化组合权重:

式中,wj为AHP法确定的权重,vj为熵值法确定的权重;λj为优化组合权重。

(二)TOPSIS法对凉山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测度

第一步,计算加权标准化矩阵。

Z=(Zij)m×n=(wj×yij)m×n。

第二步,确定正、负理想解,分别构成正、负理想解向量Z+与Z-。最优解Z+由Z中每列元素的最大值构成:

最劣方案Z-由Z中每列元素的最小值构成:

第三步,计算评价对象与正、负理想解的接近程度。

第四步,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正理想解的贴近程度。

0≤Ci≤1,Ci→1 表明评价对象越优。

(三)计算结果

由于疫情持续影响,2020—2021年凉山文旅产业呈较大幅度下降,因此本文选取2019年凉山州各县域的指标数值确定指标权重,能更客观地反映凉山州文旅产业发展水平。分别根据熵值法、AHP法及优化模型计算确定指标权重和聚类结果(见表1、表2)。

表1 熵值法-AHP法优化权重

表2 综合评价排序及聚类结果

三、TOPSIS法评价县域文旅产业

从综合评价来看,西昌市以0.898 1分位居第一,比排名第二的德昌高出0.413 9,比排名最后的金阳高出0.799 0,文旅发展绝对领先。冕宁、会理、德昌、普格、雷波、甘洛、越西、盐源等8 个县域分值从 0.360 9~0.484 2,为第二类,其中冕宁、德昌、越西、普格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会理、盐源的文旅资源优势明显,其余县域综合指标分值较平均。第三类县域包括喜德、会东、宁南、美姑、昭觉、布拖、木里,分值均在0.2至0.3之间,其中美姑、昭觉、布拖位于老凉山腹地,属刚退出贫困序列的原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经济发展落后、人文环境差是限制文旅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但这些县域都拥有独一无二且地域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例如美姑县的毕摩文化,布拖县是彝族阿都文化的发源地,木里县是凉州山唯一的藏族自治县,拥有绝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藏族文化。第四类县域有金阳县,金阳县以前也属深度贫困县,位于凉山州最东部边界处,与省会成都和州府所在地西昌距离都较远,且只通国道,综合实力表现均较差。

四、文旅产业发展障碍因素分析

从TOPSIS分析可见凉山州文旅产业总体水平不高,为揭示凉山州文旅产业发展的优劣势,笔者借鉴了障碍度概念,通过障碍度计算,找出各县域中影响文旅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对文旅产业的障碍因素诊断采用了“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障碍度”等3个指标来进行。[10]其中“因子贡献度”代表单项因素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即为单因素对总目标的权重。指标偏离度表示单项指标与理想指标之间的差距,用单项指标标准化值yij与100%之差得到,设偏离度Zij为:

Zij=1-yij。

障碍度表示单项指标对文旅产业的影响值,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Fij、Zij、wij分别为第i年第j项的障碍度、指标偏离度及第j项的权重,①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凉山州县域文旅竞争力障碍度分析

通过对凉山州17个县(市)29个指标的障碍度计算,大致可对其按主要障碍因素划分为两类,第Ⅰ类为交通阻碍型,以西昌、冕宁、会理、德昌、会东、宁南、雷波、盐源8县为代表,交通成为阻碍这些县域文旅产业发展的第一因素,第Ⅱ类为经济滞后型,以喜德、普格、金阳、美姑、甘洛、越西、昭觉、布拖、木里等9县为代表,经济基础差成为阻碍其文旅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总体来看,阻碍凉山17县文旅产业发展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差(F1、F2)、可进入性差(F7、F8、F9)、政府扶持力度不够(F26、F28)三个方面。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计算权重,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凉山州 17个县域的文旅产业发展情况。从综合评价的聚类来看,第一类和第四类的县域所占的比例都很低,基本是一个县域就自成一类,因此,第一类和第四类占总数的 11.8%,多数县域处于第二、三类,占比达到 88.2%,文旅强县的比例低,充分表明整个凉山州文旅产业发展的水平落后。从障碍因素来看,经济基础差、可进入性差和政府重视不够是造成凉山文旅产业落后的主要原因。针对凉山文旅产业现阶段发展情况,本文给出以下建议:

第一,继续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文旅发展创造条件。在障碍因素中可见,有8个县域的文旅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交通不便,凉山州特殊的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限制了交通的快速发展。2021年末,全州各级公路总里程29 040.6公里,高速公路仅217.6 公里,在节假日期间还不能满足旅游高峰交通需求。航空航线及班次均较少,无法形成运输规模。没有高速铁路,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大部分县域地处凉山腹地,崇山峻岭间只有普通国道、省道连接,大大限制了游客进入。因此,Ⅰ类受阻地区要着重加强路网建设。

第二,实行区域化优先发展战略,对具备发展条件的县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测评可见,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是文旅产业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要实现乡村振兴,政府需加大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投入。一方面,充分发挥第一、二类县域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效应,达到相互促进、带动乡村振兴的目标,另一方面,依靠当地政府对民族地区的产业模式进行深度研究和分析,进而实行“先富带动后富”和区域化优先发展战略,为民族地区的优势资源提供创新动力。因此应加大对1、2类县域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将文旅产业作为其先导产业来发展。

第三,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通过测评,Ⅱ类县域主要受制于经济基础薄弱。各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药材、水电、农林、旅游等资源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各县域在发展区域经济中产业结构混乱,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经济效益增长缓慢。将第一、二、三产业按照其占比排序,目前凉山州各县域产业结构呈“二三一”的有7个,“三一二”的有4个,“三二一”的有3个,“二一三”的有2个,“一三二”的只有1个,从目前各县域的产业结构占比来看,一是要继续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二是调整工业结构,推动产业深度开发;三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各自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文旅产业。

第四,统一科学规划,促进凉山州文化旅游产业有序发展。随着文旅融合发展,必须制定符合地方实际需求的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可借鉴东部发达省份和相邻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成功的发展思路和做法,立足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认清和利用好凉山的文化旅游资源。充分整合凉山州各县域资源优势、历史沉淀、区位优势、文化内涵和综合实力,通过统一科学规划,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全州经济突围的重点优先发展产业,促进凉山文化旅游产业有序发展。

第五,积极对外合作,发展深度融合的文化旅游产业。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第三、四类县域,通常存在着内部发展动力不足、缺乏经济发展条件要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引入外源因素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这样便可以将先进的现代化产业链及产业发展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融入民族地区产业链发展中,帮助民族地区产业发展迅速实现现代化。

注释

①Fij 为 F2019,1~ F2019,29,因只计算了 2019年的数据,表中为表达简洁美观故省略年份。

猜你喜欢

凉山州文旅县域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凉山州果叶兼用桑间套作马铃薯技术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凉山州: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