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SD配合全瓷贴面技术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牙周健康指标的影响

2022-11-04郭建茹王德伟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贴面龈沟前牙

冯 妍,郭建茹,王德伟

(唐山市协和医院口腔修复科 河北 唐山 063000)

随着大众对口腔美学的不断追求,加之患者的高要求,目前牙齿修复的重点逐渐向美学偏移[1]。全瓷贴面技术因其色彩逼真、固定力强及磨牙少等优点被临床广泛使用[2-3]。目前,临床目标又致力于使牙齿的颜色、形状、比例、纹理和排列与牙龈和整个面部的形状一致来帮助患者表现出完美的笑容[4]。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化微笑设计(DSD)的概念应运而生,DSD是以口腔美学标准为基本、计算机设计为辅助来对牙齿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方案[5]。DSD的主要优点是可视化地展现给患者修复效果,有利于治疗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然后可采纳患者意见对方案进行调整,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6-7]。DSD的应用使医患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使修复结果更具预测性。DSD技术与全瓷贴面修复联合应用的方式已成为热点问题,目前有关其治疗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仍需要大量临床研究支撑[8]。本研究旨在探讨DSD配合全瓷贴面技术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9年6月笔者医院进行前牙美容修复的96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48例采用DSD配合全瓷贴面技术进行前牙修复(DSD组),48例采用常规全瓷贴面技术修复(常规组)。DSD组48例患者(共95颗患牙),其中男21例,女27例,年龄19~55岁,平均为(38.9±8.2)岁;常规组48例患者(共91颗患牙),其中男15例,女33例,年龄23~55岁,平均为(39.5±7.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性别 修复原因 男 女 牙体轻度缺损 畸形牙 过小牙DSD组 48 38.9±8.2 21(43.75) 27(56.25) 22(45.83) 8(16.67) 18(37.50)常规组 48 39.5±7.4 15(31.25) 33(68.75) 18(37.5) 11(22.92) 19(39.58)t/χ2值 -0.376 1.600 0.901 P值 0.708 0.206 0.637

1.2 纳入标准:①具有全瓷贴面技术修复适应证(前牙牙体部分缺损、畸形牙、牙体过小);②年龄19~55岁;③基牙稳定、口腔卫生状况良好;④患者至少接受术后随访12个月;⑤该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3 排除标准:①牙周炎、牙髓炎患者;②吸烟、酗酒者;③牙体松动者;④其他类型口腔疾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常规组采用常规全瓷贴面技术修复,将患者的唇面和牙齿舌面磨除1.5 mm,磨除牙齿切端2 mm。用金刚砂在牙龈下0.5 mm处进行车针牙体预备,预备基牙完成后,再行印模、取模以及模型制作过程,制作完毕后,患者试戴,调整满意后,使用帕娜碧亚F粘接系统严格按照厂家的操作流程对瓷贴面进行粘接。确定牙齿咬合关系,对牙齿进行调牙合,用金刚砂条对牙齿邻面进行分隔;DSD组采用DSD配合全瓷贴面技术进行前牙修复,先拍摄修复前口内照和口外微笑面像照,照片包括牙齿的形态、颜色以及表面个性特征(白斑、隐裂、染色等),前牙切缘曲线、龈缘曲线、笑线等资料。使用ezDSD5.3专业软件对患者口内照和口外微笑面像照进行分析处理,明确患者前中切牙宽高比,根据前牙美学参数,调整牙外形轮廓及牙龈曲线,绘制DSD设计单,调整牙齿外形与颜色,并导出预览图,最后再如同常规组行全瓷贴面技术修复。

1.5 观察指标

1.5.1 修复满意度:修复后12个月对患者的修复满意度进行评价,以患者主观感受进行满意度评价(≥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较满意,70~79分为一般,<70分为不满意)。

1.5.2 美学效果评价:对比两组患者修复美学效果,采用改良版美国公共卫生署制定的标准[9],分别于修复体完成后1个月、12个月对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完整性、牙龈健康程度、颜色匹配度、牙敏感状况五个方面进行评价。A级表示状况良好,功能及外观均满意;B级为修复体存在小缺陷,基本不影响功能,在可接受范围内;C级为修复体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可能需要拆除修复体。

1.5.3 牙周健康指标:包括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液量、菌斑指数,用牙周探针测量修复前、修复后12个月的牙周袋深度。菌斑指数[10]:0=无菌斑;1=在牙龈边缘附近的牙齿表面上散布有斑点样斑块;2=在近龈缘附近的牙齿表面上的薄斑呈带状,3=菌斑着色带大于1 mm,但是覆盖面积小于牙面的1/3;4=牙菌斑覆盖牙面的1/3以上,但不超过2/3;5=牙菌斑覆盖2/3以上牙面。龈沟出血指数:0(无出血);1(点状出血);2(线状出血);3(牙尖乳头充满血);4(探查后大量出血);5(自发性溃疡形成和出血)。龈沟液量[11]:使用无菌干燥棉球擦干牙面、隔湿,在龈下轻轻将Whatman滤纸条插入,30 s后将其取出,称量置入前后纸条差值即为龈沟液量。

1.6 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软件使用SPSS 21.0,计量指标采用(±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非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比较采用Whitney-U检验;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修复体美学效果评价:修复后1个月,DSD组患者的边缘适合性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完整性、牙龈健康程度、颜色匹配度、牙敏感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修复后12个月观察,DSD组患者的边缘适合性、完整性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牙龈健康程度、颜色匹配度、牙敏感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修复后1个月修复体美学效果评价 [颗(%)]

表3 两组修复后12个月修复体美学效果评价 [颗(%)]

2.2 两组修复前后牙周健康指标比较:修复前,两组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液量、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2个月观察,DSD组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龈沟液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修复前后牙周健康指标比较 (颗,±s)

表4 两组修复前后牙周健康指标比较 (颗,±s)

组别 患牙 牙周探诊深度/mm 龈沟出血指数 修复前 修复后12个月 修复前 修复后12个月DSD组 95 1.48±0.26 1.52±0.24 0.89±0.27 1.20±0.31常规组 91 1.42±0.29 1.64±0.31 0.94±0.22 1.29±0.34 t值 1.487 -2.959 -1.381 -1.888 P值 0.139 0.003 0.169 0.061组别 患牙 龈沟液量/ml 菌斑指数 修复前 修复后12个月 修复前 修复后12个月DSD组 95 0.96±0.27 1.18±0.30 0.65±0.17 0.88±0.24常规组 91 0.89±0.25 1.28±0.33 0.62±0.16 0.95±0.27 t值 1.833 -2.164 1.238 -1.871 P值 0.068 0.032 0.217 0.063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对于两组修复治疗的满意度比较,DSD组优于常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例(%)]

2.4 DSD组典型病例:某女,29岁,因前牙牙体较小,在笔者医院接受DSD配合全瓷贴面技术修复前牙,见图1。

图1 典型病例修复前后

3 讨论

目前,前牙修复常用的方法是全瓷贴面修复,其具有修复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的优势[12]。但修复效果已不再是仅通过牙齿形态颜色及是否整齐来评判,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注重齿龈的相互关系及牙齿排列后是否能很好地微笑,从恢复牙齿功能向功能及美学共同实现的目标迈进[13-14]。DSD就这样被引入临床口腔修复中,DSD贯穿前牙增白、美学树脂填充、瓷质镶嵌物等诸多修复方式中。DSD分析患者前牙的原始美学参数,以便根据患者个体特征进行修复[15]。

本研究结果显示,修复后1个月观察,DSD组患者的边缘适合性优于常规组;修复后12个月观察,DSD组患者的边缘适合性、完整性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D技术基于牙齿具体状态,借鉴了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定量分析,使用计算机模拟修复后的图像,可有效克服传统全瓷贴面的技术缺陷。DSD技术还能将口内数据导入,使所测口内数据与量表数据一致,此方式指导下的修复技术,具有遮色效果良好、耐磨损、透明度高的优势,改善边缘适合性和完整性,有助于确保前牙的美学修复[16-17]。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牙龈健康程度、颜色匹配度、牙敏感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前,两组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龈沟液量及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2个月观察,发现DSD组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龈沟液量显著低于常规组。说明DSD配合全瓷贴面技术的效果较好,相较于常规方法对牙周的刺激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全瓷贴面修复体不需要金属底冠来支撑,牙齿颜色自然,全瓷贴面技术可使牙齿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并可使齿龈齐平,能够显著改善牙龈与瓷体的附着力。全瓷贴面修复体本身的厚度较小,不会使基牙的唇面全部覆盖,唇表面产生修复体的边缘线,可一定程度影响美学效果。DSD技术不会对牙周环境产生严重影响,DSD技术与全瓷贴面修复是覆盖舌面的修复技术,遮光效果良好,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不会对牙周造成显著影响,此外,它可以有效地对重色牙齿进行修复,使用粘合材料将缺陷覆盖。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修复治疗的满意度,DSD组优于常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DSD技术指导下对全瓷贴面进行前牙美学修复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DSD美学修复软件指导下的修复,有利于医患沟通,为牙科工作者提供指导,提高修复成功率。此外,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使用的DSD美学设计软件,是以牙科美学标准为标准,结合患者的口腔和颌面照片,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美学设计;并通过在计算机的帮助下,使患者有更直观的印象。本研究发现,其与全瓷贴面技术相结合在前牙修复中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实验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DSD配合全瓷贴面技术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较常规全瓷贴面修复具有更好的美学效果,对于牙周健康更有利。

猜你喜欢

贴面龈沟前牙
美牙看起来假,还引发口腔问题
细辛碎补汤联合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RANKL/OPG、MIP-1α、TSLP对口腔正畸治疗中牙周病的诊断价值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slCAM-1含量的研究
可摘戴临时贴面的临床研究
英国贴面礼,分寸不好拿捏
IL—17和TGF—β1对慢性牙周炎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