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内动脉支架治疗颈内动脉闭塞临床疗效

2022-11-02张学英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天津300399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7期
关键词:植入术颈动脉脂蛋白

张学英 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 (天津 300399)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颈内动脉支架治疗颈内动脉闭塞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实验室指标、不良事件、认知功能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认知功能、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内动脉闭塞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相对来说颈内动脉支架治疗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认知功能更好,住院时间更短。

脑卒中也被称之为“中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在我国成年人疾病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一。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显著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其在我国脑卒中患者中占比接近80%,而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高危因素。因此,对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患者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对于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临床治疗颈内动脉狭窄、闭塞主要采用药物和手术方式,药物方式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但患者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手术方式主要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以彻底消除患者病症,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药物治疗,但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同时术前容易引发患者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近些年随着颈内动脉支架发展不断成熟,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在颈内动脉闭塞治疗中开始推广[2-4]。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具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但是其只需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对患者创伤较小,因此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为了进一步探讨颈内动脉支架在颈内动脉闭塞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本文开展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0~81岁,平均(61.25±9.28)岁;体质量指数19~28kg/m2,平均(23.38±3.67)kg/m2;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糖尿病10例。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1~83岁,平均(61.50±9.41)岁;体质量指数19~29kg/m2,平均(23.26±3.43)kg/m2;合并高血压13例、合并糖尿病10例。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②患者年龄超过18岁;③患者及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颅内感染、脑出血等其他脑疾病患者;②合并心肝肾严重疾病患者;③有心脑血管相关手术史患者;④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完成各项检查,并禁饮禁食。

对照组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并将患侧肩膀垫高,将颈部充分暴露,患者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经颅多普勒引导下,从胸锁乳突肌前缘取纵行切口,切开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狭窄处,将斑块彻底剥离,内膜切除后采用肝素盐水进行冲洗,完成手术。观察组采用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通过股动脉进行穿刺入路,置入8F导引导管,通过导丝置入保护伞,抵达斑块位置处后打开保护伞,然后置入Avitor球囊及Protage支架,在斑块位置处释放支架,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治疗有效率。治愈:患者脑动脉缺陷和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者无神经系统缺损,并且3个月内脑缺血发作次数≤1;有效:患者存在轻微神经系统缺损,并且3个月内脑缺血发作次数≤1;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效果。②实验室指标。具体包括: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等,其中,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d对患者进行检测。③不良事件。统计患者术后3个月内发生的不良事件情况,包括:脑缺血、脑梗死、再狭窄等。④认知功能。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由专职医师对患者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执行能力、命名能力、延迟记忆能力、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定向能力等7个维度,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认知功能越好。⑤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3.0软件统计数据,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在组件比较时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24(80.00%),低于对照组的26(86.67%),但是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30,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等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等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n=30,)

2.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比较

对照组有1例脑缺血、1例脑梗死、1例再狭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3/30),观察组有1例脑缺血、1例再狭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2/3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χ2=0.640)。

2.4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17.92±3.06)和(18.11±3.25)分,组间无显著差异(t=0.233,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19.27±3.41)和(23.58±3.56)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t=4.789)。

2.5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的为[(9.69±1.47)d,(12.53±1.52)d,P<0.05,t=7.356];观察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71652.84±10311.63)元,(32514.22±6814.68)元,P<0.05,t=17.344]。

3.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颈内动脉狭窄、闭塞与脑卒中存在密切关系,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栓子脱落导致颈内动脉狭窄、闭塞,脑部血流灌注减少,患者脑部缺血,发生头晕、晕厥以及失语等典型的脑卒中症状,可见对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患者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疾病[5]。近些年关于颈内动脉闭塞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过去对严重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主要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该治疗方式疗效显著,但是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影响患者术后康复。

近些年颈内动脉支架得到了快速发展,其材质主要为镍钛合金,采用激光切割制作,具有微网设计和多段式设计结构,聚四氟乙烯涂层支撑件可以保障支架能够在斑块位置处准确放置,输送系统的长度可以达到135cm。颈内动脉支架的成熟为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内动脉闭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已经成为临床治疗颈内动脉闭塞的常用术式。学者们关于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开展了多项对比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两者之间疗效相当,均具有良好的治疗,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6]。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低于对照组,但是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等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内动脉闭塞疗效基本一直,不会引起患者代谢指标、血糖指标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的显著变化,与前人观点保持一致。本文对照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3/30),观察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2/3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低,可见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内动脉闭塞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原因为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炎症反应影响较小;同时,本文在手术中应用了栓塞保护装置,可以避免操作过程中从患者血管壁上脱落的碎屑进入患者颅内,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7]。

目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对于患者认知功能具有较为准确的评价,因此本文选用该量表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目前关于颈内动脉狭窄闭塞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尚未形成明确认知,可能原因包括脑部低灌注状态导致神经细胞凋亡变性、或者脑白质变性等。整体来说患者颈内动脉严闭塞重程度越大,认知功能受损越严重,具体表现为延迟回忆、抽象能力、语言功能、计算能力以及注意力等方面。颈内动脉严闭塞患者脑部处于低灌注状态,低海马CAI区的椎体细胞均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导致认知功能受损。

目前关于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改善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认知功能,学术研究中仍存在争议,但是多数学者认为两者均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但是相比来说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效果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果与多数学者观点保持一致[8,9]。此外,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为(9.69±1.47)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53±1.52)d(P<0.05),主要原因为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属于微创手术,相对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患者创伤较小,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恢复。但是本文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本原因在于近些年颈内动脉支架价格居高不下,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患者的治疗负担,导致很多倾向于采用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的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最终选择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采用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均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在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以及术后康复等方面更具有优势,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住院费用方面更有优势,患者可以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不过整体来说,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植入术颈动脉脂蛋白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期间的应用效果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同轴双导管技术在后循环颅内支架植入术的应用
胆固醇的来龙去脉
颈动脉狭窄要手术吗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
护好你的颈动脉
对脂蛋白如何“择优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