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三维数字城市建模研究

2022-10-27胡成玉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31期
关键词:纹理建模测量

邹 磊,曾 强,武 莹,胡成玉

(1.江西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江西九江 332000;2.江西建工第一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南昌 330000;3.江西金浔有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西九江 332000)

前言

现阶段,数字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对城市建模技术发展作出有益贡献。通过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能够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助力,提高政府与管理人员的服务、管理水平。研究指出,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在城市建模设计中,也能够最大程度节约资源,推动数字化技术朝向纵深领域发展,并发挥城市管理工作的内在价值,进而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便捷服务。作为新型测绘技术之一,倾斜航空摄影与正射影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正射影像仅能对地形、物体进行垂直拍摄,后者则有效弥补了正射影像的不足,可利用飞行器所布设传感器,对地形、物体进行多层次、多角度拍摄,从而获得更加完整的测绘影像。通过实践能够发现,该技术的优势可被归纳为四点,首先是该技术能够做到如实展示被测物体情况,其次是使单张影像测量的设想成为现实,再次是其可被用来采集建筑正面、侧面的纹理,最后是能够压缩测量所获得数据体积,确保测量数据能够被直接发布在互联网上[1-2]。

1 三维建模技术要点

1.1 采集数据

以实际需求为依据,设计测区航线,通过无人机、具有倾斜摄影功能的飞行器完成航摄,酌情调整摄影时间、影像数据。待外业飞行告一段落,利用现有软件转换数据格式,保证经过转换的数据,其内部包含POS 初始数据、曝光点参数和相机文件等。随后,解算POS 数据,得到精度符合要求的文件(文件格式为.sol),对解算所得到文件、phone ID 还有Event 参数进行融合,同时对相机进行检校,得到具有实际意义的外方位元素,确保基于外方位元素所建立模型与实际情况高度契合。

1.2 三维建模

1.2.1 自动匹配 获得建模所需数据后,利用管理模块提取有效数据,仔细检查影像质量,对影像光色进行均匀。随后,匹配同名点并提取APM 文件内容,通过提高定向精度的方式,降低建模难度,为模型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提供保证。

1.2.2 空三处理 该环节需要有关人员以工作需求为依据,调整摄影所用相机参数,将APM 文件导入软件,由软件对拍摄区域进行分析,明确每张相片所对应外方位元素,并自动生成相应的文件资料。

1.2.3 建立模型 第一步,采集建筑屋顶线,基于现有软件对屋顶做矢量处理。有关人员既可以选择软件内置屋顶类型,同时也可以对屋顶进行自定义,视情况选择房屋线并绘制建筑。第二步,以所导出DEM 模型为基础,有序开展实体建模等工作,利用软件所提供功能,计算建筑高度,并根据计算结果拉伸模型。第三步,由软件自行提取圈定区域纹理信息,确定高精度纹理,用该纹理覆盖白模[3]。通过实践所积累经验能够发现,该环节较易出现树木纹理、地面纹理覆盖建筑的情况,要想避免该问题发生,有关人员应先对已粘贴纹理的模型进行浏览,再对模型进行优化,保证所获得模型精度符合要求且纹理覆盖位置正确。

1.3 立体建模

要想对建筑结构进行立体测量,关键是要先分析建筑结构和外观,根据分析所掌握信息,对相机方位元素加以确定,保证经过检校的相机能够满足测量要求,再以共线方程为依据,判断建筑、影像间所存在几何关联。确定坐标后,借助3ds 软件对坐标系、具体坐标进行展示,达到重构几何体的目的,最后一步,结合几何体情况,调整工作方案,杜绝交互操作或类似问题发生。通过对某高级住宅数据进行转化能够发现,立体模型(如图1所示)的轮廓更加清晰,与传统模型相比,立体模型在展示网格图方面具有极为突出的优势,可降低有关人员掌握建筑、其他地面物体和影像间关系的难度,并使其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

图1 建筑三维模型

1.4 提高精度

1.4.1 平面精度 对影像数据进行研究期间,有关人员先要提炼出有效坐标,再用不同颜色区分测量所得到坐标、实际坐标。某项目计划利用多旋翼无人机完成倾斜摄影测量工作,无人机内置多个镜头模块,可将飞行高度控制在100 m,保证航向重叠度达到70%、旁向重叠度达到45%,同时摄影所获得相片的分辨率为0.02 m。受电池续航能力影响,需要飞行2 次才能获得完整图像,其中,首次飞行线路为4 条,第二次飞行线路改为6条。物体坐标见表1,对测试平面误差进行计算的公式如下

表1 物体测量偏差

通过计算可知,其侧、横坐标偏差均没有超过允许范围,由此可见,日后开展航测相关工作时,可对倾斜摄影测量加以运用。

1.4.2 DEM 精度 待航测工作告一段落,有关人员应尽快对DEM 参数进行检测,确定拍摄区域的最高点及误差。例如,某地测量所得到最高点高度是41.02 m,经过校正所得到高度是41.00 m,二者间存在一定误差,为确保该参数具备应有代表性,有关人员决定重新选择两个点并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分别是43.70 m、42.51 m,校正所得到的数据分别是43.70 m、42.52 m,误差在可控范围内。这表示将该技术用于三维建模可取得理想效果,利用现有软件对图像进行拼接,能够获得和实际情况基本相同的影像及相关数据。

1.4.3 改进方法 对三维建模进行试验期间有关人员发现,即使已经引入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但仍无法保证测试完全不存在误差,导致该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设备自身存在误差,加之在飞行过程中,地形、天气条件均会给设备造成影响,要想尽量减小误差,一方面要对设备精度进行提高,另一方面要深入分析航拍的模式与比例,灵活运用现有技术,对图像、影像信息进行快速且准确的提取,使基础测量等工作得到有序开展,为城市建设与发展助力[4]。

1.5 注意事项

利用该技术进行建模的关键,在于借助无人机、飞行器采集图像,基于现有软件对所采集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确保各项数据均能够得到充分利用[5]。校验操作期间,应重点关注布设信息情况,通过强化处理等方式,提高元素获取效率和准确性,降低日后绘制图纸等工作的难度。某县城便计划利用该技术建立城市三维模型,模型面积在12 km2左右,由于项目性质较为特殊,客户对设计实施情况、控制点和影像质量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在工作过程中,有关人员遇到了较多难题,但均结合自身经验对问题进行了解决。例如,前期收集照片信息时,受气候条件制约,少数照片的明度不理想,随后,有关人员对存在上述问题的照片所覆盖的范围进行了补拍,补拍期间重点关注照片明度、光线,保证补拍所得到照片清晰。再例如,导入模型的格式不符合要求,无法利用现有软件打开分块模型、分区模型,同时模型存在绝对坐标,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像控点位置不合理,需要更改像控点位置,并重新建立相应模型。

2 三维建模中倾斜摄影测量的应用方向

新时期,城市发展速度明显提升,不仅城市环境出现明显变化,既有建筑外观和风格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对城市进行规划期间,应坚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确保所制定规划具有实际意义,以往所使用图像编辑、人工摄影等方法,既不具备理想的针对性,又不具备较高的工作效率,现已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对倾斜摄影测量加以运用势在必行。此举一方面能够缩短获取信息的时间,另一方面可使物相集合关系得到直观展示,通过优化测量效果的方式,为城市规划、建设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在三维建模期间,该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虚拟漫游

利用倾斜摄影测量进行建模,可获得更加逼真且形象的三维模型,为工作人员掌握城市景观、既有建筑外观特征提供便利。此外,该技术的加入,还使城市虚拟漫游成为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可以选择开放三维模型,鼓励人们通过互联网浏览模型。相对于观看二维地图,浏览三维模型更有利于人们了解城市面貌,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使其对所观看到的信息产生深刻印象。

2.2 实施设计方案

实施设计方案的流程如下:第一步,确定对城市进行网络化管理的方案,将工业区、主城区作为分界线,对各个区域进行合理划分。第二步,以现场情况为依据,结合布点要求选择控制点,保证控制点所在位置对空视角良好,不存在阳光遮挡或类似问题,尽量缩小旁向重叠中心与控制点的距离,确保二者距离在3 cm 以内。其中,市级数据尺主要包括1:500、1:1000 还有1:2000 三种;数字线划图应采用矩形分幅,根据实际情况将分幅尺寸定位40×50 cm 或是50×50 cm;模型格网间距以2.5 m 为最佳;航空影像的地面分辨率应控制在0.2 m左右,遥感影像分辨率则需要视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分辨率均应处于0.5 m~30 m 之间。

2.3 建立三维景观模型

对数据进行提取时,应重点关注大比例数据图所提供信息,严格按照:高度→地面边界→地面高度这一顺序对建模所需数据信息进行获取,与此同时,通过DXF对所提取景观信息加以呈现。随后,酌情修改DXF 文件,将修改后文件写入数据库,确保文件内容和主机信息完全匹配,三维模型精度满足表2 的要求,并将文件转变成TAB 格式并存储在对应数据库内。待上述工作告一段落,便可对所建立模型进行全方位展示,确保模型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实现。

表2 三维模型精度(单位:m)

2.4 采集并粘贴不同纹理

2.4.1 选择纹理 要想使倾斜摄影测量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还应对建立可视模型需要用到的纹理引起重视,保证所建立模型与城市情况相符。建模前,先要对纹理进行选择,若不同影像所展示纹理夹角未超过90°,代表墙体影像满足可视化要求,相关判定依据见表3。

表3 选择纹理的依据

2.4.2 采集纹理 采集纹理需要有关人员利用数码相机拍摄物体纹理,将拍摄所得到照片转换成数字地形图,从而确定其平面坐标,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借助无人机等设备进行拍摄,这样做能够使拍摄角度更加自由、覆盖更加全面。获得照片后,灵活运用激光扫描、倾斜摄影等技术,对物体表面纹理加以确定。

2.4.3 粘贴纹理 粘贴纹理的步骤较为复杂,待采集纹理的工作告一段落,有关人员就应当着手进行建模,确保模型能够如实反映物体、建筑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粘贴纹理的方式,使物体得到形象且直观的展示,为日后数字化成图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在此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是以建筑面积、体积为依据,通过分块拍摄等方法,为照片内容所具有饱和度提供保证,使照片质量达到预期水平,二是结合实际地形,对建模理念加以确定,以建模理念为导向,选择后续工作所使用的软件,降低粘贴纹理的难度。

无论是在选择纹理、采集纹理还是粘贴纹理期间,均要对建模需求加以考虑,增强所使用技术的针对性,无缝衔接数据关联点,尽量缩小模型、实体建筑的差异,确保三维模型能够发挥出应有作用(见图2)。

图2 建筑模型成品

2.5 实验验证

建模的最后一步,便是通过实验验证模型有效性、科学性。实际工作中,应借助SWDC-5 获取相关数据,分别拍摄各条航带的照片,保证拍摄点和地面高度差在800 m 左右,避免出现照片覆盖不全面的情况。另外,考虑到不同城市的建筑布局、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区别,在圈定实验范围时,先要了解实际情况,例如,某地计划对中层建筑模型进行建立,保证模型能够准确反映中层建筑布局,为实现该目标,有关人员花费近5 h 建立了250个模型,建模速度和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3 结论

综上,研究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城市建模中的应用。基于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利用空间资源,多角度呈现城市面貌,对人们形象了解地理实际形态产生正面作用。综上对三维建模要点进行分析,明确数据采集、立体建模在建模技术应用中的价值,并且对虚拟漫游、线路景观与贴图纹理的关键点进行论述,通过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应用、使得建模速度明显提升,并且能够在数据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完成建模,为数字化城市建模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纹理建模测量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在经历中发现在探究中建模
思维建模在连续型随机变量中的应用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肺纹理增多是病吗?
童梦
TEXTURE ON TEXTURE质地上的纹理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消除凹凸纹理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