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专业数字素养:核心要素与培养路径

2022-11-01郭晓琳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2年11期
关键词:要素数字素养

郭晓琳

(郑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一、引言

智慧校园、数字教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已经成为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所引发的教育系统变革新趋势,这些变革新趋势对教师角色提出了重构要求。已有研究认为,教师应成为知识信息、数字资源智能传播与呈现的掌舵者,可扮演基于证据的个性化教学决策者与分析者,需成为智能时代学生辅导的情感补位者以及非常规类班级和行政管理的人力保障者[1],而要成功地扮演以上角色,教师需要协调好技术与教学、技术与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而要协调好这些关系,教师则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储备,那么,这种专业储备是什么,由哪些关键维度和关键要素构成,以及如何进行培养就成为主要的研究问题。

二、教师专业数字素养内涵透视

现有文献对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背景下教师具备数字素养的研究,多集中于数据素养、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这些大都关注教师数字素养的一个要素。然而,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值,对教师数字素养的要求不应该仅仅是关注单一要素。从整体视角看,数据素养、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关系,只有调动每一个要素、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值。教师缺乏对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伦理道德、主体意识等理念,接受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排斥心理,而缺乏理念和知识,就难以获取高水平的数字能力。基于此,有必要从关注数字素养的单一要素走向关注综合要素,从整体视角来探究教师专业数字素养的构成。

(一)专业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的生存技能

教师专业数字素养是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对教师素养提出的新要求,是一种与数字技术紧密相关的专业素养。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数字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部分,其介入到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具备专业数字素养。具备专业数字素养的教师,不仅能够判断数字技术何时应用于和不应用于教学,同时也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批判性地使用数字技术。其次,专业数字素养是教师专业结构中的一个新元素,丰富了教师专业结构的维度,像专业数字素养中的数据要素,重视数据要素,有助于促使教师从基于经验的教学决策转向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在拓展教师专业结构的同时也增强了教师专业结构的科学化程度。最后,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专业数字素养,这为教师的专业性注入了新内涵,推动教师在数字化教学的专业化。由此可见,专业数字素养作为教师素养的新要求,应该成为学生数字素养发展、教师专业结构拓展和教师专业性提升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教师专业数字素养的理论基础尚不够完善,致使当下教师专业数字素养培养处于缺理论指导和模糊实践阶段。基于以上思考,需要充分认识到培养教师专业数字素养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后教师学习和教师培训的切入点,以求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提质增值。

(二)专业数字素养是多要素的综合体

教师专业数字素养是在数字时代大背景下,为区别印刷时代的教师专业素养而提出的,其与数字素养、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核心素养、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等概念相关,且其内涵与结构建基于以上概念。依照现有国内外研究,数字素养包括使用软件或操作数字设备的能力,以及认知、动作、社会和情感技能[2],教师专业素养包括知识、能力、情感、信念[3],教师核心素养包括道德修养、教育精神和文化修养[4],教师专业核心素养包括品德修为、知识涵养和教学能力[5],这些素养均是多要素的综合体。据此推断,教师专业数字素养也应该是多要素的综合体,具体包括知识、能力、动作、认知、社会和情感技能、信念、品德修为、教育精神、文化修养,等等。从上述教师相关素养概念中得知,教师素养结构是以“知识+能力+其他”组合而成的,知识、能力是比较固定的构成要素,“其他”涉及认知、情感、信念、精神和品德等诸多隐性要素。我国幼儿园教师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将专业理念视为教师素养的三大要素之一[6],专业理念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追求,专业理念理应成为教师素养的构成要素。基于以上,就概念来说,教师专业数字素养应该是教师关于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理念、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体,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反应的融合关系。

三、教师专业数字素养核心要素

(一)教师专业数字素养的核心要素

从上述教师专业数字素养内涵获悉,素养结构一般是由知识、能力和“其他”隐性要素构成。我国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来阐述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储备;已有研究将教师素养结构划分为,“知识层、能力层、思维层、文化价值层”[7],“基本知识、核心能力、伦理态度”[8],“品格素养、能力素养、知识素养、信念素养”[9],这些划分框架为建构教师专业数字素养结构提供了参考。就此,设想教师专业数字素养核心要素应该由数字理念、数字知识、数字能力三个维度以及多个要素组成。

教师专业数字素养的具体要素包括什么,审视现有关于教师专业数字素养的研究发现:在数字理念方面,出现频率较高的是伦理和道德[10-12],交往和社会情感[13-15],以及认识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理解学校在社会中和理性的态度等[16-18],这些要求教师要从主观上,理解数字技术与教师的关系、理解数字技术与教学的关系,因此,将其概述为“主体意识”;在数字知识方面,结合教师知识方面的已有研究,并借鉴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将数字知识主要划分为数字技术本体性知识、数字技术方法性知识、学科知识、学生发展知识;在数字能力方面,综合现有数字技术影响教师能力的研究,将其概括划分为解读学生学习数据、优化课程资源、师生互动的能力。

根据上述理解,结合由内圈到外圈、从隐性到显性的逻辑,构建一种教师专业数字素养圈层式核心要素(见图1):最内圈为数字理念,包含三个要素;次内圈为数字知识,包含四个要素;最外圈为数字能力,包含三个要素。这三个维度和十个要素缺一不可,只有当教师具备数字理念、数字知识和数字能力,并且它们所含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时候,教师才会形成专业数字素养。

图1 教师专业数字素养核心要素

(二)教师专业数字素养核心要素解析

维度一,数字理念:教师专业数字素养的内隐力量

《辞海》认为,理念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也是理论、观念,有时也是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19],基于此,我们认为,数字理念是人们对数字技术应用于社会生活各领域所持有的看法、信念、观念以及情感和心理准备状态。就教师数字理念来说,是教师对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所持有的看法、信念、观念以及情感和心理准备状态。数字理念是教师专业数字素养结构中最隐性的部分,对于数字知识和数字能力的获得起着牵引作用。在面对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时候,数据伦理和道德、社会情感和主体意识是构成数字理念的关键要素。

要素一:数据伦理和道德

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产生了教育大数据,“在大数据时代下,教师教学专业伦理则突出表现在教师教学数据伦理之中”[20],因此,数据伦理和道德应该是教师专业数字素养的关键要素,“教师应意识到数据的伦理和道德问题,能够保证数据获取与使用的合法性,以及数据的真实、完整和规范”[21],数据伦理和道德是教师对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背景下的自身道德重建、学生道德发展等的实然审视和应然追求。

要素二:社会情感

在《数字素养:数字时代生存技能的概念框架》[22]中,社会情感被界定为“那些愿意与他人共享数据和知识、能够进行信息评估和抽象思维,能够共同构建知识的用户所表现出来的素养”,其强调了共享、交往是社会情感的核心内容,注重人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社会意识[23]。鉴于此,就教师社会情感来说,是教师有意识地与教师教育者、同侪群体、学生,以及其他教学相关者合作、共享数据和知识、评价信息并抽象思考、共同构建新知识。

要素三:主体意识

“技术化是教育实践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不过,在教育实践的技术化发展过程中,需要划定教育实践技术化的底线原则,限定在教育实践者群体主体性发展范围之内,尊重个体教育实践者的操控力整体水平,处理好教育实践技术化和艺术化发展的关系”[24],教师作为数字技术的应用主体,在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之时,有必要保持“教育性疏离感”[25],以“教学需要数字技术做什么”为出发点,以“为数字技术赋予教学价值”为着力点,适距、适切地将数字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代具”作用。

维度二,数字知识:教师专业数字素养作为的基础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知识?舒尔曼的观点得到国内外学者较多的认同,“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生及其发展特点的知识,教育背景的知识(包括小组或班级的活动状况方面的知识),社区与地域文化的特点等知识,有关教育宗旨、目的、价值与其哲学、历史背景的知识”[26]。基于舒尔曼的观点,在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背景下,教师知识被划分为“技术知识、教学知识、学科知识”[27],由于分类不同,这些知识既可以体现为公共理论知识,也可以体现为个体实践知识。基于此,我们认为,在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的关键知识包括数字技术本体性知识、数字技术方法性知识、学科知识、学生发展知识。

要素一:数字技术本体性知识

数字技术本体相关的知识,主要包括数字技术的内涵与外延界定,教育数字技术的内涵与外延界定,数字技术与教育数字技术的异同,数字技术的价值与特征,数字技术的分类以及每类数字技术的价值与特征,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常见应用和不可用之处,数字技术与教师角色以及素养结构变化的关系,等等。

要素二:数字技术方法性知识

数字技术方法性知识是教师利用数字技术,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促成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知识,主要包括教师掌握如何有利于学科内容呈现、有利于学生习得学科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科素养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来使用数字技术的知识。

要素三:学科知识

数字技术发展影响学科知识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教师要“理解数字技术发展如何拓展和改变学科内容、概念框架、评估形式和工作方法”[28],以及“教师只有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科内容呈现所带来的种种变化,并充分利用各种人工智能技术来有效地表征、转化、总结、呈现学科知识,才能拓展学科知识的深度与广度”[29],基于此,教师应该关注数字技术发展对学科概念、学科知识结构的拓展与改变情况,以及学科知识组织和呈现方式的变化情况。

要素四:学生发展知识

学生发展知识主要包括两大类:数字时代学生发展的一般性知识、学生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学习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和差异表现。其中,前者包括数字时代不同学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数字技术应用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关系等;后者包括群体学生使用数字技术学习的权利、责任、学习效果、产生的困惑、遇到的困难,以及个体学生对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学习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动机等。

维度三,数字能力:教师专业数字素养的外在表现

数字能力是理念与知识内化后的外显行为,其显现,需要在理念牵引和知识支撑的同时在实践应用中得到改进和提升。基于此,从理念牵引和知识支撑下可能生成的能力与在实践中需要具备的能力两个角度,归纳出教师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包括解读学生学习数据、优化课程资源、师生互动。

要素一:解读学生学习数据

教师只有将教学知识与数据挖掘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发现教学问题[30]。在应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能够基于在学生发展、数字技术方面的知识储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伴随式数据、电子档案和成长画像等“学情报告”进行专业的分析和理性的判断,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精准的个性化学习改进策略。

要素二:优化课程资源

“云技术”发展带来了数量庞大的课程资源,而“在信息时代,依托先进的技术条件优化课程资源建设,这是教育工作的理性之举”[31],就此,教师要有能力根据学科教学要求优化课程资源,具体来说,教师要有能力将学生的兴趣、需求、认知风格、发展阶段和年龄特征与课程目标结合起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有效整合、依需重构课程资源。

要素三:师生互动

在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背景下,师生互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32]:师生互动边界模糊、师生价值观迥异、过往教师权威不再、师生人际关系出现新特征以及师生互动情感关系淡漠[33],要应对以上所述变化,师生互动应该以“平等对话”[34]为原则,以促成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加工为行动指向;在具体操作方法上,教师需要使用有效的提问、指导反馈和合作解决问题策略,为学生提供无干扰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和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过程的乐趣。

四、教师专业数字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实施数字知识培训

数字理念是教师专业数字素养的隐性构成部分,很难通过理论讲授来培养,更多是在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的过程中生成的,为此,教师专业数字素养培训重在供给数字知识。因此,依据教师专业数字素养核心要素,设计出教师数字知识培训框架(见图2),包括四类、十一个主题知识:其一,在四类知识中,数字技术本体性知识是开展教学的前提条件,应该首先进行学习,其次是学习如何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然后是了解数字技术对学科知识内容本身和学科知识呈现形式的影响,最后则是掌握数字技术对学生学习、发展的影响,以及学生的差异性特征和表现;其二,将十一个主题的知识进行组合,在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会生成相应的数字能力,像1、2、3、6、7、8、9组合指向解读学生学习数据能力,1、2、3、4、5、7、8组合指向优化课程资源能力,1、2、3、5、6、9、10、11组合指向师生互动能力。

图2 教师数字知识培训框架

(二)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平台

“学习具有情境性和社会性”[35]且“教师的学习应当是情境依赖的,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是发生在实践共同体中的”[36],所以,对于实现教师专业数字素养发展来说,打破教师习以为常的非技术或旧技术环境情境下的个体学习模式,让他们有机会“沉浸在新技术的环境和平台中”[37],并在共同体中开展数字实践。为此,要构建教师网络学习平台,比如,师范教育提供网络学习共同体,师范生实习基地提供网络实习共同体;中小学学校内部和跨学校开设网络课堂、微视频教学比赛,支持实习教师、新手教师以及专家教师组成的混合或单一群体网络学习工作室等。

(三)教师反思数字实践

教师参与网络学习共同体,开展数字实践之后,有必要反思所参与的数字实践。反思数字实践,可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学校层面。学校应该建设一种“数字实践反思友好型环境”,提供教育数字化相关的图书期刊,并提供平等交流的教师“数字实践”教研文化、鼓励批判性思考等心理环境。第二,教师层面。教师可采用案例总结、反思日志、经验叙事等方式,在批判性理解的基础上,将数字知识与数字实践予以整合归纳,并呈现为可言说、可图示、易传播的方式。▲

猜你喜欢

要素数字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答数字
数字看G20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