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强联动”为乡村振兴聚势能

2022-11-10郭晓敏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委书记

江苏农村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网格党组织党员

郭晓敏/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委书记

党建兴则乡村兴,党建强则基础强。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委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以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为关键,全面实施“五强联动”工程,全面构建“五位一体”党建惠农体系,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强村富民、加速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区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2021年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位居江苏省第一等次、南通市第一。

总揽全局、协调有方,区委“一线指挥部”作用强

海门区委充分发挥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主心骨作用,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到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各方面。

扛牢管党责任。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从思想引领、组织保障、人才支撑等方面,构建完善“2+3+N”政策体系,形成了助推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把乡村振兴纳入“十四五”期间全区“五大新工程”总体部署,纳入高质量考核重要内容,实行“双周通报、月度例会、季度考核点评、年度评先评优”推进机制,层层压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

坚持以上率下。区委书记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研究部署推动城乡融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区委常委、副区长等既挂钩党建联系点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薄弱村,又领办基层党建重点项目,定期听取汇报、实地开展督导。各级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形成了“一把手”带头、“一盘棋”联动、“一杆子到底”的工作合力。

狠抓人才队伍。圆满完成镇党委和村“两委”换届,镇村干部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全区镇党委班子、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37.9岁、44.9岁,比上届下降3.5岁、4岁。开展区管领导班子“三树三争”活动,建立镇村干部源头培养、素质培养等多元体系和集中轮训、定制村干等多样路径。选派100名左右优秀储备人才到镇村挂职锻炼,实现经济薄弱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第一书记”全覆盖。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出台《优秀乡土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累计入选省乡土人才50名,培养优秀本土人才30名。成功引进清华大学“基于高分子技术开展垂直绿化应用”项目,获风投资金800多万元。

精准施策、真抓实干,区镇党(工)委“前线作战部”作用强

按照“区主导、镇主抓、村主体”的思路,区镇党委坚定扛起强党建、抓治理、优服务、促振兴的光荣使命,引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

画好“施工图”。围绕“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规划体系,从资源禀赋和经济条件上找优势,在已有发展产业的基础上求突破,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行动,推动各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形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亮点纷呈”良好局面。常乐镇坚持四村组团发展,悦来镇推动三村连片开发,四甲镇实行三村联合并进,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一片一特色、一镇一主导、一村一品牌”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加快凸显,乡村空间形态、产业业态、环境生态、民生质态全面优化升级。

善当“操盘手”。坚持党政同责,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拓展“党建+”产业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项目、基层治理等模式,优化各类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工作组织化程度,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敢啃“硬骨头”。大力弘扬攻坚克难的优良作风,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打造“鲜活海门”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农业稳产保供能力、市场竞争活力、创新发展动力、提质增效实力,有效解决农业大而不强问题。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三棚”和破旧建筑整治等“8+1”环境改善任务,有效解决农村人居环境品质不高问题。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序推动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乡教育、医疗、养老一体化发展,有效解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高乡低问题。

“双领双争”、冲锋在前,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

始终突出强基层打基础鲜明导向,大力引导村党组织示范领路、争当党建引领标兵,全力激发村党组织负责人带头领跑、争当乡村振兴头雁,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领导力、号召力、战斗力。

组织建设规范化。持续推进村党组织“标准化+示范化”建设,全区293个村(社区)党组织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培育形成海门街道三南村“桃李春风”富民党建等一批高质量党建工作示范点,中南村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开展“履新启航七件事”、村书记誓师大会等活动,948名村定职干部纳入专职化管理体系,5名优秀村(社区)书记进入事业编,引导村“两委”班子换届即开考、上任即奔跑。

阵地建设标准化。持续开展村党群服务中心“牌子乱象”清理规范和不合格党建阵地“清零行动”,在全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全部达到400平方米的基础上,规范提升村党群服务中心152个,新、改、扩建41个。按照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行动要求,立足“提档党群服务中心、提升为民服务质量”,明确“1+10”功能清单,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一站式”共享家园。

联系群众常态化。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与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经常、最密切的优势,创新实施畅通民情、代理民事、恳谈民议、帮扶民困“四民工作法”,坚持“日访+夜访”,建成包含组织体系、村情民情、路长河长、重点人员、帮扶联系等元素的民情地图,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联系群众制度,推行村干部“红色代办”制度,定期开展民主议事,畅通意见收集、诉求表达的渠道,通过公开透明的开放式决策、参与式治理,凝聚党群合力推动乡村振兴。

集成运行、高效治理,网格党支部“前沿阵地”作用强

全面推进党建网格、治理网格、警务网格并网融合,构建村党组织全面领导、网格党支部抓党小组、党小组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工作体系。

支部在网格覆盖。按照“网格设置到哪里、党支部就覆盖到哪里、党员干部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原则,采取“一网格一支部”的模式,积极推进网格党组织建设,全区农村以300户为标准划分的837个综合网格,全部建立综合网格党支部,实现党领导在农村治理网格全覆盖,最大程度调动网格力量,激发基层活力。

力量在网格汇聚。全面建立“一长三员”网格服务队伍。总网格长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网格长由村“两委”成员或专职网格员担任,兼职网格员由党员骨干、驻村保安、调解员、村民代表、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担任,网格信息员由“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公职人员)、“五老”人员、志愿者等组成,网格指导员由驻村民警担任。坚持把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和构建全要素网格有机结合,从部门职能、实体平台、民情信息、运行机制等角度,积极推行“网格+”警格、“网格+”综合执法队伍、专项行动等模式,最大限度整合职能、汇聚力量、提高效能。

难题在网格化解。按照“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要求,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网格党支部牵头,及时将社情民意向网格汇聚,按照矛盾纠纷类、共性诉求类、个性服务类等进行分析研判,引导和推动基层组织综合运用自治、法治、德治等手段,确保各类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形成“民有所呼、组织有应”的闭环管理,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村、矛盾不上交”。深入开展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的“三官一律”进网格活动,着力提升网格在风险防控、矛盾化解、法律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下沉服务、融入群众,“宅上党小组”“微堡垒”作用强

聚焦把党的组织延到群众身边、把党的服务送到群众当中,创新推进“宅上党小组”建设,把“微堡垒”建在百姓家门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因地制宜建。针对村民小组内血缘亲、乡情浓、交往多的特点,充分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党小组长和党员中心户家中等场所,按照“六有”标准灵活打造“宅上党小组”活动阵地2500多个,让百姓推开门就能看到党组织,迈开腿就能找到党组织。

严明责任管。把“宅上党小组”建设融入乡村治理、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政治学习“周习月讲”,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和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联系群众“一户十联”,组织开展“党员联户365”行动,开展政策宣传、扶贫帮困、农技致富等活动;村庄环境“三包一带”,发动党员带头门前屋后“三包”,带动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矛盾调解“日清日结”,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疏导社会情绪;文明乡风“常塑常新”,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构筑文明乡风、淳朴民风、社会清风。

党员领头干。以“宅上党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一户十联365”行动,共产党员户一般联系至少10户以上的农户,开展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和服务群众的相关工作,形成“党员+群众‘责任共同体’”21000多个。明确农村党员“六带六无”工作职责。将党员与联系户作为责任共同体纳入“最美党员”“美洁庭院”评分体系,实行“捆绑考核”,形成“党员带头上、带着群众干”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网格党组织党员
以“网格+”模式不断开创侨务工作新局面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追逐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党员标准是什么?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