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城警事

2022-11-02江南颐

苏州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苏州

江南颐

不管是在城市或是乡村,也不管是出生或是死亡,每个人的一生总有许多次与警察打交道的经历。或赞或弹,爱之恨之,它总是一种鲜活的存在。

你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警察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

不得不说的故事

我曾经跟警察打过不少交道。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刚到苏州时,我们住在观东的祖宅里。有天傍晚,血气方刚的我与路人一起把一个扒手扭送到了观前派出所。这算是第一次接触警察。那时的偷盗案不少,我们过去时已经有几个蟊贼被铐在墙角了。

多年后我成了电视记者,台里跟公安局合作创办了《姑苏警方》电视栏目,我与警察的交往也多了起来。有次和同事一起去吴门桥派出所找新闻,却无意拍摄到了破获特大助动车盗窃案的全过程。那次我们跟警察数度出击忙了一整夜,最终制成了两集的专题片《金色盾牌》,轰动苏城。后来与警察的交集越来越多,我还应邀担任了警风警纪监督员。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我离开了媒体,和警察的交集也渐渐少了。苏州警察现在是什么样?他们与这个城市又有些什么值得说道的故事?

我为采访做了一些功课:

——苏州这座城市与现代意义的警察的关联要追溯到一百二十年前的光绪二十九年。在司前街的苏州警察博物馆里,有大量关于这座城市与现代警察的记载。其中就有当年制定的警备章程。其严苛的程度令人起敬。

——最新人口统计显示,苏州全市常住人口接近1300万,在全国超过千万人口的17个城市中排名第十。而作为一个经济活跃、制造业发达的移民城市,更有数以百万计的流动人口。

——国际上多数国家的警民比例不低于万分之二十五,有的甚至高达万分之六十。而苏州全市在册警察却只有1300多人,警民比例甚至低于国内同体量的城市。

☉ 大雾天坚守岗位

车轮上的苏州

一个城市人,除了办出生证明和死亡证明,一生中接触最多的恐怕就是交警了。从前,在竹辉路电视台上下班经过十全街带城桥弄路口时,总有一位瘦瘦的交警在路上一丝不苟地指挥着过往的车辆与行人,雨雪阴晴从不间断。那场景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

如今,交警支队仍然是苏州公安拥有最多警员的支队,足见交通之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原本约好采访车管所刘伟警官的,到了却发现,齐刷刷有四五个警官在等候我——他们分属支队的指挥中心、车管所和科研中心等不同部门。

时过境迁,苏州的交通路况有了颠覆性的变化:核心城区的面积和路况没有大的改善,却塞进了无数的私家车;周边区县和城际之间的主次干道、高架路、高速路在不断延伸,但似乎总也赶不上汽车的增加速度……于是,人们似乎永远拥堵在路上;于是,人们似乎经常在骂娘。

多年以前,大概多数苏州人是不会想到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汽车的。而如今,许多家庭早已拥有了不止一辆的私车。苏州全市拥有汽车竟高达480万辆,驾驶人超过540万,是仅次于北京、成都、重庆,排名全国第四的城市。这个排名超过了苏州在经济总量上的全国排名,连上海、广东、深圳也自叹不如。

于是,你会惊叹于苏州这个地级市会拥有苏E苏U两种车牌。但你可能不会知道,苏州共有2.3万公里的道路里程,作为省内13个地级城市之一的苏州,却承担着全省超过31%的路网流量。

让古城流动起来

从前有句话,说“沪宁高速一堵车,全球的笔记本电脑和鼠标就涨价”。可见交通对于一座外向型城市的重要性。作为局外人看来,交警支队的工作就是让城市流动起来。但这个简单而终极的目标并不那么容易实现。

有交警坦承:从管理指挥角度,车只要动起来就是畅通的,但百姓的观感是不一样的。要赶时间,汽车没有电动车快,就是差评。

☉ 察院场的交通疏导

可苏州城内的路就这么宽,交警尽力做到的是微观资源的调配和优化。苏州没有像有些城市那样的一刀切限行,而是考虑尽可能地方便市民出行,如同“螺蛳壳里做道场”。

苏州城区特别是古城核心区的交通状况曾广受诟病。受城市格局的影响,唯一贯穿南北的主干道人民路在改造完成后仍然只有双向三车道,窄的地方甚至只有两车道,这在其他城市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为此,苏州交警动足了脑筋:比如为配合公交出行开设了公交专用车道,公交站台采用港湾式停靠,信号灯采用绿波带式的统一管理……近年来,交警部门尝试在早晚高峰时段,通过电子屏临时将一些车道更改成直行或转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潮汐车道”。

这些潜移默化的举措从有限的道路资源中争取出了更多的效率,市民出行的体验大为改观。从前一条干将路从东开到西甚至要花去个把小时,而现在,尽管道路经常施工,但通行的时间却省了不少。

两年前,家住湖西的一位居民家中的小孩突发疾病,需要马上送往位于湖东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正是早上8点交通高峰时段,正常的话至少需要半小时。他无奈中拨打了110。交通指挥系统立即为孩子家长全线开通了信号灯绿波带,又通知附近的交警铁骑前往护航,全程只用了不到10分钟!

为了让城区市民出行有好的感受,交警部门还推出了一些人性化举措。比如初次违停告知而不罚款,设置新能源车绿色停泊标志,允许货车卸货临时停靠20分钟等。为了及时应对古城区背街小巷的突发交通状况,还专门组建了反应迅速的铁骑队伍。

☉ 交通指挥系统实时跟踪交通状况

人性化+高科技

新鲜的举措不仅体现在开车出行上面。比如新车上牌、驾驶员体检换证、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等,都在不断优化之中。

从前,遇上交通事故几乎就是驾驶员的噩梦。因为要跑交警队定责,要跑双方的公司定损、理赔,没个十天半个月根本搞不定。而现在,小的碰擦都无需跟交警照面,用手机拍照上传就轻松搞定。

从前,驾驶证到期了需要跑医院体检,还要去车管所递材料。现在,只要逛个苏州中心就可以顺手把驾照换了。因为许多公共场所都有自助体验、自动打印换证等一系列设施。

车管所警官刘伟说,他们改革了60多项放管服措施,设立了2000多个机动车登记站,许多与车驾相关的业务都能一站式办理:“买车即上牌、购险即领标、体检即换证。城区一公里、乡村三公里范围内基本都能解决与车驾相关的问题。”

苏州交通指挥中心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全域一体化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巨大的高清显示屏能实时显示和处置各类交通状况。哪条路的哪条车道堵了多少车,什么原因,都能直观呈现。

不仅如此,系统还与现场执勤的交警辅警的随身执法记录仪以及警车、警用摩托车上的摄像头相连,以便指挥中心的警员及时调度处理各类交通情况。而交通科研所则会根据大数据的累积和建模运算,提供更加优化高效的技术手段和疏导方案。

作为特大城市的苏州,城市交通管理范围当然不只是古城区和主城区。上万公里的高速公路是否平安畅通,直接关系着苏州乃至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苏州警方在这方面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无处不在的电子监控系统厥功至伟。它们能实时捕捉高速路上异常车辆的信息。有时候,高速路上的一起交通事故,当事人还没报警,交警就已经到达现场了。

“这种技术在疫情期间作用明显。交警、当事人不需要面对面就能为事故定性。”交通指挥中心的汤警官如是说。

现在开车,几乎每个驾驶员都会打开导航软件。即使你是老苏州而且行驶在苏州的道路上。去采访交警的路上,我惊异地发现,导航系统在一些路口居然显示着与现场同步的红绿灯计时。交通指挥中心马金冬主任解释说,他们跟高德、百度等运营平台已经合作多年,目前正在商洽进一步的合作,以期把苏州做成地级市的一个样板。

“这些平台有巨大的用户群体,通过它们实时传达路况动态更为高效,而平台也会把驾驶人提供的最新动态向我们反馈,以便我们的交警及时处置。”他们还跟顺丰这样的快递公司合作,共享监控盲区的视频资源。

他举例说,外地游客驱车来拙政园玩,导航会提示你把车停到北站的停车场,然后坐免费的摆渡巴士前往。因为拙政园周边只有不足200个停车位。你要是莽莽撞撞把车开进古城,那就有苦头吃了。

与有广泛影响力的商业平台展开合作,优势互补共享资源,苏州警方的这种开放心态实在应该点个大大的赞。

长腿女警花

对苏州交警的采访似乎回答了外地朋友曾关于“在苏州见不到交警”的质疑。而与苏州交警工作业态完全不同的是,苏州最基层的派出所和社区民警的工作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打防犯罪,服务群众。

彭美琳是留园派出所一位普通的社区民警。她有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琳’距离便民工作室”。在同行看来,她是“神一般存在”的网红人物。以至于当她如约来到观前派出所接受我采访时,观前所的周炜教导员显得颇有些兴奋:“要知道,彭姐可是活着的英模呢!”他笑称,从前能评上英模的,至少都是“缺胳膊少腿的”。

可彭美琳却有着一双健美修长的腿。彭美琳每天都用这双腿在丈量着自己辖区里的28条巷子,十数年如一日。

彭美琳负责的湖田社区是城市西北角一处不起眼的“下只角”。居民中有半数是外来打工者,老年居民则又占了三分之一。所以,本地人之间、外地人之间、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

彭美琳每天都置身于这样的矛盾中。出租屋的漏水、电瓶车的停放、棋牌室的喧哗,随时都会引爆意想不到的冲突。她就曾因为现场调解纠纷,胳膊被误伤成骨裂。

彭美琳最被称道的故事,是把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撮合到了同一屋檐下:

年近六旬的钱阿姨十多年前痛失爱女,因为思女心切又领养了一个女婴,多年来靠从事多份家政工作养女度日,却又因买的房子有产权纠纷而郁郁不乐。

这时彭美琳想起辖区里独居生活的张阿爹。张阿爹因为继女远在外地,生活无人照顾。于是,彭美琳就说服手脚麻利的钱阿姨辞了别的工作,上门做了张家的住家保姆。钱阿姨的悉心照料令张阿爹十分满意,两家人的困难也迎刃而解了。

时日久了,张阿爹开始安排身后事了。他在彭美琳的见证下,把房子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了钱阿姨。房款的一部分作为遗产给了外地的继女,而另一部分则用于继续雇用钱阿姨照料自己。

☉ 警花彭美琳

房主变了,但主雇关系并没有改变。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其乐融融地住在同一屋檐下,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苏阿姨调解室”在调解纠纷

苏阿姨调解室

同样是基层社区警务工作,观前派出所的重心又有不同。

观前派出所是与共和国同龄的派出所,地处古城核心区的中央,是苏州城的窗口地带。从管辖的面积和人口看它只能算是一个小所。但辖区里有着150多家旅馆、3000多家商铺和众多的娱乐业态。半平方公里的观前街单日最多曾涌入44万人,而全年的过境人数更高达5000万人次,不可控因素很多。

“我们全年都是战时状态。多的时候一天要处置六七十个警情。特别是进入暑期,人们的情绪容易冲动,我们每天晚上都有两三档警车待命。”周教导员这样说。

现在偷窃案件少了,可诈骗案件却多了,各类经济纠纷和治安矛盾也多。所里人员紧张,他们会把辖区商家的保安动员起来,培训他们,共同管好周边的交通和治安。

派出所与观前街的很多商家都建立了很好的协作关系。我去采访时正遇上黄天源、人民商场和龙凤金店的三位少东家以及两位驻所律师在一起商量治安合作。随口问一下,派出所都曾为这几家老字号阻止过诈骗案件的发生。

观前派出所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苏阿姨调解室”,许多纠纷在这里就可以得到解决。从前遇到矛盾主要是民警调解,手段有限,效果不佳。现在入驻调解室的人员更多元化了:有德高望重的党员、街道干部和志愿者,还有驻所律师、行业协会的专业人士等。“‘老娘舅’没法说合的事,律师或法官可以登场,告诉你这事如果打官司会产生多大的成本和怎样的后果。一旦调解成功,双方还要签司法确认书。”

☉ 山塘街上的反诈宣传

警惕新型犯罪

彭美琳曾给我讲述了一段令她有些自责的经历:

程序后台显示辖区一个女孩正在拼命刷单,她便主动打电话过去警示她,但那女孩连说了三个没有。彭美琳不放心,又让她加了微信,并让她下载国家反诈中心应用程序。可到了晚上,女孩给她打来了电话,说,“彭警官,我可能被骗了。”彭急了:“我不是让你不要刷了么?”女孩傻傻地说:“你说的是某宝,可我是在某音上刷的嘛。”

可事情还没完,为了追回头天刷单贷的十几万块钱,女孩听信了骗子要她流水证明、保证金、升级VIP等忽悠,又追加进去了4万块。“这女孩走火入魔劝不听,前前后后被骗走了二三十万块钱。想想也真是可怜,钱都是网上贷的,弄不好会家破人亡的!”

周炜教导员对此感同身受。他说从前骗子的手段很拙劣,无非是丢个钱包在你面前演个双簧。即使是入室盗窃,损失的钱财也是有形有限的。而现在的诈骗五花八门防不胜防。网上贷款也是秒到账,损失起来实在惊人。

这种被称作“非见面型”的新型诈骗危害有多大?苏州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的马驰警官给出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据统计,去年全国平均每天电信诈骗案达到2700余起,每天损失高达1.4亿元。”

马驰所在的反诈中心是为了应对手机、网络等新型诈骗活动而专门成立的机构。

新型诈骗呈现出公司化、集团化、跨国化和高科技化的特点,并形成了一个建立在黑灰地带的完整产业链。比如他们花大价钱去收买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去收集大型企业新员工的银行卡、身份证、电话卡和密保信息用来作为诈骗工具。

“我们称之为四件套的‘小料’。一套‘小料’可以卖到几万块。而那些企业资质、密保信息等‘大料’甚至可以卖到百万元!”

高科技是柄双刃剑

高科技就像是柄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为心怀歹念的人提供了攫取不义之财的空间和手段。现实远比想象严酷得多。

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网络的转换,把拨出的电话号码显示为骗子所需要的所在地,甚至可以通过音视频的特殊手段虚拟出特定人物的声音或口形。加上高智商策划出的特定“剧本”和“话术”,精心构造一出出堪比警匪片的奇幻情节。

吴中区一位金融高管就曾收到过一段远在美国留学的儿子被绑架的视频。视频里儿子苦苦哀求父亲按绑匪要求打250万元到指定账户以免被撕票。做父亲的心急如焚,几欲照办。反诈中心警员介入后,通过视频和声纹的仔细辨识发现了蛛丝马迹,果断制止了汇款。又过了几天,儿子终于与父亲取得了联系,告知自己安然无恙——原来儿子并没被绑架,只是被境外的骗子设计了“时空隔离”。

“诈骗案一旦实施成功,破案的黄金时间就只有半小时。”马驰说,警方与诈骗团伙拼的是科技,拼的是时间。因为款子一旦打到了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就会有专业的洗钱公司在最短时间里把款项转走,并进入数不清的账号,无法追查。正因如此,洗钱公司的回扣甚至高达百分之三四十。

由于国内对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涉诈团伙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诈骗团伙开始向海外发展。苏州警方多次进行过跨境打击,在境外抓获过不少犯罪分子。马驰说,现在很多老年人已经有了防范意识,年轻人被以婚恋交友、投资理财等方式骗走钱财的案件却明显上升。

他的友情提示是:市民应尽可能安装公安部的国家反诈中心App,而向犯罪分子提供他人身份和银行信息的,则可能面临被加入个人征信系统黑名单的惩处。

☉ 线上反诈宣传

新警察的风采

现代概念的警察,早已从城市交通和治安秩序的维护中衍生出了更多的警种。他们的触角伸向了城市生活各个显性或隐性领域。和所有行业一样,警种的细分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新闻宣传中心的马骏警官透露,苏州警方共有十多个支队。除了人们熟知的交警、社区民警外,仅涉及打处办案的就有刑警、经侦、食药环侦、网安、禁毒、反恐等多个支队。马骏所在的新闻宣传中心已与当年我跑新闻时大不相同了。他所在的大队专门负责警方公共关系建设,类似于从前香港电影里看到的警察公关部,是警民沟通的桥梁。近年来被苏州市民所熟知的警营开放日、少年警校、小警察夏令营等项目就是他们一手打造的警方公关品牌。

☉ 新警察风采:“网红警队”

关于苏州警方的警备现代化,马骏坦言有很多是“不方便透露”的。但透过采访,我明显感受到了苏州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马骏说,大约从2003年起,苏州市公安局就每年从公安大学、刑警学院、江苏警官学院等国内公安专业院校和一些名牌高校毕业生中招收一定数量的新警员,十几年下来,这些警员渐成苏州公安的中坚力量。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新苏州人,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在与这个城市一起成长。像车管所那位一脸郭德纲式喜感的刘伟就是天津人,是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交通信息专业的高材生。”马骏本人则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山东人。

网络上曾流传过不少关于老警察与新警察的段子,新警察往往作为“菜鸟”而成为人们调笑揶揄的对象。但现实中的情形则完全不同。

我曾经在网络上认识了这样一群特殊的网红达人。他们是吴江公安分局汾湖派出所的年轻民警。工作之余,他们成立了一个叫Qsir的工作室,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制作了系列微视频《王大拿的故事》进行反诈骗宣传,深受网民喜爱追捧。他们还以民警师纪鹏为原型,创作了充满二次元风格的《师先生反诈》系列漫画,绘制在辖区自然村的文化墙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采访苏城警事,似乎没有访到太多场面恢弘、惊心动魄的故事。作为一座城市的守护者,其实苏州警界是从来不缺少这样的故事的。只是我想,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市民能了解苏州警方的工作常态以及为这个城市默默的付出吧。

由此,我想到了冰岛的警察。相比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警察,冰岛的警察可说是“闲得蛋疼”的另类——他们骑着自行车悠闲地巡逻在城乡的道路上,帮市民寻猫找狗或为路人指路似乎是他们的常态。我想,这样的警察生态,治安状况一定不会太差吧?

警方无事,则城市安宁矣。

猜你喜欢

苏州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让安家在苏州的他们,共享“家”的温暖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苏州名人馆藏品选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百园图
有味道的苏州云
苏州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