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在高职体育中培养学生的劳动就业能力

2022-11-07浦涌涛江苏省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灌篮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院校技能

浦涌涛 江苏省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在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时,在体育中融入就业能力的训练可以从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出发,在强身健体开展体育训练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社会劳动技能。高职院校不仅仅要使学生学习到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学生未来的长期发展要求,考虑到未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学习上对其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也在生活上为其进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体育中融入劳动就业能力的训练,可以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立足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背景,打造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性人才培养路径,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训练。

作为高职体育教师要意识到劳动就业能力对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也要结合当前的体育教学组织情况,寻求可以融入劳动就业能力训练的项目,在课堂高质量组织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提高高职体育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总目标。

一、高职体育对学生就业的积极意义

高职院校根本的任务在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社会实践应用型人才,而学生除了要掌握理论化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外,也要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有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素质能力,针对就业市场中一线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也能为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奠定基础。

体育教育教学在高职院校的组织中往往属于公共基础课的部分,课堂组织核心的目的在于强身健体,以学生参与体育训练为方式,对于学生进行体能素质的训练,通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人生态度,使其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的成功就业离不开健康身体的支持,而高职体育活动的高质量组织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在高强度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健康的身体这一先决条件。

高职体育在高质量的组织背景下,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在进行活动组织时,以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身体素质为背景,通过健身运动、健美运动、休闲竞技游戏等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兴趣,通过学生健身习惯的培养来达到强身健体、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目的,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也依然能保持运动健身的习惯。学生在学校的系统教育环境下,学习专业的理论化知识,也对于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行专业的培养,打造出更加合格的社会劳动者,以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保障学生对于社会实践工作的参与质量。

体育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基础,学生在对理论化的技术技能进行掌握的技术基础上,也要熟练地运用专业的技术开展相应的工作实践。体育教学虽然更加强调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但体育作为素质训练的重要方法,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在参与工作实践中以身体素质来辅助工作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体育是高职院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学生对于各种团体竞技、具有一定难度挑战性的体育项目参与过程中能磨炼意志、锤炼个性。体育项目更多的是以室外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主,而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接受身体训练的考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品质。

大学生在工作中面临着工作的压力,在参与社会实践中也可能面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挫折,而体育训练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能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面对就业市场存在的困难,面对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碰撞中的思想消沉,经由体育运动的方式,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社会的建设,而学生就业自信的增加也对其顺利的就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劳动就业能力在高职体育中的融合路径

从当前的高职体育教学情况分析,其劳动就业能力的融合,可以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形式上的创新、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体系的优化打造出以高职院校学生为对象的劳动就业与体育相融合的教学实践模式。

(一)思想上的统一

劳动就业能力指的是学生投入市场参与就业的能力,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学校的体育要与就业思想的教育相融合,在体育的技能技术训练,在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参与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恰当的就业认知,使学生在对于社会就业市场有清晰认知的基础上,对于个人进行持续的专业技能训练。

虽然高职院校面对一线高技能人才组织学生的培养工作,技术、技能型人才也有着较大的市场缺口,但当前高职学生也存在着就业不顺利、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部分高职院校在参与就业实践中职业定位过高,在第一次就业中尚未对就业市场有清晰的认识,理想化的就业状态与现实的就业市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导致了学生就业中的现实困难。

用人单位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考查时,要从专业技能、职业操守、健康状态等多角度入手,分析其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岗位之间的匹配能力。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基于体育课堂较为灵活生动的课堂教学环境,也要立足于体育课堂,在对于学生进行技能技巧传授的基础上,也将就业思想融入于日常的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到当前社会的就业环境。体育课堂大多是以技能训练的方式要求学生参与到具体的体育项目中,而除了简单地以体育知识技能的训练为核心、进行课堂组织之外,教师也要通过课堂训练中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学生对于就业市场清晰认知的基础上,也通过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来使其更加顺利的参与社会建设。

体育教师要基于体育项目的团队协作、小组合作,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结合当前的就业市场,引导学生参与身体素质的训练,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要与团队进行协作,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项目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体配合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也通过体育训练中迎难而上、坚韧步伐的精神培养,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在了解市场调整认知的基础上,搭建出与市场相统一的就业观念,在正确就业观念的引导下顺利的就业。

(二)形式上的创新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更加的局限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下,以学生为对象、以体育项目的参与为方法,通过学生融入体育项目、参加体育训练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当前学校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时期,更多的是使用到大众体育的方式,通过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来搭建出校园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也通过该种较为常见的体育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但当前在体育项目的组织过程中,仅仅以大众体育的方式,对于校园内的学生开展技能性的训练,虽然能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个性化、专业化的学习需求未能有效满足的课堂组织情况也影响了体育活动的高质量组织。

高职院校出于学生安全的考虑、出于课堂节奏的把握,其较少的采用竞技体育的方式,更加倾向于以全班学生参与为方式,组织大众体育的课堂训练模式,但是体育教学组织方式的单一也难以展示体育运动的魅力。虽然大部分学生的体育能力都处在有待提升的阶段,但学校中仍然存在着部分学生专业体育能力较强、整体素质较为突出的群体,而教师针对该种掌握专业技巧、掌握体育运动方法的学生,要通过竞技体育的模式,通过大众体育面向学生进行基础的训练,竞技体育面将专业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保障其体育课堂的组织能结合学生的差异化学习背景、个性化学习特征来进行教学的组织与优化。

结合校园的体育活动实际,在锻炼学生劳动就业技能时,教师可以在传统的大众体育运动实践中融入竞技体育的部分,通过学生在竞技中相互对抗进行技能强化,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运动竞技活动的组织,学生也能在基础的强身健体背景下,结合个人的兴趣特征,强化专业的技能训练,在提升专业体育能力的过程中应掌握技能训练的方式,培养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的不断反思持续调整中,保障体育教学的组织效果,也为学生就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在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中,也要积极对于设施设备进行更新,从学生劳动就业能力的训练出发,通过器械设备的辅助为多样化的体育活动设计奠定设施设备基础,也通过教师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教育组织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资源的整合

学校在开展体育教学中,将活动局限在学校的范围之内,导致了所学知识与市场社会联系不紧密,面对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考验,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体育教学与社区体育运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在日常体育活动参与中进行体育训练,在社区体育中进行日常的技能强化,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

工作与生活要劳逸结合、有机协调,体育运动作为缓解压力的重要方式,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劳动就业能力训练时,可以通过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走入社区、走进社会环境进行体育训练,既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也使学生在脱离学校体育活动氛围的背景下,更加顺利的参与社会交往。

虽然体育项目多样,但学校可以组织的类型较为固定,结合社区的体育教学资源,学生可以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拓宽学习的路径,也培养日常健身的习惯,通过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锻炼学生的专业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为其顺利地进入工作岗位、与他人协作配合开展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四)教育体系的优化

高职体育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组织时,要发展学生的就业职业能力,也要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变革,学校可以结合职业院校的行业特征、办学条件,对于体育课程进行开发与调整,通过体育知识使用价值的强化,体育课堂切实发挥身心培养的重要责任。

体育运动与劳动就业服务之间的结合要在健康第一的训练理念指导下,使学生结合个人的体育运动兴趣特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项目开展体育训练,在高职教育背景下,除了必修的体育课程组织之外,也可以给予学生自主选择项目的空间,通过选修体育运动与日常体育教学之间的结合,在以学生就业为方向,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教学的基础上,也为学生搭建出就业能力、劳动实践能力培养的体育教学体系,通过搭建出符合学生兴趣的体育课堂,在体育内容的丰富、体育形式的创新中提高对于学生劳动就业能力的培养效果,在高校的体育运动教育背景下,结合不同行业学生的职业特征、未来的身体素质要求,对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劳动就业能力培养。

当前的体育运动以强身健体为目标,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机械性。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体系的改革完善下,可以以符合学生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身体素质训练,打造出与学生兴趣与未来职业发展相统一的课堂,通过体育知识的讲解、体育运动能力的提高,在运动技能的提升下,在运动训练与学生未来职业技能相统一的背景下,搭建出具有高职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劳动就业能力训练与高职体育上教学之间的融合渗透质量。

三、结语

高职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其专业技能的训练、参与社会实践的顺利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劳动就业能力从劳动与就业两个角度出发,既强调对于学生进行劳动能力的培养,也以就业为方向进行专业的技能训练。作为高职的体育教师,其在公共基础课堂不能忽略掉高职院校以就业为背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的融合,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体系进行创新的基础上,也以劳动就业能力与高职体育之间的融合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同时,也使高职院校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社会的实践与工作中。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院校技能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拼技能,享丰收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