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育人实践研究

2022-10-31王晓东葛晓冬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0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育人思政

王晓东,葛晓冬,刘 威

(沈阳工业大学 商贸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育人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一、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在教学目标上突出政治引领

(一)提升思政课教学目标的政治高度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党的领导进课堂的桥梁。在思政课教学中,必须首先体现鲜明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和针对性,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坚定前进的正确政治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引领大学生前行的正确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强调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并不是要把课讲成简单的政治宣传,而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根本目标。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引导学生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分析和思考问题,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认同,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打牢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政治高度

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政治思想、政治方向、政治道路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争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表率,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教学中要时刻体现高度政治自觉和自信,讲出政治高度,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和新时代的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政治性、理论性、思想性和亲和力,让大学生易于理解,愿意接受,使他们真正自觉地把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与党的事业发展壮大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思政教师在育人实践中发挥关键作用。

二、以理想信念为根基,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价值塑造

(一)准确把握思政课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要坚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系统阐述,讲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崇高价值,讲清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的道理,增强政治认同。通过系统讲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创新理论及时全面地融入思政课教学,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实效。

思政课内容建设,关系到思政课建设的成效。思政课堂要成为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阵地,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等一系列事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重大命题的科学道理开展教学。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让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强化道德人文修养和法律意识。同时,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大学生深刻感受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服务祖国和人民的本领。

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际形势,为学生讲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富实践经验和新时代的新目标和新任务,讲清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史和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和现实对比、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分析,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实践中。

(二)发挥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根本保障。要强化思政课教学的育人理念,积极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师要以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引领为核心,树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通过思政课教师的系统讲解,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光辉奋斗历程,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导,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思政课教师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坚持用学理支撑政治,以知识承载价值,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要持续推进育人理念、育人思路和育人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不断提升教学内容的知识含量和学术品位,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学理深度,精准把握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严谨的学术训练中坚定理想信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和熟悉的语言,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精准把握社会现实和学生所思所想,为学生释疑解惑,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和感染力。

(三)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关键核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思政课教师要强内功、多磨砺,讲出思政课教学应有的精彩。思政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力军,是关键中的关键,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练好教学基本功。只有思政课教师本人政治意识强,讲政治才有底气,讲道理才能透彻,讲信仰才能让学生信服。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历史和现实相结合,提升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开展教师培训和提升,通过高校思政课理论研修和实践研修、理论大讲堂等,打牢教师的理论功底,做到教学准备要充分、教学案例要精选、重点难点要突出、课堂讲授要精彩,努力打造高质量的思政课堂。坚持教师集体备课、交流研讨和教学竞赛等制度,以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等,讲好新时代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要强化教师的为人师表和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思政课教师要讲好思政课,首先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真情投入,始终保持家国情怀,对思政课教育教学执着追求,用正能量阐释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真谛。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做学生为学为人的表率,以实际行动赢得学生的真心尊重和喜爱。

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学生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课程的知识点,通过精准选择教学案例和真实故事,让学生愿意接受,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思政课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课后还要经常和学生谈心谈话或网上互动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思政课更有温度,使学生养成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好习惯。

三、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时代特色

(一)强化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常讲常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时融入课堂教学。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思政课内容体系,为学生讲好发展变化的新时代、新理论和新要求,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让新思想的时代伟力在学生的心中扎根。

要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思政课是触动学生心灵的课程,是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讲解的过程中,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从政治和学理的角度讲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髓要义,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同时,要讲清国际国内形势,讲清大学生的责任使命,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明辨是非能力。思政课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思政课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的新要求,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达到常讲常新的教学效果。

(二)大力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在教法上,以改革创新的行动自觉塑造思政课质量。守正创新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目标,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完善课程育人体系和教材体系,充分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探索专题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性教学,不断推进教学方式创新,创建思政课品牌,培养思政课教学名师,建设思政课名师团队,打造特色思政理论“金课”。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课堂辅助教学,将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教学,使课堂更活跃,内容更丰富,提高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和点头率。

要开展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运用和相互配合,注重启发式教育,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要学会讲故事,讲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故事,充分体现思政课的思想政治引导功能。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思政课教师要紧密联系专业课教师,思政课程要紧密联系课程思政,开展课程育人实践。要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以伟大建党精神鼓舞激励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于学生心中对现实问题的一些疑惑,要讲清楚讲透彻,让大学生在解决和应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实践中,强化对党的事业和党的理论的认同。

要不断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学思结合和知行统一,与学生开展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劳动精神、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积极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教学模式,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拟定教学专题。围绕“四史”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内容,持续开展校内外专家进思政课堂等活动。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科技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馆等进行实地调研,把生动的社会实践和党的光辉历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将课堂的讨论延伸至课外,使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和育人实效。

(三)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是时代育人的要求,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各门课程都要与思政课协同配合。通过课程协同方式共同助力时代新人的培养。每位教师都要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准备、教学考核等方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纳入一流课程建设和学科评估、教学成果奖励、职称评审等环节,推进课程与课程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协同育人效应。要发挥思政课的关键主导作用,形成以思政课为核心,其他所有课程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内容体系和育人体系,并落实到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

积极打造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特色和品牌,强化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开展思政课大奖赛、课程思政示范课等,建设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构建以思政课程为主导,覆盖所有课程,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推进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和协同共进。

通过深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育人实践的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把思政课打造成立德树人关键课程提供根本保障,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