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Pyk2蛋白阳性表达情况与其预后的关系探讨

2022-11-07刘克旭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浸润性肌层膀胱癌

刘克旭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为膀胱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日常压力的增大等原因该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初发膀胱癌主要患病类型(约70%),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无痛血尿为主,因黏膜固有层血管丰富、淋巴管遍布,该类型膀胱癌转移风险较大,且经手术治疗后复发风险亦较高,整体预后较差[1],及时进行肿瘤标记物检测有助于病情进展、预后的客观评估。甲胎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常规肿瘤标记物在膀胱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特异性略有不足,而随着富含脯氨酸的蛋白酪氨酸激酶2(proline rich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2,Pyk2)临床研究的加深,其对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2],但是关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Pyk2异常表达的报道较少,本文就此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8例为观察对象,以回顾性研究方式展开探讨,常规资料中男性49例、女性29例,年龄40~73(58.69±7.28)岁,单发病灶51例、多发27例,平均直径(3.95±1.02)cm,临床分期中Ⅰ期18例、Ⅱ期29例、Ⅲ期31例,分化程度中高分化29例、中分化28例、低分化21例,肿瘤标记物检测结果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者47例、阴性者31例,转移情况中骨转移10例、肺转移6例、肝转移5例。

纳入标准:均为原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经影像学、病理学等确诊;均接受手术治疗且过程顺利。排除标准:转移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临床资料缺失;合并免疫性疾病;合并动脉夹层的等严重心血管病变;合并其他系统肿瘤。

1.2 方法78例患者均参加手术切除,将获取的肿瘤标本按步骤处理,加入Pyk2抗体静置12h,取相应免疫组化试剂盒并遵操作说明完成Pyk2蛋白检测,Pyk2阳性为胞浆(或者胞核)呈现黄色、棕褐色、棕色颗粒样物,无则为阴性,结果至少由两名病理科医生进行判定,异议病例则由第三名高年资医生诊断。显微镜下观察Pyk2表达水平,以10个阳性细胞数量的视野为标准,计算单个标本中Pyk2表达情况。所有患者最长随访时间均为24个月。

1.3 观察指标统计Pyk2检出情况,包括阳性例数占比及Pyk2平均水平。分析Pyk2与疾病临床特征(如年龄、性别、分期、肿块大小、分化程度等)两者间的关联性;比较Pyk2阳性人群与常规表达人群的预后差异,指标包括膀胱癌复发率、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 vival,PFS)及总生存期(total survival,OS)。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均录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及精确概率Fisher检验,其中年龄分布等比较采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 果

2.1 Pyk2检出情况78例膀胱癌患者中Pyk2蛋白阳性者59例,占比75.64%,阴性者19例,比例24.36%。表达水平为(20.36±5.17)个/LP。

2.2 Pyk2表达情况与临床信息间的关联分析Pyk2阳性表达与否与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年龄分布、肿块直径、HER2及骨转移无直接关系(P>0.05);但是与当前肿瘤分期、肿块分化程度有关(P<0.05),见表1。

表1 分析Pyk2、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2.3 预后分析随访结束时,57例(73.08%)患者未出现复发,21例(26.92%)复发,疾病进展死亡者5例(6.41%),其中包括Pyk2阳性者4例、阴性者1例。Pyk2阳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FS、PES及O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3 讨 论

酪氨酸蛋白激酶(tyrosine protein kinase,TPK)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联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临床认证[3],TPK本身参与细胞生长、分化过程,其过高的活性表达或者发生过度磷酸化后可促使细胞异常增生,干扰细胞正常凋亡过程,最终激发肿瘤组织形成;而Pyk2隶属于黏着斑激酶,本质为非受体型TPK,因此对包含Src同源结构域(即SH2结构域)的底物蛋白能促使其磷酸化改变,因Pyk2是广泛散布于胞浆、聚集于核周的,且可胞浆、细胞核内自由出入,从而连接了胞浆信息及细胞内效应分子[4],影响细胞正常代谢最终推动肿瘤形成。人体肾脏、脾脏、脑组织、神经组织、造血系统、睾丸、小肠等部位均有Pyk2的表达,大部分情况下Pyk2无需受体或其他酶类就可在细胞外整合素、各类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信号源下激活,并参与细胞内肌醇脂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jak(janus tyrosine kinase)-STAT(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ion)信号通路及富组胺酸糖蛋白(histamine rich glycoprotein,HRG)介导的信号传导等多条信号传导通路,上述通路中多条可控制细胞代谢及转移,进而形成相应的生物学效应[5]。不同系统肿瘤病变其Pyk2水平略有不同,李玲玲等[6]纳入研究的45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Pyk2均处于高水平,左凯等[7]研究中肝癌患者Pyk2亦为上调状态,本研究75.64%患者为阳性,表达水平(20.36±5.17)个/LP高于韩健乐等[8]报道中癌旁组织Pyk2水平(5.19±1.89)个/LP;NASER[9]统计的胃癌患者病变组织中Pyk2则为低表达甚至无表达,但在正常癌旁胃粘膜组织中有一定表达水平,且表达水平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加重而降低,表明不能完全依赖Pyk2高表达或低表达对所有肿瘤患者病情现状进行而一刀切的判断[10],应综合考虑Pyk2生理性分布、其他肿瘤标记物及生物学指标。

在Pyk2、肿瘤患者临床信息两者间相关性分析中,Pyk2蛋白高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分化程度均有明显相关性,表明Pyk2表达水平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疾病进展占据重要地位,较高水平Pyk2抑制了凋亡因子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能力,使得肿瘤细胞大量繁殖而凋亡进程变慢[11],促使膀胱癌持续进展。Pyk2参与TPK受体及正常细胞内各类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的整合与传导,Pyk2作为信号通路中的上游信号,高含量Pyk2促使下游信号被无差别广泛调节[12],进而对细胞增殖强度、迁移能力等有重要促进作用,使得转移出现、预后不佳,且有研究证明[13],针对骨肿瘤患者使用Pyk2抑制剂是有效的,在控制肿瘤生长速度的同时促进正常骨的形成,因此可认为Pyk2表达情况与原发肿瘤是否发生骨转移有一定关联,本研究中Pyk2阳性患者最终发生骨转移的病例数仅略高于Pyk2阴性组,但未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5),可能与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有关。MOUSAWI FATEMA等[14]的研究直接阐述了Pyk2由细胞外信号激活后可介入整合素αVβ3参与的细胞粘附过程及破骨细胞的活力调节,进一步表明Pyk2异常表达对骨肿瘤发生的风险性。HER2与配体结合后发生化学结构的构象改变[15],参与TPK介导的各类信号通路并参与肿瘤形成与发展进程,表1中显示Pyk2与HER2并不存在相关性,笔者分析可能与样本量过少有关,其次可能与两者均为细胞增殖、抗凋亡的独立风险因素有关[16]。在Pyk2与膀胱癌预后关联性分析结果中,Pyk2阳性组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其DFS、PES、OS均明显短于后者,表明Pyk2表达同样与预后有有所关联,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Pyk2水平越高,其预后越差。

综上所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Pyk2处于高表达状态,高表达结果与当前肿瘤严重分级、分化程度等有一定相关性,对患者预后判断亦有一定指导作用。未行Pyk2高表达、低表达判定及相关探讨是本研究不足之处。

猜你喜欢

浸润性肌层膀胱癌
特殊浸润性表面构建及其抑制酸奶黏附的研究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与临床病理学对照分析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浸润性乳腺癌能治好吗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