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筑师生精神家园

2022-11-05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中心小学韩雪冰

华夏教师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班级

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中心小学 韩雪冰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

学校教育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对此,我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仁人文化,和合成长”教育理念,希望学生们了解中国文化,传承知书达理、明理守信、团结和睦等优秀品质。

一、创设环境 文化熏陶

环境是影响教育的主要外部因素,“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的重要性。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中华文化经典是重要的资源和载体。我校采取传统“上墙”的办法,赋硬件以生命,赋软件以灵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环境中,让师生们随时随地“面壁”沉思。在校园的教学楼、班级学生活动区,通过多种传统形式,如名人故事、神话传说、绘本读物、名言名句等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置身于这些文化长廊,在潜移默化中便可感受传统的经典的熏陶,充分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经典诵读 厚积底蕴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千百年来传统美德依然流传至今,并散发着无人能及的独特魅力。国学课上,教师会讲到孔子、孟子、吴道子,会告诉学生这些中国文化鼻祖们的思想观念;会告诉学生们博学于文、慎思问疑、文物有序的道理;会让学生们了解百家姓、象形文字、水墨山水画的由来和发展……通过这些内容,学生可以进入一个精彩纷呈的传统文化天地,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每一堂的国学课,都是学生一次美妙的文化之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犹如一道风景,带来勃勃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提高了师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操与文化底蕴。

学习经典国学文化,我们能与孔孟交流,以圣贤为友,清新儒雅;诵读唐诗宋词,我们能穿越时空,领略圣朝古风。学生们若能口诵经典,恪守道德,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他们的人生一定更加充实丰富。真正的经典诵读是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是很不容易的,而一旦诵读起来,就可以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自行悟透经典名篇的深刻奥妙,就会豁然开朗、终生难忘。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背诵古诗的教学,当作一门唱歌的课程来教,要孩子们只像唱歌一样地吟诵古诗。”教师们开创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诵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获得快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口中念起来,在像在心中留下来。每周一次固定时间的诵读课,师生共同进步;每学期一次成果展示;每学期评选一次 “国学小标兵”。让师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内化,用经典的精华来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师生的口头禅;“李杜诗篇万口传”成了班级良好的学诗风气,校园传统文化的教育氛围日益浓厚。

三、多彩活动 异彩纷呈

我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读为主线、以人文性管理为手段、以养成教育为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各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让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系列活动为依托在班级内积极开展“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月”教育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孝文化的现实意义,以“九个一”为载体:开展一次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举办“学会感恩”主题演讲会;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写一封信;举办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的班会;陪父母参加一次户外活动;为父母制作一件生日礼物;承担一项家务劳动;与家长谈一次心;积极在班级内评选“孝子”。在现实生活中创建和谐亲情,从思想情感上去体会孝道的精髓,树立良好的“孝”观念。

学校举办的中国历代服饰礼仪文化展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平台,为学生们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展示提供了机会。活动中,学生们自发地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身着相应朝代的服饰,以小品、走秀、舞台剧等多种形式,表达了历代服饰特点和礼仪文化。对剧本有分歧时,互相倾听,互相补充;组员之间有矛盾时,包容理解,换位思考;羞涩腼腆的同学上台时,组内的同伴们会回从眼神、声音一招一式地帮助他。就这样,学生们在磨合中成长,在合作中进步,孩子们更加团结、友爱、互助。

四、文化渗透 浸润心灵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给学生一些富有哲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们学会客观地看待事物,辩证地思考问题,让他们拥有豁达的心胸,高尚的品格。

学生的在校一日生活用《弟子规》来帮忙,站队上操时“步从容,立端正”,课间休息时“宽转弯,勿触棱”,同学之间取长补短“见人善,则思齐”,这些道理正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在同学受伤休假时,学生会自发组织起来每天前去探望,给他补习当天学习的内容,陪他一起玩儿,直到他康复回来;当学习困难的学生终于有一点儿进步时,他们会主动鼓起掌来,真心为其喝彩加油;当同学发生口角时,冷静下来,先反省自己的问题,“理服人,方无言”,这一件件小事背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发挥着的作用。

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班级活动中,学生们激情四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仿佛每艘小船已经迫不及待要去乘风破浪。学校运动会上,学生们争当“和美小健将”,各个勇往直前,奋勇争先。利用班会进行班风气的培养,班会中学生在自己总结摸索,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展现着他们的自强、自立,和担当。在日常班主任工作和教学中,抓住契机,用中华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犹如绵绵春雨,润物细无声,培养学生们积极正确的处事观念和为人态度,和美的香气溢满双榆校园。

五、家校共育 陪伴成长

文化传承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而是一个“熏”的过程,重点在于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言传身教。文化蕴含于日常生活之中,父母营造了怎样的文化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为此,学校通过开展家校活动,举办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引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与家长携手,助力孩子的成长。

如一年级开展“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的亲子共读活动。在班级群内共享亲子读书的照片,大家三言两语地探讨亲子读书的内容及方式:有的家长给孩子读睡前故事,有的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书,有的家长给孩子当听众,孩子给爸爸妈妈读书。亲子阅读为孩子创建了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二年级举办“我是小小书法家”硬笔书法评选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经典古诗词之美,展示自己的硬笔书法风采,在欣赏、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进步。一幅幅别具特色的书法作品令人耳目一新,犹如冬日里绽放的美丽花朵,花形秀美多样,花姿优美多态。所有书法作品经过匿名、随机编号后,微信平台上的在线投票评选活动正式开启。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进一步提高了对硬笔书法的审美鉴赏能力,为自己进一步提高书写质量明确了方向。

六、民俗文化 根植于心

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戏曲脸谱艺术走进校园的时候,当魅力四射的手工编结摆在课桌的时候,当独具匠心的秸秆扎刻作品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我们会由衷地感叹:“民族的,才是最伟大的!”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尝到了巨大乐趣,先人们精湛的技艺、古朴的作品,是跨越时空的古代文明与现代智慧的交织。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的伦理素养、道德信念、人格熏陶、习惯养成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课程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每个学生心中根植,让每一个从双榆树中心小学走出的孩子都是涵养深厚的谦谦君子、礼仪随行的儒雅少年。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执着教育终生不悔,扎根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中让我们变得厚重坚实。让我们所有的双榆教师一起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养明理、善学、健体、友爱的仁人少年!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班级
班级“无课日”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少年力斗传统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