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的研究

2022-11-07姜莹呼伦贝尔学院

灌篮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普通高校民族

姜莹 呼伦贝尔学院

我国特别重视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需要在普通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建设中进行重点关注,从而能够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发展,但是我国现阶段所具有的教学水平层次不高,还没有形成比较规范化的课程模式和学科内容,这样不利于对传统体育方面的传承。为了能有效实现对我国传统体育内容的挖掘和学科的建立,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不断进行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优化设置,有效提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以普通高校中除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方向外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

一、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主要涵盖日常的生活、军事、养生等方面的内容,是我国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知识体系,具有非常丰富的专业性内容和适合大众的普遍性内容,同时也伴随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体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一定的民族信仰和情感方面在里面,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同时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从古至今都具有一种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形成了良好的民风,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是经历了多年的成长、吸收了文化精华的内容,他的传播有助于促进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自体育课程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武术为主,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入教学,也是在国家开始大力度扶持民族地区体育文化发展才开始的。但是由于相关的研究力量不足,以及相关部门对体育文化的发展力度不够等各种因素,导致了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缓慢。学校体育特别是高校体育,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也面临着可教学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种类少,师资器材场地等建设难的主要问题。

普通高校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时,主要是将中国武术项目为主要科目设置,这样的设置方法与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条件有关,同时也与原有的教学习惯具有非常大的关系;还有的学校特别设置了搏斗方面的体育教学内容,比如跆拳道、短兵等相关课程;近些年许多高校也设置了健身气功类课程,民族舞蹈类课程等,这些都体现出不同院校增加了一些和民族文化相关的一些体育课教学内容。总体上看,目前高校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上,主要偏向于养生类型的体育课程,在锻炼的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可操作程度,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民族传统教育的健身功能。

二、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地方学校的意义

在地方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实施中引导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入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十分浓厚的民族色彩,一般是通过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而留下来的体育精华,是劳动人民通过不同的实践和研究而留下的体育运动,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入,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民族体育项目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可以更好地振奋精神,同时也能够实现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入可以更好地促进普通高校体育内容的丰富,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而且其所形成的民族体育价值观念还会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形成一种体育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民族传统体育发扬光大。通过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其自身的体育项目的完善和改进,不断走向适应时代发展的道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军事活动、宗教信仰、后代繁衍和经济生活,即使内容相近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蕴含的民族文化意义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正式所谓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让大家了解其差异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良性传播,也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中引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可以更好地将各个地方的民族体育内容进行体育教学融合,让大学生能够接触不同地区的体育文化和体育运动形式,开阔眼界,丰富其体育知识,为地方的民族文化建设发展发 挥作用。

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种类相对较少

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绝大多数学校将武术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主体,具体到长拳、太极拳类,近些年开展的比较多的有健身气功类、民族体育舞蹈类和跳绳项目,教学的内容基本都是套路运动,很少有搏斗类项目。总体上看,普通高校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主要是套路技术的学习,比如武术套路教学,在熟练技术动作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多次、重复的练习,即使会将武术的攻防意义讲解在课堂之中,也不能一直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有时也是过耳就忘,考核内容也主要以技术达标为主,大多数学生只是单纯的模仿,考核结束也意味着学习终止,和武术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几乎终止。这种学完就忘,学过即没学的教学效果实在是令人担忧。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近千项之多,虽然有的对场地、器材、参加人员的要求较高,但是还有很多是简单可行的,可以将其设置成体验课程,占少量课时,或者是在课时中占部分比例,既可以丰富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作用。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及理论教学不足

在大家的传统观念看来,体育教学就是以强健身体素质为主,主要活动教学的形式就是身体活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在普通高校的主要作用也应该是锻炼身体、形式也是身体活动,基本上没有理论教学和文化方面的专门教学,仅有的一种形式也是让学生课下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了解,忽略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及文化知识学习,不能达到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理解和传承作用。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总结概括发现其规律,然后再将其应用于实践,更好地指导实践,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也是一样,没有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只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课堂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的体验和身体活动,走马观花的体验感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民族文化印记,要想让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完成任务,达成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就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及理论教学。

(三)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和地方特色联系较少

普通高校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时,主要是以学校师资力量、开展范围较广和时下全民参与度较高的流行项目为依据,具有普遍性。我国已挖掘整理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近千余项,按照以上依据选择教学内容,能作为其选项而开设的课程是为数不多的。很多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重在挖掘和理论文化研究阶段,或者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和推广没有和体育教育相关联,致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受众群体只是仅有的一小部分,特别是地域性极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传播和推广的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主要阵地,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和发展不能只停留在以社会为主的路径上,被动的靠政策、政府支撑,要重视学校阵地的作用,看到高校大学生的传承和传播优势,这种优势在地方高校传播当地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更加明显。

四、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的策略

(一)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体系构建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一个民族都具有自身独有的文化,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因此,需要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构建时,注重民族特点、生产生活特色、地域文化、民族历史和体育特等内容的了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色、规则及文化等知识体系进行全面构建,让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和发展全面了解,促进学生对民族传统内涵文化的深层次体会。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遵循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律、锻炼和习练原理,建设课程时以达到身体锻炼效果为第一目的,将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贯穿始终,安排体育锻炼相关的理论知识,不仅需要进行体育专业知识的融入,同时还应该进行社会学、自然学科的加入,有效丰富整个体育课程的内容,促进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体育也是一门系统的科学。针对各个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问题,需要体育课程制定的相关部门及专业研究人员深入研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通过有效的课程内容设置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民族传统体育能力,丰富文化知识,有效实现民族文化方面传承。

(二)丰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

为了能够促进我国普通院校民族传统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注重对课程建设的有效规划工作。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来说,除具有体育的基本功能之外其还有两个方面的特殊目的,一是对大学生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普及,通过实践体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魅力、感受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意义;二是通过身体力行能够让大学生进行民族传统的体育精神和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和传播。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就需要以这两个方向为出发点。

课程内容的丰富不是指完全的替换,而是需要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进行课程内容的添加。现在已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比较单一,需要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引入,从而能够让整个学科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让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方向,有效促进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国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与建设研究,主要是强调地方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结合,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渗透,确保地方院校发挥在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保护当中的作用,例如:鄂温克族主要聚居在呼伦贝尔地区,抢枢运动是鄂温克族一项极具代表性的体育运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抢枢男女皆可参加,反映了鄂温克人日常游牧、狩猎过程中的众多技能,以独特的比赛方式锻造鄂温克族人强健的体魄和坚毅果敢的性格,是一项融思想性、教育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传统体育运动,呼伦贝尔学院是呼伦贝尔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高校,与鄂温克族存在于相同的地理环境,这就是天然的人文土壤,有着得天独厚的传承和传播优势,将抢枢运动引入呼伦贝尔学院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中,不仅可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身体素质,更能有效地使在人文化境中学生感受本土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底蕴,从而增加体验感,树立正确民族观和民族自豪感,更高效的发挥了高校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传播阵地的作用。

(三)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创新

普通高校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需要从认识、理解和运用等多个层次提升学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知,很多学生特别是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源地差异较远的学生,初次接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会又好奇又有陌生,在课程教学设计时,就应抓住学生的心理,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采用合理的教学形式进行高校的教学。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入时,可以与学校原有的体育项目进行融合,比如可以将蒙古族的摔跤项目与传统武术项目进行融合,学生在学习了这两项运动后,可以制定一些新的比赛规则,只要身体任何部位离开规定比赛场地的范围就算失败,武术中的推挡、腿法、跳跃、腾空动作等可以使用,能够尽量发挥各个体育项目所具有的竞技特点,让对抗比赛更加具有不可预测性。此外,还可以进行教学评价体系创新,不要一考定分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组合,如身体素质部分、技术部分、理论部分、平时表现部分等。其中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考核主要看学生是否了解、认识了这个项目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探讨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看法、感受,建议采用问题探讨的小问卷、小组合作改进或创新的民族传统体育小游戏演练、场地和器材的改进建议等等,加入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的形式,有效提升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习中的积极性。

(四)强大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

普通高校在进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引入时,更加需要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教师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来说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和传承,不仅是体育的教学,更多的是感同身受的文化理解,除了体育教学水平过硬的教师外,还可以定时的邀请社会上各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专门人才(如传承人)加入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队伍,针对学生的问题答疑解惑,让学生们看到国家和学校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理解和文化认同感,还能与体育教师们共同研究和探讨有关民族传统体育在实践遇到的各种问题,交流经验,更好地促进教学,也为民族传统体育未来更好地发展提供实践和研究的平台。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除了武术外,可选择的作为教学内容的项目较少,对理论文化知识的传授还不够重视,以体验为主,没有和地方特色结合。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传播重要阵地作用,应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不能忽视其与体育的部分与整体关系,也不能忽视其自身的特殊使命,要扎根地方土壤,在高校引入当地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教学,并邀请专家学者共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建设。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普通高校民族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二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MINORITY REPORT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