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产后瘫痪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2022-11-04高磊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助产病牛母牛

高磊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东哨动物卫生监督所 辽宁朝阳 122306)

牛产后瘫痪也被称为急性低血钙症,属于代谢紊乱性疾病。该病以散发为主,复发率高,尤其是4 胎次以上的膘情较好的高产青壮奶牛有着更高的发病率。养殖场户要密切留意母牛产后状况,做好早发现、早治疗,帮助病牛更快恢复健康,减少损失。

1 发病原因

1.1 饲养管理因素

牛养殖期间,饲养管理不到位,是诱发牛产后瘫痪的重要因素之一。4—8 月份青绿饲草丰盛,其含有大量草酸,如过量采食则会对牛体钙质的吸收造成影响,导致牛产后出现瘫痪现象。同时,母牛妊娠期间喂食的饲料营养不均衡,日粮中缺少VD、钙、磷等成分,无法满足母牛妊娠期间对于营养元素的需求,诱发产后瘫痪。

1.2 泌乳因素

母牛在分娩后泌乳量明显增多,乳汁当中含有大量的钙磷等元素,如过量喂乳而没有及时补充,导致母牛钙磷大量流失,血钙水平下降,此时就会造成产后瘫痪的现象。

1.3 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亦会导致母牛产后瘫痪病的发生。分娩时如消毒工作不到位,则会感染细菌;胎位不正,助产时操作不当,用力过猛导致阴道损伤,感染细菌诱发子宫内膜炎;产后胎体迟迟不下,没有及时将其剖离,造成全身细菌感染,导致产后瘫痪病的发生。

1.4 中枢神经机能障碍

母牛生产后,腹压快速下降,再加上大量哺乳,造成乳房空虚,这时大量血液流入腹腔、乳房,其他组织器官供血不足,诱发大脑贫血、缺氧,造成中枢神经机能障碍,出现产后瘫痪等症状。

2 临床症状

牛产后瘫痪,常见于产后48h 内,结合病情发展可将其分为趴卧期、昏睡期两个阶段。

首先,趴卧期时病牛为趴卧姿势,头弯向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应迟缓,四肢肌肉无力,无法正常站立,耳部、四肢发凉,体温下降,脉搏次数增加,90 次/min,反刍次数减少,有的反刍停止,食欲下降或废绝,并出现意识障碍。

其次,昏睡期病牛为躺卧姿势,头颈部呈“S”状弯曲,瞳孔散大,陷入昏迷,循环障碍严重,脉搏为120 次/min,体温低于正常值,个别病牛长时间躺卧引发瘤胃鼓气,光反应彻底消失,救治不及时易因呼吸衰竭致死。

3 重点诊断

牛产后瘫痪诊断时,结合该病的临床典型症状即可做出初步的诊断,如:反刍次数减少、不愿进食,大小便失禁、四肢麻痹、昏昏欲睡等。如需确诊,则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检查时,如病牛血钙、血磷浓度均低于正常值,则可确诊。需要注意的是,牛产后瘫痪临床症状表现和牛酮病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因此要做好鉴别诊断工作,避免误诊影响后续治疗。

4 治疗方法

4.1 补充矿物质元素和葡萄糖

1)补钙。缺钙会导致牛产后瘫痪病的发生,部分人员在治疗时,对钙的补充比较随意,有时候并不注意对其进行补充钙。因此,要想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必须对钙进行合理补充。如:采用VC 40mL、10%葡萄糖酸钙250mL、10%葡萄糖2,500mL 进行注射。同时,在奶牛的皮下进行肌内注射VD胶性钙100mL。在注射时,应严格控制好静脉注药速度,避免注药速度过快造成心律加快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衰。产后瘫痪病牛体温较低,为减少应激,更好的发挥药效,应对药剂加温后再静脉注射,帮助病牛更快恢复健康。

2)补钾。缺钾亦可导致牛产后瘫痪病的发生,母牛缺钾时,可出现四肢无力、瘫痪等现象,因此在治疗时应补钾,如:静脉注射10%氯化钾注射液50mL+葡萄糖注射液500mL,1 次/d,连续用药3~5d 即可。

3)补充葡萄糖。牛生产时需要消耗大量的体能,尤其是一些难产的母牛,产后能量严重不足,为加快母牛体能的恢复,需及时补充葡萄糖,如: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500mL,1 次/d,连续用药3~5d。

4.2 注射维生素及其他药物

1)注射VC 和VB。众所周知,VC 具有提升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等功效,VB具有加快糖分代谢,增加体能,提升四肢支配神经灵活性的作用,因此在母牛产后瘫痪后,需及时补充VC 和VB。可在注射糖及钙剂时加入10%VC 注射液100mL 和5%VB注射液10mL。

2)注射VD胶性钙注射液。VD胶性钙注射液,一方面可补充钙元素,另一方面可加快钙元素的吸收和代谢。因此在治疗牛产后瘫痪时可在其后海穴注射VD胶性钙注射液20mL,1 次/d,连续用药3d 即可。

3)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产后瘫痪的病牛,其血糖、血钙、血压均低于正常值,这主要是由于病毒、炎症所造成的。通过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干扰免疫系统,产生活性酶物质,保护细胞,并降低血管通透性,提高血压,增加血流量,消除炎症,让病牛血糖、血压、血钙恢复正常值,因此在治疗牛产后瘫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用药时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L,1 次/d,连续用药3d 即可。

4)注射硝酸士的宁。硝酸士的宁,可起到兴奋神经,加快恢复四肢活动能力的作用,因此在治疗病牛产后瘫痪时,可在后海穴注射硝酸士的宁注射液15mL,早晚各1 次,连续用药3~5d 即可。

4.3 乳房送风治疗

母牛产后瘫痪治疗时,乳房送风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效果颇佳。通过对病牛乳房打气,提高乳房压力,减少流入乳房的血液,逐渐提高血钙水平。具体操作时,首先应充分挤干净病牛乳房内的乳汁,然后用75%酒精对乳房、乳头进行充分的消毒,然后对乳导管消毒并涂抹凡士林,接着将其插入到病牛乳头孔内,外接送风器,缓慢向病牛乳房内打气,发觉病牛乳房皮肤发紧,敲击呈鼓音时即可停止打气,然后用绷带扎紧乳头,避免空气外泄,1h 后解开绷带即可,一般操作1~2 次可见好转。需要注意的是,如病牛患有乳房炎等疾病,则不可使用乳房送风法进行治疗,避免炎症扩散增加病情。

4.4 中草药治疗

中兽医认为牛产后瘫痪主要是由于气血亏损,中气不足,经脉阻塞,经络不活等原因所造成的,因此在治疗时,应遵循补益气血,通经活络,驱风止疼等原则,具体可使用下述药方治疗:

1)补中益气散加减取独活、天麻、甘草各20g+红花、牡丹皮、牛膝各25g+杜仲、党参、白术各30g+当归、黄芪各40g,将上述中草药加入适量水浸泡1h,文火煎熬成药液去渣温服,1 次/d,连服3~5d 即可。

2)当归散加减 取红花15g+枳实20g+杜仲、续断、补骨脂、川芎、白芍各30g+熟地、当归各45g,将上述中草药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去渣温服,或者研磨成粉末状后加入开水冲调温服,1 次/d,连服3~5d 即可。

4.3 护理

母牛产后瘫痪治疗时,应做好护理工作,保持圈舍内温湿度适宜,地面铺垫柔软的饲草,体表可覆盖毛毯等,冬季患病时应饮用温水,每间隔2h 左右协助病牛翻身1 次,避免长时间一侧躺卧对血液流动和神经功能造成影响。要饮用易于消化的流食,加快体能恢复及正常新陈代谢,帮助病牛及早恢复健康。

5 预防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为降低母牛产后瘫痪的发生几率,日常饲养时应加强管理,保证日粮营养均衡,配比合理,日粮中钙磷比例以2:1 为宜,满足机体营养需求。产前2 周,应喂食高磷低钙饲料,增加精饲料补充量,减少豆饼、豆科植物喂食量,避免对钙磷吸收造成印象。产前1 周,应适当增加含钙日粮补充量,补充磷酸氢钙、骨粉等,将钙磷比例控制在2.5:1 最佳。除此之外,在母牛产前2~3 周,每天可将30g 氧化镁添加到饲料中,为母牛提供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5.2 助产管理

助产操作不当,导致子宫受损,细菌入侵后会诱发子宫内膜炎等疾病,进而导致产后瘫痪。因此要高度重视助产工作,产前1 周将母牛转入产房,将消毒药、接产用具等准备妥当,助产人员需剪短指甲并消毒,临产时对母牛外阴、尻部使用0.2%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当胎膜露出体外时,将消毒后的手臂伸入产道检查胎儿位置及姿势,胎位正常时由其自然分娩即可,产出延迟时则需要助产者用手按压阴门上下联合,另一个人拉住胎儿两前肢和胎头,配合母牛努责,缓慢将胎儿拉出,助产时切记不可用力过猛,避免阴道受损感染细菌引发瘫痪。

5.3 合理挤乳

挤奶时,应确保操作合理。母牛分娩后可饮用红糖盐水,在最初3d 应避免将初乳挤净,避免乳房内部压力下降,一般情况下,每次挤奶挤出40%~50%左右为宜。挤奶时,应遵循从少到多的原则和流程,循序渐进,逐渐适应。产后第1 天可挤出1/3,第2 天可挤出1/2,第3 天可挤出2/3,后期可逐渐挤净。

5.4 保持卫生环境

母牛妊娠期、产后,均要做好环境管理工作,为其营造健康、舒适、卫生、安静的环境。要保证圈舍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及时清理粪便和污水,避免细菌滋生。有条件的设置运动场,保证每天有适量运动,提高抵抗力。产房应铺垫草,并定期更换。做好防寒保暖避暑工作,减少冷热应激。定期做好圈舍消毒工作,选用无刺激的消毒药,杀灭环境中的细菌和病毒。要密切留意母牛健康状况,如发现母牛产后有瘫痪症状,应及早治疗。

6 结语

综上所述,产后瘫痪,是母牛生产常见病,会对母牛产后机体恢复及哺乳造成极大的影响。养殖人员应明确牛产后瘫痪的危害性及防治工作的必要性,分析母牛产后瘫痪的病因,明确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帮助病牛恢复健康,并加强预防管理,降低母牛产后瘫痪的几率,助推养牛业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助产病牛母牛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分析产科助产实施心理护理促进自然分娩中的效果
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晚秋
美国孕妇选择在家分娩
肉牛繁育改良技术要点
论牛结核病的症状表现与治疗措施
母牛难产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头牛所见到的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