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学术期刊隐性差错典型例析与防范路径

2022-11-03李苗苗山东省创新战略研究院

文化产业 2022年30期
关键词:差错核查错别字

李苗苗 山东省创新战略研究院

学术期刊的文章专业性强,隐性差错较难辨别,再加上新时期互联网技术在期刊编辑排版中的应用,隐性差错呈现出新的特点,严重影响刊物出版质量。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通过列举学术期刊中的隐性差错,尝试探寻隐性差错防范路径。

学术期刊中的差错一般分为显性差错和隐性差错。显性差错是指那些较为明显、能被编辑直接发现并改正的差错。相比较而言,隐性差错具有隐蔽性,编辑不仔细核查和深究很难直接发现。通过对工作中发现的各种隐性差错进行总结和反思,探寻学术期刊隐性差错防范路径,以提高编辑识别隐性差错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刊物出版质量。

学术期刊隐性差错典型例析

文字类隐性差错

错别字是影响期刊出版质量的重要因素,刊物中有无错别字、错别字的多少是检验编辑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错别字属于低级错误,但也是最常见、最普遍的错误。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编辑多是无纸化办公,作者投稿、写稿也几乎都是电子稿,对电脑输入法的依赖程度较高,很容易出现同音错别字、形近错别字及义近错别字等,编辑稍不留神,就会出现错误。如在一篇文章中,作者将“如此”写成“如些”,将“走进”写成“走近”,这明显是使用电脑输入法时较易出现的错误,若编辑不仔细核查,很容易让这一错误从眼皮下“溜走”。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使用方便,常用简易字代替或惯用错字,编辑要在审阅书稿时要格外注意,及时发现并改正。如在一篇文章中,作者将“璀璨”误写为“璀灿”,将“豆腐”误写为“豆付”。还有一部分文字是两种字形均可,如“杧果”是指一种生长在热带的果实,也写作“芒果”,即“杧果”和“芒果”都为正确写法,若编辑不了解,则会将“杧果”一词当成错别字处理。相同情况的文字还有“文身”与“纹身”、“支招儿”与“支着儿”、“冰淇淋”与“冰激凌”等。

表格符号类隐性差错

学术期刊中的表格、符号、数字等是出现隐性差错的密集地区,编辑在审稿时遇到这些元素要提高警惕,多加斟酌。符号类最常见的隐性差错是外文字母用法不规范。如外文字母正斜体混用。有作者在文章中将“S(南极),N(北极)”错写为“,”,将数学中的符号“sin,cos,tan,log”等错写为“sin,,,”等。还有些文章中上下角标用法不规范,将“HO”(氧化氢)误写为“H2O”。除此之外,外文字母大小写用法混乱、形似符号混用、不使用国际规定的符号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符号类隐性差错。

表格类常见隐性差错有正反线混用、序码顺序不连贯、表格字体不统一、续表格式不规范、表格位置不合理等。如有些表格在一页放不下接第二页时,表格的下边用了正线,第二页的上边也用了正线,且并未标明“续表”二字,表头也不重排。规范的表格排版方式应该是第一页下边和第二页上方均用反线,并表明“续表”两字,表头也要重排。规范的表格形式如下表。

表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另面:

(注:所有外框线均为反线。)

数字类隐性差错主要表现为阿拉伯数字与汉字混用、数值及量值范围表示时有误以及局部不统一等问题。表示计量的数字、用于编号的数字、用于计数的数值及已经定型的含有阿拉伯数字的词语均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0℃(零下10摄氏度),“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表示概数、非公元纪年、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词组中的数字,一般应使用汉字数字。如唐太宗贞观三年(629)、七八十年代、“一二·九”运动。值得注意的是,用汉字数字表示数值范围时,应用汉字“至”或者“到”表示,而不能用连接号。如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5%~10%)不能表示为百分之五~百分之十,也不能表示为5~10%。

知识类隐性差错

知识类隐性差错是对编辑知识储备的考验。即使是再权威、再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其中也无法避免出现知识类差错。一是由于作者本身的记忆可能有误或者表达不够规范,二是作者在编辑整理稿件时可能会出现失误。如在一篇文章中,作者谈到“电子签名笔迹动态特征并未将角速度特征纳入研究”。从表面上看,该句好像没有明显错误,但是细究就会发现,“角速度”一词实则有误。“角速度”一词在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物体转动时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而我们的电子签名笔迹是不会涉及角速度的。作者也在前文中提到,“通过电子动态数据信息可以分析书写时的笔迹动态特征,如书写时长、书写压力、书写速度、书写加速度等”。因此,“角速度”一词为文字输入错误,此处应为“加速度”。

再如,在2022年的一篇文章中,作者研究了山东省旅游空间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并提到以山东省17个地市为例。但其实在2019年初,山东省调整了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莱芜市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和济南市钢城区。也就是说,目前山东省只有16个地市。因此,在编校过程中,编辑要注意文章研究内容是否是2019年初前,即文章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是否相符。

除此之外,在稿件中常见的差错还有“聆听”这一谦辞用作敬辞,“位”做量词时带有敬意却用在小偷、罪犯等人身上,历史年代与发生事件张冠李戴等。

政治类隐性差错

政治类隐性差错对期刊质量具有一票否决权。学术期刊出现政治性差错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术观点方面,正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的学术观点之间存在分歧和争论是好事,但是学术观点的政治导向正确与否也至关重要。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由于编辑和作者专业背景的不同,编辑很难将作者表达的学术观点理解透彻,这就使期刊中学术观点上的政治性差错具有隐蔽性。二是作者选择方面,期刊的作者一般来源比较广泛,约稿只是文章来源之一,期刊文章大多是自投稿,有时还会遇到港澳台地区或者海外作者的投稿。这些作者若在平时就有反对国家统一的言论,那其文章即使符合期刊要求也不能录用,录用平时有反对国家统一等不正确言论的作者的文章,也是严重的政治性差错。三是文章内容方面,学术期刊一般会涉及地图、疆域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学术观点的阐述中很容易被忽视,从而出现政治性差错。

如在一篇文章中,作者写道:“2014—2017年是康养产业政策的密集发布期,国家对人民健康问题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是一种不规范的表述。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有关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每五年召开一次,通常简称为“党的XX大”。比如我们所说的“党的十九大”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就是第几届中央委员会。党的中央委员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全会”或“中央全会”。比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简称。所以文章中的正确写法应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或“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还有作者在文章中将国家领导人的姓名写错,甚至出现了违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文字,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政治性错误,编辑在审稿时要格外警惕。

引文类隐性差错

很多文章中的引文,尤其是古文引文,是出现差错的重灾区。一是由于互联网为作者“原材料”的获得提供便捷的同时,也降低了“原材料”的权威性和准确度;二是编辑过于依赖互联网,没有对引文进行仔细核查。常见的引文类隐性差错主要为多字、漏字、错别字、引用范围不当、引文出处错误、引文误解等。

如在一篇文章中,作者引用了唐太宗去凌烟阁时看到魏征的画像为其作的一首诗:“劲篠逢霜摧美质,台星失位夭良臣。唯当掩泣云台上,空对余形无夏人。”魏征是唐太宗的左膀右臂,他们是君臣,也是朋友。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在凌烟阁看到魏征的画像,内心感慨万千,对魏征充满了思念之情,故原诗应是“空对余形无复人”。

参考文献类隐性差错

参考文献是一篇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论文学术观点的产生背景和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论文的学术价值。但由于参考文献核查起来工作量大、难度较高,所以参考文献出现差错的情况也很普遍。参考文献类隐性差错可进一步分为著录性隐性差错、引用类隐性差错和政治性隐性差错。

如一篇文章中的参考文献如下所示:“[8 ] 熊熙然.专利文献汉译英机器翻译初探[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7(6):1144-1149.”看上去参考文献要素齐全、格式规范,似乎没有问题。但通过查证发现,文献前半部分(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与文献后半部分(连续出版物题名、年、卷、期、页码)不对应。通过文献题名查证到的文献如下:“熊熙然.专利文献汉译英机器翻译初探[J].海外英语,2021(11):212-213.”进一步思考,文献的后半部分是否也对应着另一篇文献呢?编辑通过核查,找到下列文献:“刘洋.神经机器翻译前沿进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7(6):1144-1149.”通过联系作者求证,文献确为引用错误。

一般认为,学术期刊参考文献不太容易出现政治类隐性差错,其实不然。如在参考文献中,第一作者是印度人,但论文全体作者所署单位均为我国台湾地区研究机构,在正文中将此文献列为国外研究,显然是严重的政治性错误。

学术期刊典型差错防范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学术期刊隐性差错具有的隐藏深、易忽略、严重性等特点,对编辑的校对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成为长期以来困扰编辑和影响刊物出版质量的难题。编辑虽然不是门门皆通的全才,但只要常怀质疑之心,常做核查之功,发扬工匠精神,保持学习,不断积累,就一定能将隐性差错消灭于编辑校对的过程中。

善质疑,勤查证

具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是编辑消除隐性差错的第一步,也是编辑做好本职工作、保证刊物质量的重要品质。编辑只有常用质疑的态度去审视经手的每一份书稿、每一篇文章、每一个观点,才能最大限度消除隐性差错。除了质疑精神,编辑还要注意广泛运用各种核查途径,科学运用各种核查工具。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编辑对各种资料的核查有了更便捷的途径。但在互联网中,各种资料信息真假难辨,编辑要学会正确辨别、科学分析,懂得运用具有权威性的资料。另外,编辑手头一定要常备各种权威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期刊编辑校对实用手册》《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等。编辑在工作中也要注意建立自己的“权威知识库”,将平时核查引文用到的各种纸质书籍、电子文献或数据库分类保管好,再有类似引文需要核查时可以直接用“权威知识库”里的资料。有条件的编辑也可以结合工作情况建立自己的“专家库”,与自己的作者加强沟通交流,与其探讨工作中的疑问,发挥专家的力量,让隐性差错无处遁形。

增强责任意识,发扬工匠精神

编辑每天面对诸多稿件,还要处理很多日常烦琐事宜,工作量巨大,但这不能成为编辑放松警惕、对稿件马虎处理的理由。编辑要对自己的职业树立敬畏之心,要认识到自己的任务是出版精神文化产品,这一文化产品面对的是千千万万的读者,一旦出现错误,后果极其严重。因此,编辑应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对待每一个文字。只有抱定对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专业名词、每一个数据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抱定对作者负责、对读者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抱定“不懂就问,不会就查,永远不自以为是,永远不放过任何一个陌生词汇”的理念,才能把好学术期刊的质量关,才能将期刊办出特色。

多学习,多积累

学术期刊的特点对编辑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编辑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编辑出版知识和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还需要对各种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因此,编辑不仅要“专”,还要“博”。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编辑的学习平台和渠道也越来越多。现在国家每年都会对出版系列的编辑组织继续教育培训,既有线上,也有线下,编辑应利用好继续教育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除此之外,像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学习平台也可以成为编辑政治学习的主阵地,编辑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而对于科技类知识的学习,编辑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作者及专家的交流沟通,多阅读专业类图书杂志和充分利用各种自媒体平台等途径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猜你喜欢

差错核查错别字
独立软件体系核查要点浅析
丁是丁,卯是卯
浅谈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浅谈实验室期间核查
食品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期间核查实施方法
旅途中的那些错别字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错别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