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 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广成效

2022-10-30段彦敏王志雄马小路祁卓娅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2年5期
关键词:技术装备能效十三五

段彦敏, 王志雄, 马小路, 张 磊, 吴 怡, 祁卓娅, 侯 觉

(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会, 机械工业节能与资源利用中心, 北京 100825)

0 引言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机械制造业迅速发展,产业体系规模庞大、更加完整,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实现了大幅提升,部分行业实现了重大创新突破,绿色低碳转型取得积极进展,构建起了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节能技术装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技术工艺水平稳步提升,促进装备制造业向绿色低碳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各行业绿色发展。

工业装备作为工业领域的重点耗能单元, 在我国实施节约资源的国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统计:电机系统用电量约占全国用电量的64%,其中工业领域电机用电量约占工业用电量的75%[1],工业锅炉耗煤量占全国年耗煤量的18%左右[2],内燃机消耗石油约占我国石油总量的60%[3],不断提升工业装备能效水平,促进节能技术装备应用,是我国推进节能降碳的重要抓手之一。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也明确提出要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以电机、风机、泵、压缩机、变压器、换热器、工业锅炉等设备为重点,全面提升能效标准,建立以能效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广先进高效产品设备,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等行业推广节能技术设备,鼓励企业节能升级改造。因此,积极遴选和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淘汰落后的高能耗机电设备,提高高效节能技术装备的应用比例,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节能技术装备推广情况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节能技术装备的遴选、推广工作,持续推进节能技术设备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等政府有关部门发布了多个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 加快节能技术装备的推广普及。“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连续发布了1 批《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4 批《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和5 批《“能效之星”产品目录》,用以加快先进适用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引领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发布了2批《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节能部分)》,涉及煤炭、电力、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13 个行业,共556 项重点节能技术。 通过《目录》引导,支持重点行业改造升级,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科技部、工信部、自然资源部2020 年共同发布了《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 年)》,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4]。

节能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核心动力, 节能技术的应用推广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措施,各部委在“十三五”期间相继出台节能技术目录及配套政策, 加强了节能技术的推广落实, 为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绿色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2 《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目录》的遴选、推广情况

为了解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广成效, 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及《“能效之星”产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为例,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联系行业协会、 发放调研问卷及电话沟通等方式对十三五期间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广情况进行梳理分析, 开展了《目录》推广成效的评估工作。

《目录》中工业节能技术装备遴选范围广、覆盖面全、针对性强,每年根据行业反馈及调研情况,逐步扩大遴选范围, 保障所选技术装备符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节能减排市场的需求。 其中工业节能技术主要涵盖了流程工业节能改造、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节能(工业锅炉及窑炉、电机系统、变压器等)、能源信息化管控、工厂和园区能量系统优化(能源梯级利用、微电网、储能、保温、密封等)、可再生能源与余能利用、原燃料替代、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技术以及其他以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为特征的先进技术和工艺, 有针对性地选择处在产业化示范或准备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阶段的技术, 这些技术对政府支持推广需求强烈、政策实施的敏感度高;工业节能装备(产品)涵盖了电动机、压缩机、泵(阀)、风机、塑料机械、制冷设备、电焊机、交流接触器、变压器、工业锅炉、热处理设备、干燥设备、拖拉机等主要耗电、耗煤、耗油气设备行业,这些装备(产品)应用广泛、能耗总量大,且均有可执行的国家能效标准或行业能效标准,便于公平、公正评选;“能效之星”产品涵盖了工业锅炉、变压器、电动机、压缩机、泵(阀)、风机、塑料机械、电焊机等主要工业设备,这些产品均有可执行的国家能效标准, 是在达到一级能效指标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评选出来的。 “十三五”期间《目录》共发布工业节能技术装备1350 项, 其中工业节能技术223项,每项技术均编制了对应的应用指南与案例,详细描述了技术的适用范围、技术原理及工艺、技术特征及功能特性、典型工程应用案例;工业节能装备13 类1127 项(详见表1),详细介绍了产品的具体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实测能效指标及适用范围;《“能效之星”产品目录》共涉及工业装备8 类233 个规格型号(详见表2),介绍了产品的具体型号、实测能效指标及一级能效指标的对应情况。

表2 《“能效之星”产品目录》工业装备类产品分行业明细

《目录》发布后,工信部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宣传与推广工作,先后委托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组织开展了多场交流推广活动,包括“节能服务进企业”暨高效节能电机技术交流会、“节能服务进企业” 暨高效变压器技术交流会、“节能服务进企业”暨院士行等,同时各入围企业除了参与和政府结合的推广活动外, 还根据自身需求相继开展了产品发布会、大型展会等形式各样的推广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加快了高效节能技术装备产品推广应用,促进了节能技术装备产业迅速发展, 为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提供了指引,助力了企业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有效地推动了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

3 推广成效

3.1 促进节能装备产业发展

《目录》的发布与推广,推动了工业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 促进了节能装备制造业产学研用各单位的沟通交流,推进了材料研发、工艺设计、产品制造、工程应用等全产业链的创新发展。 据统计,2015~2019 年机械工业重点装备企业万元产值能耗由2015 年的0.0299tce 下降到0.0196tce,年平均下降率为8.6%;节能装备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实现了年均增长率18.9%。

《目录》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增加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些机械制造企业,在《目录》的影响下,积极调整发展方向,增加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使其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同时提升了产品的节能经济性,获得了市场的大量好评,促进了骨干企业加速成长。2016~2020 年入围《目录》的企业中,前后有37 家企业上市,其中A 股上市17 家,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材(天津)粉体技术装备有限公司等18 家企业获得工信部“单项冠军”称号,南通星球石墨设备有限公司等2 家企业获得工信部“小巨人”称号。

3.2 促进产品技术进步、能效水平提升

《目录》的发布,有效地激发了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积极性,促使生产企业不断地进行节能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生产,推动了工业节能装备的能效水平不断提升。 例如,入围《目录》 的电动机一级能效占比从2016 年的12.96%增长到2020 年的64.17%;变压器一级能效占比从2016年的34.14%增加到2020 年的64.15%; 工业锅炉一级能效占比从2016年的94.33%增长到2020 年的96.42%;压缩机一级能效占比从2016 年的93.60%增加到2020 年的100%,详见图1。

图1 《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产品中一级能效产品占比

3.3 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目录》的发布,促进生产企业不断生产和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引导用户选择能效与质量双优,环保安全与经济合理的技术装备,有力地推动了节能技术装备的市场占有量。

一方面,《目录》为大型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专业指南及指导,部分高耗能流程工业大型用户企业在节能技术改造的设备采购招标过程中,特别看重设备的节能经济性,对国家评定的节能技术装备(产品)实施支持政策,使得《目录》发布的节能技术装备(产品)会被优先采购使用,直接促进了节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如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地方子公司在设备采购的评标中规定对入围《目录》中的节能技术装备(产品)给予加分处理、上海某泵业公司的单级双吸清水离心泵被建龙钢铁、鞍钢集团等企业列入优先采购计划等。

另一方面,从与各企业的联系情况来看,《目录》发布后,通过宣传推广,入围《目录》的产品销售收入提升较快。 比如在电动机领域,江苏某电机公司2018 年1~8 月份节能电机销量为16545 万元,2018 年9 月入围《目录》,2019 年同期节能电机销量为21401 万元, 同比增长29.4%;在变压器领域,天津某变压器公司2019 年1~8 月份节能变压器销量为9577 万元,2019 年9 月入围 《目录》,2020 年同期节能变压器销量为11043 万元, 同比增长15.3%;在锅炉领域,哈尔滨某锅炉厂2019 年1~6 月份节能锅炉销量为2.09 亿元,2019 年入围 《目录》,2020年同期节能锅炉销量2.81 亿元,同比增长34.45%;在压缩机领域, 厦门某压缩机公司1~8 月份节能压缩机销量为3.7 亿元,2019 年入围《目录》,2020 年同期节能压缩机销量为4.8 亿元,同比增长29.7%。 从侧面证明了《目录》的发布有效地提升了节能装备的市场占有率。

3.4 推进“十三五”节能减排任务的顺利完成

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是推进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之一,推广量大面广的节能装备及广泛适用的节能改造技术可有效降低工业生产能耗指标,直接实现节约能源资源。相关数据显示,电动机能效只要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年节约用电260 亿千瓦时左右,折合节约标煤806 万t/a;从《目录》发布技术的节能潜力来看, 亦可实现节能量1000 万tce/a以上。 调研结果显示,应用在冶金行业节能技术改造的焦炉上升管荒煤气显热回收利用技术,2017年推广比例为1%,目前推广比例已达到50%,单个项目综合节能0.85 万tce/a,累计可实现节能211.4 万tce/a,减排CO2586 万t/a;应用在钢铁行业节能技术改造的煤气透平与电动机同轴驱动的高炉鼓风能量回收技术,2018 年推广比例为10%,目前推广比例达到30%,单个项目综合节能1.5 万tce/a,累计可实现节能150 万tce/a,减排CO2490 万t/a;应用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基于磁悬浮高速电机的离心风机综合节能技术,2017 年推广比例不到1%,目前推广比例已达到30%,单个项目综合节能830tce/a,累计可实现节能120 万tce/a,减排CO2333 万t/a; 在能源信息化管控领域广泛使用的炼化企业公用工程系统智能优化技术,2019 年初推广比例为5%,目前推广比例达到10%,单个项目综合节能1249tce/a,累计可实现节能15 万tce/a,减排CO241.59 万t/a[5-7]。

3.5 夯实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工作基础

《目录》 发布的节能技术装备为开展工业节能监察、工业节能诊断、 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评价及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评标提供了政策联动基础。《目录》公告的产品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及适用范围,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评价及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评标提供了评价依据; 同时也为节能监察、节能诊断工作提供了政策参考,在具体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方便参照判断被监察行业及诊断企业是否使用了节能技术装备, 在指导工业企业改造替代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方面,特别是为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机械、电气、电子、轻工、纺织等高耗能行业企业实施节能诊断及节能技术改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目录》的相继发布在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制修订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电动机、锅炉、电力变压器等终端用能设备能效标准的制修定,如《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等,其中电机能效标准指标已与国际最领先的标准指标接轨。 同时各入围企业也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制修订,促进了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体系的补充完善,例如,江苏大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YBX4 系列高效率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机座号63-355)等20 项国家标准制订。很多没有能效标准的行业,也在积极地制修定产品能效标准,积极响应节能技术装备遴选推广政策, 以期尽早加入推广应用的行列,如磁悬浮离心式压缩机行业、热处理设备行业等。

4 问题及建议

4.1 《目录》推广存在问题

在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目录》在遴选、推广等环节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技术产品征集的周期短,申报通知发放后留给各申报企业准备材料的时间短, 有些企业很难在短暂的时间里组织人员编写相关的申报材料, 最终由于缺乏充分准备材料的时间而不得已放弃了本次申报;宣传推广不足,一些企业对于节能设备的认知还存在偏差,《目录》的宣传推广需要进一步加强;缺乏后续政策支持,企业都希望国家能给予入围《目录》的产品一定的政策扶持,以鼓励企业节能技术投入的积极性,完善良好的市场环境;《目录》产品的监管还未落实,对入围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制造企业,应进行通报批评,同时也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以保证《目录》的权威性。

4.2 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扩大《目录》发布范围,开展常态化发布,建立常态化的网上申报、审核平台,扩大技术装备内容涵盖的范围,加强新型高耗能技术引导;二是延长《目录》征集的时间周期,确保企业在收到《目录》遴选通知之后,有足够的时间根据要求准备申报材料,使更多先进的节能技术产品被遴选出来;三是创新推广模式,安排《目录》在大型行业论坛上集中报道发布,结合《目录》集中力量开展宣传推广工作,组织媒体、网络平台开展宣传活动,邀请行业专家点评,激活节能技术装备推广的市场活力; 四是强化节能技术装备推广的政策扶持,加强与财政部门,地方工信部门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沟通合作,为入围《目录》的企业提供相关财税扶持及配套优惠政策,增加企业融资能力,扩大入围《目录》的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8];五是加强节能装备的评价监督管理机制, 对入围的技术产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确保产品持续满足评价要求,同时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根据情况取消其称号并进行通报处理。

5 结束语

本文以《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和《“能效之星”产品目录》为切入点对“十三五”期间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的推广成效进行分析,目前节能技术装备推广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分析过程中发现,节能技术装备推广工作仍存在技术产品征集时间周期短、宣传推广不足、缺乏后续政策支持、监管落实不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推动工业节能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促进节能装备产业快速发展,持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工业绿色转型升级,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猜你喜欢

技术装备能效十三五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高效电动机能效检测关键问题分析
2020年度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会在武汉召开
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处精准扶贫纪实
新一代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是建材行业“十四五”的发展目标和时代赋予的共同责任——在建材各产业新一代技术装备创新研发攻关汇报交流会上的讲话
“能效之星”产品目录(2018)
夯实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助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提升汽车CAN总线能效以增强燃油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