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彝族民居建筑装饰的应用

2022-11-09李开勇

四川建筑 2022年5期
关键词:图腾彝族民居

李开勇, 彭 锦

(1.联勤保障部队第三工程代建管理办公室,四川成都 610000;2.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凉山彝族自称“诺苏”,崇尚黑色,是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1],有自己的发展脉络、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俗、审美与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彝族原有的高山散居的生活方式已经不适宜现代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需要转变,这样的转变势必冲击到彝族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在长期的现代化生活中,原有的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民族文化特色将会逐渐消解,怎样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既能提升彝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又能最大限度保留彝族人民的原有文化,延续其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建筑的客观表意性十分突出,从中国官式建筑到古希腊的柱式,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罗马的教堂建筑,在历史上建筑从来都和文化联系在一起,能够成为记录每一个民族文明的有力证据,对于凉山彝族而言,保存其独特的建筑民族风格,是延续其民族独特性的重要一面,而彝族人民朴实无华的民居建筑是能够代表他们建筑主体的类型[2]。装饰作为建筑的附加艺术在民居建筑中尤为重要,提高了建筑的可视度,某些精细度较高的装饰手法和装饰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长年累月的去欣赏、体味[3]。因此,本文主要从凉山彝族传统民居建筑色彩、装饰图案、图腾等方面入手,通过分析、提炼可以作为彝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特征,思考将其作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中彝族民居民族特色的装饰符号或元素,运用在彝族民居的建设中,力求保留具有民族特色的彝族建筑风格,延续其独特的民族文化。

1 彝族传统民居装饰元素

1.1 彝族传统民居的拱架与穿斗

拱架结构是传统彝族民居以木构为主的结构方式,与我国自汉代以来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卯榫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靠前后檐柱为主要支撑,然后由悬挑梁架逐层出挑搭建,靠卯榫搭接,中柱悬空,梁柱之间的节点、房檐的垂柱和前檐的吊柱作雕刻与装饰。

因室内支撑少,但是结构跨度大,使得彝族传统民居室内空间开阔,而以穿枋连接室内拱架与建筑外部,进而延申至建筑屋檐的结构,称之为穿斗,穿斗省材,易于施工,有稳定的受力与支撑。枋的数量因需而设,有五层枋、三层枋,亦有单根木柱支撑,其形状多为勾角形、拱弧形、半弧形。彝族传统民居习惯将建筑内部与外部视为一个整体,穿斗结构作为彝族民居的主要结构支撑之一,顺势延申出建筑外部也可形成独具特色的民居屋檐装饰,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与民族性。

1.2 彝族传统的装饰色彩

彝族人民常用的色彩主要有红、黑、黄3种,在他们平时使用的漆器、服饰等都可以明显看到这3种主要颜色的应用,在彝族人民的传统认知中,红代表“火”,意味着彝族是“火的民族”;黑色代表着“土地”,也意味着高贵;黄色代表太阳和丰收。民居的装饰重点主要放在房檐、室内架构上,可以用这3种颜色的漆料涂于民居建筑的门沿、挑檐、窗沿、梁柱等位置,结合图案及雕刻,起到装饰作用。但在传统民居的整体色彩上,大部分都并未完全使用这3种颜色,彝族传统民居朴质自然,墙体多采用的自然黄土,因此整体颜色多为土黄色,能做到漆料装饰的民居,多为历史上黑彝(彝族中的贵族)的住所。

1.3 彝族传统的图腾与纹样

在彝族的神灵崇拜中,把皮鼓、火、日月鸟兽、动(鹰、牛角)、植物等看作是可以跟上天及神灵沟通的媒介,因此,他们的雕刻、绘画或者是服饰、银饰等,都出现了这些形象的图腾,这些图腾大部分都绘制或者雕刻在“柱”上,少部分在彝族的服饰、银饰中可以看到。图腾崇拜可以看作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信仰,不同民族间的图腾形象都有很大的不同,具有明显的民族独特性,是区分不同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视觉形象,在传统彝族民居中,因为经济发展、原材料的限制,较少看见图腾装饰,但是可以从其他装饰,如银饰装饰、柱的彩绘及雕刻等,吸取灵感形象,简化后体现在彝族民居的装饰上(图1、图2)。

图1 彝族银饰中的太阳神鸟

图2 西昌火把广场的“柱”

原始的凉山彝族纹样是从自然界、生产生活中提取的,一般具象的纹样过于复杂时,工匠们则会以局部代替整体的手法,将其简化,而随着不断的简化与改良,原始的具象纹样逐渐演变为抽象的简单图案。与图腾一样,彝族的纹样装饰也具备传统的民族文化特色,在视觉形象上有其独特性,常见的包括直线形、方形、圆形、异形纹样[4]。

直线形纹样是由一个或一组单位纹样正向或反向、向左或向右以直线形排列并无限延长而形成的组合纹样。直线形纹样主要出现在彝族传统建筑中,其中又以英雄纹、发辫纹和火镰纹为主。

方形纹样以长方形、正方形或菱形为外轮廓形状的组合纹样,主要出现在家具装饰中,在建筑中应用较少,一般出现在建筑腰线或横枋处。主要有太阳纹、五角星、叠胜纹。五角星与叠胜纹是后期融合进去的汉族纹样;太阳纹作为方形纹样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纹样图案源自彝族人对火的崇拜。

圆形纹样是指以圆形为外轮廓形状的组合纹样,彝族建筑中的圆形纹样大多数分布在檐下穿插枋的拱头与吊瓜上,这些结构部件边缘形态为弧形,用圆形纹样装饰,形态上更加协调统一。圆形纹样分为主纹与副纹。主纹一般由较为固定的几种纹样组合而成,可以是单独纹样也可以是组合纹样[5];副纹是根据主纹的结构、以主纹为中心并与其相伴而生的连续性纹样[6]。在凉山彝族传统民居建筑中,主纹以五角星和中心纹居多,副纹以发散的构成方式或是形成一个外切圆围绕在主纹周围,其中指甲纹使用最多。

异形纹样是指以不规则几何形态或有机形态为外轮廓形状的组合纹样。典型代表有牛角形态,取牛羊成群的寓意;还有马樱花或宝瓶形态,有“护脊消灾”的寓意。

总体来说,纹样在彝族传统家具与服饰装饰上出现的比例要远大于传统民居建筑,但纹样在建筑外墙腰线位置的装饰效果十分明显。为避免一种纹样的单调性,大部分情况下在民居建筑的应用中形式上常采用二方连续纹,即2种纹样组合排列向上下或左右延展,可增加一定的多样性,使纹样丰富,富于动态(图3)。

图3 传统民居纹样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彝族新型民居的装饰应用

从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原来的彝族人民聚居点及附近,修建了统一的彝家小镇,作为彝族人民的新型民居,居住条件和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在发挥现代建筑优势的同时,也努力保留彝族传统文化元素,新型民居无法再沿袭旧有的传统民居的结构与形制,但是可以通过建筑装饰,让彝族新型民居建筑风格保留原有的、独特的民族性。

2.1 穿斗装饰的应用

由于建筑技术的进步,考虑建筑建设的效率与居住的舒适性,现代彝族新型民居不再沿袭原有的彝族传统民居土墙加木构的结构形式,因此原有的拱架、穿斗结构在建筑结构构成方面失去意义,但是穿斗作为彝族民居独特的结构形式,可以将其形象特征保留下来,作为一种装饰符号,在新型民居的屋檐下,入口等位置布置,加深彝族新型民居民族性的烙印(图4、图5)。

图4 新型彝族民居院门上的穿斗装饰

图5 新型彝族民居

2.2 色彩的应用

“红、黑、黄”被誉为是彝族人民的三原色,在彝族的服饰、漆器、图腾绘制都几乎是这3种颜色作为主色,但是民居建筑作为大型的构筑物,其尺度基本不允许当时发展的彝族人民运用大量的植物颜料对其进行大面积的颜色装饰,因此,传统彝族民居大面积的墙体仍然保留了原材料黄土的自然颜色,新型彝族民居可以沿袭传统民居墙体的土黄色作为建筑主色,以其自然质朴的颜色基调,无论配以石材还是现代材料玻璃等,都不会出现色觉上的强烈反差而显得突兀,能够较完整地保留传统民居的原生性,认为是最适合新型彝族民居的基础色彩。

2.3 图腾纹样装饰的应用

图腾代表的是神灵崇拜,具有原始性与神秘性,无论哪个民族的图腾,因其原始的象形特点,图案都不会简单,彝族的图腾图案也一样,这样的图案感官与崇尚简约自然的民居建筑天然存在矛盾,很难与民居建筑整体风格融合,因此不宜在现代新型民居装饰中直接引用和保留,但可以将图腾图案内容通过简化、抽象化等处理方式,形成民族特征明显的标识或标志,以现代金属材料或者塑料材料为载体,装饰在民居建筑的显眼位置,但体量不宜过大。

纹样是通过简化和抽象化了的图案形式,在彝族服饰和家具装饰应用很多,传统民居运用相对较少,主要是在建筑腰线等位置进行纹样的绘画,纹样内容与风格多样,但也具有彝族独特的民族性,包含了彝族人民的世俗生活与精神崇拜,形式简单多变,布置灵活,因此可以沿袭腰线位置纹样装饰,也可在檐下、窗框、建筑角隅等位置进行装饰,纹样的选择无论形式与颜色,都应与民居墙体材质与颜色协调。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彝族新型民居装饰应用的问题

3.1 各地彝族民居装饰风格缺乏统一性

随着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出台,掀起拆旧建新的建筑高潮,部分彝民在原址自己新建民居,受经济条件、个人审美风格等的影响,大部分自建民居都没有统一的建筑风格,呈现较杂乱的特点;部分彝民被集中统一安置于政府修建的彝族新型民居中,但是凉山州境内的彝民聚集点隶属不同县、镇、乡,不同地方政府对于安置新民居的建筑风格与装饰并没有统一的认知,因此出现不同乡镇的新建民居基础颜色的不同,装饰风格的差异,都或多或少引用或保留了一些彝族传统视觉元素,但总给人撕裂感,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建筑文化认同。

3.2 民族民居装饰元素缺乏提炼和创新

各地新民居的建筑,都引用保留了部分彝族传统元素,如屋檐不同穿斗的保留、各种文案图样的装饰等,有的甚至将图腾图案直接照搬墙绘在民居一整块墙面上,用彝族传统元素直接堆叠,形成繁复冗杂的视觉感受。缺乏对建筑装饰与环境、建筑颜色、体量协调融合的深度思考,没有将装饰元素进行适当的提炼与创新改良,以融合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显得生硬与突兀,既没有表现出彝族文化审美的高雅意趣,又破坏了新型民居建筑的简约与协调。

4 彝族民居建筑装饰的应用思考

4.1 新型彝族民居装饰元素的挖掘

因为受地理、资源、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传统彝族民居的装饰元素不多,基本以颜色、纹样图案、穿斗结构为主,现在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可选用原材料的极大增加,可以进一步挖掘民居装饰元素,不仅仅聚焦在传统建筑上,也可以从承载彝族民族文化性的其他载体如传统民族服饰、神话传说、民风民俗等方面考虑,通过简化、抽象化的方式提炼出适合民族性民居的装饰元素。

4.2 传统装饰元素的创新运用

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与嬗变必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精神的发展与变化,传统的民族元素也应当随着民族的发展与前进不断变化与改良,当一些传统的装饰元素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民居建筑审美需求与意趣,就不能一成不变地将这些元素照搬到新建的民居中来,要保留彝族人民的传统文化风格不致湮灭,可以以发展的眼光与思维,对这些元素进行抽象、再创造,既能保留其传统的民族内涵,又能符合现代民居的审美意趣,这样的装饰元素可以以新的材料为载体,也可以以新的形式、颜色、组合等方式,体现在民居建筑中,使其具备彝族人民的民族内涵,也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现代民居的审美意趣。

5 结束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凉山州各个彝族聚集点都在致力于改善彝族原住民的居住条件从而新建新型的彝族聚居村落,这些聚居村落的民居在形制与结构上都不同于传统彝族民居,但在基本的风格装饰上都在努力保留传统彝族民居的风格特点,值得思考的是,仅仅是装饰文化元素的保留是否就能在新型民居的建设上达到既能顺应时代发展,又能保留传统文化的目的,现阶段新建的彝族新型民居对传统的建筑装饰元素有一定的应用,但普遍存在传统装饰元素应用呆板、缺乏变化创新、与民居风格环境不协调的问题,彝族文化不仅仅只是要求在民居建筑上保留,而需要传承、延续和发展,本文总结归纳了彝族传统民居常见的装饰元素,也以美姑县新建的彝族民居为主,分析了传统建筑装饰的具体应用,思考了彝族民居装饰应用需要考虑的2个方面:

(1)灵活运用已有的传统装饰元素,化繁为简,在某些特定建筑位置进行装饰,匹配新建民居的简约风格。

(2)需要从彝族的民族精神与内涵理解入手,进一步挖掘可以作为建筑装饰元素的内容,进行创造,对传统装饰元素也可通过抽象、变形等手法进而变革、创新,发展出新的既能凸显彝族民族文化特色,又能适应时代审美发展,适宜新的民居建筑形制与风格的装饰视觉形象。

在此后的民居建设中,还需要重视建筑装饰的应用、挖掘、创新,在不断实践中发展,最后统一形成一种新的蕴含彝族文化精神的民居装饰风格。

猜你喜欢

图腾彝族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彝族海菜腔
民居智库
《这条比较傻》等
民居摄影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