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的探析

2022-11-09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黄良昌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产教职教校企

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黄良昌

1 产教融合理论的探索

1.1 加强相关政策研究

教育部倡导职业院校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需要积极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举措,形成人格养成、能力固本、文化感染、强化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十三五”期间,我国建成了较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面向新时代“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需要不断深化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新发展阶段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职业院校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研究,创新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

1.2 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

在职业院校实施产教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水平,办高水平的特色院校。关于运行机制,首先在招生时要做好把控,尽可能地控制录取分数线,提前让学生明确将来面向的职业领域与工作岗位;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明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指导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与技能等级证书。在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后,需要加强建设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包括创新校企合作的方式与途径,加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开展技能提升夏令营与寒假培训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活动,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紧密融合,在校企合作中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1.3 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

(1)立足区域特点,加强专业建设。职业院校的办学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灵活,可以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如根据柳州市是我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这一特点,加强汽车专业建设,尤其是加强智能制造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

(2)职业院校应当加强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可以在产教融合基地中,与入驻企业共同打造校企联合共同体,不仅能为学生实训和就业提供平台,而且能形成超高价值的新型研发机构与产教融合基地。各大职业院校通过深入落实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能更好地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

2 产教融合院校实践

(1)精心设置专业,服务对接产业集群。职业院校应当根据时代发展与社会需要,多设置工科类专业,如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智能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以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主要工作岗位有汽车维修工、汽车电器设备安装工、汽车营销人员等,主要课程有《汽车机械》《汽车电气系统构造与原理》《新能源汽车机械与电气系统综合故障检修》和《汽车营销与服务》等。

职业院校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产教深度融合机制。在服务对接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要因地适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产教深度融合。例如,柳州市现已构建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全国领先的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产业集群,2018年柳州汽车产量已达约260万辆,柳州本地的职业院校需积极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强专业教育,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活动。

(2)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院校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此为基础才能更好地达成产教深度融合的目标。职业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人格养成、能力固本、文化感染、强化素质的人才培养新思路,结合完善的培养目标,探究科学的培养途径,融合多元化的支撑平台,更好地实现高效育人,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创新。

例如,以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制造、工厂建设、生产管理与维修服务岗位等方面的人才,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与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完善的职业岗位技能与高超技术,能适应新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其主要支撑平台是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素质拓展、合作育人、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等,其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要。职业院校应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教学理论、专业技能、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培训,邀请行业专家与工厂技术能手等来校讲课,规划培训课程,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同时,还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指导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参与技术服务,招聘专任教师,建设素质优良与业务高超的专业教师队伍。

(3)融合实训基地平台,加强产学文化融合。对于智能制造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需要建设一体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功能包括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生产服务,甚至技术研发,从而让实训基地的环境更加现代化、信息化与职业化,满足各类需要,为学生参加实际工作做好充分准备。职业院校还应积极拓展实训基地平台功能,如服务技能大赛与创新创业的训练,对接地市级、省市级、国家级的汽车相关比赛。职业院校还可依托实训基地平台,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产学文化融合的主要举措包括:根据具体专业,构建职业能力培训与测试项目,以培养学生职业基础能力、技术运用能力、岗位核心能力等,可将测试结果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系统中;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指引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省级与国家级的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实践职业技能;构建产学文化融合的校园氛围,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构建现代学徒制,形成更具特色的产学文化融合新模式。

(4)发展区域职教集团,实施现代学徒制度。对于柳州市的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区域优势职教集团,具体举措包括:健全基本组织架构,创新运行机制;加强中高本的衔接,突破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加强现代学徒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深化区域优势,加快职教集团的产教融合速度,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输出中国职教新模式。从健全组织架构与创新运行机制方面来看,一般是构建政府引导、院校和企业融于一体的组织架构,形成高校企业双理事长制,通过探索政校企合作创新运行机制,以集团为运行平台,形成集团成员资源的共享、信息互通的沟通协调服务运行机制,建立企业院校的就业创业渠道,形成就业创业的网络信息系统,共同推介优秀毕业生,指导创业实践,实行订单培养模式,职教集团内的企业优先录用成员院校的毕业生。

(5)加强产业学院建设,构建融合共享平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智能汽车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基于这个时代背景,职业院校还要加强产业学院建设,构建融合共享平台。例如,为推动柳州市的汽车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相关职业院校可以构建校企共建的产业学院,它是集标准研制、技术应用研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学院,对于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企业招揽优秀人才与实现产业升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设与智能制造相关的产业学院,可以更好地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当然职业院校也会面临很多挑战,需齐心协力落实各项工作。

(6)骨干企业进行引领,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在做好以上各种基础工作之后,还需要骨干企业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在职业院校的支持下,在职业院校学生的积极参与下,通过组织开展校企合作培训活动、职业技能大赛等,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更好地培养新时代技能型人才,建设产教融合新院校,辅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建设。

例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还共同举办了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赛暨汽车主题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学生累计达15 000余人次,参赛项目累计达3 800余项,产生了12项金奖、28项银奖、81项铜奖和优秀奖项,为11人颁发了优秀指导教师奖,签约了1个孵化项目、5个意向孵化项目,13人成为校企双方互聘的双创导师,合作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在这项比赛中,还首次开设了汽车后市场、五菱房车的专题赛道,学生充分展示了自身的真才实学,将地方产业与创新创业比赛结合起来,促进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产生优质的双创项目,广西汽车企业更加关注与青睐这些项目,更好地达成了孵化意向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柳州乃至广西汽车工业的发展。

3 相关特色研究的总结

(1)探索实践职教集团。这需要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优势,结合最新市场发展前景,根据国家及地方产业规划与产业集群,加强与地方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出资建设职教集团,通过组织各项活动,更好地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

(2)构建现代学徒制度。现代学徒制是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好地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这需要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推动现代学徒制的科学建设,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模式。

(3)联合建设产业学院。相较于职教集团,这项措施更加注重教育,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育,通过组织开展全方位的培训教育及技能大赛,推动地方产业发展与产业集群的建设。

4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创新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机制,需要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理论,加强产教融合院校的实践,做好相关特色研究的总结,通过探索实践职教集团、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等,更好地形成特色与典型的经验做法,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帮助企业招揽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强地方产业集群建设。

猜你喜欢

产教职教校企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