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激发文物活力的博物馆讲解艺术研究

2022-11-01王艳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0期
关键词:讲解员文物受众

王艳冰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甘肃 张家川 741500)

不同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许多有特色的文化,文物古迹实际上就是不同风俗习惯、文化理念下的产物。针对一些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的文物,通常由当地博物馆统一进行存储、展览管理工作。为了让现代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感受文化魅力,提高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博物馆通常会安排文物讲解人员来激发文物的活力。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为例,该博物馆属于综合性质的博物馆,存储的文物类型多样,数量也比较多,主要以当地所出土的文物为核心,开展馆藏管理工作,是国家三级博物馆。为激发文物活力,需要讲解人员了解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提高人才的专业度。

1 讲解工作的作用及遵循的基本原则

1.1 重要作用

讲解工作是为了满足受众群体的求知欲,丰富人们的知识底蕴。同时,很多外地游客慕名到当地博物馆参观,如果没有讲解员陪同讲解,游客不了解文物的出土背景、相关历史事件,就失去了参观的意义,会导致整个参观过程过于枯燥,人们无法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欣赏文物之美。这就集中体现出了讲解员的重要作用,讲解员是文物与受众之间的桥梁,能够真正在博物馆当中实现古今相连,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文物保护、修复等工作中,助力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除此之外,讲解员也承担着对青少年群体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重要任务,对于提高他们的民族归属感、凝聚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甘肃天水市为例,当地的秦文化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是秦文明发展壮大之地,需要依靠专业的讲解人员完成对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1.2 基本原则

依靠博物馆讲解工作充分激发文物活力时,有一些基本工作原则需要遵守。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2.1 真实性

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工作应当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主要应当要求工作人员不得夸大、歪曲历史,不得故意美化或丑化历史人物,要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完成对文物的讲解工作。必须对历史保持尊重之心,因为每个文物都反映了它所处时代的社会现象,是一个特定历史现象和事件的真实反映。比如,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中展览着东汉摩崖石刻复制品(原物在张家川县恭门镇河峪村天然崖壁上)。在为受众讲解这件藏品时,应当结合时代背景、张家川县的发展等方面展开综合性的介绍,并可以延伸至此件摩崖石刻的创作历程、发展历史、相关创作者信息及其中蕴藏的情感,结合这些因素让文物故事内容更加饱满,以提高文物的吸引力。

1.2.2 贴近性

要让受众充分感受历史,理解历史,与文物产生共鸣,讲解员应当让文物讲解工作贴近现实生活,能够从地域、情感、心理等多个方面,拉近历史文化与现代人之间的距离,让更多人愿意主动了解历史。这要求讲解员知晓文物的历史,能够用受众易于理解的方式将文物当中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传达给受众,并引导受众学会欣赏文物之美。

2 博物馆文物讲解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2.1 业务素养

讲解员要具备讲解艺术,能够激发文物的活力,就必须掌握一定的业务素养。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一般博物馆都会从高校历史专业毕业生中选拔讲解人才,并对其进行集中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如果知识掌握不全面,无法解答受众在参观博物馆时提出的问题,就容易影响受众的满意度,也会对博物馆的整体形象产生不良影响。这要求讲解员具备自我学习意识及能力,能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讲解水平。其次,讲解员的工作是讲解文物历史,需要与受众沟通。因此,专业的讲解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吸引受众融入文物故事中,语言要生动,并找到能为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办法。

2.2 道德素养

作为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用认真、热情的态度与受众交流,耐心回答受众提出的问题。不能因为受众不了解历史、问题比较多,而产生不耐烦的心理,更不能以敷衍的态度对待受众。一般博物馆会关注受众对讲解服务的满意度,并以此为基础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发现人才的优缺点,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此同时,应当从人文素养的角度出发,根据受众群体的年龄特点和文化水平特征,确定每次讲解的时长和对历史的深入程度,要对受众给予人文关怀。

2.3 创新素养

讲解员在对文物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大众审美观点的变化,及时调整讲解方式,创新文物故事的讲解思路,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讲解工作的吸引力。这要求博物馆讲解员具有创新意识及能力,要通过创新来体现讲解工作的艺术性特点。新时期,很多博物馆都会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配合文物的特点,制作背景故事的动画视频,包括文物的创造过程、文物的操作方法展示等。因为文物不能近距离地观看或触摸,有些甚至已经褪色,无法展示其本来的魅力,还有部分文物由于历史年代过于久远,保存难度相对较高,已经不能放在展厅当中展出。基于此,讲解员要掌握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文物解说工作的能力,用信息技术还原文物的影像,让人们可以近距离的欣赏文物之美,从而使得讲解工作具有趣味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博物馆在招聘讲解员时,也要尝试引进信息化人才。

3 依靠博物馆讲解艺术激发文物活力的方法

3.1 依靠语言艺术

要通过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来激发文物的活力,让文物故事与受众产生共鸣,引导人们主动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这需要体现出语言的艺术魅力,由于全国90%以上的博物馆采取免费对游客开放的政策。这种政策让很多受众愿意主动接近历史,愿意多次进入博物馆来欣赏历史文物,深入了解历史。同时,也使得博物馆的受众面更加广泛,小学生、社会青年、老年人,这些人群都需要依靠讲解员来了解真实的历史。而讲解员在面对不同受众时,实际使用的表达方式也不同。基于此,如何发挥语言艺术,就成了讲解员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比如与小学生、未成年群体进行交流,应当使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富有情感的语调,并配合一些肢体动作,让受众更容易理解文物故事。如果与本地受众沟通,可以适当融入当地方言,体现语言的亲和力。如果受众的文化水平较高,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深入讲解历史知识。实际上,只有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才能真正达到激发文物活力的目标。

3.2 依靠情感艺术

3.2.1 文化认同感

博物馆所展览的文物通常是固定的,在没有新的文物出土之前,受众反复到博物馆参观,看到的都是相同的展品和相同的陈列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讲解内容也一成不变,将会导致博物馆对受众的吸引力下降。所以,讲解员应当依靠情感艺术,来合理丰富讲解内容,让受众能够与文物、讲解员、博物馆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应注意的一点是:情感认同感往往建立在文化认同感之上,如果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就无法体会到文物故事当中蕴藏的情感。这要求讲解员能够及时与受众沟通,了解受众都来自哪些城市或者国家,及时找出受众的文化认知情况与博物馆当地历史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从求同存异的角度出发,引导受众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物。

3.2.2 拉近距离

讲解员要表达情感,应当先与受众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密切的沟通,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目前,讲解员的工作不再局限于博物馆内,在工作时间之外,也可以与受众在网络上进行互动,需要创建博物馆的官方网络工作平台,为受众解答关于文物历史的疑惑。在博物馆人流量较大的情况下,采用线上讲解的方式,让受众边听讲解,边观赏文物。

3.2.3 应以人为本

要全面体现博物馆的讲解艺术,应当融入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这要求讲解员能够端正个人工作态度,能够在带着真情、热情开展讲解工作的基础上,把握展品和陈展的感情基调,照顾到参观者的心理感受。关键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做好角色定位管理,并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完成讲解任务。

3.3 依靠撰写艺术

3.3.1 控制篇幅

在进行文物讲解工作时,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待讲解工作,与受众进行情感交流,还要求讲解员具备撰写讲解稿的能力,很多讲解工作都是预先收集背景资料,撰写讲解稿,通过润色文章来提升文物故事的魅力。这主要针对一些新出土的文物,要调查文物的历史,介绍文物出土的情况,并统计受众参观博物馆的时长,科学控制讲解稿的篇幅。假设受众在博物馆中参观两个小时,根据各个展厅之间的距离,如果要讲解10个文物,那么每一个文物的讲解时长应当控制在10min左右。根据不同的时长要求,讲解员要拓展或者精简讲解稿内容,这是体现讲解员对文物故事了解程度,对讲解稿把控能力的关键所在。

3.3.2 丰富内容

实际撰写讲解稿时,应当丰富讲解稿的内容,这需要根据博物馆的馆藏品种类、数量、展厅陈列方式等多个方面,研究在讲解一个文物时,如何涉及对其他文物的讲解内容,吸引受众前往参观下一个文物。讲解员通常要提前规划参观路线,避免所讲解的文物之间没有关联,而影响受众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效果。这就要依靠讲解稿中的串联词,来完成对每件文物故事的有效衔接。此外,通过丰富讲解内容,可以避免讲解过程过于枯燥的问题,让受众享受有意义、有趣味的博物馆之旅。一般在讲解内容过长的情况下,应当让讲解稿有起有伏,可以设置互动环节,采用问答的方式调动受众的积极性。也可以采用设问的方法,在讲解时设置悬念,充分吸引受众注意力,让受众在精力集中的情况下,系统地了解文物的历史。

3.4 体现礼仪礼节

讲解艺术还会体现在礼仪礼节方面,中国是文化之邦、礼仪之邦,在历史文物的讲解过程中自然少不了对礼仪的传承。主要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4.1 谈吐举止

讲解人员都有自己的特色讲解方式,或语气轻松、幽默,或温文尔雅、落落大方。在实际彰显个人气质时,首先,应当保证语句通顺、流畅,避免在与受众交流时,出现磕磕巴巴、语句不连贯的情况。其次,语气要尽量轻柔,不能使用严厉语气,让受众有压迫感。要像与受众谈心那样完成讲解工作,全面体现出讲解艺术。现阶段,很多讲解员在最初参与博物馆讲解工作时,存在单纯背稿子,甚至直接拿着稿子讲解的情况。这与讲解态度不端正有关,影响讲解工作的整体质量,无法激发文物活力,是博物馆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

3.4.2 体态姿势

讲解员要时刻保持端庄得体的仪态,不能弯腰驼背,不能随意倚靠在栏杆上。在开始讲解时,应当面对受众群体,侧身站在文物边,介绍文物时,可以配合一些手势。但要保证姿势到位,严禁伸出一根手指对文物或者受众指指点点,这是不礼貌的。

3.4.3 讲解目光

讲解文物时,关注点是受众,尤其是在受众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要及时关注是否有个别受众掉队的情况。要及时停下脚步,一边讲解一边等待受众跟上队伍,要始终将距离保持在受众能够清晰地听到讲解的声音,不能离受众太远。另外,在讲解时可以与受众目光交汇,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受众,提升语言的可信度、集中受众的注意力。应注意目光不能长时间盯着受众不动,避免给受众造成精神压力,要在受众和文物之间来回切换目光。与此同时,在边走边讲解时,讲解员也要时不时地回头。

3.4.4 得体的服饰

通常讲解员会穿正装,不会在博物馆选择过于暴露的服装,也不会浓妆艳抹。大多是根据当地着装习惯,由博物馆统一发放工作服。着装应整洁、干净,发型简洁大方。重点是要将受众的注意力引到文物上,应尽量避免佩戴过多的饰品。

4 不同讲解方法下的博物馆讲解艺术

4.1 引导叙述

具体进行讲解工作时,讲解员会以引导为主,客观地讲述历史事实,通常要以平铺直叙的方法,保证整个讲解过程具有关联性,保证讲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这种讲解的方式相对较为轻松,一般用于接待零散的、自主来参观博物馆的受众,属于最基础的文物讲解方式,普遍应用于各地博物馆。讲解员需要运用语言艺术来体现出文物的特点,激发文物活力。

4.2 课堂教学

博物馆经常会与当地的学校合作,组织学生群体参观博物馆。这要求讲解员在讲解历史文物故事时,应当借鉴课堂教学的方式,控制讲解速度,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历史知识为基本任务。基于学生数量比较多,在讲解时应适当向学生提问,了解其参观后收获了哪些知识,判断本次讲解工作的质量及效率是否达标,从中发现文物讲解工作的创新优化方向。

4.3 介绍与讨论

讲解文物时,以介绍文物材质、文物背景故事为主,完成总体介绍,并设置讨论环节,与受众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博物馆接待历史专业的工作者,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让讲解员学习新知识,启发他们的讲解思维,为丰富讲解内容,发挥讲解工作的艺术性特征,体现工作价值奠定良好基础。

4.4 边讲解边操作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下,很多博物馆都投入资金,引进了计算机设备,为讲解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因此,讲解人员会在讲解文物故事时,演示各种设备的操作方法,借助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地完成讲解工作。此外,安装电子装置后,还能方便受众在自由参观时,通过信息技术查找想要欣赏的文物,自主进行知识的拓展学习。有些博物馆还会提供文物的模型,由讲解员组织受众触摸这些模型,让受众亲身感受文物的制作过程,便于加深对文物的理解。

5 结语

博物馆的讲解工作难度较大,因为各个博物馆的馆藏品数量都比较多。而且,针对不同受众,还要使用不同的讲解方式,才能有效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体现讲解工作价值。要想激发文物活力,博物馆必须从业务素养、道德素养和创新素养等方面开展培养工作,讲解员自身也要反思工作不足,提升个人工作能力。关键应当从文化认同感的角度,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让受众与文物、与历史产生共鸣。讲解员还要控制讲解的语气、语速,控制整体讲解时长。最后,应当在展现讲解艺术的过程中,从个人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等方面,体现亲切感,尊重受众,提高受众对博物馆讲解服务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讲解员文物受众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博物馆当讲解员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中国农业博物馆讲解员培养模式探索(英文)
黄果树瀑布现“天价”特级讲解员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