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科学体系的研究

2022-11-07王霄会宁县四房吴镇三房吴初级中学

灌篮 2022年2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课外素质教育

王霄 会宁县四房吴镇三房吴初级中学

课外体育活动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项目,目前课外体育活动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内的开展,仍旧存在着诸多不足和实质性的问题有待改进,学生的课余生活缺少健康的活动,导致了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身心成长均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根据素质教育的指导理念,要创建起课外体育活动的体系,将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观念突破,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增强身体机能,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夯实基础。

一、构建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科学体系的重要性

课外体育活动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课余活动中必备的项目,这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举措。根据素质教育在我国中小学领域内的逐渐深化的现状和要求,对中小学的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目前的课外体育活动对于当前的素质教育难以起到推动作用,在活动面积、活动时间、组织管理等各方面,均体现出了不足,构建课外体育活动科学体系势在必行。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还与学校的行政人员、社会人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在充足的时间、器材、场地等保障作用下来开展,诸多的课外体育活动要素之间形成密切的配合,才能真正使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构建起课外体育活动科学体系,这成了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深化背景下的必然方向,坚持先进文化,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其中,能够使广大的青少年儿童在体育活动的参与和锻炼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受到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的积极引导和导向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将先进的文化建设弘扬和传承下来。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科学体系的创建,由教师作为指导者、辅导者,学生作为参与主体,激活内在的潜能,调动起活动的积极性,在社会、家长的配合、支持作用下,由校领导关心、指导,构建起功能完善的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科学体系。为学生的成长需要、发展需要,创建起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加快了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适应了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实现了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目标,真正将立德树人贯穿到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中,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

二、构建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科学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明确指导思想

构建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科学体系,要明确指导思想,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目标,了解素质教育的重点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会学生做人,实现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目标,保证中小学生能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生活习惯,营造人人享受体育的环境。素质教育对于中小学的教育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应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指导观念,将双减政策融入其中,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实施体育活动,是落实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必要的措施,构建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科学体系,要明确指导思想,顺应时代的要求,将课外体育活动多个要素集中在一起,激活课外体育活动的动力,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实际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把握目前教育改革的方向,成为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实践中的领头人、实施者,以培养身心健康成长的中小学生为目标,将双减政策融入其中,组织和实施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德 育素养。

(二)明确课外体育活动目标

组织和实施课外体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中小学生积极的态度,促使其主动加入课外体育活动中,提高健康水平,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成长目标,围绕着学生德、智、体、美、劳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将课外体育活动作为践行素质教育的载体,关注中小学生目前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在课外体育活动科学体系的建设中,建立目标体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知识技能的同时,使中小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创造精神、独立的性格,提高创造能力,团结他人,用友善的处事态度实施课外体育活动。在不同的学校内,要建立起专门针对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领导小组,对于课外体育活动的总目标进行规划,加强监督力度,在上级下达的环境中,完成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目标。在每个年级可以建立起社团、俱乐部,或是创建体育活动小组,保证数量充足,要求学生每天应超过一个小时进行体育课外活动,学校和社区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目标一致的营造和谐的环境,使中小学生参与到校外文体活动社区俱乐部活动中,锻炼知识和技能,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三)优化内容与组织方法

课外体育活动科学体系的建设要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进行创新,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方法进行优化,使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享受运动、享受娱乐、享受生活,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的探索课外体育活动乐趣。教育者要成为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科学体系建设中的组织者、实施者,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调研,用学生感兴趣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和组织方法,使其激活内在潜能,主动加入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中来。在校内活动、校外活动关系中,应进行协调,保证学科教学和课外体育教学相互平衡、相互衔接,实现共同推进的作用,在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中,形成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和发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运动需求、发展需求。将封闭的校园适当开放,将开放的社会关系适当融入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中,使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够在集体的组织中得到培养,调动起基层单位以及师生主体的主动性,挖掘创造力。组织和实施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例如体育与艺术节、体育节、体育竞赛阳光体育活动等,普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开展多样性的课外体育活动,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吸引学生关注,使学生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优化路径

(一)重视课外体育活动

学校是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主体、实施主体,学校要在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探索中,发挥出主体功能,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关注目前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现状,在每个学期的初期阶段,开始对全校性的课外活动进行详细的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在制定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计划之前,面向全体的教师、学生,广泛地征求意见,收集建议,例如有教师和家长提出了踢毽子、丢沙包、跳马、跳绳、滚铁环、转陀螺、打弹弓等游戏,此类经典的课外活动均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项目,几乎不需要投入成本就可以开展,其中的体育锻炼元素十分丰富,对于学生传承体育游戏文化有着推动作用,可以选择此类传统的游戏项目充实到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中。学校可以制定专门针对传统游戏的课外活动计划,向每个班级分配,保证全班同学都能够参与进来,强化班级课外活动计划的针对性,根据对本班学生的性别、特长、爱好、年龄的分析,保证制定出的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具有针对性、内容丰富,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提高体育课外活动计划的科学性。例如在课外体育活动的规划中,学校要加大支持力度,关注课外体育活动是否能够顺利、高效的运行和实施,组织与科技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联系具体的学科教育情况,组织诗朗诵活动、猜谜语活动、数学竞赛活动、语文作文大赛。根据学生的具体兴趣爱好,还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娱类活动,例如书法活动、歌咏大赛、球类活动、棋类竞赛、绘画大赛。立足于目前学生的思想教育现状,组织和实施主题班会,例如,按照每周、每个月的频率进行小团体课外活动、个体课外活动,将学生的双休日、节假日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使学生的课余时间得到利用,被丰富的课余活动所填满,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多学科素养,实现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保证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发展体育技能和综合素质。

教师要在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中,发挥出主体功能,跟随校方的脚步,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组建起一支专业型的师资队伍,爱岗敬业,努力拼搏,与学校的领导之间相互协作、配合,脚踏实地的在中小学的课外体育活动中做出成绩,获取家长的支持、学生的认可,提高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效率,将课外体育活动的价值发挥出来,成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推手。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涉及了复杂的环节和繁多的内容,在学校的支持下是远远不够的,要由班主任教师、体育教师、学科教师,共同构建起合力效果,针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配合、实施,在多部门人员的相互配合协调下,提高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质量、实施效率。体育教师要增进与班主任教师、学生家长、学科教师、学校分管领导等主体之间的联系,与班主任共同的协作,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获取班主任教师的配合、支持与协助。将有一技之长的教师的功能利用起来,共同对体育活动进行组织、策划和实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师生友谊的发展,丰富课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二)加强宣传和实践力度

在中小学的课外体育活动实施和开展中,为了获取多方主体的支持协助,应加大宣传力度,对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价值、重要性进行大力的宣传,结合新课改的形势,改变学校传统的角色定位,不再以“象牙塔”的形象而出现,改变这一封闭的刻板印象,重视体育教育,将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体育活动中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学校要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的对外宣传,获取社会、家庭的支持,增进与社会、家庭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最大限度地获取支持、帮助、合作、协调。定期地组织和实施家长会,利用家长会、主题探讨会等平台,使广大的学生家长能够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了解素质教育的理论核心,认识到新课改下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必要性,使家长们接受和支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参与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实践中。不再仅仅将教育重点放在对学生的智力教育上,而是要在德育教育、综合素质的教育方面加大实践力度,支持孩子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形成新的观念和新的做法,使家长与学校之间相互配合,充实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资源。

例如当需要家长配合购买活动器具时,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可以消除资源配置的阻碍,使家长了解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为孩子购买跳绳、羽毛球、画笔、乐器等,实现课外活动开展中全员的配合与协调目标。学校可以建立起课外活动的研究小组,指导课外活动的开展,宣传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目标、核心理念,结合新课程改革环境下课外活动目前的现状,真正将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和实施特色体现出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课外活动的研究小组建设和发展中,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大力的发展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在教育者们的相互交流和探索中,向更高层次、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向师生普及体育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使课外活动的研究小组获取更多的力量和支持,由专业的教师参与进来,为课外活动研究小组提供资源和专业上的支持,将课外体育活动落实到实际。在课外活动的大力推广和广泛实践中,营造良好的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氛围,使中小学的课外体育活动功能被利用起来,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科学体系的构建中是基础、也是核心,在建立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科学体系时,要明确目标,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的生活理念。将素质教育贯彻到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科学体系的功能性,营造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课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淘气包马小跳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