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家庭理念下的家庭规则:清晰且有弹性

2022-11-08宗利娟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上海2016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27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弹性规则

◎ 宗利娟(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学院,上海 201600)

一、健康家庭理念的内涵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建设,提高社会参与度。20 世纪80年代,“健康家庭”一词引入国内,但学者对其的界定并未达成一致。胡琪、黄晓燕和张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大健康、大卫生”的理念,提出了“健康家庭”的标准:“以婚姻关系与亲子关系的存续为前提,家庭成员结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各自以积极、合作的心态行使家庭角色,共同形成和维护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文化氛围和居住环境;利用家庭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支持家庭成员的身心发展,面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维护其健康状态”。

从该标准可以看出,健康家庭的内涵主要包括健康的关系、生活方式、行为准则、文化、环境,以及对健康的管理。健康家庭在面对压力与挑战时具备一定的复原力和弹性,全体家庭成员通过良性互动,实现合作共建。

二、健康家庭理念下的家庭规则:清晰且有弹性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则的存在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完成社会化过程,能为个体提供指导、动机,并限制个体的行为。家庭规则往往涉及责任人,即需要遵守规则和承担结果的家庭成员。清晰且有弹性的家庭规则是普适性的要求,本文着重探讨以孩子为责任人的家庭规则。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庭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则,但充满了“潜规则”,令孩子摸不到头脑;有的家庭虽然有明确的规则,但只有家长才有话语权,而且规则或是僵化、一成不变,或是过于理性、缺乏人性,孩子会倍感压抑、试图违抗、自我怀疑等,亲子关系冷淡,有较多冲突;有的家庭虽有明确的规则,也很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感受,但家长常常陷入坚持与妥协的纠结中,不知如何是好。

健康家庭理念下的家庭规则应是清晰的、有弹性的,以促进习惯养成、人格完善和健康成长为目的。精神科医生陈发展在《为什么家庭会生病》一书中提到,健康家庭的核心是良性的沟通模式与具有弹性和可塑性的家庭规则。

(一)清晰的规则

家庭规则要尽可能清晰地规定孩子在为人处世、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什么时候(场合)可以做什么或不可以做什么;做到何种程度,违反规则要承担什么责任等。清晰的家庭规则体现了规则内容的具体、边界的清晰、家庭内部的统一和要求的前后一致。清晰的家庭规则应为所有家庭成员所了解,大家心知肚明,心中有数。

(二)弹性的规则

万事万物都是在发展与变化的。弹性的规则体现的是对变化的接纳与适应,家庭规则的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可以协商

家庭规则不应总是自上而下地贯彻与施行,不应只体现家长的意志,不应只是家长的一言堂。家庭规则应体现所有家庭成员的意志,体现对不同看法的尊重,家长尤其要聆听、尊重孩子的想法,家人之间相互协商、求同存异。例如,在制定手机使用的规则时,一家人要坐下来讨论、商量具体的内容。

本组80例患者接受十二指肠壁血肿清除手术治疗14例,接受单纯缝合修补手术治疗14例,其中3例患者附加胰管支架外引流与T管引流,接受憩室化手术治疗10例,接受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手术治疗30例,接受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手术2例,接受损伤控制手术5例,接受憩室化手术联合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手术5例。对于颅脑损伤以及骨折患者观察之后在另行手术。

2.及时补充完善

家庭规则形成后,其内容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以充分体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宗旨。假如事先约定每天只能玩半小时手机,但某天孩子的朋友有伤心事,打电话找他倾诉,这时如果孩子使用手机超时了该怎么办?家长的正确做法是和孩子讨论这种例外情况,并将其补充到规则里。这次违规是否要承担后果?我认为最好还是按原来的规则执行,规则的修改和完善不应该发生在规则被违反或被挑战的当时,应在之前或之后。关于这点要向孩子说明,一方面体现对孩子行为的理解,另一方面体现对规则的重视与尊重。

3.随发展阶段而变化

家庭从形成、发展到消亡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也即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杜瓦尔根据个体的发展阶段,提出家庭生命周期八阶段论,依次为新婚期、育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时期、成年期、空巢期和老年期。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孩子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家庭规则也要适时调整。例如,学龄前期是立规矩、养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规则应在吃饭、睡觉、讲卫生、讲文明等方方面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为小学阶段的生活和学习做好准备。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增强,家庭规则的过多约束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此时家长要适当放权,无关乎原则的小事可给予孩子自主的空间,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否则,就会束缚孩子的发展。如果继续沿用旧的家庭规则,就像把6 岁时穿的鞋套在13 岁的脚上,效果可想而知。

4.随情境而变化

如上所言,家长在孩子处于青少年时期时要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为自己负责,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家庭规则也要随情境而变化。例如,一位初中女生的母亲听了朋友的建议——孩子已是初中生,要锻炼其独立能力,不用家长亲自接送孩子上、下学——觉得很有道理,随后一段时间与女儿商量让她自己步行回家。有一天,这位母亲经过学校,也正好到了放学时间,就顺路接女儿回家。女儿特别开心,原来女儿很喜欢妈妈来接自己回家,因为可以利用路上的时间和妈妈聊一聊学校发生的事情。这位母亲了解到女儿的需求后,随即答应会经常来接她。锻炼孩子独立能力的方式有很多种,母亲及时根据女儿的需求调整了家庭规则,体现了家庭规则的弹性,以及对孩子心理需求的尊重和积极回应。

5.接纳负性事件及情绪

弹性的家庭规则允许失败,允许表达内在的感受,尤其是负面的感受,以缓解家庭成员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例如,老师当天布置了超级多的作业,家长应允许孩子向自己“吐槽”老师和学校。期末考试考砸了,家长应允许孩子向父母诉苦:努力没有用,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回报……

三、健康家庭理念下清晰且有弹性的家庭规则的积极心理意义

(一)安全感和掌控感

规则既是对行为的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在清晰的家庭规则下,孩子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以及如果做了违背规则的事情后将会承担怎样的结果。孩子对此心中有数,不会时刻担心引爆“潜藏的雷区”,内心更有安全感,而这份安全感也让孩子更从容、更安定,对行为后果有了一定预判,对自己的生活也更有掌控感。

(二)归属感和价值感

弹性的规则充分体现了对发展、变化、意外和个体差异的接纳、调整与适应。在这样的家庭规则中长大,孩子的变化与需要被看见,想法被听到,合理建议被采用,情绪被接纳,挫败被理解,孩子体会到尊重与信任,包容与支持,对家庭会更有归属感。重要他人的看法、评价与反应是个体自我认知的重要来源,因此家庭规则的积极调整与回应,以及规则调整过程中个体的参与、对家庭的贡献,这些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被尊重的,是值得被爱的。

(三)人格的开放性和韧性

清晰又有弹性的家庭规则体现了开放、包容的家庭文化氛围,体现了“和而不同”“相同使人联结,相异使人成长”的思想,塑造着家庭成员人格的开放性。人格的开放,使个体没有对陌生事物僵化的排斥与否定,始终保持着对事物的好奇与探索,能够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思路开阔,具有创意。面对压力、挑战和变化,个体能够有效运用家庭的优势与资源对家庭规则进行适应性调整,体现了较高的家庭弹性。研究表明,家庭弹性具有补偿作用,能够直接预测青少年的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高水平的家庭弹性能减弱家庭压力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家庭弹性一方面能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变化,减少各种负面影响,拥抱积极情绪;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示范,有助于个体实现迁移学习,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日常的压力事件应对中,提高自身的韧性。

四、健康家庭理念下清晰且有弹性的家庭规则的建立与维持

健康家庭理念下,家庭规则应遵从尊重、适应、稳定的原则。尊重是前提。只有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与不同看法,规则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适应是关键。家庭规则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变化,健康成长。故而规则要随环境、事件、个体的变化做适应性的调整。稳定是保障。如果规则朝令夕改,那它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就无从谈起,也很难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规则的稳定是相对的,绝对的稳定与适应性是相违背的。

家庭规则设立后,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不会那么顺畅,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例如,约定了“玩具要放回原位”,孩子却不愿意按照规则去做,提醒多次也不收拾,此时家长该怎么办?说好了“逛街时只可以买一件玩具”,可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后强烈要求再买一个,作为家长,你是否会陷入纠结?在建立和维持规则的过程中,家长该如何做?

家长内心首先要对制定家庭规则的目的与初衷有正确的认识,规则的存在不是为了束缚孩子的发展、凸显家长的优越性,而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促进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其次,要对建立清晰且有弹性的家庭规则的必要性和内涵有深刻的认识和认同,做好看见、接纳、应对差异或变化的心理准备。

有些家庭规则是原则性的,可由家长直接制定,向孩子解释清楚即可,无须过多讨论。例如安全方面的规则——不可以玩火、玩电,不可以故意伤害他人等。对那些不涉及原则问题的规则,如关于作息时间的安排、手机或零花钱的使用、家庭分工等,可召开家庭会议,家庭成员轮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通过协商明确家庭规则。整个过程中要有人负责记录。

在召开家庭会议时,要事先告知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开放心态,保持倾听,否则家庭会议便流于形式,变成了家长的一言堂。此外,要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家庭成员分享对于家庭规则的看法和感受,当原来的规则遇到新情况而难以执行时,可再次讨论并协商新的规则。

一旦规则被通过后,家庭成员要保持一致,温柔且坚定地按约定执行。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温柔或坚定,是温柔且坚定。家长有时可能会心软,表现出过度的温柔,因孩子几句好听的话或者撒娇哭闹就动摇,打破规则。如此,规则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形同虚设。有时家长态度很坚决但过于强硬(吼叫、打骂等),容易让孩子产生压迫感,想要反抗规则。因此,温柔和坚定缺一不可。

要做到温柔且坚定并不容易,家长需要保持冷静的思考和自我控制。例如,当孩子没有按约定收拾好玩具时,家长可走到孩子身边轻声又温柔地提醒:“按约定,接下来该……”家长可使用“‘我’句式”表达感受与期待:“我看到你没有按约定做,我有些生气,我希望你这次能言而有信,遵守约定。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和建议,我们之后可以再坐下来一起讨论……”

在维持规则的过程中,会出现之前没有讨论到的情况。如上文提及的手机使用时间超时的例子,这种情况在制定规则时如果的确没有考虑到,孩子提议特殊情况要特殊处理,这就需要事后召开家庭会议,完善规则。

完善规则时,要留意“必须”“一定”“只能”等限制性词语的使用。凡事总有例外,对此可组织家庭成员头脑风暴“可能的例外情况”,多想几个“当……时,可以……”。如果家长担心孩子趁机钻空子,也可依情况事先约定一周允许有几次例外。以手机使用的规则——每天只能玩半小时为例,家庭成员一起想想出现哪些情况时使用时长可以超过半小时。如“当老师布置了需使用手机完成的作业时,可以在完成作业后再玩半小时”“当朋友有紧急情况需要帮助时,可以延长使用时间,最长可至一小时”等。此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须顾及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检视原有规则的合理性,及时做出有弹性的调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示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明确了九种家庭教育方法,“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是其中之一。若和孩子约定每天只玩半小时手机,那父母也要按时放下手机。父母在践行规则方面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不仅用言语教育孩子遵守规则,而且还要用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孩子。

健康家庭理念下的清晰且有弹性的家庭规则是在爱与尊重的基础上给予孩子适当的约束与保护,传递着温暖与开放、包容与理解,折射着民主式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积极的心理品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健康成长。清晰且有弹性的家庭规则是对孩子的看见与尊重,是对变化的接纳与适应。建立与维持家庭规则,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参与和贡献,在这一过程中,家庭成员间也见证着彼此的成长。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弹性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基于分治法的Kubernetes弹性伸缩策略
身体传送带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弹性势能纵横谈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