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中的生物监测技术分析

2022-10-27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31期
关键词:水体重金属污染物

丁 伟

(安徽晟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00)

引言

生物监测技术对环境监测具有助力作用,需要对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方法的有效性。环境中常常会存在污染现象,并且污染问题难以被发现,因而采用环境监测的方式,保证环境污染得到精准判断。污染物对环境及生物均具有影响,需要确保生物对污染物的指示作用,借助生物对污染物进行识别。

1 环境监测中的生物监测技术方法

环境监测是应对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需要注重监测技术的应用,发现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环境监测范围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等,重金属、有机物等均可对环境造成污染,使环境中带有一定的毒性,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以生物测试法为例,持续时间通常为7~14 d,若毒物毒性较低,则会延长测试时间,需要做好长期测试的准备,最长可持续2~3 个月。对环境污染进行分析时,需要明确具体的污染指标,结合生物手段展开监测,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镉含量不能超过47 mg/m3,铬含量不能超过30 mg/m3,铅含量不能超过800 mg/m3,汞含量不能超过33 mg/m3。由此可见,生物检测技术具有严格的指标,需要结合监测标准展开分析,确保生物监测技术能够发挥作用[1]。

2 环境监测中的生物监测技术应用

2.1 土壤监测

2.1.1 植物监测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需要对土壤的污染情况进行判断,将生物监测技术应用其中,对生物的受害情况进行判断。土壤监测可以运用指示植物,对环境中植物生长情况进行判断,一旦植物出现异常生长情况,则要考虑到土壤污染的影响。土壤对植物的根、茎、叶造成影响,应对植物的整体特征进行观察,与正常生长情况进行对比。如铜、镍、钴会抑制新根生长,使根系呈现为絮状,导致植物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引起植株矮小甚至枯死。通过指示植物可以确定土壤的特性污染情况,根据植物生长变化对污染进行判断,实现对土壤污染状况的分析。此外,农药残留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一旦农药残留超标,将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尤其是幼嫩组织部分,将会产生褐色焦斑或叶片脱落,使植物因土壤污染而受害。

2.1.2 动物监测 土壤监测过程中,可以将动物作为指示生物,对土壤的污染情况进行判断,实现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土壤监测需要对采样区域进行划分,每个样方大小为0.5 m,深度为45 cm,如图1 所示,将深度划分为5 个层次,分别为1~5 cm 层、5~15 cm 层、15~25 cm 层、25~35 cm 层、35~45 cm 层,对土壤空间区域进行明确划分。选择蚯蚓作为指示生物,对不同区域蚯蚓种类、数量等进行统计,分析蚯蚓的表征状况。对于处于污染土壤环境下的蚯蚓,其体征将会出现卷曲、僵硬、肿大等,甚至导致蚯蚓的体表存在损伤[2]。如DDT、有机氯化物等污染便会出现上述状况。除了土壤生物外,还可以采用其捕食者进行监测,如鸟类、昆虫等。通常情况下,成鸟将土壤生物喂食给幼鸟,通过对幼鸟血液、肝脏等进行分析,实现残留毒性的检验,进而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监测。

图1 土壤监测层次划分

2.1.3 微生物监测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可以采用微生物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实现土壤的毒性检验。卫生物监测过程中,将发光细菌作为检测指示生物,根据污染物状况确定对发光情况的影响,对污染物情况进行分析,确保微生物监测的映应用水平。微生物监测运用细菌对污染物的发光特性,具有较短的监测结果获取时间,可将时间缩短在3 h 左右,提高土壤污染物的监测效率。发光细菌需要进行培养,细菌以冻干粉形式存在,保存温度不能超过-20 ℃,防止对发光细菌的活性造成影响,使微生物监测能够发挥作用。土壤污染物检测过程在常温进行,通过复苏稀释液使发光细菌复苏,使其具有良好的发光活性,确保发光检测的效果。土壤监测过程中,需要对发光细菌的发光量进行检测,时间在20~30 min 之间,对发光情况进行精准识别。经过对监测结果的整理,不同浓度污染物监测结果见表1。对土壤中的HgCl2、K2Cr2O、C6H3OH 进行了监测,得到了对应的浓度和相对发光度,实现了对污染物浓度的精准检验。

表1 不同浓度污染物监测结果

2.2 水体监测

2.2.1 生态监测 生态监测可以运用生物指示法,提高对环境的监视作用,快速对环境状态形成反应,确定环境是否存在问题。知识生物在检测方法上具有针对性,并且指示生物的种类较多,便于对其进行培养,应用价值非常广泛。指示生物包括浮游生物、鱼类、微生物等,可以针对监测环境进行选材,选择适合作为监测的生物,提高环境监测的效率。对于存在污染的环境,生物的生存状态将会受到影响,引起生物发生数量、种类等变化,根据污染程度的不同,将会带来不同的变化。如地衣可以指示SO2的污染状况,含量不能超过80 mg/m3、颤蚓数量可以指示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等。需要注意的是,指示生物具有选择要求,需要具有足够的敏感性且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既要具有较为广泛的分布,又要对特定毒物或因子形成反应,确保污染物得到精准辨识[3]。

水体属于复杂的检测环境,为污染物提供了扩散途径,且水中生物流动性较大,使得污染的传播较为迅速。生态监测采用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等实现监测,需要注重生物领域技术的应用,确保生物监测取得良好成效,对水体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如藻类、底栖生物等,具有较强的耐污能力。一旦生物体内出现污染物,则说明水体污染较为严重,需要对水体环境质量进行治理。在水体环境中,生态特征容易发生变化,采用生态监测手段具有必要性,便于采取不同方式开展监测,并且指示生物的选择种类较多,对水体环境进行全方位检验。生态监测利用水体生物的生命周期特性,实现对水体异常情况的检验,有助于环境的常态化检测,及时发现水体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2.2.2 污染监测 水体环境中的污染物较多,包括重金属、无机阴离子、有机农药等,需要注重现行环境中污染的检测,提高对污染物质的辨识能力。以重金属为例,环境自身很难进行降解,将会引起重金属的长期存在,一旦被生物吸收,不仅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还会进入到食物链中,重金属污染问题将长期存在。重金属可以采用微生物进行检测,通过特定微生物对重金属进行识别,确保重金属的检验效率。水体环境监测应明确重金属的检测标准,具体标准见表2。若监测指标超过标准值,则说明水环境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微生物监测主要利用重金属基因的高通特性,通过高通qRCP 技术实现重金属的针对性检验。如利用重金属抗性基因芯片(MRG),可针对镉、铬、铅等多种重金属进行监测,3 h 内可监测出50 份样品,具有较高的重金属监测效率。

表2 水环境中重金属监测标准

2.2.3 群落监测 在环境因素影响下,生物群落将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通过群落变化的观测,可以对自然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评估,提高环境监测的效率。群落结构的影响较为广泛,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需要对不同的群落展开分析,严格把握群落的影响因素。生物群落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将上升到空间层面,需要注重群落空间层次的划分[4]。以森林群落为例,若土壤环境存在污染,将会影响到森林的整体空间生长,水平结构表现上为个体数量的减少,垂直结构上将会影响到长势,引起林木的矮小、枯叶等问题,导致林木无法顺利生长。因此,通过群落结构的监测可以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判断,需要做好生物群落的分析工作,保障环境监测控制的稳定性[5]。

水体环境中生物群落具有复杂性,通过生物群落确定污染情况,对水体环境质量进行严格观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是确定水体污染情况的重要形式,如图2 所示,采用了8 个采样点进行监测,若浮游生物的数量则多,则说明该区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污染,需要做好污染问题的监测工作,对浮游生物数量进行统计。

图2 浮游生物群落结构

水体群落监测通常选择浮游生物,如藻类、原生动物等,生物群落的选择较为广泛,便于对污染的影响情况展开分析。生物群落监测采用网格计数的方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 为浮游生物数量(个/L),C 为计数的生物个数(个);V1为1L 水浓缩成的样品水量;V2为计数的样品水量。通过上述公式,可确定生物群落的分布情况,对受到污染的群落进行检验。水体污染将会导致群集的迅速消失,影响水体环境中种群的正常存活,需要对种群的存活数进行对比。种群消失速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V 为消失速度(种/d);S 为消失种数(种);T 为间隔天数(d)。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水体环境对群落消亡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污染物的影响特征及范围,由群落方面判断水体环境的质量。

2.2.4 抗原监测 抗原监测利用生物免疫原理,针对抗原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识别,使污染物得到及时发现。酶免疫检测主要利用酶的催化反应,将抗体固定在塑料板上,根据免疫特征检验污染情况,提高监测方法的有效性。利用微生物的抗原机制,可以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收,将特定的污染物质吸收到微生物体内,实现对污染物的精准监测。微生物的构造较为简单,采取细胞层面的培养方式,培养出适宜的抗原检测酶,提高对污染物的识别作用。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将会引发生物代谢紊乱,使生物体内带有一定的毒素,结合发光细菌培养方式,可以使感染毒素的微生物发光,便于对抗原进行监测,并且对污染物的代谢情况进行了解,保障水环境监测具有良好的免疫特征。

2.3 大气监测

2.3.1 植物监测 大气属于环境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常见污染成分进行分析,借助植物来确定大气污染情况,对空气质量进行一定程度的判断。在大气环境中,植物与空气直接接触,可以通过植物来监测污染。通常情况下,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下的植物叶片将会处于发黄状态,如水杉、地衣等,对空气污染物较为敏感,将会出现生长异常状况。而且,通过植物表征变化可对污染物进行识别,如大蒜受到氟化物影响后,叶片尾处会呈现尖形,颜色变为红褐色,同时伴有斑点。在大气环境中,植物监测的取材较为广泛,可寻找具有针对性的指示生物,根据生物的现状进行监测,确保植物监测法得到有效运用。植物对颗粒物具有吸附作用,将会附着在植物的表面,通过植物表面监测可判断空气中颗粒物情况,对颗粒物污染具有辅助检测效果。

2.3.2 浓度检测 如图3 所示,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种类众多,如SO2、NO2、CO 等,采用生物技术可将污染物质沉降下来,实现对污染物总量的监测,确定污染物的浓度状况。例如:采用海藻酸钠包埋固定微生物,可以形成SO2固定床,增强对SO2的吸收作用,借助生物手段固化污染物。浓度监测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将污染物固化下来,同时实现对污染物的检测,防止污染物对空气造成持续污染。

图3 大气环境中污染物含量

浓度计算采用质量-体积浓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 为浓度值(mg/m3);C 为以ppm 表示的浓度值;M为分子量。污染物浓度具有限定值的要求,通过浓度监测对污染浓度进行判断,由浓度限值作为污染程序的界定条件。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制见表3,浓度限制分为一级和二级两个限制条件,以SO2浓度为例,若X(SO2)≤20 μg/m3,则符合一级浓度限值条件;若20<X(SO2)≤60 μg/m3,则符合二级浓度限值条件;X(SO2)>60 μg/m3,则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

表3 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

3 结论

综上所述,生物监测技术对环境具有监测作用,需要合理对技术进行使用,提高对环境的监测质量。生物监测包括表征、群落等,实现对污染物质的有效监测,确定污染物的具体成分。生物监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小,监测费用方面要低一些,属于环境监测中的常用方法,对环境的质量进行控制。环境污染作用范围包括土壤、水体、空气,需要确保环境监测的精准性。

猜你喜欢

水体重金属污染物
沉淀/吸附法在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鱼头中重金属含量真的很高?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吃蘑菇不会重金属中毒
空气污染物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