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村寨的策略

2022-11-07王陶书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灌篮 2022年2期
关键词:村寨体育项目武术

王陶书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现代化建设中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小康社会一项基础性建设,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也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色民族文化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少数民族村寨建设也承载了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有民族特色的村寨建设也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位于重庆市东南地区的黔江、秀山、酉阳、彭水、武隆、石柱六个区县,是苗族与土家族的发祥地,也有世代相传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最近几年以来,重庆市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经过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本着积极谋求发展,大力开发建设,取得了不菲业绩。在我国特色村寨建设规划下2017年重庆市公布的62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其中仅渝东南的六个区县就占据了95%之多,凭借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优势,重庆市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中渝东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占据显要位置,对重庆市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农村经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渝东南地带优美的生态环境,当地淳朴民风,传统的民族文化,为特色村寨 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重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措施的推动下,先后分别建成了一批国家级、市级、区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小南海十三寨、龚滩古镇、濯水古镇、蚩尤九黎城等,这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呈现出了一片大好发展态势,为重庆市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开展传统体育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特色村寨建设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传统体育文化特色村寨建设中,如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在创新的同时又能保留传统文化的内涵,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一)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后继乏人的问题

苗族、土家族生活在相对比较封闭的地域环境中,以农耕生活为主要生产方式,在长期封闭的环境中形成了相对保守的思想意识。在生产技能和体育运动的技能传授过程中,常常以家族后代,血缘关系为传承对象。一些生产生活技能在家族内进行传授,代代相传,主要是父传子和门派内传授和不能直接外传的形式。体育文化技能的传授也是如此。在这样的传承方式下,形成了门派林立,各门派相对独立,技艺不能外传。这种形式有以下特点,在族内能形成了一些卓越的技能,所谓绝技,成为该门派的特色技能。但由于门派之间缺乏交流,所以对技术的发展和大面积传播造成了阻碍。不能博采众长,形成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在技能的继承上存在断代的危险,比如上一任继任者突然消亡或者门派内没有素质较好的传承者,那这一门派传统技艺便面临衰败消亡的风险,突出地表现在传统武术技能传承上后继乏人的问题方面。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青壮年远离家乡进入城市打工,家乡留守人员大部分为儿童和老人。渝东南也不例外,青壮年缺乏,家族内的传承方式面临传统体育文化后继乏人和失传的窘境。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中,武术是渝东南少数民族一大特色项目。苗族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黄帝蚩尤之战影响着后人对武术的崇拜,苗族武术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历史上不乏武术名人。就是这样一种传统体育项目,目前也很难在群众中进行普及和推广。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武术在普及和推广中出现过这样尴尬的一幕。如近代苗族武术传人龙启勋是近年来很有名气的武术世家,让他来尝试着办班收徒将苗族武术传授给儿童时,不但学员很少,而且还遭到了很多家长们的反对。其原因是,家长们认为武术是用来打架的,家长们不愿意自已的孩子去学习打架斗殴。家长们对于武术的教育功能、健身功能、文化内涵一无所知。以上情况充分反映了武术文化的宣传缺失,群众对武术的内涵不甚了解,只停留在最原始的认识中,由此可得出结论:武术的传播缺乏真正的群众基础。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开发利用中急功近利,忽视了本质文化价值的挖掘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越来越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但在利用开发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了为了表演而表演,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经常被用来在旅游景点进行表演而吸引游客,而组织者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其文化内涵传承,就会出现急功近利,舍本求末的错误做法。

近年来旅游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逐渐兴起,但在利用过程中常常出现为了表演而表演。把传统体育文化变成了一种杂耍,其重要的本质属性被丢弃,文化内涵变味。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内涵被大大淡化,已经完全失去了它本来的特色文化面孔,这样下去将会对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毁灭性的打击。

二、建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村寨的策略

(一)落实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功能,加强民族地区校园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本应作为一种教育内容进入校园课堂大力推广。但由于西方体育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占据了主要位置,所以使民族体育处于被边缘化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将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列入教育计划,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中小学、高校,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必由之路。这也是建设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村寨的有效途径。这项措施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利用、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民族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因为其具备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而民族体育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活人群,对他们开展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主要对象,增强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选择,要适合在学校体育课、早操、课间操中开展。在学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增加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还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在枯燥的校园生活、学习中接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主力军,并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在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与渝东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之间的关系中,教育是人才的基础,青少年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参与的广泛性、可持续性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校园教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传承都离不开校园这个文化教育基地,这个基地可以培养出民族传统体育后备人才,有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人才就能为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进而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强国的百年大计。

因此,建议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员编写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兴办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打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阵地,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普及校园,让更多青少年的校园生活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信,树立浓厚的家国情怀。

(二)充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功能,为全民健身作出贡献

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生产劳动、祭祀活动和丰收的庆典,具有娱乐和健身的双重功能。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身体锻炼的需求,还能满足人们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其内容和形式也是丰富多样,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人体影响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非常适合不同的人群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以下特点:(1)娱乐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有一大批项目具有游戏性质,有很强的娱乐性,它可以满足人们心理发展需求,从而陶冶性情,使人的身心得到同时发展。因此,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展群众性的娱乐活动是开展大众体育活动的重要举措和内容。(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运动项目,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的项目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爱好和需求。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项目,制定推广计划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普及,并使不同人群从中受益。(3)内外兼修;民族传统体育重视内功修炼,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让中枢神经系统得到练习和强化,从而提高神经系统反应的敏捷度和准确性,正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

根据以上特点,制定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大众健身推广计划非常必要。它不但可以适应人民健身动运的需求,也给大众健身运动者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因此,在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村寨建设中将传统民族体育与大众健身相结合是一项必然选择,把民族体育项目成为大众健身的重要手段和选择,不但可以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展,使民族传统体育发扬光大,为渝东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大众健身活动在人民中得到广泛开展,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在大众健身运动中开展,是进一步推动大众健身战略的实施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也为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为建设有民族特色的村寨提供良好氛围。

(三)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发展有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旅游产业

随着旅游业不断地发展,旅游体系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大众旅游需求旺盛,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发展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特别受游客们的偏爱,渝东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促进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产品保障供给侧的改革与发展,创新有民族传统体育标签的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品牌是发展旅游经济的有效途径。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有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旅游产品结合,不但能够促进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实现了民族传统体育应用,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发展和传承,为特色村寨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

要使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就需要进行积极创新。创新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是在保留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的发展,要使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发展,必须破除长期以来家族观念传承的束缚,积极倡导兼容并蓄理念,取各家之长,形成内容丰富、技术形态全面、有地方特色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除了兼容并蓄外还要对一些技术动作进行改造和重新编排,使其更加流畅。适合不同场合场景的需求,如旅游欣赏类、大众健身类、学校教育类等。这样才能更好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有活力,传承民族文化,为渝东南特色村寨建设作出贡献。

渝东南传统体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组织学者、传承人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编撰典籍,形成学校教材形式、大众宣传教育形式、旅游教育形式等多种书籍,采用书籍、录像、网络、多媒体宣传教育资料,使渝东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三、结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本地区的群众基础,是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没有群众基础无法保留民族体育文化,更加谈不上民族体育文化的创新。因此,创新对于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特色少数民族村寨建设的民族元素,不仅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和凝聚力,也是促进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产业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建议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推出有效措施,在对当地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发展的基础之上进行传承与创新,让渝东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以浓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让旅游参与民族体育项目中感受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经济的发展,以经济的发展来反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

猜你喜欢

村寨体育项目武术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成语魔方
锅巴粥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学生穿汉服展示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