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路蚕歌”进高校的运行模式研究

2022-11-05毛云岗季帆帆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艺术评鉴 2022年17期
关键词:蚕桑音乐文化

毛云岗 季帆帆 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中华民族种桑养蚕、缫丝织绸具有悠久的历史。位于我国江南的环太湖区域是当今中国负有盛名的蚕桑农业区,根据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潞村“世界丝绸之源——钱山漾遗址”出土的文物可以证明,中华民族早在4700 年前已经在此开始植桑养蚕、缫丝织绸,在这近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历史发展长河中,作为江南文化一员的江南环太湖地区民间蚕桑丝绸,也经历了若干个朝代的更迭和历史文化传承,继而成为悠久灿烂江南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脉络。而在由这一产业催生的悠久灿烂的蚕丝绸桑文化当中,蚕桑音乐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蚕桑丝绸文化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蚕桑丝绸音乐以民歌、器乐、歌舞、戏曲、曲艺等多种形式流传于中国民族民间。其中,蚕桑民歌(简称为“蚕歌”)是五类音乐当中首屈一指的音乐形式,它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舒缓轻盈的节奏、亲切感人的唱词,给我们展现出江南蚕桑丝绸音乐文化的精妙艺术魅力。蚕歌紧贴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表达着从古至今从事蚕桑农业的人们淳朴的愿望与情感,是千百年来蚕农和桑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具有自成一派、独一无二的无穷魅力。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扫蚕花地”于2006 年8 月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次年5 月又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桐乡蚕歌”在2009 年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瑰宝,蚕歌音乐走进高校可以说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全国各大高等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当地的民间非遗文化巧妙地引入高校,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广大师生争先恐后进行学习和研究,并陆续组建大学生社团,定期开展高校与地方合作的一系列活动。本文运用音乐学、人类学、民俗学、地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交叉学科原理,对该地区民间蚕歌音乐的产生发展和传承创新进行了详实的分析与研究,同时根据民间实地考察,提出将民间蚕歌音乐团队进入高校的主要运行模式,以期能够使我国江南地区这一民间非遗项目得以有效传承和合理保护。本文将对蚕歌音乐走进高校校园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进行详细阐述,并就此提出将民间蚕歌音乐团队进入高校的主要运行模式,一来可以丰富高校的校园文化生活;二来能够使我们中华民族这一民间非遗项目得以有效传承和长久发展。

一、蚕歌音乐综述与发展现状探论

蚕歌是指在我国植桑养蚕地区流行的民族民间歌曲(即“蚕桑民歌”),是我国蚕桑音乐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桑蚕行业的人们借蚕歌抒发情感,缓解劳作疲惫,寻求安慰,歌颂美好生活,由此可以看出蚕歌这一民间音乐形式凝聚了从事蚕桑养殖生产的劳动人民的汗水与智慧硕果,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蚕歌形式,如浙江湖州地区的含山“山轧蚕花”、湖州德清县乾元镇的“扫蚕花地”、嘉兴桐乡地区的“桐乡蚕歌”等;较有代表性的蚕歌音乐作品,比如湖州当地流传的蚕歌《生种》《赞蚕花》《撒蚕花》《蚕花谣》《湖丝阿姐》《蚕桑歌谣》《轧蚕花》等;桐乡地区流传的蚕歌《桐乡蚕歌》《扫蚕花》《生种》等;德清县新市镇流传的《蚕桑舞》,以及电影“蚕花娘娘”中的主题曲《蚕花姑娘心向党》等。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蚕歌音乐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淡出了主流视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很多年轻人对于这种音乐形式完全不了解,因此,其传承发展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二、蚕歌音乐进校园的意义

将蚕歌音乐引进高校校园,不仅具有理论研究上的意义,在实际实践中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蚕歌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作为高校师生,更应该担负起传承蚕歌文化的重担。

(一)蚕歌音乐走进高校校园的研究意义

作为师范音乐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在技术还是教学方面,我们都更有优势和把握能将蚕歌推向社会。通过建立蚕歌传播团队,在湖州师范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进行研究、开设“蚕歌文化传播”志愿服务校园项目,整合资源,拓展宣传机会,扩大蚕歌的全国影响力,推进蚕歌文化的发展进程。丝路蚕歌团队运用科学理念、高科技平台,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和各级各类学校传播蚕歌文化,通过“四个基础”和“五个深化服务”,对蚕歌音乐进行普及,并且进行广泛宣传。鉴于此,我们认为对蚕歌音乐的研究具有以下主要意义:

第一,通过采风的形式,将流传在中国民间流传千百年的蚕歌音乐素材进行收集、整理,让它不仅能够变成一种专业的音乐表演艺术,而且还要组成一个蚕歌音乐团队,能够使我们更好的学习。与此同时,应用音乐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手段,对蚕歌音乐进行更加深入的学术研究,妥善保存由采风带回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提高,从而获得更多具有学术价值的成果。这些举措也为高校当中的传统音乐教育注入来自民间原汁原味的元素,更有利于高校传统音乐教育。经过深入古老村落桑园蚕房的田野调查,为相关音乐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第二,通过一定阶段的学习,能够使当代大学生学到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这对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让更多年轻学子了解地方传统音乐文化,有利于蚕歌的推广。

第三,通过蚕歌校本课程的编写、使用和普及,能够使蚕歌音乐的学习专业化、系统化、全面化,能够使广大青少年在民族音乐的熏陶中,起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作用,为蚕歌音乐的传承梯队建设打下基础。

第四,大学生与民间艺人共同学习和表演蚕歌,能够让大学生学习到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文化;同时民间艺人也会受到专业的音乐教育,起到了互利互惠的作用,这使得蚕歌音乐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系统,由此探索出适合蚕歌音乐传播的教学体系,促进蚕歌音乐更好地传承、传播。

第五,通过成品节目的创编、校本课程的发放、对社会部分音乐爱好者的培训和对企事业单位的节目策划,以及演出等一系列有偿服务,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带动以蚕歌音乐为中心的相关文化产业发展,以此保护、传承、传播蚕歌音乐。

第六,传承、传播非遗文化,让蚕歌得到可持续发展,让人们了解、喜爱丝绸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感。

(二)蚕歌音乐走进高校校园的现实意义

第一,为了更好的响应国家政策,应该充分带动当代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创新于社会。利用自身音乐师范专业的优势,结合民间原汁原味的蚕歌音乐,使这种民歌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第二,蚕歌作为国家非遗传承项目,在一定时期内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境地,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担当这个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作为年轻的高校学子,有义务更好地传承蚕歌音乐,留住文脉。

第三,当代社会演艺行业都在推崇流行音乐,我们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传统音乐出现在舞台上的频率越来越低,殊不知,国内仍有一部分观众仍然崇尚中华传统的音乐表演形式,这为我们研究蚕歌音乐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第四,当今大学校园里缺乏非遗方面的文艺节目和文艺作品,当代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更应该是非遗文化音乐的传承主力军。在高校校园普及蚕歌音乐文化,对中国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五,在当今的中小学校,大都以考试成绩作为判定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其实我们忽略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尤其是对学生美育方面的教育尤为缺乏,表现为学生很少了解自己家乡的本土音乐。为此,我们编写蚕歌校本课程教材,为孩子们普及当地的传统音乐,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启迪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珍惜自己幸福生活、面向未来、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提升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综合素养,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三、蚕歌音乐进高校的运行模式

蚕歌音乐引进高校校园意义重大,如何实施?笔者认为其基本构想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蚕歌音乐进高校的主要内容

第一,成立“丝路蚕歌”传承传播团队,以音乐学院部分热衷于蚕桑丝绸音乐爱好者和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湖州地区民间蚕桑音乐鉴赏”的88 名选课学生为主要对象,目前团队人员已达百人,校团委和学生会作为重要的支持和协作部门,为团队深入实地对蚕歌进行田野考察、资料搜集整理提供帮助。

第二,团队主要深入了解和研究蚕歌文化,以及校本课程的编写和发行;让蚕歌音乐文化成为校园教学特色,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另外,编写校本课程,并在中小学当中发行,也有助于促使中小学学生了解家乡的蚕歌文化,让孩子们参与到蚕歌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当中。

第三,通过线上和线下等现代网络学习方式,掌握大量的蚕歌作品,了解其音乐风格特征,由此对蚕歌音乐进行映像资料与相关文献整理、撰写学术论文,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经过学习,仔细分析研究蚕桑歌谣,整理成文字、音响和影像资料,与此同时可以提取其中的音乐素材进行改编创作,让蚕歌音乐有更多新的内容和体裁,为校本教材编写打下基础。在实地考察、艺术采风的基础上,高校师生发挥其专业优势,在已有的蚕歌资料中进行整理筛选,甚至编创,撰写出合适的校本教材进行试点和推广。

第四,从组织机构上,设置会长、副会长;采访组、材料组、财务组、表演组(伴舞组)、理论研究组、艺术实践组、宣传组、创作组等多个职务和部门,并长期不间断地聘请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部分高级职称教师作为艺术指导,其中项目包括蚕歌传播、蚕歌演唱、蚕歌填词、蚕歌研究、蚕歌创作等等。通过对蚕歌音乐结构、音乐风格特征、歌词组织形式等研究探索,带领学生更好地整理蚕歌、编创蚕歌,让古老悠远的蚕歌与现代社会对接,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第五,在各个学院普及经过编创的蚕歌,让同学和老师都认识和熟悉蚕歌,感受蚕歌音乐的艺术魅力。例如开设公共选修课、进行学术讲座、举办相关音乐会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充分展现出蚕歌在当下依然具有旺盛生命力。

第六,与当地的旅游部门密切合作,将编排好的蚕歌精品节目带进旅游景区,比如现场表演给游客,从而获取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与此同时,让更多当地人、海内外游客能更加直观地体验蚕歌音乐的魅力,从而增强蚕歌的影响力,以便于更好地进行传播,改善其传承的生存环境。

(二)蚕歌音乐走进高校校园的主要实施途径

第一,初始发动阶段:在校园内,利用校内企事业单位微信、湖州师范学院公众号、QQ 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使他们对蚕桑音乐有所了解;同时做蚕歌文化宣传的公益活动,主要包括在企事业单位组织“丝路蚕歌”为主题的演出,在乡村做免费的蚕歌文化传播的公益演出,将团队演唱的MV 视频在各个场所播放等,用多种形式来推动蚕歌文化的广泛宣传。

第二,民间采风阶段:在地方文化部门的帮助下,定期带领团队全体成员到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震泽镇,宜兴市丁山镇,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村,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观山村、埭溪镇茅坞村,南浔区和孚镇、善琏镇,德清县潜园镇、新市镇,长兴县虹桥镇,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松江区车墩镇等蚕桑文化盛产基地,向当地民间艺人徐亚乐、娄金莲、杨佳英、徐春雷、费莉萍、周强民、柯国强等进行采风,搜集整理有关蚕桑音乐的录音、图片、文字、书籍和乐谱等资料。

第三,资料整理加工阶段:将民间采集得来的录音和录像资料安排一些团队内视唱练耳和文学功底较好的同学进行听音记谱和歌词填写,并经多人核查无误之后打谱到电脑,经电脑打印装订成册。

第四,各地蚕歌学习阶段:邀请湖州非遗文化传承民间艺人——徐亚乐,为学校师生做专业讲座和演唱,让师生们共同学习。1.学习桐乡蚕歌:《采桑调》《泗洲调》《浪柳圆调》《神歌调》《撒蚕花》《扫蚕花》等;2.学习德清蚕歌:《扫蚕花地》《湖丝阿姐》《养蚕词》《赞蚕花》《蚕花谣》《蚕妇吟》《仙潭蚕歌》 等;3.学习湖州吴兴蚕歌和南浔区蚕歌:《轧蚕花》《蚕花调》《拜香调》《扎臂香》《蚕花姑娘心向党》等;4.学习湖州周边省外的部分蚕歌:上海地区《采桑谣》《生种》《望蚕讯》《望山头》等,以及吴江地区《小满戏》《先前祠》《松原蚕歌》《中元山歌》等。高校师生也要走进蚕歌音乐流传地,了解其产生、传播环境和相关历史背景等。

第五,校内外传播阶段:鼓励团队每一位同学将学到的数十首蚕歌音乐向校内外传播,他们可以向自己所在的班级、院系及熟悉的企事业单位传播,通过现场演唱和微信视频发送等形式,让校内外都能够听到蚕歌音乐,进而了解蚕歌团队。

第六,蚕歌节目编排和表演阶段:选拔出团队内业务精湛、形象良好、蚕歌音乐掌握较为牢固的同学,并挑选出部分具有代表性、思想积极和旋律优美的蚕歌音乐作品作为文艺节目进行编排,主要形式有女声独唱、重唱、歌伴舞、女生表演唱、小合唱等,同时与学校相关部门定期联络,获得演出和比赛的相关信息,比如可以和学校宣传部团委、胡瑗文化交流中心、各个二级学院团委以及音乐学院(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以及教务处等进行对接,使同学们了解演出信息。另外,代表学校赴湖州各大企事业单位表演蚕歌音乐节目,使蚕歌音乐能得到当代湖州师范学院同学和湖州人民的认可。

第七,蚕歌精品节目推介阶段:我们将排成的蚕歌精品节目以转让版权的形式推荐给有需求的企事业单位,从中获得经济效益。

第八,蚕歌音乐研究总结阶段:对我们所学的蚕歌音乐作品和文艺节目在音乐形态、歌词的构成、音乐表演的特点和音乐表现意蕴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出蚕歌音乐的音乐特点和音调的构成元素,满足蚕歌音乐的创作需求。

第九,与公司合作阶段:蚕歌传承传播团队(甲方)委托湖州锦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乙方)录办对外演出、音乐资料、作品版权等事宜;甲方向乙方定期提供高质量的“丝路蚕歌”文艺节目、精品教材;乙方代表甲方与客户洽谈演出相关事宜、合同签定等。甲方和乙方的利益分成按照7:3 比例进行操作,并按照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流传于桑蚕产业区的蚕歌音乐进入高校,让师生们进行理论研究,邀请蚕歌民间艺人进入高校进行现场表演与指导,能够更好地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让广大师生从中学得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能够使我们编创出更好地文艺节目,并向全社会进行推广,从而获得一定的文化和经济价值,达到“师校合作、双利共赢”之目的。蚕歌音乐由高校师生逐渐走进更多的中小学生,形成一种蓬勃发展的良性循环,这对于蚕歌音乐的保护和传承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本文的论述与论断,笔者相信当充满朝气的高校师生与古朴悠久的蚕歌音乐发生碰撞,古老的蚕歌音乐在新时代当中通过高校师生田野调查整理资料、进行宣传、节目编创、校本课程编写、与社会合作等方式能够展现出新的活力与生机。高校师生更加了解来自民间的蚕歌音乐,与此同时,蚕歌音乐在高校校园中寻找到更好的传承发展方式,可以使这一民间音乐形式得到良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蚕桑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蚕桑小镇规划设计作品
对现代农业形势下蚕桑产业发展的探讨
简析新时期机械化蚕桑养殖技术的应用
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谁远谁近?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