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整合

2022-11-05杨树国赵燕清刘志新谢祎婷徐道修

基础医学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标本

杨树国,赵燕清,李 健,刘 龙,刘志新,关 玮,谢祎婷,徐道修△

(1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十堰 442000; 2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通讯作者)

病原生物学由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分支学科构成。随着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多元化素质的培养要求以及医学生临床思维和专业知识体系构建的内在需要,病原生物学分支学科整合成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实施教学,已经在许多医学院校成功实施,其也将成为病原生物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教师应认识到病原生物学组建及整合对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认识到其为学科发展提供的契机[1]。基于不同学校的不同课程教学体系,我们依托现有的分支学科教学,对形式和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形成符合本校教学改革的整合方案。实验教学整合是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整合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是打破学科壁垒,淡化学科界限,以系统器官为中心研究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流程、优化质量保障及实验考核方案,从而将这些方面进行有机融合,构建病原生物学知识体系,夯实实验基础,为临床医学实践提供实验教学保障。

1 实验教学过程整合

1.1 现场实验项目选择与整合

现场实验教学不可获缺。我们以系统器官为中心,参阅其他院校教学安排[2],结合本校教学大纲,梳理前期分支学科执行的教学内容,对其进行研究和会商讨论,删减和合并部分教学内容(如消毒、显微镜使用与保养、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瑞氏染色等常规病原学方法),统一进行内容编排和学时分配,具体见表1。

表1 实验教学项目安排表

1.2 实验流程制定

规范符合整合需求的实验流程是保证实验项目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师针对已经制定好的实验项目,基于病原生物学实验属性和要求,对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进行分类,实行模块化管理以改变拼盘式的整合方式[3,4]。依据本校软硬件条件,我们制定基本实验流程并将实验项目做以下分类:典型示范实验以形态学观察要点讲解,典型示教示范,自查标本鉴定,实验结果总结与报告等步骤进行;综合设计实验以过程讲解、实验小组分工、实验结果与结论总结等步骤进行(如旋毛虫传代及检验、真菌培养与观察等);现场应用实验以准备实验素材,实验检验方法讲解与应用,检验报告出具等步骤进行(如阴道毛滴虫培养与检验、蠕形螨检验等)。为保证实验顺畅进行,教师课前集体备课,统一流程、统一实验规范步骤、统一结果评判依据,从而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保障。

1.3 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

质量监控应贯穿教学的始终。为此,教学团队从以下多方面入手:一是打破分支学科的教师限制,加大交流和知识提升,由分支学科资深教师对全教学组教师进行规范培训,以提升知识丰度和教学能力;二是整合实验室教学资源,依据实验项目对教学标本进行重新分类管理,通过组合淘汰、自制及商购等多种途径满足教学的需要;三是做好不同类型实验项目的前期布局和阶段总结,形成统一的实验流程,尽可能减少不同层次教师教学带来的教学偏差,实现教学公平;四是做好师生交流,以学生为本,收集客观意见和建议,对教学细节进行优化和调整,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2 实验评价体系整合

2.1 形成性评价的构建

鉴于分支学科已实施形成性评价,有较为成熟的评价方案,我们基于整合要求,对分支学科评价方案进行研判,并依据实验项目和流程,选取不同评价指标:验证性实验选取出勤率、实验报告、标本检出率,落实到每次实验当中,并随堂记录数据;综合性实验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取实验过程完整性、规范性及结果有效性为指标,并评判小组得分;应用性实验根据实验分工,以小组为单位,以实验结果判定为依据,给出客观评分。教师详细记录各项实验考核数据。

2.2 终结性评价的构建

标本考核是实验考核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态学和病原生物学课程考核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构建具有教学促进作用的考核方案尤为重要。为此,实验室依据考核方案积极准备教学标本和标本图片,依据分支学科教学权重分配标本数目:微生物学选取10个标本或图片,寄生虫学选取5个标本或图片,来源上尽可能选取网络教学标本图片库和现场教学标本,准备20套以备调整。形式上,教师考虑教学班级的平衡性及高效性,结合数码互动实验室有利条件,以幻灯片形式考核,最后记录成绩数据。

2.3 综合性评价的构建

教师整合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考核数据,科学合理研判成绩占比。目前来看,实施的考核方案比较符合教学权重和考核要求,能客观反映实验教学效果,且为后续教学及其他专业提供参考,具体见表2。

表2 实验综合性考核评价表

3 打造线上实验教学支撑体系

3.1 建立病原生物学教学资源库

线下教学尽管具有很大优势,是目前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但不能解决教学的连续性和自主性。教师依据线下教学执行的项目和内容,建立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实验教学标本图片库,包含结构示意图及文本介绍;视频库,涉及实验项目步骤及规范操作讲解;临床病例误诊分析文本库;应用性实验临床实例分析文本库。根据整合的内在要求,教师将分支学科资源库进行收集、统一整理和编排。

3.2 依托网络课程建立实验教学模块

教师依据学校新形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依托学习通平台打造线上课程,整合现有资源。根据整合原则,教师建立病原生物学线上课程,课程架构上以系统器官为中心,基于线下教学项目建立实验教学模块,并将上述资源库融入其中,在实验教学主模块下建立分模块:典型标本;病原学诊断方法操作视频;误诊及鉴别诊断原因分析。教师还将线上实验教学纳入病原生物学网络课程,制定专人负责,动态管理,及时补充与调整,以达到整合的需要。

4 教学效果及优化策略分析

4.1 以临床实践能力为导向整合课程实验教学

病原生物学知识终归要服务于临床实践,其基础源于实验教学,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体系,将实验内容实行模块化管理[3,4]。规划运作后的教学实践以两条主线展开:一是现场教学,教师将病原体统一归类到感染或寄生的器官,打破以生物分类的传统知识架构,有利于将积累的知识与临床诊断等临床应用挂钩,从而提高医学生定向诊断思维能力,真正发挥桥梁性学科的连接作用。同时,教师对实验属性进行划定,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内容在临床实践中的现实意义。二是线上教学支撑,教师在整合课程中提供与现场教学相统一的教学素材,夯实实验基础,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4.2 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真正融合

学科融合以教师知识丰度提高为前提。从整合课程教学效果及质量保证体系来看,仍有提升的空间:一是教师应加大教材建设力度[5],保证整合课程教学,可采用自编和统编教材,制定更详细的教师交流及培养计划,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议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组以适应整合课程教学[6]。将常规分支学科教学思路向整合教学思路转变,这种转变以临床应用为落脚点。二是教师分析教学项目的科学配比,既考虑归口,又考虑教学时间和空间。三是教师将教学思维和思路实时连续传达给学生,淡化学科界限,帮助学生构建以临床应用为基础的病原生物知识体系。

4.3 磨合线上线下教学,提升教学同步性和协调性

线下教学为主线,线上教学为补充。由于教学时间和空间的不统一,同时考虑知识的强化和深化,线上教学应着力于利用一切资源弥补线下教学的短板。基于目前线上教学条件和资源,我们挖掘教学潜力,根据教学效果优化布局线上资源,以教学大纲为指引,对教学素材进行优化,使其符合学科整合需要;根据线上教学的变化实时更新教学资源,使其符合线下教学需求;开展教师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的线上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面,解决教学一致性、公平性和同步性,同时提供拓展学习渠道和资源,解决个性化学习需求。

学科整合尽管在其他院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但由于教学体系存在些许差异,只能根据本校实际条件进行有益尝试和摸索,在实践过程当中仍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考验教师的教学水平、知识丰度与思维模式。不同医学专业的学生认知能力、教学内容和专业教学目标等存在差异,因此,我们要实现全专业学科整合,必须结合专业进行优化调整,在基本原则和框架下制定个性化的整合方案。医学教育是长期的过程,伴随各种外部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学校、学院和教研组等不同层级也需要因势利导,长期坚持,使其符合教学改革趋势,合力完成教学改革目标。

猜你喜欢

病原生物学标本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