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11-08鄢曹政殷旅江何波

大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科创新型产教

鄢曹政,殷旅江,何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十堰 435003)

一、研究背景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标志着我国的新文科建设步入起步阶段。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共同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作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内容之一的新文科建设正式启动。2020年11月3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召开,会议研究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举措,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标志着新文科迈向实施阶段。

新文科建设是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载体,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由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由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由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注重探索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机制和新实践。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典型的文工融合专业,其人才培养具有典型的跨学科、跨专业、重实践、产教融合的特征,因此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必须坚持新文科建设原则,高度关注国内外物流业的变革趋势,各高校应充分结合自身特色实践创新。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性、重要性产业,随着其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标志着所需要的人才队伍也要符合时代发展所需。因此,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必须立足社会发展现状,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创新型物流专业人才,以此为现代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2021年3月31日我国公布的49 个第一批物流管理专业新文科建设试点之一。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坚持以“立德树人、求实创新”为育人机制,将新发展格局下新科技与物流教育深度融合,重塑新文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与教学模式,进一步强化物流新业态下基础理论与新技术的融合创新,为培养物流行业富有创新型的高素质卓越人才与持续发展物流产业赋予新的动能。本研究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结合目前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现状,提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

二、应用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现状

随着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物流业这一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也在不断迭代升级,服务范围不断拓广。新发展格局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与传统物流行业所需人才相比,对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倾向于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综合型应用创新型人才。

针对目前物流行业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现状,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新发展格局下物流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人才需求的必要性;二是人才培养模式要与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相适应。

(一)应用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需求必要性分析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现其长足发展的前提就是要有稳定的物流专业人才输出。首先,随着现代物流行业服务范围的不断拓宽,无论是远洋运输、国际贸易还是应急救援、服务人民生活等,物流都已经遍布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企业管理中,物流活动的综合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及对消费者的吸引能力,而决定企业物流活动综合能力的关键就是与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相匹配的综合素质型、应用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其次,随着现代物流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物流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发展趋势,因此对与现代物流发展相适应、掌握现代物流科技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以及数字化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最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从传统物流行业较为单一的人才需求到如今在电子商务运营、国际贸易、数据分析等方面都有较为迫切的人才需求。

总的来说,无论是从整个物流行业出发,还是从企业运营、服务人民生活等角度思考,现代物流行业对综合素质型、应用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都呈井喷式增长。

(二)应用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适应性分析

物流行业的迭代升级对物流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输出又对高等物流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其人才培养模式要在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与方向指引下,理论与实践并重,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从而为现代物流产业长足发展赋予新的动能。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要与产业升级相适应。随着无人配送、智能分拣等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物流产业在不断地转型升级,物流业新的发展趋势对我国高校物流教育也提出新的要求。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多学科交叉培养,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契合实际行业发展需求、社会需求。

其次,人才培养模式要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应用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该模式不仅和传统培养模式一样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强调通过产学研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双师型”导师队伍等手段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这种模式更有利于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也更贴近现代物流行业发展对应用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提出的要求。

最后,人才培养质量要与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传统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多侧重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在企业实际运营中,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在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大企业的参与力度,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的作用,通过企业的参与培养,更加及时地了解物流行业发展前沿;更清晰地知道企业人才需求现状,以便更加灵活、及时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体而言,在应用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无论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高校都要与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现状相适应,以期为现代物流智慧化、数字化发展输送人才,提供最大动力。

三、产教融合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于2002年开设工商管理(物流方向),属于全国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方向)最早的院校之一,2009年7月,工商管理(物流方向)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物流管理专业。该专业目前是湖北省一流专业、教育部物流教指委新文科建设试点专业、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支持立项建设专业、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近年来,为提高应用创新型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该专业依托十堰汽车产业优势,紧紧跟随汽车工业发展的新动态,积极与当地汽车企业联台打造产学研基地,积极探索构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基于新文科内涵式人才培养定位、物流管理交叉学科的专业特性,结合该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革新措施,立足深化教学改革、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实践教育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探索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践路径,实现培养综合素质型、应用创新型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目标。

(一)深化教学改革,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教学改革中,无论是在专业方向设置还是课程体系建设,都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与物流产业结构升级及调整相适应,这样一方面可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物流行业发展需求。

首先,高校在专业建设上应充分立足于新文科建设背景,将“立德树人,求实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将专业知识体系外的主体思政背景知识有效融入实践教学,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物流人才。联合地方企业共同建设专业,该专业通过产业教授等形式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深入开展合作,共同开设汽车企业物流管理等相关课程,并打造出汽车智能生产物流虚拟仿真实验这一省级一流课程。高校应充分依托地方发展优势,与地方企业深入开展合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其次,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门集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工学等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体现出各学科知识体系的融合互通。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结合物流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与调整,探索出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

(二)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要培养适应国家社会发展所需的具有强大理论支撑、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型物流人才,就要建设一支适应物流专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逐渐形成应用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高校可利用企业资源,在企业中选聘具有行业背景知识专业化、工作经验丰富的高技能员工或骨干到高校任职,共同参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该专业通过湖北省产业教授计划引进东风专用设备有限公司骨干到学校兼职教师,共同参与本科生课程教学、毕业设计及研究生教育。其次,高校应鼓励学校青年教师到物流企业等相关部门学习进修以及到国外访学等形式,提高教师“双师型”教学水平,有力推动新文科教学观念、综合职业能力的转型升级。最后,高校应与合作企业共同构建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全程评价体系,采用科学化的长期考评方式,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指标,全面、直观地考评教师在整个学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更加科学、客观地评价“双师型”教师的实际表现,同时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采用物质与精神激励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应用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实践教育,促进产学研协同育人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校充分利用该专业“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和“1+X”人才培养与转型发展双试点建设的契机,为构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形成独具汽车行业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物流人才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生态系统:首先,组建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产学研创新基地。通过解读行业发展趋势,整合行业资源,促进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优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提升产教融合物流人才培养质量。其次,搭建政校企“三协同”育人平台,建立政、校、企“三协同”育人机制。高校可以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政、校、企三方交互介入,实现政府、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师生、企业物流管理与技术人员“教产学研做”的协同一体化。最后,围绕物流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通过政、校、企三协同,确定应用创新型物流人才岗位能力标准,建立物流管理人才所需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指标体系及人才培养和考核标准、课程培养目标及要求。基于行业发展与实际问题解决,实现培养模式与行业需求、培养方案与企业要求、课程体系与岗位素质、实践环节与生产过程的“四融合”。

(四)构建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位一体即“价值、意识、知识、能力、方法、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价值”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等价值观念,其由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体系支撑。“意识”即创新创业的意识,其由创新创业类课程体系支撑。“知识”即具备汽车、管理、物流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其由工商管理、物流管理、汽车特色等三类课程模块体系支撑。“能力”即适应企业经营管理需求和市场变化的能力,由实践教学体系支撑。“方法”即信息分析、市场调查、大数据分析等现代化方法,其由大数据、市场分析与调查、信息分析等方法类课程支撑。“素质”即团结协作和开拓进取的领导素质,由学科竞赛和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支撑。高校应同时建立六个运行机制,保障以上六个方面的正常运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新文科建设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的物流业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务之急。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师资队伍建设融合、专业方向设置与课程体系建设整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协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使之成为新时代应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是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的目标。

本文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从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育等方面探讨了在新文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应用创新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为实现高等物流教育转型升级提供参考,为探索现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思路。构建“三协同、四融合”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育人路径,实现政、校、企三方协同赋能,全过程深度产教融合。以培养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为目标,政、校、企三方形成合力,实现政府部门、学校教师、企业导师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并将培养模式与行业需求融合、培养方案与企业要求融合、课程体系与岗位素质融合、实践环节与生产过程融合,从培养“供给侧”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三协同、四融合”育人模式有助于促进高校、产业(企业)、政府之间沟通协作,为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人才提供宏观的应对思路、微观解决方案以及可操作性的实施路径,进一步改善人才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文科创新型产教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