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的响水实践

2022-11-10潘建良江苏省响水县政府办公室

江苏农村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故道片区特色

潘建良/江苏省响水县政府办公室

江苏作为沿黄河省区之一,响水县是黄河故道主阵地,地理位置特殊、产业优势凸显、发展底色丰厚。近年来,响水县坚持把黄河故道综合开发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重任,全力将黄河故道打造成为绿色生态优先、富民增收显著、示范引领强劲的地域廊道。

基本概况

响水县境内黄河故道中泓长度35.5公里,片区面积498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2020年片区地区生产总值11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万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1.98万元5.56%,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种植铁皮石斛、白芍、杜仲、金银花等中药材约有0.7万亩;栽植培育西兰花、西甜瓜、浅水藕等蔬菜约有1.9万亩;种植黄桃、梨、苹果等经济林果约有1.5万亩;培植粮食、果蔬、畜禽等加工企业20家;建有生猪、家禽等规模养殖场35家,其中生猪年饲养量37万头,家禽饲养量200万羽。

制约因素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部分沟、渠、涵、闸年久失修,达不到“旱能灌、涝能排”要求,抗御洪涝灾害能力不强。二是农业产业层次较低。粮食生产水平较低,林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尚不具规模,未形成全产业链条,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不明显,品牌建设滞后。三是农业发展后劲乏力。农村人才匮乏,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尚未形成,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问题突出。四是城乡融合发展有难度。区域内农业企业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足,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不足,乡村旅游、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发展不快,农村居民增收渠道偏窄。

发展路径

以产业振兴为根本,全力打造富民廊道。一是做精土地,提升稳产保供水平。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力争三年实现片区36万亩“吨粮田”建设全覆盖;以场地共建为重点,加快打造10万亩超高产优质粮基地;以村级“三资”运行管理为手段,强化产业化支撑,确保2022年片区80%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超30万元、烈士命名村居超50万元。二是做优产业,提升片区发展质效。在规模种植、品种开发、技术推广、机械化水平提升上下功夫,着力建设好优质粮、优质果品、浅水藕、铁皮石斛、榨菜等生产基地,重点培植鲜食玉米产业,着力打造“第二个西兰花全产业链”;按照“链式”思维招引龙头加工企业,三年新上超2000万元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10家以上;大力培育壮大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带民致富主力军。三是做强园区,提升载体功能水平。切实增强运河现代农业园、古黄河生态农业园承载功能,全力推动云梯关现代农业示范园创成省级园区、大有生态循环农业园创成市级园区;围绕“五个一”建设重点,积极推进云梯关景区建设,加快农旅融合。

以环境提升为重点,全力打造生态廊道。一是改善农房,建设宜居乡村。以村为单位,以新老融合、就地改造提升为重点,以进城入镇为主攻方向,重点推进1980年前自建农房改造改善,坚定不移拆空拆危拆破拆旧,确保2022年改善农房2000户以上。二是美化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提升农村改厕工作成效;持续推进生态河道建设,年内将黄圩镇全域51条三级河道全部建成生态河道,故道沿线其他镇建成生态河道100公里以上;扎实推进农村污水综合治理,确保年内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达100%;健全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护机制,打造更多美丽宜居乡村。三是打造特色,彰显故道韵味。按照“一镇一村、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要求,重点打造黄圩云梯关、张集韩家荡等6个特色示范村,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房改善、生态河道打造、环境综合整治、特色风貌塑造;积极推进云梯关铁皮石斛园、张集荷花园、杨回风情园、运河苹果园、六套核桃园、七套桃花园等建设,提升品质、完善功能、连点成线,打造故道沿线特色农旅生态走廊。

以基础设施为突破,全力打造示范廊道。一是提档道路畅通行。按照乡村旅游公路标准,加快建设黄河故道北侧52公里6米宽的沿河道路,确保2022年10月底全线贯通;畅通内部循环,沿线每个镇规划建设一条沿河道路与省道337纵向连接,提档升级片区农村公路30公里以上,全面打通片区交通“毛细血管”,彻底改变区域交通面貌。二是管好集镇建秩序。大力实施集镇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年内每个镇建成1个公共停车场、1条市容管理示范街,实现主干道黑色化、雨污分流、垃圾分类处理、黑臭水体整治全覆盖,全面提升片区集镇整体形象。三是优化机制强保障。成立黄河故道片区乡村振兴工作指挥部,抽调专人驻点办公,靠前指挥,高位统筹,协调推进;实体化运作黄河故道片区农旅管委会,建立财政投入引导,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推动政策、资金、项目等要素重点向片区倾斜。

提升稳产保供能力,夯实产业振兴基础。提升粮食生产供应能力,全面推广“先流转后建设、先平整后配套”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制,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覆盖;持续巩固粮食生产能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与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十万亩超高产优质粮工程,以政产学研四方合作为基础,坚持场地联动发展,重点推广水稻钵苗摆栽技术、侧深施肥技术等,建成连片优质粮生产基地;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生猪饲养供应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为基础,制定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企业标准;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积极申报打造“云梯关”等故道片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发挥故道资源禀赋,建设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优化特色产业布局,重点发展绿色蔬菜、高效林果、特精特粮、生态畜禽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镇一村”“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发展新布局;高位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立足优势特色产业,科学规划调控,积极引导优质粮食、高效园艺、特色林果等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品牌化,打造特色园区。

立足故道良好生态,打造宜居美丽田园乡村。严格保护重要水源、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提高保护管理水平;立足故道片区的地貌特征、风土人情,按照集聚提升、特色保护等,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畅通村组户道路,提升村组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应推动规划设计、综合配套、服务质量、产业层次和城乡共享再提升,配套建设生产生活和现代服务平台设施,力争3年内基本完成农房改造任务;挖掘故道片区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等,梳理故道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美丽传说,传承和弘扬黄河故道文化;应充分利用黄河故道生态资源,按照“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做足农旅文章,突出景观观赏、休闲采摘,着力打造农旅特色体验区。□

猜你喜欢

故道片区特色
创新又贴心
秋风吹彻(组诗)
官宣:临港新片区管理49条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春天
黄河故道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黄河故道梨花开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