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描绘农业绿色发展新图景

2022-11-10葛林琪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22年7期
关键词:养殖农产品绿色

葛林琪/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牢固树立“两山”理念,积极践行“两海两绿”路径,坚持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大力发展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减治用并举严控农业面源污染

加快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有效遏制农业面源污染。一是推进药肥减量增效。以药肥减量增效为重点,在粮食主产区、草莓、葡萄等园艺作物优势产区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测深施肥、有机肥替代等绿色生产技术和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植保、施肥机械。支持推广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先进的高效植保机械,提高农药、化肥施用效率,减少使用量,推广精准化配方施肥,对按照区主推配方进行配肥,全年供应配方肥3000吨以上的规模企业,由区政府牵头,按照5万元/千吨的给予补助。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4.3%,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72.6%,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50个,农药、化肥使用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12.7%、9.3%,创成“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二是推进养殖污染治理。在畜禽养殖方面,严格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完善养殖污染监管制度,重抓禁养区退养、限适养区治理,全区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率达100%,畜禽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98%;在水产养殖方面,重抓投入品使用规范化、养殖模式生态化和尾水排放安全化,“一虾两鱼”高密度养殖塘口整治率达100%,兴盐界河300米以内水产养殖塘口全部实现退养复垦,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池塘生态化改造,所有养殖塘口配套不小于10%的尾水净化区,其中50亩以上的养殖塘口至少设置两级净化。截至目前,已池塘生态化改造1173户,面积9.97万亩,创成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三是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聚焦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和废弃农药包装物等四类废弃物,通过就地消纳、回收处理、综合利用等多元途径,让错置资源回归本位,实现变废为宝。中央财政项目扶持的6个畜禽粪污处理中心已经全部投入运营,年可处理畜禽粪污26万吨。集成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改造提升秸秆机械化还田设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6%。建成废旧农膜和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利用中心,形成田头集中、网点回收、专业处理、加工利用的回收利用网络。

突出优绿新导向建强绿色产业链条

以优绿新为导向,推动农业与食品加工业、生产服务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完成绿色升级。一是调优农业结构。以“一镇一园一特”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优质稻米、绿色果蔬、精品花卉、生态水产等特色高效农业,推动传统产业提质、特色产业集聚。建成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等11个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全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17.4万亩,形成了草莓、葡萄、番茄、大闸蟹四个全市“单打冠军”,多次获评“全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县”。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绿色转型,坚持加工减损、梯次利用、循环发展方向,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加工利用。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改善田头预冷、仓储保鲜、原料处理、分组分割、烘干分级等设施装备条件,减少产后损失。加快绿色高效、节能低碳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建成未来食品科技园1个,目前已经有灰太狼、心思源等一批农业省级龙头企业入驻。二是发展绿色种养。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稻渔共作、藕田套养等生态复合种养模式,调节田间小生态,提高经营效益,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全区稻渔综合种养、藕田套养小龙虾、鱼虾蟹混养等面积达10万亩,七星现代化农场创成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泰和畜牧、绿之岛蛋鸡场等养殖场发展的“猪-沼-菜、鸡-肥-稻”农牧循环模式,实现了“牧带田”“田促农”。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在村域范围内整体推进,努力打造“生态兴业、生态强村、生态富民”的鲜活样板,龙冈镇兴福村被列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名单。三是培植新型业态。坚持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现代农业绿色升级的重要引擎,依托丰富的水域资源和林果、花卉等农业产业基础,开展休闲农业景点培育行动,推动农业从单纯农产品保障,向赏花摘果、休闲体验、健康养老等多功能拓展,提升“养眼、养胃、养心”的生态价值。培植了杨侍、仰徐、三湾、三官、泾口等“五朵农旅金花”,打造了台海菊花节、仰徐草莓节等“十大农事节庆”品牌。

注重育管护统筹筑牢生态防护屏障

尊重本地自然资源特色,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推进田块水网治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品质,增强生态农产品品牌价值。一是加强新型主体培育。把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作为破解农业面源污染难题的突破口,稳步推进承包地 “三权分置”改革,有序引导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坚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肥料统配统施社会化服务。全区累计注册家庭农场771家、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60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8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合作社5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比重达61.67%,获评“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二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深入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和品牌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优质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打造了“鲜之都·盐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获批盐都草莓、大纵湖大闸蟹、龙冈茌梨等10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盐都草莓”品牌估价达7.1亿元,入选全国最受市场欢迎草莓区域公用品牌20强,品牌影响力江苏第一、全国第四。加强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建成楼王鼎绿蔬菜合作社、大冈野绿芳地家庭农场等5个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全区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62%,创成“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入选“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名单。三是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实施新一轮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等工程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监测,提高资源产出率和防灾减灾能力,建成高标准农田60.44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达72.38%。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行动,开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实施退渔还湖工程,开展河道“清网”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积极恢复和保护渔业资源,近三年,用于辖区内增殖放流专项资金达170万元,清退大纵湖围网养殖3600亩。□

猜你喜欢

养殖农产品绿色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 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特种养殖需做好市场研判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农产品争奇斗艳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