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强钢铁企业保卫系统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探讨

2022-10-31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钢铁企业实训

吴 强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马鞍山 243000)

一、钢铁企业保卫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完善的钢铁企业保卫系统能够有效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企业稳定快速发展的基础,可有效排除安全隐患、切实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广大职工群体安全,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在新形势下,保卫系统对于人才的需求水平不断提升,但钢铁企业保卫系统建设中仍有许多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一)企业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管理人员对企业保卫系统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实践中轻视保卫系统职工的培训教育、应急设备购进等方面的投入,保卫系统职工队伍建设进步迟缓,造成保卫系统能够职工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跟不上企业的发展。

(二)保卫系统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钢铁企业保卫系统职工的来源结构较为复杂,大部分职工不具备高等学历,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一是学习能力较弱,安保知识更新能力不强。二是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主体责任意识,不能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监督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此外,企业在开展安全意识与技能培训时,对保卫系统员工的覆盖力度不够,实际培训质量偏低,形式主义严重,无法切实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与素养,浪费人力、物力资源。

(三)保卫系统人员管理效率偏低

高效的管理能够使保卫系统职工团结一心,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使人的力量成倍扩大,构建一张团结的安全网络,将一切安全隐患排除在外,从而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然而目前许多管理者对保卫系统人员所采取的管理措施过于简单生硬,管理效率不高,造成队伍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不强,容易产生拉帮结派现象,进而影响保卫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和稳定。

二、新形势下加强钢铁企业保卫系统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管理人员思想水平

钢铁企业应建设以安全为重心的企业文化,针对管理人员开展思想专项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与对保卫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形成良好的工作风气,全体职员共同参与和完成保卫工作。此外,还应构建全新的管理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将思想意识水平列入考核范围,不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测评,督促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安全责任意识,了解钢铁企业的最新安全隐患与处理方法。

(二)打造高素质保卫系统队伍

1.改进招聘制度

当前,钢铁企业保卫系统职工的主要来源是职业院校、专科学校,工作阅历较浅,文化素养偏低、在深入理解和掌握企业安全生产和安保管理知识上需要企业较大的资源投入。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职工中无法胜任当前智能化工厂的安全保卫工作。为此,企业应改进相关安保员工的招聘制度,提高应聘的准入门槛,吸引更高学历和素养的毕业生进入保卫系统工作,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开展组织管理工作,并鼓励保卫系统职工到企业培训班中进行深造,接受正规的安全教育培养,提高业务水平和安全素养,了解本行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优化培养模式

提高保卫系统人才培养效率,需要钢铁企业从源头入手,促进相关专业毕业生全面发展,为其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贯彻落实校企合作理念,彻底对人才招聘与培养模式进行革新。

(1)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

培养高素质保卫系统人才,必须重视其实践能力,在安全教育培养中为相关专业毕业生多提供观摩与实践机会,才能使其适应钢铁企业的节奏与环境。钢铁行业的职前教育内容丰富,还涉及诸如实操等方面的技能培养,需要购进一批器材,因此,实训基地造价较高。受经费限制,许多院校很难在短时间内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供学生进入并学习,致使安全教育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在校企合作中,可采用构建实训基地模式的方式,钢铁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帮助院校建设完善的实训基地,主动将工厂少量淘汰、替换的设备或器材运送到实训基地,供给院校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熟悉当下钢铁行业中常用仪器设备和器材的操作方法,了解其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常见安全事故和处理方法。院校则应当为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提供招收职工的优先权,并提供诸如校长推荐、保送等特殊人才吸纳渠道,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此外,也可以在有条件的钢铁企业中开辟小部分区域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可收取少量费用来帮助院校开展毕业生安全教育培养,也可凭借该区域同时与多所院校合作,院校也能够有更多选择,前往不同规模、风格的钢铁企业中对学生展开培训,培养出能够适应不同钢铁企业的保卫系统职工。

(2)引入顶岗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模式是目前最常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一,钢铁企业与院校达成一致后,可按照计划与规定组织已完成专业课学习、具备较高理论水平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准毕业生进入企业,在相关一线顶岗实习,开展安全培养,观摩并学习资深保卫系统职工的工作方式。企业则根据准毕业生表现逐渐将其安排在特定岗位,参与保卫工作过程,积累工作经验,并选取其中优秀者留下任职;若是学生在某岗位表现不佳,还可实行轮换制,组织学生分批在不同岗位体验实际工作,寻找未来发展方向。

(3)采用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为密切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同样可以引入到钢铁企业保卫系统人员培养,该方法在如今已经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效能,逐渐得到推广普及。钢铁企业根据未来人才市场需求与自身的发展现状结合,制定较为全面和完善的保卫系统人才引进计划,并根据各个工作岗位缺乏的人才数量来与院校开展合作,拟定有效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安全教育培养模式并签订合同订单,双方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教育培训职能。准毕业生可根据自身特长与意愿选择培养方向,签下订单后接受双方提供的特定教育培养方式,其母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钢铁企业则负责实践培养,毕业后,学生可直接进入岗位工作。该模式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可完全满足钢铁企业对保卫系统人才的需求,而且不仅仅适用于该部门,其能够避免相关专业毕业生无法寻找对口工作的现象,并使其能够满足岗位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教育培养的效果;另外,钢铁企业也可深入参与未来职工的培养工作,为自身发展谋求更好出路。

3.丰富培训方法

目前钢铁企业的安全教育培养方法较为单一,在企业内,保卫系统职工只能在导师要求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实际演练过程中,也只能作为助手、观摩者,缺少实践机会,因此,学员通常会缺乏兴趣、影响效率;而到了真正工作过程中,其又往往会忘记培训时所学内容,很难学以致用。为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广大钢铁企业应在现有基础上引入更为科学和丰富的培训方法,以调动保卫系统职工积极性、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使之深刻地认识到安全教育培养对自己的重要性与在未来工作中能够起到的帮助作用,积极地接受教育培训。例如,可采用情景教学法,模拟保卫系统职工的工作环境,并将实际问题进行变式、融入情景中,使学员能够将自己代入到相应角色中,思考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还可利用头脑风暴教学法,抛出某个开放性问题后请学员进行完全自由、无拘无束的讨论,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表意见,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灵感,从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还可针对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一安全问题提出新对策。

(三)提高对保卫系统职工的管理效率

1.采用科学的沟通手段

钢铁企业在开展保卫系统职工专业理念与技能培养工作时,想要对广大保卫系统职工进行有效的培养和管理,首先需要能够深入了解其能力、水平、特长和不足,并充分考虑每一位职工的才干、个性,将在不同方面能够互补的职工安排到一起,使之能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进行良好的合作,适应本企业的工作模式,共同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管理人员还可以采取不定期抽查、与保卫系统职工进行沟通等方法,了解每位保卫系统职工的业务能力、学识水平、个人素养、安全意识、未来工作诉求,以及所面临的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个人性格偏好、在专业理念与技能培育中所遇到的问题等,更加合理地为保卫系统职工分配任务,锻炼某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另外,还可以定期发放调查问卷,或者要求保卫系统职工撰写工作总结、未来规划方案等,详细了解其对未来工作的态度和看法,尊重其个人意愿,尽可能地让每一位保卫系统职工都安心工作。

2.应用动机激励

动机能够激发个体或者集体向着某个特定的方向前进和努力,能够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维持这种前进的活动,其产生的基础就是需求。当人有了动机时,就会全神贯注,至少是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某个目标的追求上,忽略一些次要因素。钢铁企业保卫系统职工是一个庞大集体,其中每位职工的业务能力、文化水平、个人经历、社会阅历和性格特征都各不相同,有些会在观念上存在较大分歧,甚至在入职后容易出现拉帮结伙的现象,想要将分歧和针对个人的敌意控制在一定范围,不使其影响保卫系统的工作,就必须通过有效的动机来激励保卫系统职工。另外,企业也可以将保卫系统职工进行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实习情况评分,使职工在自己进步的同时树立集体意识,对小组中的其他成员施加援手,加强合作,拉近保卫系统职工之间的关系,使其养成良好习惯。当保卫系统职工们都能够全心全意扑到保卫工作中、不发生私人冲突时,就意味着其能够很好地融入职工集体、与同事们合作开展工作、完成保卫任务,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三、结语

目前钢铁企业保卫系统队伍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人才培养与入职培训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自主管理职能,由上而下提高对保卫工作的重视程度,并结合自身情况量身定制人才吸引与培养策略、职工培训策略,坚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以职工工作为重心的理念,通过打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来提升保卫系统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钢铁企业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民办高校辅导员共情能力在五年一贯制大学生教育培养中的应用实践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当地区域经济
浅析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
钢铁企业盟员选择问题研究
钢铁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与创新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