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2022-11-04冯永军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结膜炎莫拉病牛

冯永军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农牧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内蒙古赤峰 025250)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牛急性传染病,又名红眼病,广泛流行于青年牛和犊牛,成年牛有时也可感染。患病牛通常为一侧眼部病变,随后侵袭另一只眼,患病眼可出现畏光、流泪、结膜炎和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和溃疡,严重时可导致病牛失明。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世界各国牛养殖业常见的疾病,在我国内蒙古、西北部地区较为流行,对牛养殖业危害较大,可使犊牛生长缓慢、体重降低、奶牛产奶量下降,增加淘汰率和治疗成本,从而给牛养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牛传染性结膜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等基本情况进行论述,并总结现有的防治措施,为牛场养殖人员在开展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防控工作时提供参考。

1 发病原因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病原主要为牛莫拉菌,其次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以及某些病毒也可导致该病。牛莫拉菌是一种短粗的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长1.5~2.0μm,宽0.5~0.7μm,不产生芽孢和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牛莫拉菌是一种好氧菌,在普通的培养基上可生长,在血琼脂上生长旺盛,菌落呈圆形、灰色、透明,周围有狭窄的溶血环,非致病菌株不产生溶血。牛莫拉菌可分为毒力型和非毒力型,通常毒力型具有菌毛和溶血素,菌落粗糙,有助于菌体黏附角膜上,而非毒力型无菌毛和溶血素。毒力菌株经多次传代后可形成光滑菌落,菌体无菌毛。通常在冬季发病的病例中常分离到不溶血的牛莫拉菌,而夏天则常分离到溶血性牛莫拉菌。牛莫拉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角膜结膜炎通常需要在强烈的太阳紫外光照射下才能产生典型症状,并且从病眼的分泌物中分离到牛莫拉菌。牛莫拉菌对外界环境抵抗能力较弱,在外界环境中一般不会存活1d 以上,59℃5min 可将该菌杀死,常用的消毒剂对该菌具有杀灭效果。

2 流行病学

带牛莫拉菌的无症状牛或患病牛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引入病牛或带菌牛是牛场爆发该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患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病牛在康复后若不能产生较好的免疫水平,可在临床症状消失后持续带菌和向外排菌数月,并且可再次发病。牛莫拉菌可感染多种动物,如牛、绵羊、山羊、骆驼、鹿,不同日龄和性别均可感染,其中幼年动物发病较多,尤其是哺乳和育肥的犊牛发病率较高。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途径传播。结膜囊的细菌可随病牛眼部的分泌物和渗出物通过鼻泪管进入鼻腔,通过呼吸、咳嗽和气喘向空气中散布含有牛莫拉菌的感染性气溶胶。在育肥圈舍等由于牛养殖密度较大,因此牛莫拉菌更易在牛群中传播。此外,患病牛或隐性带菌牛与易感牛之间的头部摩擦、接触等也可传播病菌,或者通过饮水槽、饲料槽或饲养管理人员机械性的传播病菌。家蝇、飞蛾等昆虫也可机械性地携带牛莫拉菌,将感染牛的眼鼻分泌物携带至未感染牛的眼睛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但在夏季该病多发,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损伤牛的角膜上皮细胞增加该病的发病率。此外,不良气候和环境因素可加剧该病,如刮风、尘土、强光刺激等,均是该病的诱因。

3 临床症状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潜伏期一般为2~7d,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病并且迅速传播。病牛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急性结膜炎,常为单侧性,有时也可双侧性,病眼畏光、流浆液性样分泌物、眼睑痉挛、局部增温。在患病1d 后出现结膜炎,眼结膜红肿、充血,2d 后角膜中央出现灰白色斑,在1~2d 后角膜混浊区逐渐扩大,或分解脱落形成小溃疡灶,虹膜睫状体发炎,有时可出现全眼发炎。随病情发展,角膜病变扩大,有明显的角膜周围血管充血和新生血管。病眼疼痛,流浆液性脓性分泌物,并粘连睫毛。在急性期症状逐渐消退后,病牛病眼仍有疼痛感,新生血管延伸至角膜中央,混浊逐渐由外向中心逐渐消退,溃疡由肉芽组织填充愈合,留下轻微突出的致密瘢痕。一把情况下,青年牛的症状比犊牛更为严重,溃疡通常侵入角膜深层组织,在出现症状5d 内荚膜中央可见边缘不正突出的卵圆形溃疡,若病情进一步恶化,溃疡可进一步深入,直至弹力层膨出而形成圆锥形角膜。有些病例可持续流泪,但不出现感染症状。一般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多数可自行痊愈,但可导致角膜云翳、角膜白斑和失明,病程约为20~30d。由于眼结膜角膜炎症,病牛采食受到影响,生长发育受阻。

4 诊断

可根据病牛的既往病史、眼部的症状和病变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诊断。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牛恶性卡他热和牛传染鼻气管炎引起的结膜角膜炎进行区分。牛恶性卡他热可引起眼分泌物增多、眼睑水肿和痉挛,巩膜充血和角膜混浊,但混浊在角巩膜连合处以灰白色环逐渐向中央扩散。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引起病牛出现严重的结膜炎且表面有伪膜覆盖。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方法有细菌的分离鉴定,用灭菌棉签从结膜囊内采集分泌物,使用含有5%红细胞,每毫升含2.5mg 邻氯青霉素,或含脑、心浸液琼脂的半选择培养基可抑制杂菌生长,促进牛莫拉菌生长。此外,也可进行沉淀试验、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反应和荧光抗体技术进行诊断。

5 治疗

若发现牛群中出现患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病牛应及时隔离,将其安置在安静、避光的圈舍内,给予质地较软的饲料和干净的饮水。治疗时先用2%~4%硼酸溶液清洗病牛的病眼,随后滴入硝酸银溶液、蛋白银溶液、硫酸锌溶液或葡萄糖溶液等进行治疗,也可涂抹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软膏或滴入抗生素眼药水进行治疗,如果病牛眼角膜混浊或角膜翳时,可涂抹1%~2%黄氧化汞软膏。使用冰片、硼砂、明矾等中药研制成细末,撒在病眼或水煎后清洗病眼也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也可采取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使用庆大霉素20~50mg 或青霉素30 万IU 向病眼的结膜下注射,每日1 次,连续3d;也可肌肉注射盐酸四环素20mg/kg·bw,3d 重复1 次;或静脉注射磺胺二甲嘧啶100mg/kg·bw,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若病牛角膜深层溃疡或角膜穿孔,可采取瞬膜瓣遮盖术进行治疗,有助于关闭已穿透的角膜溃疡。首先,对手术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必要时可加肌内注射镇静药物。先在结膜下注射抗生素,用灭菌三棱针经上眼睑外眼角由外向内进针,越过眼球经瞬膜内侧进针、从瞬膜外侧出针,隔数厘米再由瞬膜外侧进针、瞬膜内侧出针,最后至下眼睑的外眼角穹隆处由内向外穿出皮肤,打结后形成褥式缝合,也可做上下眼睑缝合术一遍对第三眼睑瓣提供支持。

6 预防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预防重点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对从其他地区引进的牛进行严格的检疫,不从疫区引入牛。对于新引进的牛可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能有效地降低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发病率。在流行该病的地区,应做好牛舍、运动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卫生工作,控制好牛群密度,做好灭蝇工作,从而切断牛莫拉菌的传播途径。发现牛群中出现患病牛时应立即隔离治疗,彻底消毒有可能被污染的地区,同时开展灭蝇工作,避免病牛接触阳光的刺激。

7 结语

近年来,国内市场对牛肉、牛奶以及其他副产品的需求量逐渐扩大,进一步促进了国内牛养殖业的发展,因此牛养殖也从家庭散养逐渐向流程化、集约化的规模养殖过渡,推动了我国牛养殖业的发展。但在牛养殖过程中,各种牛疾病始终是制约牛养殖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科学防治牛疾病是养殖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在牛常见的疾病中,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部传染病,对牛的正常视力以及其他生产性能可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牛场饲养管理人员应熟知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数量掌握该病的防治措施,在发现牛群中出现该病时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并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以控制该病,防止病原的传播扩散,降低牛群的发病率,减少由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保障牛的健康养殖。

猜你喜欢

结膜炎莫拉病牛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晚秋
急性结膜炎患者如何护理?
眼睛痒并非都是慢性结膜炎
论牛结核病的症状表现与治疗措施
论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漫谈结膜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