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侧视阈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实践路径

2022-11-01魏浩天魏宪朝

安徽农业科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供给精准群众

魏浩天,魏宪朝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

《“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对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的要求更加迫切,高度说明了从人民需求入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质量的必要性。农村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相对薄弱区域,存在不少短板弱项,有着不少矛盾问题,因此把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来切实解决、有效提高,对于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需求侧视阈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逻辑机理

从农民需求入手,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首先要通过深刻挖掘其理论逻辑,了解其历史逻辑,并站在其现实逻辑的高度来把握。

恩格斯所说的“真实的具体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变化”,深刻表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必须看到矛盾的个性,根据不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供不同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成立之初,就将保证人民切身利益、满足人民合理需求放在首位。毛泽东指出:“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有力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着眼于群众需求来考虑问题的优良传统,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提供理论支撑。在继承群众路线这个党的传家宝的基础上,邓小平进一步指出要“善于运用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群众的情况、经验和意见”。真正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需求,保证群众的合法权益。而作为保障农村居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手段,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更应该问需于民。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多次强调要“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深刻表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好坏要以是否满足农村居民文化需求为衡量标准。

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保证农民文化需求历史悠久,它合理存在于中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文艺工作方面,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要“继续提倡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这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夯实了基础。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这一时期,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1984年,《当前农村文化站问题的请示的通知》指出“文化也可以通过经营、代销活动抑或采取‘以文补文’的方式增加收入,进而用于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更加具体、科学、先进。进入新世纪,经济飞速发展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六大指出“要重视农村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要切实保证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关于繁荣农村公共文化,2008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着力丰富偏远地区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正是基于人民文化需求矛盾的特殊性,党和政府在以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比较重视群众需求,同时也有力证实了新时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因此,从人民需求入手,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成为新时代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应有之义。首先,对于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是与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实现精准供给。其次,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而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证,直接关系着能否真正实现这一伟大梦想。作为推动乡风文明的重要一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必须满足农村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到高质量、高水平的全覆盖,实现精准供给。最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一方面,建成文化强国的重难点在农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增强文化修养的必然选择,因此,解决好供需矛盾,实现精准供给能够切实有效提高服务效果,使农民自觉参与,充分调动其内驱力。另一方面,建成文化强国离不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要实现均等化,要统筹做好不同农村人民群众,尤其是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工作,精准对接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文化强国的最终实现夯实基础。

2 需求侧视阈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客观要求

为精准对接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必须在保证全覆盖供给的基础上,矢志坚持多层次供给,努力协调多方面供给,真正实现农村公共文化精准供给。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有效保证人民基本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的惠民工程,是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手段,因此,推进新时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改革,实现精准对接,必须保证全覆盖,即全民覆盖。当前,新时代农村公共文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愈加普遍,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全民覆盖。但同时必须看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供给方面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错位是制约全覆盖供给质量、影响全民覆盖的最大难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全覆盖供给既不实现于向农村所有居民提供单一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也不满足于只向农村部分居民提供满意的文化内容,相反,它的真正实现是以农村全体人民群众满意程度及参与程度所衡量的。因此,全覆盖供给不仅是精准供给的要求,也是精准供给的目的,二者相互贯通,彼此促进。故而,党和政府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文化服务,从而进一步加强全民覆盖的公信力,最终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

新时代以来,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愈加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征,这就要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必须精准对接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切实提高供给质量与水平。一方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必须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群众的需求。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推进,除偏远地区外,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相较之前已有明显提高。根据实地调研当地某村的数据,小学初中学历占36.3%,高中学历人群占48.2%,大学及研究生学历占15.5%,充分体现了农村居民的文化层次不一。而不同的文化层次对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品质的要求存在特殊性,因此,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实现精准供给,必须真正把握不同文化层次的群众需求。另一方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必须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群众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审美及精神文化需求会发生变化,因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必须精准供给不同年龄段的人所需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保证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村居民都能享有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提高文化获得感。此外,在把握农村不同年龄段群众需求的基础上,还应明确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地域的人民文化需求,充分保障文化民生,更顺应农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高度期待。

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单一性明显,文化产品与服务基本由当地县、乡两级政府提供,但由于政绩考核和资金不足等问题,政府供给的产品与服务内容基本围绕国家和上级机关所确定的项目,这就使得农村居民所享有的文化产品比较严肃、文化服务内容比较单一,难以体现地方特色,激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党和政府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下大气力打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单一主体的藩篱。《规划》指出,社会力量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这深刻说明社会力量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重要作用,故而,更好地实现精准供给客观要求着社会力量的参与。首先,农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仅靠单一供给主体并不能满足,一定要求社会各界的参与、社会力量的支持;其次,术业有专攻,即使公共文化服务完全由政府提供,不仅资金难以保障,文化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也很难保证。因此,作为切实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充实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关键武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协调多方面供给,拓宽供给渠道,壮大供给队伍,使其动能更加强劲,从而推动精准供给的真正实现。

3 需求侧视阈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实践路径

为切实做好新时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工作,精准对接农村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有效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党和政府应着力丰富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内容、努力推动搭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云平台、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队伍建设、切实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顶层设计,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真正实现注入强劲动能。

当前,农村群众基本享有“文化下乡”所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农家书屋、文化站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也已基本覆盖乡村,这些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极大地弥补了之前乡村公共文化资源的不足,有效改善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条件,切实缩小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差距。但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民日新月异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指出:要“完善农村文化基层设施网络,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推进指明了方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关键在“精”,必须精准对接农村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在此背景下,必然要求充实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作为储备。因此,党和中央必须集中力量丰富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内容,充分打好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伟大战役。一方面,必须进一步丰富文化下乡的内容。当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群众的具体情况,培植或向社会力量购买当地村民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并推动其“下乡”“下村”,解决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必须激发农村群众的内生动力。鼓励乡村能人、文艺爱好者等群体结合民情、民风创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艺作品,大力支持乡村在一定范围、限度内开展民俗活动,真正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此外,必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不断丰富数字文化资源总量。以互联网、新媒体为支撑,为村民提供具有中国特色且乐于接受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数字资源精准供给。

当前,由于政绩考核、资金短缺等问题的制约,由政府所提供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呈现无序化、主观化等特征,功能性、实效性较弱。因此,为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必须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搭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云平台。首先,要推动建立农村群众文化需求反馈平台。这是解决当前供需矛盾,保证农村群众需求有效表达的必然选择。该平台可以通过对人民群众反映的文化需求进行分析,得出人民群众最强烈、最迫切的愿望并作出回应,充分保障村民的参与权与话语权,极大增强农村群众主人翁意识,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其次,要搭建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采购配送平台。村民可以通过下“订单”的形式采购平台内感兴趣的公共文化服务,并由平台配送文化资源,村民可随时查看配送的相关信息,在充分保障村民知情权的同时极具针对性地满足了其文化需求,真正实现精准供给。最后,要推动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监督管理平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对象是村民,并以群众满意度、参与率为评判标准,因此,党和政府必须建立相关监督平台,让群众实时监测、公开监督、透明管理,并根据第三方绩效评估适时调整供给策略,做到群众满意,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

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需要专业、庞大的供给队伍作为支撑,因此,党和政府必须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有能力、有责任担此使命的优秀人才。首先,要加强基层专职文化服务供给队伍建设。在数量上,通过吸引文化职业院校及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不断填补基层专业人才空缺,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在质量上,通过定期开展相关人员职业培训,加强其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水平,塑造一支扎根基层的素质过硬、专业过强的高水平队伍。其次,要加强基层兼职文化服务供给队伍建设。鼓励乡村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文化骨干参与基层文化活动组织、文化设施运行及管理等公共文化服务中,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不断加强专业化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此外,要推动建立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并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各学段学生、文艺工作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打造一支服务于乡村公共文化的“志愿军”。最后,要在农村群众中培养大批有才华、有热情的基层文艺骨干,鼓励其发挥优势特长,踊跃创作本土化的文艺活动和文艺作品,筛选纳入当地甚至多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使群众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积极力量,真正意义上实现文化成果由人民创造、由人民共享。同时,党和政府应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队伍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健全激励、评价机制,通过奖惩手段激发队伍自信心,调动成员积极性。

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顶层设计是关键。根据调研数据可知,大部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错位”“空场”现象的出现,究其根本,是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因而强化其顶层设计成为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工作改革与发展重心。首先,党和国家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治代替人治,以条文规范行为,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其现实推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筑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的法治保障;当地政府要根据辖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台具有针对性的相关规定,因地制宜地保障当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性评价体系,真正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将人民的满意程度作为判卷标准;要不断推进动态指标评估体系建设,不仅让人民事事满意,还要保证时时满意,使精准供给供在人上、供在点上,真正体现治国有常、利民为本;要不断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监督、管理机制,利用大数据进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统计监测,实现监督透明化、便捷化,切实保证村民享有合法的监督权,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精准监督。

4 结语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涵养乡风文明的进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条件下,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切实保证农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是顺应农村群众对于美好文化生活的殷切期待、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与水平的根本手段。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下大气力弥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中存在的短板,解决其现存问题,不断推进其现实进程,为其最终实现矢志奋斗。

猜你喜欢

供给精准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精准的打铁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