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形成与优化

2022-11-08于永娟

社会科学动态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主体环境大学生

何 悦 于永娟

一、引言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只有充分调动社会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才能有效解决我国面临的农村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从而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别是一些农村籍大学生,不仅具备乡村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而且对农村的基本情况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大学生返乡创业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的重要途径①。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创业活动的开展受到创业环境和相关主体的影响,创业的成功率、创业的投入回报率等都与创业生态系统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建设和优化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需要从创业生态系统结构和演变的过程中探讨影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探索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质量和绩效的路径,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二、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研究进展与逻辑理路

(一)关于创业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

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在21世纪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活动项目中提出的,随后逐渐被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进而引发了学术界关于创业生态系统的深入探讨。关于创业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业生态系统的内涵。国外学者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创业生态系统的内涵,部分学者认为创业生态系统就是创业主体的外部创业环境,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创业生态系统不仅包括创业主体的外部创业环境,还应包括创业主体本身②。二是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程建青等研究发现:单个创业生态系统要素并不构成女性高创业活跃度的必要条件,但高社会规范在产生女性高创业活跃度方面起着更普遍的作用;产生女性高创业活跃度的创业生态系统有5类,即社会支持下的政府驱动型、社会支持下的人力资本驱动型、社会支持下的人力资本与政府驱动型、社会—政府—人力资本支持驱动型、社会支持下的市场与基础设施驱动型;产生女性非高创业活跃度的创业生态系统有4类,且与产生女性高创业活跃度的创业生态系统存在非对称关系③。三是创业生态系统的特征。蔡莉等认为,创业生态系统包含六个特征,分别是多样性、网络型、共生性、竞争性、自我维持性和区域性④。四是创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张秀娥等从共生、竞争、交互网络和自我维持四个方面探讨了创业生态系统运行的机制⑤;沙德春从物理—社会技术共演化角度研究了创业生态系统运行的内在机理,他认为生态学视域下的创业研究侧重对创业生态属性共时性的静态分析,历时性的演化分析不足;偏重对创业生态属性碎片化、罗列性研究,系统化、整合性的分析框架缺乏;突出创业生态属性培育中主体要素推动功能,忽略技术要素共演化的原始驱动作用⑥。

(二)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相关研究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目前,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素质。王秉安等从社会责任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知识四个方面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评价体系⑦。毋靖雨认为,创业胜任力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获取绩优效益的高层次个人特征,并构建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结构模型⑧。二是大学生创业现状。由于受“跳出农门”的思想观念、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返乡大学生的数量十分有限⑨。近年来,在各级政府政策的支持下,返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率仍较低⑩。三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部分学者从宏观层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史秋衡、王春则从微观视角出发指出:创业思维是沟通创业教育与学生创业行为的重要环节。其内涵环节包括唤起创业机会识别意识,强化个体的创业灵敏性,增强个体创业行动力,提升创业风险管理技能。现阶段,推动大学生创业思维培养工作需要明确目标、创建环境、革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把创业思维培养融入创业教育的全过程。

(三)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逻辑矩阵

国内外学者关于创业生态系统主要持有两种论点:“环境”论和“环境—主体”论。创业是主体行为,主体的能力和素质是影响创业的重要因素,是创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遵循“环境—主体”论的观点,即创业生态系统包含创业的总体环境和创业的主体两大部分。

大学生通过大学教育获取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的选择权和话语权,在追求财务自由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农村大学生从小生长在农村地区,相较于其他大学生,更熟悉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相较于父辈们,他们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在思想上也会更加开阔。所以大学生返乡创业有助于解决农村“人才洼地”的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同时也缓解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破解大学生就业“内卷化”难题。基于“环境—主体”论的观点,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内在逻辑可以通过“创业环境—创业主体”矩阵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逻辑矩阵

在环境劣、主体劣的板块中,创业生态系统总体评价较低,处于低水平状态。该系统中创业环境和创业主体均处于较为劣势的状态,这种情况广泛存在于我国相对贫困且人口流失严重的农村地区,这些区域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发展的落后无法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而留守的“386199”人员缺乏创业能力,导致该区域的创业生态系统处于较低水平,系统的优化和发展存在较大难度。

在环境劣、主体优的板块中,创业生态系统总体评价适中,处于中等水平状态。该系统中创业环境处于劣势状态,但创业主体呈现一定的优势。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适中、地理位置不偏僻的农村地区,如一些平原地区。这些区域有一定的传统产业作为支撑,但产业附加值较低,当地农户多处于“兼职”状态(农忙时期在家务农,其余时间外出打工),整体生活水平不错但也谈不上富有,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市场化程度不高。由于地理位置以及自然资源的优势,仍存在一定的吸引力。大学生看到这些区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会时,也会愿意返乡创业。综合来看,该区域的创业生态系统处于中等水平,通过创业环境的优化,加强创业环境和创业主体的契合性,创业生态系统水平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环境优、主体劣的板块中,创业生态系统总体评价适中,处于中等水平状态。该系统中创业环境处于优势状态,但创业主体稍显劣势。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我国西部农村地区,近年来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政策的扶持、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使得这些区域的社会生活和产业发展都有极大的改变和提升,创业环境也在不断优化。但由于地理位置、生活配套等因素,对大学生返乡的吸引力有限,创业主体的能力和素质都有待提升。综合来看,该区域的创业生态系统处于中等水平,要充分利用创业环境的优势,扩大宣传、完善配套,以此来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从而促使创业生态系统水平的提升。

在环境优、主体优的板快中,创业生态系统总体评价较高,处于高水平状态。该系统中创业环境和创业主体均处于优势的状态。这种情况主要存在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这些区域产业现代化、规模化、智能化水平较高,农业产业链完整,产业附加值较高,加上政策的倾斜、资金的集聚,创业环境优越。另外,由于处于我国发达地区,其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经济水平高,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数量较多。

三、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形成

创业生态系统由创业环境和创业主体共同构成,本文所指的创业主体主要是大学生个体和大学生团体,在农村利用特定平台或者载体将信息、资源和机会等进行转化,从而创造更多财富和价值;创业环境则进一步划分为资本子系统、文化子系统、支撑子系统、市场子系统和政策子系统五个方面。一般来说,创业主体受到创业环境的影响,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创业,因此,创业环境的优化对创业生态系统的提升尤为重要。

(一)资本子系统

这里的资本是一个综合概念,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中资本子系统主要包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三个方面。金融资本是创业的基础,在大学生返乡创业初期,其自身金融资本较为匮乏且吸附能力十分有限,需要通过财政补贴、民间资本、专项贷款等方式不断优化和完善多元化融资渠道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金融支持。人力资本是创业的根本,返乡大学生人力资本不仅包括通过高等教育培训依附在大学生身上的对创业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存量,还应包含创新理念。技术资本是创业的动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可持续性需要技术的投入和更新,技术资本的积累可以有效提高各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综合来看,三种资本都是创业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但真正创业成功还需要对各类资本进行整合和利用,通过打好金融、人力和技术的“组合拳”,充分发挥资本的作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的有力支撑。

(二)文化子系统

返乡创业文化的形成是促使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重要因素。由于城乡二元化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城市和农村在生活环境、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工作和生活,即使有大学生愿意返乡创业,也可能会受到家庭的阻挠和村里人的嘲讽。大学生返乡创业要得到“社会尊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在面对创业初期的艰难时能够坚定自己的初心。因此,返乡创业文化子系统的优化刻不容缓。培养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让大学生感受返乡创业的荣誉感,认识到返乡创业也是个人理想和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通过评选创业先锋、表彰创业先进、推广创业案例等方式逐渐形成社会示范效应,进而产生大学生返乡创业也是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社会共识。另外,通过媒体宣传、培训讲座等提升社会认同感,化解社会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偏见。

(三)支撑子系统

支撑子系统主要包括有形支撑和无形支撑。有形支撑主要是指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物流设施、创业园区或基地等方面,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有形的支持。无形支撑主要包括创业培训、法律援助、创业竞争等方面。创业培训分为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校内培训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校针对创业开展的相关课程和实操,为大学生毕业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校外培训主要是指大学生返乡创业后当地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这类培训会更多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和资源禀赋,为大学生返乡创业融入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帮助和支持。通过校内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返乡创业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而提高返乡创业的成功率。法律援助主要指不断完善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司法等途径保障大学生等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返乡创业的有序开展。与创业培训一样,创业竞赛也包括校内竞赛和校外竞赛,在校期间开展的创新创业大赛是大学生锻炼和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通过参与“挑战杯”等比赛,为大学生毕业返乡创业打下基础;校外竞赛主要指大学生返乡创业后参加的由政府或相关机构组织的各种比赛,通过参加比赛可以提高创业者的知名度,还可以加强创业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互动效应和模仿效应,为相互合作提供契机。

(四)市场子系统

市场子系统主要包括市场规范要素和创业企业网络要素。市场规范主要指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市场环境进行规范和优化,在创业初期,大学生社会经验略显单薄,市场环境的规范有利于保障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权益,坚定大学生创业的决心。创业企业网络主要指支持并鼓励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促使各种资源在企业之间、企业内部自由流动,通过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互联互通构建企业网络。返乡大学生相对于普通农户而言,除了专业知识的优势之外,思想更加开放,更懂得合作共赢的优势,对企业网络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会更加认同。

(五)政策子系统

政策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各产业各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一群体的贡献。大学生作为具有创新和创业双重特征的劳动力,其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高度契合,大学生返乡创业促使农村地区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在创业准备阶段,通过教育培训等政策不断提升返乡创业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而信息平台、技术平台以及互动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为大学生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在创业初期阶段,政府通过政策性创业担保贷款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支持,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具体措施。除此之外,人才引进政策的完善,也为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和高质量人才引进提供政策支持。在创业中后期阶段,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规避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有效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率。

四、优化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路径

(一)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衔接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不仅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还可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一是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时,可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二是大学生返乡创业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带动当地农民的积极参与,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三是各地政府需积极宣传当地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争取吸纳更多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在制定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和规划时,重点考虑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需求,尽量优化其返乡创业的生态环境。

(二)提升创业主体硬实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对劳动力的需求缺口不是传统劳动力,而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自己的硬实力。一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将理论知识“落地”。二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积极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三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勇于接触新事物、学习新技能,敢于“多看、多问、多学、多做、多思”,以更宽广的视野谋划创新发展的新格局。

(三)健全政策软环境,积极搭建大学生返乡创业平台

大学生返乡创业需要政策软环境的优化与支持,各级政府要通过“筑巢引凤”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可选择的场所和服务。一是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有需求的返乡创业大学生提供办公场所;促进乡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建和扩建,提高乡村物流运输水平,降低创业物流成本;加快信息化设施建设,提高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水平。二是建立大学生返乡创业帮扶服务中心,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帮助。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融资服务,成为大学生与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对接的“中间人”,降低信息不对称;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建立专业人才库,通过定期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技术支持。三是指定专门机构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和指导,成为上联下通的关键部门,向上级部门及时反映返乡大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向返乡大学生宣传相应的政策并辅助他们积极申报各种帮扶项目,提高返乡创业的成功率。

(四)建立“主体—环境”协同机制,注重创业生态系统的整体联动

大学生返乡创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优化和发展需要创业主体与创业环境的相互协作,这其中就包括创业教育的协同、创业政策的协同、创业评价的协同、创业保障协同等方面的内容。一是健全主体担当、内外联动的创业生态系统协作机制。以返乡大学生为主导,高校、政府、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相互联系、定期交流,为返乡大学生创业奠定发展基础。二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多视角积极探索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协作方式。其中包括产学研政协同创业教育机制、政企协同创业帮扶机制、社会化创业服务机制等。通过建立健全“主体—环境”协同机制,促使创业生态系统的整体联动,提高大学生返乡创业水平。

注释:

①刘阳、张秀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回乡创业研究》,《经济视角》2019年第4期。

②沙德春、孙佳星:《创业生态系统40年:主体—环境要素演进视角》,《科学学研究》2020年第4期;杨秀丽:《乡村振兴战略下返乡农民工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经济体制改革》2019年第4期。

③程建青、罗瑾琏、杜运周、刘秋辰:《何种创业生态系统产生女性高创业活跃度?》,《科学学研究》2021年第4期。

④蔡莉、彭秀青、Satish Nambisan、王玲:《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回顾与展望》,《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1期。

⑤张秀娥、徐雪娇:《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当代经济管理》2017年第12期。

⑥沙德春:《技术共演化视角的创业生态机制研究》,《科学学研究》2017年第10期。

⑦王秉安:《乡村振兴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88—101页。

⑧毋靖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结构模型与培育策略》,《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年第4期。

⑨胡德庆:《从“燕不归巢”到“筑巢引凤”——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年离乡现象的思考及对策》,《当代青年研究》2020年第5期。

⑩张栋洋:《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现状、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农业经济》2020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主体环境大学生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何谓“主体间性”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漫观环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