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现状及发展策略

2022-11-05董国永刘特王先茂卓贞梅

体育学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家庭作业体育教师小学生

董国永,刘特,王先茂,卓贞梅

(1.华中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华中师范大学 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3.湖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版)》《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 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等系列文件,其中均提出实施体育家庭作业的工作要求。2018 年9 月教育部体卫艺司负责人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体育课也要像其他文化课一样布置作业来巩固学习的内容”。2022年4 月21 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版)》,其中将“布置体育家庭作业”作为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在系列政策文件的推动下,体育家庭作业正在全国各地积极推行,同时也成为社会和学界的热点议题。本研究将围绕当前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践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展开调研分析,并提出未来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策略,旨在为我国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梳理既有文献发现,学界对体育家庭作业的研究较少且多侧重于理论研究。在实证研究中,又以东部地区居多,中部地区较少;以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居多,二三线城市、地级市较少。此外,小学生放学时间最早,学业压力最低,有更多时间与精力完成体育家庭作业。因此,研究对象确定为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调查对象为中部地区三线城市——湖南省株洲市14 所小学。

1.2 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访谈,编制《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现状研究》调查问卷。通过研究领域专家进行效度评价,结果显示问卷效度良好。信度方面,采用重测法进行检验,其中学生问卷的相关系数r=0.86,家长问卷的相关系数r=0.83,教师问卷的相关系数r=0.89,随后对湖南省株洲市14 所小学的体育教师、家长、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教师问卷发放28 份,回收28 份,有效问卷28 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学生问卷发放280 份,回收273 份,回收率为97.50%,有效问卷271 份,有效率为99.27%;家长问卷发放280 份,回收251 份,回收率为89.64%,有效问卷249 份,有效率为99.2%。

2)访谈法。为了深入、细致地了解株洲市城区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现状,本研究设计《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现状研究》访谈提纲,对株洲市城区小学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半开放式访谈,全面了解体育家庭作业的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情况。同时,对学校体育及体育家庭作业领域的专家进行深度访谈。

3)数理统计法。利用Excel 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提取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2 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现状

2.1 目标现状

明确的目标,是体育家庭作业推进的根本,是体育家庭作业的评价参照,可为体育家庭作业的发展找准定位、探明方向。调查结果显示,87.7%的学生与92.6%的教师认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是体育家庭作业的目标;69.1%的学生与 96.3%的教师认为“培育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是体育家庭作业的目标;67.7%的学生与 85.2%的教师认为“促进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顺利达标”是体育家庭作业的目标;55.8%的学生与 74.1%的教师认为“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促进技能与知识的学练”是体育家庭作业的目标;35.3%的学生和48.2%的教师认为“促进亲子关系、家庭体育、家校联系的良性发展”是体育家庭作业的目标;25.7%的学生与33.3%的教师认为“满足“一校一品”学校特色项目练习的需要”是体育家庭作业的目标。

为进一步挖掘株洲市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目标的现状,对14 名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访谈。结果表明,大部分学校对体育家庭作业的目标设置具有一定随意性,对体育家庭作业“为了什么”及“怎样去做”的目标定位及路径与策略了解不充分。更重要的是,实施体育家庭作业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局者的主观态度,如体育家庭作业往往是学校或教育局摊派的任务,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更像是政绩形象工程,这使得体育教师常常布置“随意性作业”“形式化作业”“应试应检化作业”。

2.2 内容现状

体育家庭作业的内容决定其完成形式,内容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符合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是影响其实施效果的首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当前作业内容布置权重从高至低依次为:体质健康测试内容(91.5%)、体育考试相关内容(44.6%)、课堂上所教授的运动技能(38.7%)、体育常识、健康知识与项目理论知识(26%)、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相关内容(17.5%)。教师认为当前作业内容设置权重从高至低依次为:体质健康测试内容(88.9%)、体育考试相关内容(63%)、课堂上所教授的运动技能(55.6%)、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相关内容(29.6%)、体育常识、健康知识与项目理论知识(18.5%)。关于内容的布置形式,教师问卷数据显示占比分别为:口头布置(66.7%)、线上平台布置(22.2%)、让学生抄记(11.1%)。

在内容设置方面,大部分学校能将作业“留到学生和家长心里”,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体育考试等作业内容,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但仍存在些许问题。第一,体育家庭作业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延续,应在一定程度强化并巩固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所学。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 38.7%的学生和 55.6%的教师表示会布置课堂上所教授的运动技能。第二,相关政策文件业已明确学校体育须承担健康教育之职责,特别在疫情之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被提到新的高度。在此背景下,健康相关的理论知识在作业布置中理应受到重视。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6%的学生和 18.5%的教师表示会布置健康知识与运动项目理论知识类的作业。第三,疫情以来“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使得在线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在线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体育家庭作业内容的布置形式以线上平台布置更为便捷,并已具备了基本条件。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 22.2%的体育家庭作业会通过线上平台布置,表明线上平台布置作业内容的方式略显不足。

2.3 形式现状

作业形式直接影响作业完成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表示完成作业的形式分别有独立完成型(46.8%)、同学互助型(27.1%)、亲子互动型(25.7%)、其他形式(0.4%)。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有独立完成型(96.3%)、亲子互动型(59.3%)、同学合作型(7.4%)。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完成作业时独立完成型占比最高,同学互助型次之,亲子互动型最低;教师布置作业时独立完成型作业占比最高,亲子互动型次之,同学合作型最低。

为进一步了解体育家庭作业形式的实际情况,对14 所小学的28 名学生与家长进行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当前家庭锻炼小组或同学锻炼小组尚未建立,更多是通过学生个人、父母偶尔陪伴及与社区同伴间的少数互动形式完成。结果表明,当前在作业的完成与布置形式方面亲子互动性不强,同学互助性偏低,独立完成性居高,社区家庭的集群功能缺失。

2.4 评价现状

体育家庭作业的评价,是对学生完成情况的鉴定、诊断,是引导体育家庭作业朝正确方向发展的“指挥棒”,是判断目标差距的参照物,更是促使学生行为改变的调节器。调查结果表明,在“是否进行评价”方面,33.3%的体育教师表示不会对体育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42.3%的家长和32.7%的学生表示,在完成作业后未得到评价;在“评价形式”方面,线上平台进行评价占 61.1%、家长签字记录评价占22.7%、上交体育家庭作业记录本进行评价占20.1%、口头评价占 10.7%;在“评价主体”方面,家长问卷数据显示,体育教师评价为主占 71.3%,家长评价为主占19.1%,学生自评为主占9.6%。体育教师问卷数据显示,体育教师评价为主的占 71.4%,家长评价为主的占7.1%,学生自评为主的占21.4%;在“评价方法”方面,体育教师问卷数据显示,71.4%的教师会进行过程性评价,28.6%的教师会进行终结性评价,64.3%的教师会进行定量评价,35.7%的教师会进行定性评价。

在此基础上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访谈,结果表明,学生自评时以定量评价居多,家长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且定性评价较少;在“评价结果运用”方面,56%的家长表示未收到关于孩子体育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对教师进行访谈的结果表明,学校通常不会对评价结果进行运用,少数学校仅口头表扬,极少数学校会将体育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纳入体育科目的平时成绩。

3 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株洲市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标上,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家庭作业目标设置随意性大,存在失位;内容上,课堂教学内容、健康教育知识等理论知识内容安排不足,完成率不高,线上平台布置作业内容的方式不足;形式上,亲子互动性不强,同学互助性偏低,独立完成性居高,社区家庭的集群功能缺失;评价上,体育家庭作业的评价率不高,采用大数据平台进行评价的形式占比偏低,评价主体出现错位,评价方法不合理,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运用较为缺乏或不够科学。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参与主体教育观念偏误,削弱了落实推力

体育家庭作业的贯彻落实不仅需要正式制度的宏观保障,也需要社会规范、社会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外部支持,而外部支持形成的机制发端于教育观念、根植于价值认知。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观念长期受传统儒家、法家思想的多重影响,学校、家庭、社会中乃至学生“重智轻体”“应试化”“唯分数论”观念浓重。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社会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的重要标准,教育部门也把升学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学生也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更高分数,进而为今后学习获取优质资源。在这样的多方压力下,很多学校领导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选择或不得已选择“唯分数论”的做法,体育课被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体育老师经常被“生病”,体育课经常被其他科任教师”抢占”。若体育课的正常开展都无法得到保证,那么作为课堂延伸的体育家庭作业实施的可能性便更小。体育家庭作业的完成绕不开管理,更绕不开学生,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在学生与家长心中的地位与权威性通常较高。通过对14 名家长与7 名班主任进行深入访谈,家长普遍认为班主任对体育家庭作业的贯彻落实扮演着重要角色。班主任表示,他们通常会选择鼓励孩子们完成体育家庭作业,但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其立场会发生变化。当班主任对体育的价值认知为正向时,个性喜好与体育存在一定关联性时,班主任的立场往往朝正向偏移,该班级体育家庭作业的落实情况往往优于其他班级。而当班主任对体育的价值认知为负向时,个性喜好与体育存在较低或不存在关联性时,班主任的立场往往朝负向偏移,该班级体育家庭作业的落实情况可能会差于其他班级。当语文、数学等“主科”状况不佳时,班主任也会先解决工作的“主要矛盾”,体育与体育家庭作业或将暂时被搁置。

从价值认知来看,多元主体对体育家庭作业的价值认知往往来源于对体育的认知。不同主体或将体育视为无关紧要的科目,或将体育科目简单理解为体质监测的生物学测试和单个技术测试,将喜欢运动与“不务正业、不认真学习”混同,给搞体育贴上“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标签,忽略了对体育人文价值的关注,矮化了体育“育人”的多维价值。在此背景下,体育家庭作业的价值与功效也往往被忽略或低估。因此,当体育家庭作业受到传统文化、现实压力、价值认同危机的三重夹击,使得体育家庭作业的贯彻落实变成了一场与普通民众对体育的低度认同以及升学考试不自量力的博弈,这也直接导致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对体育家庭作业的落实推进受阻,致使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贯彻落实流于形式。

3.2 政策制度顶层设计欠缺,降低了落实效力

通过对我国体育家庭作业相关政策与讲话精神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有贯彻落实体育家庭作业的大体方向,但无明确执行细则。在此情况下,基层学校往往将体育家庭作业视为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且即使想做也缺乏具体的参考标准与要求,致使大多数学校管理者和体育教师对体育家庭作业工作的开展不重视。在面临上级检查时,体育教师多数会选择“随意布置”,即“布置,但不检查、不评价”;在无检查与任务要求的情况下,变成了可做可不做的状态。由此,在模糊的体育家庭作业相关政策下形成了以上两种作业落实模式。

此外,安全保障制度的缺失也降低了落实效力。“双减政策”的出台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大大增加,但在此过程中出现伤害事故的几率也会增加。目前,我国尚缺少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进行明确规定的法律法规,即使在校内的体育活动学校校长和体育教师都束手束脚,而体育家庭作业此种多元参与、多场域完成的作业开展起来,一旦出现安全问题责任判定等方面将难以确定,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是一颗“定时炸弹”。由于应然与实然层面的双重缺位,导致在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贯彻落实中其目标、形式、内容、评价等方面出现了多方偏离。

3.3 家校社一体化发展滞后,分散了落实合力

教育是一个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协同完成的系统性育人任务,而且这个协同过程是潜移默化、长时间积累的。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不能有任何的缺失。促进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开展,关键在于家校社的三方合力。反观当前我国家校社一体化体系却困境重重。首先,家庭和社区资源供给乏力。一是家长对体育的了解不足、支持不够,重智轻体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家庭教育环节薄弱,从而对体育家庭作业的目标认同,内容、形式、评价的参与度均不足;二是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代表的社区体育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与人员结构有待完善,社区体育场地的缺乏与社区组织的缺失制约着体育家庭作业依托社区进行开展,导致其对体育家庭作业内容、形式的承载力不从心。其次,学校与社区沟通欠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分属两个不同的管理体制,且社区和学校体育协同发展存在法律保障机制空白、经费不足、思想落后等问题,致使社区和学校不敢轻易尝试合作。再次,家庭与学校沟通不足,家校的有效互动局限于开学、家长会等形式,家长无法真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致使平常对学生的成长动态把握不清。“家-校”体育合作长期处于边缘、被动和低效状态,体育家庭作业的完成效果自然不佳。

3.4 体育教师权责关系失衡,消减了落实动力

体育教师是体育家庭作业实施的责任主体之一,做好体育家庭作业方面的工作是体育教师的职责所在。访谈结果表明,尽管国家多次强调要对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进行明确划分与计算,但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工作量的计算仍旧模糊。研究显示,全国有 70.5%的体育教师承担了除本职工作以外的各种临时性工作且没有报酬;体育教师在受重视程度、工作价值认定、职称评定、经济待遇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对待;有58.1%的体育教师表示与其他学科教师地位不够平等,50%以上的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度不高,甚至对体育教师职业抱有抵触情绪,幸福感不强。当体育家庭作业在不计入教师工作量时,难免出现“认真完成,随便完成,都是一样的”现象。由于工作量的界定不清,体育教师履职尽责却难配享对等权益,致使体育教师动力匮乏,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难以有效落地。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完善体育教师岗位评价,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完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和考核评价机制。将评价导向从教师教了多少转向教会了多少,从数量评价转向质量评价。”但当前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在体育教师评价中大多处于真空状态,既不计入评优评先,也不纳入绩效考核,导致大部分体育教师对此感到不痛不痒,落实体育家庭作业的动力自然减弱。通过对14 名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他们表示在此种情况下不太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在与个人评价、绩效工资无关的体育家庭作业上,但有时迫于任务与形式会选择“非检查条件下的不布置”“随意布置”或“被动布置”。但有些教师即使在无考核、不计工作量的情况下仍旧会选择较为认真的布置,他们通常是职业热情度高的新入职教师、高职称教师及责任心较强的教师。

3.5 体育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欠缺,减弱了落实活力

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离不开体育教师。“双减”政策之下“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成为当务之急,体育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遭遇挑战。事实上,由于顶层制度设计缺失、个人权益难以保障等原因,体育教师参与作业设计的积极性不高,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的主动性不足,由此弱化了体育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而影响作业设计质量。体育教师随意布置的流于形式的体育家庭作业毫无活力,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在内部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外部干预也差强人意。通过查阅文献与访谈发现,当前我国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缺少作业设计的相关内容,职后培训也多半流于形式,培训质量和效果不理想。在内外失守的境况下,体育家庭作业在信息化时代布置下自带的线上属性也冲击着作业的设计模式。在作业设计与布置通常依靠大数据平台的情况下,我国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实操”存在欠缺,这可能会对作业的设计质量带来消极影响。体育教师积极性不够、主动性不足,职前职后体育教师培养的失守以及教师信息素养的欠缺导致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质量不高。

4 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发展策略

4.1 强基固本:强化顶层制度设计,促进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化

鉴于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这一特殊学科与形式的作业,应由相关部门牵头制定体育家庭作业制度。首先,政府确立顶层制度,各地教育部门、各级学校领导依据顶层制度制定适用于地方的制度。一是顶层制度应强调体育家庭作业是每个小学必须贯彻落实的作业,是每个小学生必须完成的作业,其贯彻落实情况要与学校考核、体育教师工作量、绩效与评价挂钩。二是制度需刚柔并兼。各地教育部门、各级学校领导应灵活把握政策落地的力度、幅度和进度,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学情、师资、项目等实际情况,做好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安排,如将体育家庭作业的贯彻落实情况与班级评优评先、班主任绩效考核等方面挂钩,在顶层制度的基础上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推进过程中注重“因势利导”“因情施策”,逐步摸索出一套适用于“本土”的制度,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正与更新。三是制度应明确各主体在体育家庭作业中的责任分工。明确家长在作业检查、评价中应尽之责,倡导家长积极参与作业完成,切实将这一重要主体融入作业体系中。进一步压实体育教师在体育家庭作业工作执行中的责任,要求其努力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以及倡导班主任与其他科目教师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共同促进体育家庭作业的贯彻落实。其次,对于在体育家庭作业完成过程中其他相关制度也应进行明确,如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出现的伤害事故处理问题,相关部门或学校应当对伤害事故各方责任进行明确,通过对当天内容安排的合理度、完成形式等方面制定责任划分细则,以此为依据进行准确判断,增强体育家庭作业法制保障。最后,要保证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严禁其他科目教师以各种形式侵占体育课,切实保障好学生校内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为体育家庭作业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稳固前提。

4.2 协同发力:深化多元主体联动,推进“家校社”体育发展一体化

体育家庭作业的贯彻落实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三者应当要发挥各自作用、携手共进,进而实现“1+1+1≥3”的组合效力。

(1)聚焦家庭环境。培植家庭体育力量,提升家庭成员体育素养,形成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氛围,为体育家庭作业的落实提供土壤,让家庭体育的发展对孩子锻炼以及体育家庭作业的完成起到引导作用,为孩子创造有效、安全的体育参与环境。

(2)聚焦社会环境。第一,新闻媒体要加强体育家庭作业的引导与宣传,积极推广典型案例与先进经验,为其他地区体育家庭作业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第二,要提升社会体育专业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体育家庭作业的指导;第三,社区组织要发挥作用,保障好社区内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场地设施,建立社区中同校或同年级之间体育家庭作业的家庭互动交流平台或举办亲子体育活动,促进社区中家庭之间的联系,确保社区家庭集群功能的发挥并通过设置宣传标语等方式促进体育家庭作业观念的潜移默化。

(3)聚焦学校环境。第一,学校要弥补家庭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资源劣势,放学后可考虑开放校园体育场地与设施,为体育家庭作业的完成提供场地与设施支撑;第二,发挥现有家校组织(如家长会)的联络、协调和宣传作用,逐步建立完善的专门家校组织,将体育家庭作业工作纳入家校组织的管理内容中。学校通过主动向社区和家庭靠拢,以此协调二者关系。第三,学校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好线上线下两个宣传主阵地。首先,在学校现实环境中增强对体育家庭作业的宣传工作,如设置各类形式宣传标语、开展体育家庭作业主题板报、班会活动等,增强学校环境的熏陶作用;其次,利用通讯软件等途径加强体育家庭作业的功能、价值与重要性宣讲以及“榜样家庭”与促进策略的推送;再次,通过各种途径鼓励多学科共同开展作业设计教研活动,探索跨学科作业布置的可行性;最后,开展体育教师专题教育,加强体育教师对体育家庭作业功能、价值与重要性的认识,并进一步对作业的内容形式等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将以往易忽视却又重要的内容在未来作业设计中重拾,如融入健康教育知识、融入学科间交叉知识、融入基础体育理论知识、融入运动文化知识等。

4.3 动能提升:优化教师评价制度,激发体育教师履职尽责积极性

如何调动体育教师在体育家庭作业工作中的积极性,为体育家庭作业的工作推进与质量提升打好基础成为体育家庭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第一,明确工作量的计算,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体育家庭作业与其他科目作业有着较大区别,毛振明教授曾提出体育“留作业难”“做作业难”“收作业难”“判作业难”。总而言之,体育家庭作业实操性强的特征使得体育教师在作业设计、布置、检查、评价、反馈等方面都要花费较多时间精力,与其他学科作业相比执行难度更高、任务量更大,所以将体育家庭作业纳入体育教师工作量中就显得格外重要。第二,将体育家庭作业工作纳入体育教师评价体系中,从评价层面调动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可从作业设计质量、学生完成情况、学生体质状况变化、家长满意度等方面以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之中。即工作出色,将其“有效作业”纳入工作量,当年终或学期考核时在体育家庭作业维度上给予好评,进行表扬;若工作逊色,拒绝将“无效作业”纳入工作量计算之中,并在评价时给予批评或差评,通过赏罚分明的方式来提高体育家庭作业在体育教师评价体系中的地位。

4.4 提质增效:固化培训常态机制,提升体育教师作业设计科学性

2021 年4 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指出:“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经常性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教研机构要加强对学校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指导。”体育教师是体育家庭作业的参与者、执行者,因此,通过培训加强体育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是促进作业质量提升、体育家庭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第一,体育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作业观,要认识到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是学生体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第二,体育教师应当筑牢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的目的、体育家庭作业的功能与价值,以主人翁的姿态推进好体育家庭作业工作,发扬担当精神,认识到体育家庭作业可持续发展是体育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争做体育家庭作业的“守护者”。

同时,采取行动促进体育教师体育家庭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其能力提升以职后培训为主、职前教育为辅。在职后培训方面。首先,培训的组织者、参与者应及时关注相关政策方针的变化,加强对顶层制度的理解与领悟,力求将其本土化、校本化,赋予其生命力。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版)》将课程内容分为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跨学科主题学习,在职后培训中应当引发思考,将相关内容与体育家庭作业工作推进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结合等。其次,组织培训的相关组织应积极开展作业设计的讨论与研究,在组织形式、内容创新、评价机制、跨学科融合等方面加强培训,加强体育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在职前教育方面。高等院校是职前体育师资的培养场所,高等院校要在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中加强对体育家庭作业的宣传、解析与指导工作,可在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健康教育学、教育见习与实习等授课与学习过程中进行传播与渗透。

4.5 行稳致远:把握作业基本问题,探寻体育家庭作业发力点与合力点

多方主体一致付出、携手共进是体育家庭作业“行稳致远”的重要条件,也是体育家庭作业可持续推进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将体育家庭作业所涉及的基本问题牢牢把握。第一,把握好规律。体育家庭作业的发展要积极借鉴其他学科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既要尊重普通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把握体育家庭作业发展的特殊规律,辩证统一地把握体育家庭作业的发展,使普遍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二,处理好关系。在作业目标上要处理好“学科本位与学生本位”的关系,在作业内容上要处理好“基础性作业与拓展性作业”的关系,在作业形式上要处理好“个人作业”与“集体作业”的关系,在作业评价中要处理好“作业评价与作品展示”的关系。

此外,促进体育家庭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作业实践与理论两方面齐头并进、携手发力。体育教师在实践探索中不仅要稳步推进体育家庭作业实践,还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在求实中寻求创新、谋求发展。体育科研工作者要加强对体育家庭作业相关主题的研究,完善体育家庭作业的相关理论,努力引入、创新或提出相关理论,促进其从抽象到具体、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综上所述,多方应当积极行动,做到多点发力。此外,多方主体还可以在体育家庭作业内容、时间、场域等相关性较高的方面寻求合力点。如在课后体育培训与体育家庭作业中寻找合力点,在课后延时服务与体育家庭作业中寻找合力点,在体育家庭作业与其他作业设计中寻找跨学科合力点,在家庭、学校、社区中完成体育家庭作业寻找合力点,在健康教育与体育家庭作业中寻找合力点等,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双减”政策下,体育家庭作业对小学生各方面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但如何更好推进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工作是相关部门、学校、教师、家庭、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本研究从5 个方面提出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这对我国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工作的开展与推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着眼当下,当其他学科正在进行新一轮作业改革浪潮时,体育家庭作业还在作业体系边缘停滞不前;放眼未来,体育家庭作业工作必将在多方协同下走上愈加规范、合理、科学的道路,必将在多方努力与共同推进下真正融入作业大家庭中,在体系下稳步推进,同其他学科一道为高质量作业的共同发展砥砺奋进。

猜你喜欢

家庭作业体育教师小学生
特殊的家庭作业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我是小学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