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话扬州
——探觅古代扬州城市环境美学

2022-11-10王若禹

名家名作 2022年17期
关键词:楼阁扬州

王若禹

扬州,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虽无流传至今的精美图像,却带给今人以秀美的感受。这样的感受源于古人的文字记载,多数源于古典诗词。古语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句是对古扬州环境美学的艺术性表达;古扬州的环境,是相融于文字的真实写照。

古扬州的美,是由街巷、楼阁、烟柳画桥、万家灯火共同构成的。这些构成城市美的元素,被拆分、打散,又镶嵌于历代诗人的笔下。而这些元素的重组与相融,形成了古代扬州的城市概况。

一、街巷的绵延与绿意

自秦汉开始,我国城市使用“里坊制”管理,发展到唐代达到顶峰。根据史料记载,唐代扬州是有别于两京,率先打破里坊制,出现开放式街巷体系的城市。扬州街巷绵延而绿意盎然,行道处可实现移步换景、信步观景,因而行人往来不绝,成为唐及以后诗人的吟咏对象。

(一)(唐·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与扬州渊源颇深,他曾三次来过扬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以至于他的名字与扬州密不可分,他的众多名句已成为扬州的千古代言。这首诗在描摹江南少女如梦幻般的娇俏身姿的同时,也构筑出一条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的唐代横贯扬州城的“九里三十步街”长廊。“十里”虽是虚数,如此绵长的街道在扬州却也是真实存在的。现今的扬州城区,由“宋大城”及明嘉靖年间的新城共同组成,唐代的城市规划确实难以考证。但是,扬州城现有的东西干道两侧,“串连”式分布着历朝历代的古木、名园,其中就包括唐朝的木兰院石塔、宋朝的四望亭、仙鹤寺等。由此可猜测,后人对扬州名胜的建设,是基于“春风十里扬州路”之上的。

(二)(宋·韩琦)二十四桥千步柳,春风十里上珠帘

韩琦于北宋仁宗年间为相,历时三朝。彼时的扬州尚未遭受战乱,因而仍旧富足且生机。桥畔杨柳摇枝,十里长街,春风吹拂,家家户户的窗口都闪动着饰有珍珠的绣帘。韩琦化用杜牧诗中的“街垂千步柳”与“春风十里扬州路”两句诗,而这里的“千步柳”“春风十里”同时反映了当年扬州长街绵延与绿意的双重特性。

(三)(唐·韦应物)夹河树郁郁,华馆千里连

诗里既有布满河道两岸郁郁葱葱的、欣欣向荣的树木,又有歌楼舞榭千里连绵,更有商贸密集、人气兴旺的繁华。诗句道尽了纵横水岸边上的遍地风流。

街巷是人们出行、生活、进行各种活动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系统。古时扬州有千余条巷,纵横曲折,如脉如根,四通八达,贯满全城,称其为“巷城”恰如其分。街巷布局都很简单,长短不一,宽窄不一,均随地貌的势态而定,但多有相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鱼骨状”街巷体系,主街道是鱼骨,两边生出许多支巷,形同鱼刺,故称鱼骨巷。以巷相连,因巷相通,构成了相依相偎、令人眷恋的古城街巷群落。“扬州城,巷子深,户挨户,门对门,门里门外一家人。清早开门问个早,小巷虽窄不碍人,来往行人礼三分。”这几句流传于扬州当地的民谣,十分形象地描绘出扬州建城2500多年以来今昔如一、如诗如画的小巷之景。

二、楼阁的华丽与风雅

扬州气候四季分明,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百姓在充分享用这片土地所给予的馈赠的同时,热情而又智慧地创造着生活,农业、手工业、餐饮业都十分繁荣。发达的经济,迷人的风光,浓郁的风土人情,带动了文化和商业的兴盛,扬州成了商贾名人集中的著名消费城市,灯红酒绿,笙歌不息,由此建造出了各式各样的富有地域特色的楼阁。

(一)(唐·岑参)海树青官舍,江云黑郡楼

唐代扬州富甲天下,达官显要、骚人墨客云集。此处描写的是官家的郡楼。彼时,岑参正乘舟由淮水而上,直到扬州,于水上所见“青官舍”与“黑郡楼”。“青”与“黑”的颜色也反映出官家郡楼的庄严特性。

(二)(唐·罗隐)九里楼台牵翡翠,两行鸳鹭踏真珠

高耸的楼台直入云霄,唐代商业楼浓缩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将休闲娱乐的人居生活方式呈现出来。“翡翠”“真珠”反映商业楼华丽的装饰风格,同时体现出彼时的扬州既是商业大都市,又是风雅之地。

(三)(唐·刘希夷)晴云曲金阁,珠楼碧烟里

从诗文可以看出,古代扬州不仅建高楼,而且注重楼阁的雕饰。“金阁”与“珠楼”不同于前文中官家郡楼的青黑二色,而是使用红黄两种华丽且明艳的色彩,使得楼阁于碧烟中显得十分亮眼。登楼远眺,晶莹透明的碧空尽收眼底,俨然一幅优美的画作。

(四)(唐·佚名)延和高阁上干云,小语犹疑太乙闻

楼阁朝向无垠的天空尽情舒展,直入云霄,奢华、奇瑰,扬州城美景一览无余,此处描写的是唐代的私人楼。私人楼的高度已是“小语犹疑太乙闻”,这与李白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此处的高阁,只是繁华都市中的一角。

一座城市,不仅包括各种凝固的建筑,更离不开其中活动的人群。古扬州的楼阁,正是人民生活的载体。古扬州的楼,未必有岳阳楼那样恢宏的气势,也未必有滕王阁那样璀璨的文化底蕴,但是,扬州的楼阁,是风雅的,是宜居的。它们不需单门独户地、骄傲地耸立,从而成为一个城市的门面。它们只需以群像的形式,融入江南的蒙蒙烟雨之中。雕梁画栋,私家庭院,秦楼楚馆……它们分布于城市的各处,构建出一个繁华的、充满人间烟火的古扬州。直至今日,文昌阁、四望亭、宋夹城等仿古楼阁仍存在于扬州城。它们低调地保留着新城的古韵。楼阁的广泛分布,使扬州的文化从未失落。

三、流水的丰盈与悠长

扬州为远古九州之一,是一座水域宽广、水系发达的著名水城,是大运河原点城市,是京杭大运河的南北交汇点,也是千里淮河的入江口。大运河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有力地促进了全国特别是淮扬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恩泽着临水而居的扬城百姓。纵横交织的水网,发达、便捷的水陆交通和运河优势,使扬州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商品贸易之都。

(一)(唐·李白)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诗仙”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曾多次到扬州,热情地歌咏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一张永不褪色的城市名片。诗人没有运用华丽的词藻,简练质朴的语言展现了扬城百姓有如桃源般的亲水生活。彼时,诗人正宿于广陵一处幽居,推开茅屋的柴门就是一汪绿水,这样的情形体现出古扬州水域的广泛分布。

(二)(唐·赵嘏)朱楼映日重重晚,碧水含光滟滟长

落日余晖照耀在高楼上,绿水映日,鳞波微起,舒展幽阔的青溪默默流淌着,见证着这座烟花三月下的江南古城。这是夕阳下,水与楼的交融。朱楼映日而更显红,碧水含光而更显碧,红与绿形成对比,两相辉映,情景交融。

(三)(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扬州诗人张若虚的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是唐代扬州南郊曲江一带或扬子津渡口地段春夜景色的艺术再现。万籁俱寂的春夜,江湖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成一片,明月随着海潮涌出。一个纯净空澈的环境,一幅令人销魂的夜景,扬州成就了张若虚,他也成就了扬州。

扬州因水而生,因水而盛,汉代、唐代、清代的三次经济繁荣,都和历史上的主流交通方式——水路息息相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依水筑庐,傍水营生,人水和谐,是扬城老百姓自古以来延续的生活模式。水,能够荡涤一切,也能够包容一切。

四、桥是扬州的门面

若要在古扬州,乃至今日的扬城内,寻到最具代表性的景物,那么,三分为月,七分为桥。桥与月在古诗中,常常“捆绑销售”,桥上有月、水面月影、桥洞涵月都是桥与月相融合的意境。

(一)(唐·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一座单拱汉白玉石桥,桥边丹桂,桥上浮雕,云、水、花、月融为一体,这是杜牧笔下的二十四桥。立于桥上,可体会到“夜听玉人箫”的意境。二十四桥是宽阔湖面上的点缀,既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又增加了景色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二)(清·黄惺庵)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

这句诗描写的是扬州五亭桥沐浴在月光下,游船自桥洞中划过的景象。五亭桥仿北京北海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兼具“北方之雄”与“南方之秀”。其十五个桥洞,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供有缘人观赏。五亭桥精巧而壮观,是扬州园林中美感与实用的相统一。

扬州的湖面,若是稍显空旷,前方必然有桥。桥是湖面的装点,在中国园林的造景手法中属“添景”。桥是扬州的标志,亦是扬州的神韵。

五、绿是扬州的底色

扬州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受季风环流影响,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较为充沛,特定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给树木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隋炀帝下江南,开挖大运河到扬州邗沟这段,两岸遍栽隋柳,连成一片,既可护堤,亦能遮阴。自此之后,扬州广植树木的风气世代沿袭,绿色掩映下的扬州城更加令人心驰神往。

(一)(清·黄慎)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杨柳滴翠,春色撩人,处处涌动着生命的活力。黄慎的这句诗,用直白的语言勾勒出扬州舒适、秀美的城市特征。扬州因其夹岸垂柳、春气袭人而更加宜居。

(二)(清·王士祯)绿杨城郭是扬州

杨柳依依,绿树成荫,清代王士祯的《浣溪沙·红桥》词中以“绿”代柳,实指古代扬州城广种柳树。柳是扬州的市树之一,隋炀帝的传说为杨柳在扬城的广泛种植增添了神秘色彩。除此以外,扬州水域多狭长,两岸辅以长堤,长堤春柳是分布于扬州各处的景致。

(三)(清·黄文阳)一望青青青不断

一眼望去一片青色连绵不断,诗人用三个“青”字把树的作用活化出来。古扬州的绿是广布的,亦是连绵不断的。

绿色自古以来就是扬州最亮的城市底色和特色。正是扬城百姓对绿色和绿化的钟情与痴迷,以及牢不可破的生态人居理念和绿化传统,才有了后来“绿杨城郭是扬州”之说。

六、入夜后的万家灯火

古代扬州地产丰富,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在历史上曾是富甲一方的商业中心,吸引着众多中外商客和文人雅士汇聚于此。诗词创作总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完成的,从唐代诗词中可以看出,当时扬州的夜生活、夜经济的发展也是盛况空前。

(一)(唐·张祜)月明街廓路,星散市桥灯

皓月当空,铺洒着盈盈月色的纵横街道勾勒着市井闾坊的区划轮廓,桥畔人居密集的灯火令天上璀璨的繁星光芒顿失、形销迹隐,仿佛都洒入了这片人间热土,化作不夜城的一束束华光。

(二)(唐·李绅)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墙近斗牛

苍茫的夜色下,石桥上阑珊的灯火好似和星光闪烁的银河连成了一片,城外河中游船上的桅杆高得仿佛要触碰到天上的星斗,诗人以浓墨淡绘呈现出了一幅意境开阔的扬州城繁华璀璨的夜景图。

(三)(唐·张祜)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十里多长的街道市场处处相连,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月明之夜伫立桥上看美女神仙,古时扬州繁华的夜市景象跃然纸上。

(四)(唐·王建)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古时人们赞叹扬州,大多是歌咏它的富庶繁华和酒色迷人的生活。唐代扬州一代名都的城市建筑景观与夜生活风貌,借助诗人的咏叹而得以千秋流传。

唐代扬州繁华之至、绚烂之极的商业街区亮化,为醉心夜生活的人们营造了一座流连忘返的人间天堂。古诗词不仅见证了历史,并以生动的画面感,再现了当年的场景,令今人穿越千年,品味丰富的夜生活,感受古代夜间亮化工程的壮美景观。由夜生活所促成的一千多年前的城市人居亮化理念及实践,可谓开启了现代城市亮化工程的先河。

七、结语

自春秋时期建造邗城至今,扬州在中国古代都市文明史中,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是一座浸润在浓浓诗意中的文化名城。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也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古诗词是记载于诗篇中的一个满载着文人墨客浪漫情怀的化身,是扬州风月、扬州文化的一种凝结与沉淀。正是借助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上颇具盛名的经典诗词,今天的我们才得以穿越千年时光,接近那些曾经辉煌的时代,一探千百年来扬州城的环境之美。

一座美丽的城市,千年悠久的历史遗存,无数诗词的吟诵,给今人和未来的人带去无尽的思考。

猜你喜欢

楼阁扬州
扬州茶韵
扬州早茶的烟火气
金瑞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下)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吊兰
“扬州绒花”
亭台楼阁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