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圆地方”观念与陶瓷设计

2022-11-01魏晨璐潘玲霞

江苏陶瓷 2022年1期
关键词:器物葫芦陶瓷

魏晨璐 潘玲霞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 333000)

1 “天圆地方”造物观溯源

(1)“天圆地方”造物观的起源

封建社会时期,自秦汉起各个朝代的帝王们皆深谙“天圆地方”这一观念,并受此思想的影响建造了圆形和方形的祭坛实施祭祀天与地的神圣场所。至清代,祭坛的形式依旧以圆和方的形制建造。先秦的《庄子·说剑》中有云:“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可见,在秦代“天圆地方”就成为古人最为相信且普遍认同的一种宇宙观,并一直发展延续下去。

追溯其起源,在河南省濮阳市学者对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进行剖析后推断出天圆地方观念的起源最早应是新石器时代前后。而作为中国早期人类文明所萌生的“简易”宇宙观,其与原始巫术和宗教的融合也是十分明显的,这一观念通过时间和历史的洗礼和改造,从早期单纯的原始观念渐渐和复杂的社会观念相融合,于是天圆地方的学说开始发展起来,并对后世历朝历代的哲学、文化、思想乃至政治预判产生深刻的影响,还演变出“四方神”、“规矩”、“八方地九重天”等贯穿我国古代时期的重要文化观念。

“天圆地方”的学说是我国先民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形状描绘。“天圆地方”学说包括两个概念,即天圆和地方。早期,古人或许是偶然的机会通过观察太阳运行变化,发现太阳在天上的运动轨迹为弧形,并且太阳自西向东的旋转会带来光明与黑暗、四季的更迭,于是天圆的观念由此而来。同时,太阳循环运动的规律也让他们形成了“四方”的观念,比如在太阳升起和落下的东方和西方的基础上,他们认识了天空正上方的“南方”和相对应的背面“北方”。于是,“地方”的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紧接着“春夏秋冬四时”、“东南西北四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等观念应运而生。

日月星辰皆周而复始,好似一个完整无缺口的圆形,永无休止地运动着、轮回着,大地平坦地承载着生存于之上的众人,让人们一代又一代孕育、平稳生存于这片土地。这种运动与静止、圆融与严谨,才是天圆地方的内在意义。

(2)“天圆地方”影响下的传统造物观

“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自新石器时代伊始,便深刻地影响着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濮阳西水坡四十五号发现的龙虎蚌壳摆塑距今约有6 000余年。龙形在东,虎形在西,与青龙、白虎的方位完全吻合。可见在仰韶文化时期,“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及方位观就已经影响着人们的墓葬习惯。

随着考古的不断挖掘,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玉琮,其造型具有显著的内圆外方的特征,将方和圆贯穿起来,在形式上极大程度地吻合“天圆地方”理念,从装饰上看玉琮上的四组兽面纹,应是四方观念的物化反应,从其用途上看玉琮是沟通天地的法器,也是“天圆地方”观念与原始宗教巫术相关的最好证明。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墨、儒、道、法、阴阳等逐渐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主流学派,而在这一时期诞生的方孔圆钱便是充分受到思想意识的影响,方孔圆钱由环钱演变而生,借鉴了阴阳家天圆地方的宇宙图式,将穿孔从圆形变作方形,可见方孔圆钱也是古人心中最神圣的宇宙次序的体现。

汉代,“天圆地方”的学说开始成为文化符号,在社会各层面皆起到重要的作用,汉代仍旧使用秦时出现的圆形方孔钱币,并加以改造成为流通的“五铢钱”,正式确立了“天圆地方”在钱币设计中的地位。在手工艺领域,汉代的铜镜也同样蕴含着天圆地方的理念,作为中国古代金属器物中使用范围最广、沿用时间最长的日用器物,汉代铜镜完美地承载着汉代哲学和美学思想,流行一时的规矩纹,镜钮为圆形,静钮外有方格,将圆与方完美结合。后出现的尚方镜,钮区为方框,框中是有乳钉代表大地,镜面为圆形则象征着天,以铜镜体现天圆地方的思想。

我们所熟知的明式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居设计的典范,其中也不乏许多体现天圆地方概念的家居设计。明式家具中的圈椅,从俯视的角度看,扶手是由流畅的圆弧形状构成,圆满舒适,符合人体学,椅面呈正方形,稳健平坦,与圆弧状扶手相呼应,从形式到内在都与天圆地方的观念相呼应。除此之外,圆凳、香几的圆形座面与方形的木腿也都是天圆地方精髓的展现。不仅在各类工艺器物中,许多建筑也遵循天圆地方的理念,如北京的天坛、地坛、四合院,明清时期所流行的藻井等等,可见“天圆地方”理念对传统造物观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2 “天圆地方”在传统陶瓷器物中的体现

陶瓷在中国经历数千年的发展,是当之无愧的民族瑰宝,陶瓷器物以其造型之丰富、釉色之多样、纹饰之精美稳坐国宝地位,作为传统工艺中的重要领域,陶瓷与“天圆地方”之间的联系也是千丝万缕的。瓷器造型虽多,却逃不开方圆之内,瓷器的器口、器底一般都是方形或圆形的结构,如我们日常使用的碗碟、壶瓶等多以圆结构为主;方形如花瓶、襄器等,也都是非常常见的陶瓷器型。“天圆地方”的学说发展时间久,与每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发生着碰撞与交融,因此,“天圆地方”的理念在历朝历代的陶瓷器物设计中都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

(1)琮式瓶

琮式瓶始见于南宋官窑,后代依旧沿袭,元代时期琮式瓶在龙泉窑中也极为常见,直至清代官窑,景德镇依旧有烧制。琮式瓶外形经由玉琮的造型变化而来,将原本上下通透的玉器加以圈足和底,器物口部呈圆形,短颈,长身方柱形,下有圈足,足部与口部大小相似,器身四周附着凸起的条纹或八卦图案作为装饰。整体造型内圆外方,契合天圆地方的观念。

宋代琮式瓶多施青釉、粉青、天青、灰青等皆为常见釉色,并伴有较细碎的开片,色泽在一定程度上贴近玉琮本身。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南宋官窑琮式瓶”,瓶身造型规整大气,装饰线条流畅简洁,仿五节玉琮形制,方体圆口,口壁宽如玉壁,最大程度地保留玉琮天圆地方的形式,同时也将宋代工艺美术清淡典雅的风格蕴藏其中。

清道光年间出现的“霁蓝釉象耳天圆地方瓶”也是琮式瓶中的经典之作,其器身方正、圆口圆足,瓶身两侧装饰以象首衔环耳,雕刻精致,寓意太平有象。器身无其它装饰,通体施霁蓝釉,色泽纯正夺目,相较于宋代清新的釉色,霁蓝的浓烈华丽则更凸显清代对于精和美的追求。

(2)天圆地方葫芦瓶

葫芦瓶的器型采用仿生的方式,其造型来源于自然界中葫芦的形状,又因“葫芦”音同“福禄”,因此大受欢迎。“天圆地方葫芦瓶”相较于一般的葫芦瓶来说造型稍有不同,其上部为球形,下部多为六方形,因此谓之“天圆地方”葫芦瓶,做为极具特色的器型,它集合圆器与襄器的特点为一体,上圆而下方,在制作工艺上也更加复杂。

明后期嘉靖年间,嘉靖皇帝极重道教,葫芦又是道家尊者太上老君的仙丹瓶,因而葫芦瓶成为常见的陶瓷器型。在装饰工艺上明代所流行的绘画工艺如青花、五彩等,也都成为“天圆地方葫芦瓶”上的“常客”,如“明嘉靖青花缠枝开光八仙人物纹天圆地方葫芦瓶”结合葫芦的造型配以缠枝纹、宝相花、福禄寿三仙等吉祥图案,将天圆地方与人间喜乐融为一体,也传达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天圆地方葫芦瓶”也充分契合明代充实而不浮艳、概括而不赘疣的工艺特点,彰显端庄敦厚的时代风格。

清代亦有“天圆地方葫芦瓶”的身影,如“清乾隆青花折枝瑞果纹天元地方葫芦瓶”,瓶体上圆下方,映衬天圆地方之意,又因葫芦腹内结子繁盛,配以当时流行的青花纹样,藤蔓绵延、华丽繁缛,寓意子孙万代、事事荣昌,与乾隆时期富丽繁密的特点极为契合。

(3)天圆地方瓶

“天圆地方瓶”的造型十分大气,常为撇口、直颈,平肩圆折成四方直筒状,直壁长腹上宽下窄,底部亦为方形,颈部的圆与瓶身的方结合形成天圆地方的形制。陶瓷技艺发展到清代时期已极为成熟,在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上达到历史的高峰时期,因此在清代涌现出许多“天圆地方瓶”的精品之作。

“康熙黑地素三彩鹊梅纹天圆地方八角瓶”,康熙时期素三彩工艺达到顶峰,在装饰技法、图案文案及颜色变化等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成就。这件“天圆地方瓶”相较于普通的天圆地方瓶稍有不同,其平颈上下直斜中段有一周凸筋箍围,平肩处为两层,圆弧台肩,瓶身呈上大下小向内弧状,下接八角直足,与常见的四方足底相比,造型工艺更为复杂。装饰工艺使用黑亮的釉面,配以喜鹊、叠石、花草装饰,白与黑交接的边缘泛着光晕,是当之无愧的康熙素三彩陶瓷中的精品。

“康熙素三彩花鸟纹天圆地方瓶”,这件则是较为经典的天圆地方形制,口为圆口,颈部较直,器身腹部呈四方形上大下小收为方足,造型简约气派,配以黄底素三彩,加之白描花卉、松柏等,填入黄、绿、紫各色,花朵纹饰自平底向上铺开,景色欣欣向荣,工艺极为繁琐,颇具匠心。清代“天圆地方瓶”多以绘画为装饰手法,其精巧华丽,世之罕见。

3 “天圆地方”思想对陶瓷设计的影响

(1)方与圆的形式美

陶瓷作为手工艺中的重要品类,自诞生以来它便有着多重身份,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与人类的生活、思想息息相关,人类将自己观察到的各种观念不断积累形成不同的思想文化,而陶瓷更像是一种载体,成为人们将文化转为现实的物质承载者。

方圆的形式来源于“天圆地方”的观念,无论单纯的圆形器物和方形器物,还是上圆下方的葫芦瓶、内圆外方琮式瓶,对形式语言的把握都要求极高,方与圆之间的完美融合成就着一件件陶瓷器物的精巧形式,圆的饱满和方的沉稳共同赋予陶瓷最大程度的外在美感。

(2)方与圆的内涵美

为了追求极致的圆,人们发明了拉坯技法,为了得到精准的方,匠人又创新了拼接的方式。从泥土到瓷器,经过几十道工序,经过反复尝试与失败,最终呈现出完美的器物形态,工匠们将方与圆结合,寻找富有思想情感的造型,将中国传统的理念灌输其中,这是人类怀揣敬畏的同时对美的追求,也是推进人类工艺技术水平不断前行的动力。

陶瓷中的天圆地方不仅是追求一种形式美,更是追求一种统一的意境美,一种将宇宙与自然、天与地融为一体的和谐美。圆的通达、方的宁静,伴随着中国人的品德一起融入于陶瓷,才成就陶瓷的“天圆地方”。

4 结语

“天圆地方”这一造物观,作为发展时间极长的文化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在建筑、各类工艺品,甚至在文学艺术、执政理念等思想体系中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天圆地方”的造物观与传统陶瓷工艺发生碰撞,伴随无数前辈与工匠的设计创新,于是极具特色的陶瓷器型诞生了,“琮式瓶”、“天圆地方葫芦瓶”、“天圆地方瓶”,它们承载着天地与人和的融会贯通,在漫漫陶瓷历史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地位。

每一件陶瓷器物的诞生背后都蕴藏着独特的意义,但无论其造型、釉色、功能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它身上所流淌的中华文化底蕴。一件精美的陶瓷器物,应该在给人带来视觉美的享受的同时,传达它背后的文化与情感,只有这样内在与外在的完美融合,才称得上是一件好的陶瓷器物。

猜你喜欢

器物葫芦陶瓷
中华传统器物制作文明的现代创造转换与现代美育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身如器物
趣图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葫芦瓜
陶瓷艺术作品
宝葫芦
画葫芦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