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人本意蕴

2022-11-09郭静杰吕翠微

大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费尔巴哈马克思现实

郭静杰,吕翠微

(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马克思系统研究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扬弃,从而使他的社会发展理论建立在“人本”的理论基础之上。马克思从关注“现实的人”出发,重视人的主体性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并最终将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视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崇高目标与终极的价值追求。进一步研究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所蕴含的人本意蕴,对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一、关注“现实的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出发点

马克思在扬弃费尔巴哈抽象人本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现实的人”这一科学概念,认为“现实的人”是社会发展的人。人生活于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社会的发展要靠人们的劳动去推动。因此,人是社会之本,关注“现实的人”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出发点。

(一)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的扬弃

马克思合理扬弃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进而将他的社会发展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他高度赞扬过费尔巴哈的这一理论,指出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一方面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另一方面还具有“划时代的作用”。费尔巴哈看到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存在的问题,即黑格尔把一切精神实体的存在作为世界的本原。费尔巴哈对一切精神实体的存在进行了否定,认为世界的主体是人,从而进一步肯定了唯物主义在哲学上的地位,这对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但由于社会现实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也发现了其不足之处,指出它的缺陷在于:“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在他看来,费尔巴哈以“抽象的人”为出发点去考察社会历史存在的片面性,只是停留在“抽象的人”这个层面上,往往仅仅从单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人”仅仅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既没有考虑到个人同他人及社会的关系,也没有考虑到人发展的社会条件,这样的人非但不能构成社会,也不能创造社会历史。因此,在费尔巴哈看来,人依然存在于抽象和思维之中,根本看不到人能够对改造自然和社会发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综上所述,马克思正是通过对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的合理扬弃,才建构起自己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唯物史观基础。

(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提出

马克思在对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本唯物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将人作为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进而提出“现实的人”,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他们是进行着各种各样活动的具体的人。“现实的人”通过劳动实践作用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不再像动物那样直接依存于自然界。其社会活动并非孤立进行,而是在社会关系中展开。他们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不仅能够从事社会生产实践活动,还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遇到难题彼此间会相互合作,从而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这样的“人”是客观实在的,不仅在社会中生存,还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作用。马克思把个人看作一切关系的基础和主体承担者,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始终围绕着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展开。由此看来,社会发展是内在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的,是人在实践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同时,马克思还认为,社会发展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也与“现实的人”直接相关。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和发展,就需要改造自然,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社会关系,因此,生产方式不仅能够体现出人与自然物质交换的自然特征,还能够体现出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社会特征。这样,生产方式实际上体现了人与物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人的生存方式和实践力量。因此,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现实的人”。

(三)“现实的人”是社会发展中的人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进行了批判,提出了“现实的人”,他指出“现实的人”不仅仅是处于社会之中,而且还是面向未来的、具有多种可能性的发展的人。马克思指出“人……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运动之中”。在他看来,人是处于社会发展中的,没有脱离社会发展还可以独立存在的人。马克思强调,“现实的人”是指在社会中与他人有各种社会关系的人。这里的“人”指的不是一般的人,而是一个将自己与动物区分开来的人;不是一个在大自然面前与世隔绝的人,而是与自然有着紧密联系的人。马克思坚持,人只能是社会发展中的人,没有社会的发展,人就不能很好地和动物相区别。只有在社会发展中,自然才不仅仅是人类存在的基础,而且还是人类现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然和人既有区别,又相统一,只有在社会发展中,人才不是空洞抽象的东西。因此,人是社会发展中的人,马克思坚决反对将人与社会发展对立起来,他认为,人作为独立的人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社会发展中的,通过参与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是会不断发生改变的。可见,“现实的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更好地发展,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

二、尊重人的主体性: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原则

尊重人的主体性始终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原则。在马克思看来,人在推动社会发展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变革社会关系,进而创造出社会价值,并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特别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一)人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

社会发展是以实践为逻辑起点的,因为实践不仅是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前提,同时还贯穿在整个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之中,所以实践在当代人类社会蓬勃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由此可见,实践正是当代人类社会能够蓬勃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条件的不同,人凭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积极地去改造自然,由此得以进一步创造出人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逐步创造出人的世界、人的社会。而人类社会要想追求永续发展,也必须靠人从事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人不仅仅要作为实践的生命存在的前提,还要作为其物质承担者,并且人所独有的实践活动还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

(二)人是社会发展的关系主体

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存在着社会性的。人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总是处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而不是由一个人独立完成。个人在社会中所维系的社会关系也不是永久性的,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生改变。马克思指出,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发展过程中的人”。他认为人们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有可能会对人的实践活动起到制约作用。整个社会发展是不可能脱离人而存在的,人不仅要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而且也要维系社会中各种各样的联系,使整个社会能够进行有序发展。可以看出,在所有的社会发展关系中,不管是群体还是个体,人都是为了维系关系而产生主体意识,所有关系从形成、发展再到变化都是以人们所进行的社会活动为基础和前提条件。于是,人就不可避免地成为维系社会发展的关系主体。而随着人类社会进程的日益发展,人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也会对社会关系的改造发生能动作用。

(三)人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

谈到价值主体这个问题,必定会想到历史观和价值观。因为对于价值主体的确定,不仅要看确定价值的依据,还要看评判标准,要确定这两者分别代表着谁的利益和诉求。这两者确定了,价值主体也就确定了。正如马克思所言:“在生产中,人客体化,在消费中,物主体化。”这样看来,社会要想进一步发展,是需要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价值和消耗价值。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参与了更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是理解社会一切价值问题的根本者和源头。纵观整个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也提出要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评价社会发展水平的最高价值准则,所以,人应该做到不只是去创造物质和精神价值财富,还应该去享受社会价值财富,因而人是最有资格成为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的。从这其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就是站在“人”这样的价值立场上,尊重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性的核心原则。

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旨归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最终的发展是人在成为“完整的人”并且实现自主化劳动的情况下,经过无数次革命,直到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准,而且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因此,不但要将人的发展利益放在首位,而且还要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之中,使其能够全面并且协调地发展,这样,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旨归必定会指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历史不是神创造的,而是人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真正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是人民群众。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人民通过劳动来积极创造和推动的。自从人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不断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需要,如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等。因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人就开始投入到社会生产中,通过物物交换,人与人之间进而产生了复杂的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会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往往人创造的财富越多,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能够得到越充分的体现,这样社会就会发展得越好。所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准

人作为一种总体性的社会存在物,具有现实性、社会性、历史性这三个基本特征,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构想了人们未来社会的基本组织形态,即实现共产主义。不过,这个目标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必然要经过一段长久的历史过程。他为人类社会发展预设了努力奋斗的价值方向,那就是始终坚持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人具有多重属性,而且也是需要在社会中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满足自身需要的总体性的社会存在物。在现实社会发展中,人的需要和价值不应该只是具有多方面特征,也要满足多层次要求,也就是说,人既要满足个体需要和社会各层次的价值,同时也要满足其他的主体在各方面价值的需要。作为社会发展对象的人,是由个人或群体等构成的概念,也就说是由生活在当代或者后代的人而组成。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人与人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不同利益,还拥有普遍和特殊的需要,这正是人的本性体现。这样在社会发展中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能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的利益,一味地追求个人利益,因个体的利益或者说局部的利益而去损害整体的利益等。因此,马克思指出,在社会发展中,应当始终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准,不仅要实现机会平等,还要在权利问题上也遵循公平的原则。

(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两者不可分割,具有内在统一性,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不仅能够自由发展还能够全面发展。要使人们不仅在物质文化需求方面得到满足,还要让人们在各方面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更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马克思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社会发展是由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推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所从事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广大人民群众,不仅要努力满足其中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还要保障他们的权利。马克思强调,社会得以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是围绕着人的发展进行的,社会永续发展的核心就在于人能够更好地发展,如果离开了人的发展,也就谈不上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所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

四、结语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意蕴,整个理论中贯穿着“以人为本”这一主题。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强调“现实的人”是社会发展的人,并且尊重人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关系主体、价值主体。伴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一直把群众放在心中,群众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全党要一直竭诚为人民服务,一直为人民切身利益和福祉而奋斗工作。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必将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也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旨归。

猜你喜欢

费尔巴哈马克思现实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马克思像
最有思想的句子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马克思对象化思想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启示
费尔巴哈宗教观研究述评
马克思的核心哲学思想及其理论来源问题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