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生命课堂 建设语文阅读课程

2022-11-05北京市陈经纶中学贺小兵

华夏教师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学内容课程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贺小兵

一、阅读课程实践过程

阅读课程实践的要务是建立课程思想,我们通过分析语文课程目标和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建立课程指导思想。在课程思想的基础上挖掘阅读课程建设的内涵,接着将内涵因素在课程建设中进行落地,成为课程建设理论成分。

(一)确立阅读课程思想和内涵

语文课程总目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素养内容具体指向学生的生活世界、语文世界、自我世界,这三者之间又体现出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定位语文课程总目标,结合了学校生命课堂的育人目标确立课程思想:“以人为本,基于人的发展需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满足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需要。”

阅读课程指导思想确立后,解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关因素,挖掘学校阅读课程建设的三个内涵,将内涵因素与课程建设理论相结合,让课程思想、内涵和理论在实践中落地。

内涵一:传统底蕴。在课程的建设中,学生不断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树立传统道德观、价值观,具有民族精神和家国意识。内涵二:时代精神。有独立的思考意识、批判性的思维、开放的心态、开拓的精神、旺盛的求知欲、突出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内涵三:世界眼光。拥有世界视野,并且能够胸怀天下,跳出小我世界。

(二)构建阅读课程理论框架

阅读课程理论框架的构建包含目标和策略两方面,目标分为终极目标和本质目标两方面。阅读课程的终极目标指向学生的“用”,它以“阅读”为载体,以“活动”为途径,最终让学生在活动和写作中“运用”。本质目标是用阅读的特殊内容,教育和影响学生,满足学生表达、审美、人格、精神和价值观的诉求,达到总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总结以往的阅读教学经验,结合生命课堂实际,在阅读课程方面推行两大实施策略。

阅读课程化策略:落实语文课程体系中课外阅读的要求,使之与课内阅读(指语文课本的阅读)一样,有固定的教学课时,有丰富的阅读内容,有具体的教学过程,有及时的阅读评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采用自由式的课外阅读,落实课外阅读任务。坚持“读讲结合、读摘结合、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的原则。把长篇阅读、短篇阅读、群文阅读纳入课程规划中。

阅读课堂策略:根据课内引导、课外指导的原则,探索灵动的文学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争取阅读显效。根据课堂内容和教学重点分为三类。一类是课内读写课堂:利用或突破教材,教师引入文学、文化因素影响学生,对作品进行审美和鉴赏,同时进行写作实践。一类是课外社团课堂:探索指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和写作的途径和方法,培养有文学特长的学生群体,打造写作园地,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编印个人作品集等。一类是校本课:选取适合学生学习和阅读的角度,开设文学阅读与鉴赏校本课,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性、开放性、生活化、创造性、活动化特点。

(三)建设阅读课程结构与课型

建构起“两翼”“三块”为特征的读写课程结构,读和写是阅读课程的“两翼”,“三块”是课程、课堂、活动。读写“两翼”将“三块”内容贯通,形成经纶阅读课程框架,“三块”内容形成立体化格局,形成了内外和上下立体交织的结构。

一所学校完善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含单篇阅读、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单篇阅读侧重于精讲,学生品味鉴赏,关注语言;群文阅读即学生浏览、速读,侧重于探究,培养阅读思维,多关注文学;整书阅读即学生吸收语言,培养阅读速度,掌握阅读方法,关注文学、文化。

学校阅读课程体系建设之后,在阅读课堂上进行探索与实践,我们优化课堂设计并摸索出适合学生和发展学生的阅读课型,以“文学赏读、文学评读、文学美读、文学研读”为内容,对文学阅读的层级进行整体设计,形成阅读课程形式的多样化。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讲人,在赏读课、评读课、美读课、研读课中经历和体验。

赏读课:单篇阅读和欣赏为主要内容,学生欣赏中外文学作品的文字、语言、艺术、构思、思想意义。

评读课:长篇阅读和点评为主要内容,学生结合阅读指导,评价作品内容、掌握评价的角度、学习评价的方法,培养具备批判的眼光,形成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美读课:群文阅读为主要内容,提供多篇名家美文,开发群文阅读教材。设计探究的议题,在合作中思考作品的内涵,培养质疑能力。

研读课:名著阅读、单篇阅读和群文阅读为基础,研究性学习和阅读为主要形式,采用比较、演绎的方式形成阅读发现,培养阅读思维和独特的阅读眼光。例如,学生将《红岩》原著和电影对比,结合人物语言、动作、场景等研究作品的主题,研究作者的构思,研究电影的艺术构思,在阅读分析中思考。

不同的阅读课型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课程之间有一条用“阅读”建立起来的脉络,不同的课型,都是以形成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根基,在阅读课程大树上生长出来的枝干。学生在阅读中真正进行参与、研究、思考和鉴赏,阅读课程的大树定会“枝繁叶茂”。

二、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我们本着满足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积极性的原则。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出对学生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多样化课程。结合学校课程建设的特色,在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几方面进行开发与实践,形成了如下特色:

(一)国家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现行语文教材按照文体组元、主题组元,教材在编写中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我们为学生适当补充时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顺应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合格人才。在单元主题之下开发文学、文化资源,在工具性基础上进行人文性渗透,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此外,在读写体系上对教材进行调整,以适合学生为本,调整遵循四大系统:助读系统、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和写作系统。在单元学习上形成“点”与“线”的结合。围绕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目标建设课程,逐渐形成“适教、适读、适写、适思、适学”的课程亮点。

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统整教材,以人教版教材为基础,补充其他版本适合学生“学”的内容,把阅读、表达、思维、文化、文学、写作实践融进课堂教学,让教学、教材适应学生。

二是开发教材,挖掘阅读和文化因素,将文学、文化因素挖掘、分解和转化成阅读成分,给学生思维“搭桥”,超越理解的“障碍”,适合学生自学。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校本阅读课程突出自主性、灵活性。教师坚持课程开发多样性、差异性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兴趣和良好习惯养成为目的。我们围绕几大系列进行实践:大师系列、影视系列、千古系列、节日系列、文化系列等。

大师系列主要通过“大师级”文学人物和作品的介绍,让学生走近“大师”、了解“大师”、感悟“大师”,感知、了解“大师”的追求、境界、精神和品质,透过“大师”人物的成长经历,通过“大师”作品的形成过程,汲取个人的成长力量。

影视系列是看《水浒传》《花木兰》等及其影视化作品文学名作,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评价电影音乐,结合画面感受人物、走进情节,写出特写镜头下的细节文字,补写人物对白或者心理文字,设计片头和片尾文字,对比影视作品和原著,培养对文学阅读和艺术的审美能力。

千古系列是针对“千古名人”的作品介绍,让学生走近杜甫、苏轼等古圣先贤,感悟古诗文名家的思想,了解古人的人生遭遇,感知古人追求、境界、理想,学习品味诗词韵味的方法,感受诗词之美,在文化的熏陶之下汲取文学营养。

节日系列是结合中华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重阳节等,让学生了解与节日相关的来历、典故、成语、传说,感受古人节日习俗、礼俗,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阅读有关作品,了解节日美食、诗词作品,了解节日内涵。

文化系列是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中的建筑、剪纸、风筝、对联、书法、雕刻、瓷器、年画、笔墨纸砚、胡同、故居、汉字构字法、俗语、谚语、习俗、服饰、饮食、礼仪、古诗、节气、字谜、舞蹈、民间艺术、京剧、象棋、围棋、年画、雕塑、刺绣、生肖、姓氏、茶艺、器物、家具、园林等内容,了解文化内涵,传承文化精髓,甚至结合博物馆课堂研究和观察。

(三)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校园阅读活动不是校内有阅读爱好和文学特长学生的事,它和全校学生有关,对每个学生的阅读、写作和精神成长产生影响。校园阅读活动不只是文学写作,它是学校的文学阅读氛围的营造,也是学生对文学写作的追求,是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体现一个学校整体的阅读的品位。就内容和形式而言,校园阅读活动主要包含下面三种类型:

班级读写活动:阅读氛围的营造是和班级的阅读场合分不开的,探索班级文学阅读的途径,开展以荐书、换书为内容的活动。学生写出推荐文字或者书评文字推荐给他人,开展班级图书漂流。学生自制阅读读本,设计读本序言和读后絮语进行交流。

阅读写作活动:校园阅读写作活动,不只是培养文学的特长生,也不是培养小作家的,而是为了培养出大批的阅读者、阅读爱好者和阅读写作者,让学生内心丰富,让学生成为有修养有品位的人。校园文学写作活动主要含有学生个体的随笔写作、主题竞赛、校内外写作大赛、剧本编写、诗歌节创作、班级故事接龙、小说创作等。与此同时,借助长篇阅读情节变化、人物众多、留白丰富的优势,学生进行补写、续写、改写、扩写比赛,主动将写作训练与阅读结合。

阅读组织活动:校园阅读组织活动既是校园阅读活动内容的有机构成,又是校园阅读活动的外在形式。它是校园阅读活动的活力所在,阅读组织活动主要形式有:心语文学社的文学论坛;校园读书节开展“读书之星”评选活动;文学社举办名家进校园开展文学讲座;校园戏剧社开展戏剧表演;朗诵社开展诗歌朗诵;小记者站组织校外的参观采访活动;古都采风社开展“行走京城”活动,参观名人故居、现代文学馆等。

三、课程特色与创新内容

(一)“四化”特色

国家课程生本化、校本课程系列化、阅读课程特色化、活动课程综合化,并以此为基础逐渐构建起“生本化的国家课程、系列化的校本课程、特色化的阅读课程、综合化的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将课堂与课外、校园与校外、共性与个性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既保证了课程的多样、课堂的有效,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人文”特色

在“四化”特色的前提下,阅读课程融合了语文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几个重要支点——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因此,课程建设也体现出几个关注——关注人的思维发展,关注人的文化素养,关注文化的传承。

(三)“读写”特色

阅读课程特色化建设主要体现两个字:读写。例如,短篇阅读:以教材为基础,在相同作者、相同主题上进行阅读拓展,拓展过程以阅读为“基”,理解为“核”,写作为“形”,学生课外阅读和写作收获成为课内阅读教学的补充。长篇阅读:以名著阅读为内容,培养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在阅读中掌握阅读和写作方法。借助长篇阅读情节变化、人物众多、留白丰富的优势,设计补写、续写、改写、扩写的内容,将写作训练与阅读结合。

(四)创新内容

以“阅读教学”为基点,探索阅读引导课、分享课、交流课几种基本的课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贯彻新课程精神。以“阅读活动”为平台,开展新阅读活动,设计学生阅读体验,打通读写通道,为学生创设阅读成果展示的舞台。激发阅读兴趣,激发写作兴趣,落实个性化表达,培养写作习惯。以“文学阅读”为内容,开发语文读写教材,突破语文课堂,整合语文阅读资源,进行阅读“课程化”探索,建设以“读写”能力为主的“阅读课程化”框架。

总之,语文阅读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线工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主要是进行动态的过程性建设。阅读课程建设围绕“知识”“运用”“品格、素养”三个核心进行,对准“人类文明的传承和祖国文化的吸收”。在今后的阅读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学生自身的精神成长,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和丰厚的语文素养,最终完成和实现阅读课程的人文价值。

猜你喜欢

文学内容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文学小说
自行车的发明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