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特色学科准确把握定位努力提供高质量智库咨询服务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索端智访谈录

2022-11-01

经济师 2022年10期
关键词:青海省青海智库

●本刊记者 李 雪

编者按:青海省社科院成立于1978年,是青海省唯一专门的社科研究机构。自建院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始终坚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发展理念,致力于研究青海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牢牢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着力点,为国家发展战略在青海的生动实践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有效发挥理论先导、参谋助手和智库咨询作用。目前,青海社科院立足特色学科,准确把握定位,正在为打造高质量服务地方党委政府新型智库而努力。在2021年6月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长安智库论坛暨第二十四届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上,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索端智介绍了近年来青海社科院打造高端智库的主要做法。本刊将索书记的发言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记者:索书记,您好!请您谈谈贵院的基本情况。

索端智:好的。我院基本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

我院设办公室(人事处)、科研管理处、经济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民族与宗教研究所、藏学研究所、政治和法学研究所、文史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青海社会科学》编辑部、文献信息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12个处级机构。全院在职职工8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1人,博士后2人、博士学历6人、硕士学历37人、本科及其他学历16人。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20人,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拔尖人才2人、优秀人才1人,省级优秀专家4人,省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3人,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杰出人才1人、领军人才1人、拔尖人才10人,省委宣传部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对象22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6月,我院共完成学术著作400余部;资料汇编、古籍整理、工具书、教材、社科普及读物、译著等200余部;发表论文、调研报告500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100多项、省级课题100多项、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合作)课题近200项。各类智库成果中近140项成果先后获得各级领导批示。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对我院的4篇智库报告作过批示。青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及其他领导累计批阅200余次。各类成果先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3项;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青海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7项;青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一等奖16项、二等奖57项、三等奖109项、鼓励奖34项。

记者:请您谈谈近年来贵院打造高端智库的主要做法。

索端智:近年来我院打造高端智库的主要做法,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构建了具有青海特色的专业化高端智库体系。

按照“功能分设、深度交流、相互支撑”的原则,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需求和我省改革发展需要,我院打破单位和学科界限,根据青海省生态地位突出、民族多元宗教多样、区位生态安全战略地位显要等省情特点,通过调整学科设置布局、倾斜资金支持等方式,重点加强生态学、社会学、民族学、循环经济学等学科建设,不断巩固发展特色优势学科。建立能够直接承载智库职能的协作团队,通过优势互补,协同创新,联合开展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系列高质量的咨询。近年来,与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省委党校、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成立了“青海藏学研究中心”“青海丝路研究中心”“青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青海宗教关系研究中心”“青海人才研究中心”,初步构建起了具有青海特色的专业化智库体系,科研咨询进一步向专业化精细化拓展。

第二,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青海特色的专业化高端智库平台。

在原有的《青海研究报告》《青海社会科学》《青海蓝皮书》三个智库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同时,持续深化和拓展成果发布平台,扩大智库品牌效应。相继创立了《青海藏区要情》《丝路建设智库要报》《青海生态建设智库要报》《青海研究报告建言版》《决策参考》《青海民族宗教内参》等系列化专业化智库报告,切实提高了研究咨询成果的质量,拓宽了智库成果转化渠道,确保了研究成果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不断扩大了智库品牌效应。

第三,持续深化了体制机制改革,凝心聚力,激发了科研活力。

我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有关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战略、新举措,依照中央和省财政政策,借鉴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外省社科院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相继制定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财政资助立项课题经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横向课题经费管理办法(试行)》《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小规模科研项目立项结项与经费管理办法(试行)》;修订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新制定了《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科研考核评定办法》,激发了科研活力。2020年,召开了我院建院以来第一次党建思政专项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省社科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党建思政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导干部职工把政治标准、政治要求、政治规矩放在前面,促进了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结合院情实际和现实需要,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型智库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青海社科院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路径,为增强科研核心竞争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第四,培养锻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社会科学研究队伍。

着力加强对优秀人才的扶持培养,积极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通过重点项目吸引凝聚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打造了一支不同学科类别融合发展的研究团队,促进了社科研究中坚力量的培养,形成了既出优秀成果又出优秀人才的良好局面。同时,以项目带动、社科评奖、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专家咨询库、人才库、项目库建设等为抓手,加大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了一批学历层次高、学术功底深、研究思路宽、治学作风严的青年学术才俊,夯实了高端新型智库建设的人才队伍基础。自2020年开始,我院面对中层领导干部队伍断层的现实情况,施行了“正科级副所长”用人机制,为管理队伍顺利过渡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正在运用重大研究课题、研究项目,鼓励和支持学术领军人物、优秀学者建立相对稳定的专门研究队伍,打造有实力、有优势的研究团队,形成有特色、有影响的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品牌。

记者:请您谈谈贵院在未来打造高端智库的主要目标。

索端智:我院未来打造高端智库的主要目标,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立足省情实际,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

青海民族众多、人文多姿,在全国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青海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全国人代会期间到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两次踏上青海高原考察,看望青海并发表重要讲话。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擘画了青海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奋进蓝图。作为青海唯一的省级智库研究机构,加快青海特色专业化高端智库建设,围绕实现国家“五位一体”布局和推进青海省“一优两高”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紧扣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等重大理论和现实主题,立足社会学、民族学、区域经济学、生态环境学、党的历史、党的建设等特色学科,加大对循环经济、生态文明、社会治理、青海历史、青海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领域的研究。围绕如何发挥青海作为国家战略资源接续和承东启西纽带支点的功能,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等重大现实问题,加强重大理论、重大实践和重大现实问题的攻关研究,发挥理论武装工作的主力军作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央、省委部署在青海大地生动实践,坚定全省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和制度自信,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

第二,发挥智库作用,服务青海融入国家战略的发展实际。

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这是推动青海“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的关键之举,也是青海对接国家战略而借力使力的重大决策。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的青海如何积极融入国家战略,进一步有效拓展省内发展新空间,实现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是青海社科院作为省委省政府“思想库”“智囊团”义不容辞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加快青海特色专业化高端智库建设,是我们认真贯彻“一优两高”新理念,围绕实现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做好青海融入国家战略研究工作的阵地保障的现实需要。研究青海融入国家战略,就要以高质量智库服务,做推动青海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青海积极融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持续走好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青海积极融入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不断增强青海长远发展的后劲的研究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第三,深化交流合作,增强学术话语权和科研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长江之水,挡也挡不住。”他特别强调:如果人思想禁锢、心胸封闭,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外开放。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着力推动人们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走向开放。青海地处西部,自古被称为“西陲边地”,更需要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念方法和前沿知识,以此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在开放交流协作中不断增强青海学术话语权和科研核心竞争力。青海社科院立足青海省情实际,加快特色专业化高端智库建设,围绕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社会治理水平等宏观领域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研判。在此基础上以高端智库建设为契机,加强与国家级高端智库和国内省级智库机构横向交流合作,联合组建研究中心等专业化高端智库,借鉴经验、整合力量、合作开展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不断增强学术话语权和科研核心竞争力。

第四,坚持人才强院,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强调“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结合当前实际,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比较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融会贯通的理论工作者和专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着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进而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形成领域多元、互相融合支撑的跨学科研究队伍。

第五,发挥优势,打造具有青海特点人才和学术高地。

高地是一面旗帜,具有很强的学术影响力、科研号召力和人才聚集力。人才高地建设方面,严把科研队伍入口关,同时以项目带动、学术交流、学术团队建设等为抓手,培养一批学历层次较高、学术功底扎实、研究方法规范、治学作风严谨的青年科研才俊,打造人才队伍小高地。打造学术高地方面,依托重点优势学科,围绕民族地区党的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生态环境保护、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学科领域,整合优势力量,形成高水平高素质科研团队,打造学术小高地。以人才和学术小高地为坚实基础,稳步推进科研转型,努力建成学科布局合理、科研优势突出、资政服务有力、地方特色鲜明、学术影响较大的社会科学研究高地,努力打造能够代表青海地方最高水平的高端智库。

记者:通过与索书记的交谈可以看出,青海省社科院自建院以来人才济济、成果丰硕。近年来积极打造高端智库,在构建智库体系、拓展智库平台、深化体制改革、锻造人才队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于未来发展,索书记谈到“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转变”,为青海省社科院智库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结合青海特点、新时代新发展要求、国家发展战略,青海省智库决策咨询研究不论是在研究内容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任重道远,需要找重点、抓关键、破旧立新、与时俱进。相信通过青海社科院的不懈努力,能够推出更多符合省情国情切实有效的智库成果,打造青海最高水平的学术高地,更好地服务青海党委政府决策和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再见。

猜你喜欢

青海省青海智库
大美青海
青海行七首(录二)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微智库
微智库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
青海“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