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蛋鸡健康养殖的营养调控策略

2022-11-05董俊英

家禽科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产蛋率产蛋雏鸡

董俊英

(梅河口市福民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吉林 梅河口 135000)

鸡蛋营养价值高,含有优质蛋白质,是人们摄入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通过高效、科学的营养调控来生产安全、优质的禽蛋产品,已成为了禽蛋养殖业的一大热点。蛋鸡营养调控是指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合理地调整饲料配方,以达到低成本、高收益的目的。蛋鸡的生长与生理特点,可分为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产蛋期又可分为产蛋早期、产蛋高峰期和产蛋后期。蛋鸡在不同时期对营养需求是不一样的,养殖户应充分掌握蛋鸡各时期的生长生理特点,通过科学调整蛋鸡的饲养配方,既可以满足蛋鸡的日常营养需求,又可以提高产蛋率和蛋品质,使得蛋鸡养殖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笔者结合多年对当地蛋鸡养殖场的深入调研,分别详细总结了蛋鸡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三个时期的营养调控策略,以期为广大蛋鸡养殖户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1 育雏期营养调控

通常0~6周为蛋鸡育雏期。此阶段,雏鸡各组织及器官处于发育期,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对外界各种不利环境的抵抗性较差;同时,雏鸡生长速度非常快,但嗉囊和肌胃的容积小,肌胃的研磨能力较差,且消化酶系统发育不健全、酶分泌不足,导致消化能力较弱。因此,这时期需提供细小的颗粒饲料,大小在1.25~2.5 mm之间,按照2.5 cm/只的食槽位置、1.5 cm/只的饮水位置准备食槽和水槽,保持食槽中时时有饲料,让雏鸡自由随意采食,这样有利于雏鸡均匀生长。同时,该时期的饲料配方需满足高能量、高蛋白、低纤维的要求,可参照卵黄的营养结构设计饲料,选用一级玉米、去皮及发酵的豆粕为原料,保证蛋白质含量达到20%,代谢能保持在12.09 ~12.30 MJ/kg(2 880~2 940 kcal/kg),并补充较高水平的维生素及矿物质,满足肌肉和骨骼的快速生长需求。此外,随着雏鸡的快速生长发育,应适时增大食槽和水槽的尺寸,并观测鸡群的体重变化,判断体重是否达标,及时将强弱雏鸡分开饲养,适当调整饲料配方,提高育雏存活率。

2 育成期营养调控

7~18周龄为蛋鸡育成期。这一时期的鸡只各器官发育较为完善,消化机能逐渐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生长代谢旺盛,肌肉和骨骼生长十分迅速,主要为蛋鸡开产前奠定体重和骨骼的基础。育成前期,鸡只主要以增加体重和促进骨骼为主,对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较为敏感,养殖户应提供促进骨骼、肌肉和内脏发育的专用饲料,并提高日粮的养分浓度,为提高成年鸡产蛋率及延长产蛋期提供基础。育成后半期,鸡只的采食量逐渐增大,但生长速度会相对减缓,而鸡体脂肪细胞容积开始增大,机体脂肪沉积量增多,生殖系统快速发育。因此,该阶段应严格控制蛋鸡能量的摄入,避免鸡只过于肥胖而推迟生殖系统的发育,导致产蛋率下降,最终影响了生产性能。这时期常采用限制饲喂法,限制采食量为自由采食的70%~80%;同时,在保障蛋鸡日常正常生长的营养需求基础上,还需减少日粮养分的比例,可选择一些蛋白质含量较低、粗纤维含量相对较高的原料,如糠麸、草粉等。通常情况下,蛋鸡产蛋前期的体重会增加400~500 g,鸡只骨骼增重15~20 g,钙沉积4~5 g。蛋壳形成所需的钙25%来自于骨髓,其它则需要日粮提供,而在蛋鸡开产前2周内大量的钙会沉积到髓骨中,因此需加大饲料中钙的含量,通常在18周至开产前提供过渡性高钙饲料,以满足蛋鸡骨骼钙的储备需求。此外,为了防止鸡群腹泻,可以添加0.5%的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改善鸡群的肠道健康,促进饲粮的消化吸收,还能减少粪污对环境的污染。

3 产蛋期营养调控

3.1 产蛋早期营养调控

产蛋前期通常为20~28周龄,产蛋率在5%~70%之间。这时期蛋鸡的体重以平均每周30~40 g稳步增加,产蛋率以每周20%~30%的幅度增加;鸡的卵泡大量快速生长,输卵管也迅速增长增重。这时期营养需求会高于产蛋高峰期,为保障产蛋的需求和防止蛋鸡体能的透支,养殖户需提供高浓度的养分,并任其自由采食,以满足营养需求和提高机体能力的储备。在产蛋初期需提供产蛋前期的饲料配方,蛋壳的形成需要充足的钙源,因此钙的含量要达到2.25%,且钙源应选择颗粒较大的贝壳粉或石粉;同时维生素、蛋氨酸及微量元素均适当提高。可选用如下饲料配方:玉米61.4%,麦麸14%,豆粕21%,磷酸氢钙1.2%,石粉1.1%,食盐0.3%,添加剂1%。

3.2 产蛋高峰期营养调控

一般产蛋率达到80%以上便进入了产蛋高峰期,通常为29~60周龄。这时期的蛋鸡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均已成熟,采食量稳定,代谢强度大,产蛋性能高,但容易受到应激反应。为了维持高产和延长产蛋期,需要提供全价饲料,保证能量、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平衡,并补充足够的钙、磷含量,且不能随意更换饲料配方,并保证鸡只体重每周增重5.7 g以上。同时,保证鸡群充足的饮水量,添加微量元素、维生素及亚油酸等其它营养,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各种应激反应。

3.3 产蛋后期营养调控

通常情况下,蛋鸡在60周龄后进入了产蛋后期,产蛋率持续下降至70%以下,蛋壳质量也下降明显,蛋重增加。因此,应适当增加饲料矿物质用量和维生素D,可以保证机体钙水平,提高蛋壳硬度。同时,随着鸡只老龄化,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也逐渐弱化,再加之鸡只产蛋率下降,对能量、蛋白质的需求也逐渐下降。因此,这个时期应逐渐降低饲料中能量比例,同时控制鸡只的采食量,避免脂肪沉积,造成鸡只体型肥胖,产蛋性能降低。此外,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益生菌,如乳酸菌、丁酸梭菌、粪肠球菌等,改善鸡群的肠道健康、调节肠胃功能、提高消化能力,同时还能提高产蛋后期的产蛋率和蛋壳的重量及强度。

猜你喜欢

产蛋率产蛋雏鸡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
利用中草药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实用配方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种鸭产蛋饲料宜分期控制喂量
不同养殖模式及光照度对蛋鸡产蛋率的影响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
食醋可防鸡病
春季蛋鸡饲养管理
蛋鸡需要强制换羽的六项因素
合理制定肉种鸡产蛋期的饲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