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工人巧日争新
——解读新杂技剧场《青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

2022-11-06付秀玉

杂技与魔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现代舞杂技攀岩

文|付秀玉

(作者单位:吉林省艺术研究院)

我第一次知道《青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是在朋友圈中看到它的视频宣传片。观看了整场演出后,一种想写点什么的感觉油然而生,不禁拿起了笔。

新杂技剧场,代表着杂技创作的探索与创新。其青春、勇敢、成长、梦想的理念,赋予了杂技艺术时代感的表演内容和新的表演形式,也很好地诠释了《青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

演出伊始,舞台上出现一道关闭的大门,一位身着棉布衫的男演员走过来推开了门,门内的光透到门外,门内门外瞬间光芒四射,接着听到一阵脚步声,演员一直往前走,最后,大门关闭。一道门的推开和关闭,是否象征着杂技创作的开放和封闭?

第一场,“探寻·前方”。《青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的创作主题是探索和青春。

杂技和现代舞融合的“柔术造型”中,一个个柔软的形体,仰、卧、走、跑、跳、转、蹲、躺、爬等杂技动作和技巧造型,表现了人类的成长过程。外文歌曲的伴奏,现代舞动作的快慢缓急,用运动的节奏变化衔接杂技技巧,表现了文化的相互融合及形式的自由组合。

舞台的灯光渐渐亮了,后侧“绸吊”演员双手舞动绸布借助绸布的支撑点和平衡力量,从地面逐步站了起来。绸布缠绕着人体旋转,人体带动着绸布升降,演员通过对绸布的驾驭,展示技巧各异的杂技动作,以此表演升降、悬挂等惊险高难的技巧造型。

接着,舞台中间位置出现了一个好似钢架塔的物体。一位代表勇敢和健美的青春形象,从塔底向上攀登,直至步入顶部翻腾俯卧塔尖,表现青年人努力、向上的形象,讲述青春成长过程中的奋斗拼搏。

舞台深处光屏上影像资料的闪现,把演员们生活和训练的一个个真实片段呈现给观众。现实和舞台的距离用拼图展现,多了一些时尚气息和联想空间。这种具有时代感的多元素文化融合,是杂技创作探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杂技和现代舞融合表现了杂技艺术的交融;杂技和攀登的互动,表达人的勇敢和健美;光电、影像等交替的转换,让观众产生共鸣。

第二场,“追逐·方向”。中国有句俗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青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通过“方”和“圆”的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表现了杂技创作的探索是持开放的、具有时代感的创作思维,追求现代文化、时尚文化、多元素文化的融合,还是持封闭的创作方式,用规画圆,用矩画方?杂技“蹬轮”出现在舞台,演员脚踏轮圈在舞台骑行,歌曲《我的祖国》此刻响了起来,众演员“蹬轮”你追我赶,表演快速骑圈自转等,动作熟练优美。轮圈在舞台两侧自行交叉滚跑,演员拿起轮圈表演摇轮等舞蹈动作。后侧平行移动屏显示现实生活的蹬轮影像,呈现了舞台和影像互动转圈同步表演蹬轮的氛围,接着歌曲《南泥湾》的音乐把观众领到了规则的方形世界。舞台空中四根带有滑轮转轴的钢丝,悬挂着正方形的杂技道具缓缓落在地面,演员握住“方”的棱角表演既可上下移动,又可旋转的技巧造型。杂技道具的四个轮圈、四个方形和八位主要表演者,用“圆”和“方”的结构,表现了杂技和现代舞的融合,表现了杂技创作的解构、重组。“方”和“圆”的解构、重组是该剧最突出的特点,“方”和演员还在空中表演杂技,“圆”和蹬轮形象还在地面跑圈,这时侧面推出了一个移动的物体,看起来似旋转的门,多人跑步重复从门的上部翻腾过门,物体有根竖管,演员在表演倒立、握住竖管支撑身体表演扯旗漫步行走等。演员推开了门才能进入另外的门,门被推开还可以连续地旋转,重复和转动的杂技动作、飞跑和蹦跳的杂技形象、现实和虚构事物的对比和转换,表现了杂技创作有成长也有阻力,有成功也有失败,探索贵在持之以恒。

这个场景中探索了“门”的运用,杂技道具“圈”变成“门”和“方”,演员从“门”中跑入跑出,门旋转着被推开关闭,再被推开再关闭。“钻门”的表演是演员握住门转圈,众人表演翻腾直体过门等技巧。一道“门”寓意着青春的成长,居家有户门,上学有教室门,演出有入口门,后台有休息门。青春的拼搏,走出了宿舍的门,迈入了排练场的门,门内门外训练和创作探索的酸甜苦辣,是否能让新杂技剧场的观众感同身受?推开和关闭的“门”,是否意味着杂技创作的探索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青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在破圈建门建方中是否在寻找探索杂技创作的“门”的出入口?青春的奔跑,不怕险阻,勇往直前,再出发,寻找杂技创作的正确方向。

第三场,“重燃·希望”。舞台的半空中,从侧面快速飞过两颗流星,流星交叉飞舞的弧形荧光奔向对方,星星点点,起起落落,闪闪烁烁,舞台空间似银河般星光灿烂。杂技“空竹”“转碟”和“草帽”置于银河系,“空竹”的旋转跳动、“转碟”平稳均匀的转动,“草帽”抛接的潇洒自如,这种借鉴银河系星球的转动和一闪一闪亮亮晶晶的动作构图,表现了杂技创作正在探索与时尚和潮流文化的相互融合。青春的成长,有智慧有干劲;青春的出发,有光辉有梦想;青春的闪亮,有借鉴有融合;青春的追逐,有创作有探索。

舞台灯光渐亮,“空竹”和“球技”同时表演技巧动作,“球技”表演抛接蹬踹,“空竹”表演众人对抛对接空竹,一人抖抛三个空竹。杂技表演的内容和表演形式同等重要。只有内容,没有与现代文化融合的表现形式,观众会感觉枯燥无味;只有形式,没有与现代杂技融合的表演技巧,人们不能感受杂技难险精美奇的震撼。涂有荧光粉的道具转换成闪闪发光的银河星球,现代舞动作转换成杂技的技巧造型,时尚文化、潮流文化和现代光电、舞美设计相互融合,扩大了杂技创作的探索时空,让杂技创作走出了一条充满青春活力,朝着梦想,追逐青春成长的发展之路。

第四场,“照亮·远方”。演员在舞台围蹲成一圈,中间有一根长长的杆,杆的顶部有个圆盘,四根钢丝分成两边支撑着杆的稳定和平衡。演员靠双臂的力量紧握着杆表演“爬杆”的动作技巧,只见演员们靠臂力和脚踏蹬杆,在杆上上下翻腾,围绕一圈的演员既是“爬杆”的观众,又是“爬杆”的表演者和伴舞。舞台追光配合表演,烘托出既惊险又有难度、既规范又精准完成的动作。舞台后侧的背景投影显示出光影的氛围,杂技和现代舞碰撞融合的动作构图,表现了青春的成长,其中有奔跑,也有缓步行走,有勇敢,也有迷惘。

“抖杠”技巧中演员举着长杠跑了过来,“抖轿”演员从杠的两侧抖翻二周过杠穿毛过杠,对飞对接过杠,对接对翻过杠。“抖杠”演员把两根杠摆成棱形造型,表演双杠抖动换杠,跳至对杠演员的肩膀上站二节造型,表现了人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周边的演员忽而跑步蹲起,忽而站立侧卧,忽而缓步前行或快速后退,忽而仰卧转体或俯卧滚动。

接着“蹦床”从舞台的两侧推了上来,这是两个可以弹跳的网式蹦床,蹦床后面各有一个似城墙的“攀岩墙”。演员在蹦床上行走、跑跳、翻跟头,表演杂技动作的同时,蹦跳行走至攀岩墙上。演员们在“蹦床”和“攀岩墙”之间重复蹦跳攀岩,行走翻腾来去自如。“攀岩墙”上有演员或坐或走或站,这种自由式的休闲运动和体育竞技的交叉,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双人两组在蹦床上上下交换,重复行走在“蹦床”和“攀岩墙”之间,动作流畅节奏感强。“攀岩墙”上,两位演员转身坐在同伴的身体上表演动作,再翻腾跳下蹦起在同伴的腰部和腿部做出造型,动作迅速准确到位。接着舞台上“蹦床”和“攀岩墙”转动并渐渐分开,变成两个平行的表演区域,这时两位演员在各自的蹦床上同时表演蹦起跳落。“攀岩墙”和“蹦床”再移动对换位置,变成两个侧面的表演区域。演员用攀登的方式,从一个蹦床跳至攀岩墙,再跳至另外一个蹦床上,重复表演各种转体、翻腾等动作技巧。“攀岩墙”和“蹦床”多次转换场景,有正面平行的区域,有侧面竖形的画面,有横竖棱形的场景,演员连续蹦跳翻跟头攀岩,这一连串动作技巧,都是在“攀岩墙”和“蹦床”同时运动的过程中完成的。观赏杂技,不同的角度,人们的感受完全不同。杂技和现代舞的碰撞融合,扩大了杂技的创作范围,拓展了杂技的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

新杂技剧场《青春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将多种艺术融合,现代舞的解构重组、光电影像的相互借鉴、舞台美术的综合运用,这种新时尚新潮流的杂技演出,符合年轻人审美口味。杂技的创作、未来属于年轻的一代。最后,引用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的观后评语作为此文的结束语:“这是杂技艺术的一种突破,给中国杂技界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之路。”

猜你喜欢

现代舞杂技攀岩
高空杂技
历史尘埃:回溯中国现代舞的早期发展
空中杂技师
波比攀岩
老鼠演杂技
攀岩
现代舞创编性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攀岩世界杯:速度之争
展望西方现代舞在中国发展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