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质等效导向的地方高校线上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

2022-11-01雷经发李永玲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评价教师

刘 涛,雷经发,孙 虹,龚 雪,李永玲

(安徽建筑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随着社会常态化疫情防控策略的实施,近两年,高校线上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了线下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应急备选方案。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难以预知的人员聚集风险引发了全社会对高等教育传统办学模式的反思,随着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在即将到来的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凭借其在时空上的独特优势,重要性会日益突显。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大规模在线教学等模式将成为未来的高等教育新常态。本文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引下,依托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地方高校所开展的系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从在线教育的政策制定、评价方法、教学模式、管理手段等方面总结线上教学经验,为未来高等学校继续开展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教学变革、配套机制建设提供具体的指导性建议,努力开辟以“互联网+教育”和“智能+教育”为主要形态的新式办学空间,加速打通现实世界办学与数字信息世界办学的“最后一公里”,让高校成为“无边界”校园与“全天候”大学。

一、地方高校线上教学现状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主体,培养了全国94%以上的本科生和50%以上的研究生。相较于原985、211以及双一流高校,地方高校由于软硬件基础、人员配置、师生素质、管理理念等方面相对落后,组织实施大规模线上教学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地方高校线上教学现状归纳如下。

1.师生思想观念亟需跟进

相较于传统线下教学,大部分师生主动融入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对线上教学新形态新模式认识不足,接受度较低。针对在线教学,教师教学内容设计形式亦未发生本质改变[1]。

2.实时互动受限,教学质量较难把控

由于缺少课堂气氛[2],师生实时互动受限,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应付学习[3],课堂笔记的记录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由于缺乏面对面的信息交流,教师难以准确、及时地掌控听课学生的心理变化,不能适时调整授课进度和节奏。

3.在线教学监控、评价困难

学生切实在线学习的时间无法有效监控,准确客观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难度也相对较大。

4.线上教学管理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线上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以及在线教学必需的基础设施的配套升级尚缺乏成熟的管理服务体系。

目前,线上教学虽被多数教育实践者认为是应急之举,但依据近年来的实施过程也让新旧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得以凸显,为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思路[4]。线上教学具备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视频可重复观看等优势,使得自主学习摆脱了时间和空间限制,随着线上教学体系的不断优化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构,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引入,线上教学也将在高等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地方高校线上教学实施策略

1.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教学体系,实现教学效果由线上教学“实质等效”向双线融合教学的“增质提效”转变

从高质量教学设计、主动式线上学习、传统督导方式转变等方面构建并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教师基于OBE理念精心开展高质量教学设计,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合理确定教学内容,适度设置课程难度、深度及广度。此外,通过组织线上教学学习研讨活动,让老师理解线上教学优势,接受新技术,克服畏惧心理,从思想上认识线上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自身积极性。培养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线上教学效果的关键,引导学生认识线上教学的必要性,从思想意识上主动接受并参与线上教学,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刻理解线上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通过回放、录播等方式,延拓学习周期,提高学习效率。督导组也应转变督导方式,通过培训学习,不断创新督导模式,以适应线上教学督导工作。此外,通过制定线上教学管理指导文件,并通过激励、监督等措施,为线上教学提供完善的教学制度,统筹规划,充分保障线上教学软硬件条件。

图1 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教学体系优化

通过线上教学体系优化,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培养自主研学能力,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学生相辅相成促进线上与线下教学“双线”融合,切实实现教学效果由“实质等效”向“增质提效”转变。

2.重构“线上线下互融”的教学模式,实现“1+1>2”的“双线深度融合”

“双线”融合将成为未来高等教育的新常态[5],其关键是学生自觉的主体精神、强劲的学习动力和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它决定了学习的效果。以安徽建筑大学线上教学实施活动为蓝本,通过数据分析、调查问卷等方式就线上教学的授课平台、教学资源、师生满意度等方面展开调研分析。明确了线上教学的现状,包括总体实施情况、授课平台、在线教学情况及学习情况等,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并优化了“线上线下互融”的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线上与线下“双线”融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学习方法模式的培训、指导,使得教师从以教育者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转变,也使得学生从之前习惯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

图2 “线上线下互融”的教学模式

根据地方高校的软硬件资源特点,灵活借助慕课、微课等线上优质资源开展了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应用各种在线教学平台展开直播和录播等在线教学方式,通过精选、布置和推送慕课及视频资源,学生线上交流互动、线下自主学习,从被动参与学习转变为主动自主学习,提升“双线”融合和自学为主的主体性学习能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了线上与线下、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的深度融合,提升了教学效果。

3.延拓“多级联动”的管理体系,实现了PDCA质量管理闭环

推进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的数字化进程,利用大数据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实现线上教学质量的“实质等效”和双线教学的“增质提效”。延拓“多级联动”的管理体系,从管理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三个维度,在校、院、系三级实现质量管控的全员参与和有机互动,形成了“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PDCA质量管理闭环。学校制定线上教学管理规范指导文件,学院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为线上教学提供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服务保障措施。通过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学生学习三方面监测指标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线学习状态。教学督导组转变督导方式,由传统重点现场督查教师的教学过程向线上重点督导学生的学习效果、师生线上互动交流情况转变,分析教学过程,查摆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4.建立“全过程、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实现数据赋能的评价创新

积极推进建立适用于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的数据赋能考核评价制度,努力做到“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教学督导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同行听课制度,基于大数据分析形成多举措的更为立体、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制定完善线上教学质量监控、考核、评价机制,出台相对统一的在线课程标准、学分认定与转换机制。实施大数据支撑下的评价创新,评价内容从单纯对知识掌握状况的评价,转向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重的综合性评价。评价方式从传统的一次性、总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伴随性评价。评价手段从试卷、问卷,转向教学平台大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实现了数据赋能的评价创新,有效支撑了高校课程建设,推进了线上线下教育教学健康发展。

三、实质等效导向的地方高校线上教学创新模式

安徽建筑大学通过线上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模式重构和管理体系延拓,持续推进着实质等效导向的线上教学创新模式建设。

1.实施手段创新:针对地方高校线上教学的痛点难点,剑指源头

实质等效导向的地方高校线上教学不是简简单单线下传统的课堂平移到线上,而是从教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基本线上教学学习技能需求入手,努力将师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标配”而不是“高配”。通过教育培训使得教师从以教育者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转变,从传统的“粉笔+PPT”讲授型教师向胜任信息化时代全新人才培养要求的数字化教师转变。能够熟练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沉浸式、交互式、虚拟化教学环境[6],使得学生从之前的参与学习、被动接受的“要我学”向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我要学”转变,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去适应线上教学模式。

2.教学模式创新:构建“双线”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助推课堂革命

根据地方高校的软硬件资源特点,灵活借助慕课、微课等线上优质资源开展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7],应用各种在线教学平台开展直播和录播等在线教学方式[8],通过精选、布置和推送慕课及视频资源,学生线上交流互动、线下自主学习,提升线上与线下“双线”融合和自学为主的主体性学习能力。实现了线上教学的“实质等效”,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双边性和多样性。

3.管理评价创新:构建大数据支撑的管理评价机制,变革教育形态

依托5G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互联网和智能感知等信息技术[9],建设了“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评价”的智慧教学管理系统,在校院管理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三个维度,实现质量管控的全员参与、有机互动[10-11],形成了“计划-实施-检查-控制”的PDCA质量管理闭环。新构建的“实时监控-科学评价-持续改进”的全过程闭环教学评价体系,从基于经验的宏观、定性评价转变为基于大数据采集分析的微观量化评价,形成了学习时空无边界、知识体系无断档、师生互动无间隙、虚实切换无压力和精准管理无死角的高等教育新形态。

四、实质等效导向的地方高校线上教学实施效果

自2020年起开始大规模实施线上教学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最初的探索式教学到疫情期间大规模应急教学,学生的参与度、认可度得到了明显提升。

1.实质等效导向的线上教学实施运行效果良好

据不完全统计,安徽建筑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814名教师依托超星学习通、云班课、雨课堂、腾讯课堂等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共开出线上理论课1796门次,线上实践课程164门次;充分利用各类网络课程资源,累计开课4749门次;布置作业7713项,讨论303053条,师生总访问量达500033876次。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对线上教学满意度占比达80.7%,学生到课率接近100%,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交流,学生线上作业的完成率达到9364%,学生对线上教学满意度占比达85.4%。

2.线上线下双线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研究成果斐然

在实质等效导向的线上教学创新实践模式下,安徽建筑大学先后开展了线上教学示范观摩课、线上教学优秀样板、线上教学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并组织47名教师分享线上教学经验,同时召开在线教学质量保证与实质等效会议,重构教学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了线上教学效果,取得了一批突出的教学研究成果:2020年度,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安徽省线上教学示范高校”,获评(批)省级线上教学名师5名、省级线上教学新秀7名、省级重大线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省级线上教学优秀课堂10门次、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课程5门次、省级线上课程11门次、省级线上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

3.形成了以地方高校为主体的推广示范效应

安徽建筑大学的建筑电气、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等多门线上网络课程被相关专业教指委推荐为在线学习示范课程,面向全国兄弟院校推广;线上教学期间开展的“最美线上笔记”“最美线上作业”展示及评选活动被《安徽日报》专题报道。同时就线上教学的组织实施、教学模式、管理方法以及服务理念等经验,积极地与四川轻化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省内外地方高校进行沟通交流,获得了较好的同行评价。

结语

通过近年来的线上教学积累与实践,实质等效导向的线上教学实施运行效果显著,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最初的探索式教学到疫情期间的大规模应急教学,学生的参与度、认可度得到了明显提升,体现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学校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形成了以地方高校为主体的推广示范效应,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评价教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