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辅助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研究

2022-11-02林思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急诊科福建泉州36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7期
关键词:呼吸机通气呼吸衰竭

林思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急诊科 (福建 泉州 362000)

内容提要:目的:探究无创辅助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月~2021年1月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此次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对2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1(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H、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4.00%,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接受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进行治疗,可促进效果的提高,且能够更更好对其心功能及血气等指标改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意义重大。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中,属于呼吸内科危重症,主要在冬季、春季发病,多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发作,导致病情迁延,从而疾病进展,出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情况。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较易同时出现Ⅱ型呼吸衰竭的情况,主要是肺部异常,难以有效交换气体,导致人体缺氧[1,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发生后,会损伤损伤患者的身体,降低其心理健康水平,病情严重者,会出现死亡的情况,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来改善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3,4]。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即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情况,减轻其病情[5,6]。本研究主要对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价值,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9年1月~2021年1月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的对象,通过简单随机化法,进行分组干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

纳入标准:①经病史、体征变化、临床症状、血气分析、胸片检查、心脏彩超等分析确诊存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②存在双下肢水肿、肝大、颈静脉怒张、发绀等症状;③年龄≥60岁;④肝肾等功能基本正常者;④患者或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智力障碍者;②其他原因所致心功能不全者;③存在外科疾病者;④血液动力学异常者;⑤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即给予患者抗生素干预来对肺部感染的发生预防,积极清除其口腔、气管、咽、鼻部的分泌物,确保呼吸的通畅,并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利尿剂脱水等干预,确保患者的水电解质处于平衡状态。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实施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治疗,以口鼻面罩或鼻罩的方式进行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干预,双水平正压通气,设置为“自主/定时”模式,吸气相压力为12~20cmH2O,呼气相压力为4~6cmH2O,呼吸频率设置为12~16次/min,氧流量设置为~8L/min,呼吸比为1:1.5~1:2.5,SpO2维持范围为90%~95%。辅助压力从低水平开始,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适当调整,确保患者处于最佳耐受水平,患者每天治疗时间15h以上。

两组均给予7d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对两组一般资料、效果、血气指标(治疗前后)水平、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水平作观察,并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性。②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合并症等。③效果评价:显效:症状减轻明显,患者病情稳定;有效:呼吸困难、咳痰、咳嗽等症状均有所减轻,病情基本稳定;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④血气指标:包括PaCO2、PaO2、pH。⑤心功能指标:主要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肌肌钙蛋白1(Cardiac Troponin I,cTnI)、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⑥并发症:包括心动过速、低血压、头痛等。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1.0软件作统计学处理,所研究的资料为计量数据且满足常态分布,用±s的形式表达,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对研究数据为计数资料采用%的表达形式,采用χ2检验的统计方法。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更高,P<0.05。见表2。

表2.治疗效果(n=50,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的对比分析

两组治疗后NT-pro-BNP、cTnI水平较治疗前更低,LVEF水平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cTnI水平较对照组更低,LVEF水平更高,P<0.05。见表3。

表3.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分析(n=50,±s)

表3.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分析(n=50,±s)

组别 NT-pro-BNP(pg/mL) cTnI(μg/L) LVEF(%)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71.12±35.26 101.39±26.87 0.49±0.12 0.20±0.08 35.65±6.29 50.78±5.64对照组 269.87±40.35 126.68±30.79 0.47±0.15 0.29±0.10 34.98±5.22 45.02±4.29 t 0.165 4.376 0.736 4.969 0.580 5.748 P 0.869 0.001 0.463 0.001 0.564 0.001

2.4 血气指标

治疗后,两组pH、PaO2水平均较治疗前更高,PaCO2水平低于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H、PaO2水平更高,PaCO2水平更低(P<0.05)。见表4。

表4.两组血气指标分析(n=50,±s)

表4.两组血气指标分析(n=50,±s)

组别 pH PaCO2(mmHg) PaO2(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7.15±0.20 7.43±0.11 73.58±3.06 48.75±3.02 55.41±3.69 85.02±6.65对照组 7.16±0.19 7.27±0.12 74.01±4.15 59.44±3.50 54.98±4.01 70.13±4.32 t 0.256 6.950 0.590 16.351 0.558 13.277 P 0.798 0.001 0.557 0.001 0.578 0.001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具体情况分析

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5。

表5.两组并发症情况分析(n=50,n/%)

3.讨论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发生会严重降低其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强化患者的有效治疗干预,十分必要[7]。目前,临床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主要是采用平喘、抗感染、低流量吸氧等综合疗法干预,若患者病情较重,则实施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等有创辅助通气,虽然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其创伤较大,会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并不理想[8,9]。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可获得一定的效果[10,11]。

本研究中,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cTnI水平、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pH、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4.00%,P<0.05。表明无创辅助通气的应用,能够更好提高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血气指标水平,且可对并发症发生率控制。有学者研究显示,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实施无创辅助通气,可更好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以及病情的改善。本研究结果,相较于相关学者,有着一定的一致性,即代表本研究,存在参考的价值[12,13]。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可在患者自主呼吸不被干扰的状态下,弥补其呼吸不足所致低通气的情况,且可辅助给予高气压,降低呼吸肌做功,以此减轻呼吸肌疲劳程度,使得患者更好克服气道的阻力,在控制耗氧量的同时,提高肺泡通气量,以此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血气功能,纠正不良疾病症状[14-17]。同时,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治疗可提高患者的胸内压,降低回心血量和静脉回流量,减少其心室跨壁压差,以此降低患者的心室壁张力,促进心功能的改善,更好促进效果的提高,避免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等并发症的情况[18,19]。

综上所述,BiPAP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心功能及血气等指标的改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受益,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呼吸机通气呼吸衰竭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