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22-11-07赵洪芳

新农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农民农业

赵洪芳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沙河街道办事处,山东 滨州 256606)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三农”工作的重心和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五个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农村要发展,经济要先行。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发展的经济问题,让农村经济具备“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乡村振兴。

1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1.1 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总人口数为141178万人,而农村常住人口为50979万人,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36.11%,农村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党中央和政府对农村的发展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被简称为“二十字方针”。乡村振兴包含了五大方面的振兴,具体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

1.2 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振兴中,每一个要素的正向发展都能够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产业振兴能够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村集体收入和农民的人居可支配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人才振兴不仅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高质量人才,还能够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让农民的双手解放出来,改善取得经济收入的方式;粗放型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历史问题,造成农业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阻碍经济发展,生态振兴能从根本上缓解这一问题;文化振兴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组织振兴更是体现党的领导,发挥核心作用的重要体现。

2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2.1 农村经济发展劲头不足,总体发展势头缓慢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势头缓慢,主要表现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较全国居民平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且根据线性趋势来看,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长整体呈放缓趋势,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来看后劲不足。2010~2019年,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上升,城乡居民间的消费差距却一直存在,从2010年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为12163元到2019年的20462元,这种差距也在不断地增大。

2.2 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差距较大

从2015~2019年这5年的数据来看,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4297.4元增长到19988.6元,增长率为39%;中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919元增长到15290.5元,增长率为40%;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093.4元增长到13035.3元,增长率为43%;东北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490.1元增长到15356.7元,增长率为33%。可见,我国农村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经济薄弱,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缓慢,东西部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也较为明显。

3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结构单一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主要依赖于第一产业,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居民的经营净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一产业中的农业,来自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经营净收入占比较低。我国农产品供求失衡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产品的信息市场不对称,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获知市场信息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单一也会导致国外市场农产品的大量涌入,国内农产品出现滞销的现象,阻碍经济发展。

3.2 基础设施薄弱

伴随着我国对农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农业基础建设已经得到一定改善,但在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程度及乡村发展建设等方面还相对不够完善。一方面,在相关基础建设资金投入方面往往是政府出资,社会资金投入机制运行相对缓慢,调动社会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激励政策不够完善,导致农业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及投入效益较低等。另一方面,投资建设设施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不协调是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3.3 人口素质低

目前,我国农村人才匮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户主文化程度较低,从2015~2019年的数据来看,这一情况没有出现明显好转,农村居民家庭户主的学历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其次是高中程度,大学专科程度占比较低,其中占比最低的是大学本科及以上。

4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导向的农村经济发展对策

4.1 丰富农村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必须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壮大乡村产业,增加农民获取收入的渠道和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丰富农产品种类,提高农产品质量,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进而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消费。

4.2 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农民素质

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要在“引、育、留”上下功夫。完善农村就业环境,加大基本工资、津贴补贴方面的保障,帮助下乡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农村成为留得下,看得见未来的地方。在培育人才方面,让农民成为懂技术、懂市场、懂知识的专家,通过开办农民学校,邀请专家进社区、进田间地头开展公益性课堂,搭建农民学习咨询平台的方式,培育新型专业化农民。在留住人才方面,注重从本土毕业的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身上下功夫,帮助他们在当地就业,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的活力。

4.3 走绿色科学道路,禁止粗放式发展

影响农村生态环境主要有两个因素,分别是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的农业产业。近些年,我国加大了对农村的污水、垃圾等环境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力度,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在农业发展方面,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严守生态红线,推进农业的转型升级,减量并有效使用农业化学投入物,实现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和农用薄膜回收利用,充分发挥农业特有的生态功能,让农业成为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

4.4 建设和谐农村,培育文明乡风

培育文明的乡风,要从“教育、制度、发展”三方面下手。一是注重教育的力量,通过宣传引导、评比评选等多样化的方式,强化对村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提高广大村民的整体素质。二是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规范民主选举程序,健全村民议事、办事和监事等体系,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三是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当地的农耕文化,结合时代要求和人民的文化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5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领头雁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引领和服务的作用。一方面,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大党员发展力度。注重从本村的致富带头人,外出创业的经商人、青年农民、毕业返乡的大学生和妇女中发展党员,为农村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让党员队伍结构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发挥党组织的先进性,切实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的全面领导, 做好本土经济发展的“服务人”。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农民农业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