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饶河县八五九农场南山旧石器遗址考古调查报告

2022-11-04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饶河县文物保护中心

北方文物 2022年3期
关键词:台面石器南山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饶河县文物保护中心

〔内容提要〕 八五九农场南山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饶河县八五九农场境内,发现于2019年。共采集石制品142件,包括石核、石片和两面尖状器等。该遗址石制品密度极大,原料单一,器形较大,加工程度低,存在显著的两面打击技术,具有原料产地石器制造场的典型特征。该遗址的发现改变了乌苏里江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薄弱的状态,为黑龙江地区更新世末期石器工业的原料开采和利用过程研究增添了重要材料。

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乌苏里江左岸。1980年,在小南山遗址南端山脚下修建造船厂大楼时,曾发现与猛犸象化石共出的打制石器,被认为是我国最东的一处旧石器遗址①。但由于小南山遗址发现的打制石器很少,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在该地区再无新的发现,致使黑龙江东北部地区旧石器工业的面貌始终不清。2019年4月,据八五九农场职工丁远平提供的线索,在饶河县北部的八五九农场南山上发现打制石器;同年4月、9月和2020年10月,饶河县文物保护中心和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到现场调查,采集大量打制石器。鉴于这些发现的重要价值,有必要对其进行报道和初步研究。

一、地貌和地质情况

饶河县位于完达山北麓向三江平原南缘的过渡地带,境内西南多山,最高峰为皮克山,海拔823.9米。向东北逐渐降为乌苏里江和挠力河河谷,海拔仅45米。在挠力河即将汇入乌苏里江的河段左岸(北岸)有一片孤立山区,东西长约20千米,南北宽约10千米,包括诺罗山(海拔184.1米)、斯莫勒山(海拔333.4米)、喀尔喀山(海拔363米)和翠屏山(225米)等山峰。山区以西、以南属胜利农场,山区以北、以东属八五九农场。在山区北侧八五九农场境内,有一条汇入乌苏里江的小河,名为阿布胶河,全长32千米。山区南侧为挠力河,东侧为乌苏里江。

八五九农场南山属喀尔喀山北段,其顶有一塔,在塔西南约200米山坡即为石器采集地,地理坐标东经134°4′0.8″,北纬47°23′32.2″。八五九农场南山遗址地表林木茂密,难以发现任何打制石器,但剥开薄薄的落叶腐殖土层即可见大量打制石器。在调查过程中,在不到1平方米的范围内采集石制品142件,可见密度之大。这些石制品以凝灰岩为原料,与本地的山体基岩完全相同,其质地较脆,硬度较高,节理较少,非常适合制作打制石器。从对八五九农场附近山区的初步调查来看,这类凝灰岩仅分布在八五九农场南山的西南坡,而其他区域山体基岩大部分为难以制作打制石器的硅质岩、板岩、玄武岩和花岗岩。显然,南山遗址的大量石制品应与对凝灰岩原料的利用密切相关。

二、石制品的发现情况

在八五九农场南山遗址共获得石制品142件,大部分为2020年10月在0.5平方米范围内获得。这些石制品原料虽然全部为凝灰岩,但在粒度、密度、杂质和气孔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对制作石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加工程度看,质地越细腻的原料被加工的程度越高,反之,质地越粗糙的原料被加工程度越低。但总体上看,南山遗址的成型器物几乎没有,大部分处于制作的初级阶段。根据技术特征,可以将南山遗址的石制品分为以下三大类。

1.石核

共17件,分三型。

A型,5件。以厚重的方形岩块为素材,核体较大,加工较少。20BN∶05,在左、右两面打击(图二,1);20BN∶04,在正面左侧打击(图二,2);20BN∶02,在正面上部打击(图二,3);20BN∶11,主要在正面和左面打击(图三,7);20BN∶01,在正面左下、右上以及反面左侧上部少量打击(图三,8)。这些石核打击的位置各不相同,但可以看出制作者计划将核体修理成高梯形体的明显意图。

B型,4件。以扁轻的方形岩块为素材,核体比A型更薄,加工稍多。20BN∶03,主要在左、右面进行少量打击(图二,5),整体来看制作者有把底部减薄的意图。20BN∶17,在正面的右侧、底部进行打击(图二,7)。

C型,2件。以扁岩块为素材,核体加工程度较大,平面呈长桃形。20BN∶19,左面由交互打击成刃,右面主要是自然面与向反面打击剥离痕相交成刃,台面保留自然面(图二,4)。20BN∶12,左、右和底面为刃状,其中左面主要利用素材原有形状,在底部向正面少量打击,右面加工较为强烈,向正、反面交互打击成刃,台面保留自然面(图二,6)。

D型,6件。以稍小的扁长岩块或大石片为素材,核体接近楔形,底面为刃,顶面为平面。20BN∶26,反面在石片素材的腹面基础上有向心打击的剥离痕,顶面为大的剥离面(图三,2)。20BN∶16,正面、顶面主要为大的剥离面,反面左上和右上有多次打击痕迹(图三,3)。20BN∶15,正面上部多次打击,底面成刃状,局部向正、反面打击,顶面倾斜,为自然面(图三,4)。20BN∶18,正反面向心打击,顶面为石核台面,顶面和右侧面为自然面(图三,5)。20BN∶08和20BN∶06仅在正面有少量打击,处在制作的最初级阶段(图三,1、6)。

图三 石核1—6.D型石核(20BN∶08 20BN∶26 20BN∶16 20BN∶15 20BN∶18 20BN∶06) 7、8.A型石核(20BN∶11 20BN∶01)

2.工具

共8件,分三型。

A型,4件,以扁长的桃形岩块为素材,器形较大,形似“手斧”。20BN∶13,正面右侧多次打击,意在去薄(图四,1)。20BN∶21,加工程度较弱,仅在正、反面上半部两侧边缘有小的打击(图四,2)。20BN∶10,正面左侧有多次打击,意在去薄(图四,3)。20BN∶14,正面有来自左、右两侧的打击,背面保留素材的凸面(图四,4)。

B型,2件,以长石片为素材,左右两侧有向正、反面的打击。20BN∶20,先在反面打击,然后在正面再打击,具有修形和去薄的意图(图四,7)。20BN∶23,正面边缘有来自左、右两侧方向的打击,反面仅在右侧上部见局部打击痕迹(图四,8)。

C型,2件,以宽厚石片为素材,台面部分被显著加工。20BN∶24,石片素材台面部分有向单面的加工(图四,5)。20BN∶89,石片素材台面部分有向正、反面的加工(图四,6)。

图四 工具1—4.A型工具(20BN∶13 20BN∶21 20BN∶10 20BN∶14) 5、6.C型工具(20BN∶24 20BN∶89)7、8.B型工具(20BN∶20 20BN∶23)

3.石片

共96件,分四型。

A型,22件,自然台面,底部有明显的自然平面,台面和底面接近平行。20BN∶29,石片左侧为一平面,石片背面有从该平面打击的剥离痕,反映了将石核旋转90°后的打击方法(图五,1)。20BN∶33,石片背面有与石片剥离方向一致的剥离痕(图五,2)。20BN∶34,石片背面大部分为自然节理面,也有与石片剥离方向一致的剥离痕(图五,3)。

B型,47件。自然台面,底部渐收成刃状。20BN∶40,背面上半部为剥离痕,下半部为自然面,腹面有较为浅平的打击泡(图五,4)。20BN∶81,背面左半部为剥离痕,右半部为自然面(图五,5)。20BN∶52,背面全部为自然面,打击泡不见,石片角为90°(图五,6)。20BN∶38,背面近端有较多与石片剥离方向一致的剥离痕,下半部为自然面,石片打击泡被一个剥离痕破坏,这类剥离痕与常见的锥疤不同,起始点源自石片的打击点,是硬锤打击的重要特征(图五,7)。20BN∶100,背面为向心的剥离痕(图五,8)。

图五 石片1—3.A型石片(20BN∶29 20BN∶33 20BN∶34) 4—8.B型石片(20BN∶40 20BN∶81 20BN∶52 20BN∶38 20BN∶100) 9.C型石片(20BN∶47) 10—12.D型石片(20BN∶57 20BN∶60 20BN∶107)

C型,14件。人工台面,大部分为平台的素台面,仅20BN∶47较为特殊,台面有从背面方向的预先修理,从背面或腹面观呈“山”字形,打击点落在“山”字的中间最高点(图五,9)。

D型,13件。破碎台面,大部分石片腹面有一弧形的凸棱。20BN∶57和20BN∶60,背面全部为剥离痕,与石片打击方向一致(图五,10、11)。20BN∶107,背面上半部为剥离痕,下半部为自然面(图五,12)。

除上述标本外,还有21件断块和碎片。

三、小 结

1.石制品特征和年代

八五九农场南山遗址发现的石制品均为打制石器,原料十分单一,整体器形较大,加工程度不高,反映了较为固定的制作模式,尤以两面打击技术最具特征。其中A型、B型和C型石核由于素材的差异和制作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区别,但有较为接近的制作理念,目的是预制两面对称较高的桃形石核。这类石核在海浪河流域被用来剥取石叶②,在晚更新世末期的黑龙江流域较为常见。D型石核具有楔形细石核预制初级阶段的形态和技术特征,这类以两面器为素材的细石核在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下游的奥西波夫卡文化中十分常见③。南山遗址发现的三型工具虽然大小和素材存在差异,但具有制作两面尖状器的明显趋势。在奥西波夫卡文化和小南山遗址一期遗存中两面尖状器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④。因此,暂将八五九农场南山遗址发现的这批打制石器确定在更新世末期较为合适。

2.遗址的性质和意义

从八五九农场南山遗址所在的地貌和石制品的原料、密度上看,特征十分突出。以往在黑龙江流域发现的旧石器遗址绝大多数位于河流两侧的阶地或台地上,原料虽可能以某一类为主,但相对多样。各遗址的石制品发现虽有多寡,但在石制品的密度上,远不及八五九农场南山遗址。如果考虑八五九农场南山遗址所在之处凝灰岩原料的丰富程度,以及石器制作初级阶段的特征,将八五九南山遗址确定为一处原料产地石器制造场较为合适。

八五九农场南山遗址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乌苏里江地区旧石器遗存发现薄弱的状态,特别是该遗址石器原料产地加工的特征对研究黑龙江乃至更广阔的区域内更新世末期石器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在世界范围内,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趋于复杂,社会不断分化,遗址功能不断细化,仅根据单个或单一类型的遗址已经不能完全复原整个石器工业。八五九农场南山遗址与以往在黑龙江地区发现的狩猎点、临时营地类型的遗址完全不同,作为原料最初加工阶段的遗址对研究更新世末期人类的原料利用方式和技术特征具有重要的价值。八五九农场南山遗址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

附记:参加八五九农场南山遗址考古调查的人员有饶河县文物保护中心的杨永才、宋嘉骐,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李有骞、方琦,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刘杨、王燕、杜晓和郎莉。照片由李有骞拍摄,宋嘉骐调整排版。丁远平对遗址的发现做了重要贡献,在此表示谢忱。

执笔:宋嘉骐 李有骞

注 释:

① 杨大山:《饶河小南山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黑龙江文物丛刊》1981年第1期。

② 李有骞:《黑龙江省中部山区旧石器遗存的发现与认识》,《草原文物》2016年第1期。

③ 李有骞:《黑龙江下游更新世末期的奥西波夫卡文化研究》,《边疆考古研究》第29辑,科学出版社2021年。

④ 李有骞:《小南山遗址2019—2020年度考古发掘新收获》,《中国文物报》2021年3月19日第5版。

猜你喜欢

台面石器南山
冬日南山
苏轼和他的超然台、乌台、啸台
高频电液振动台用台面的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台面都上不了,怎么成功
在深秋,共南山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