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藏对米蛾卵繁育广赤眼蜂的影响

2022-10-26林思诚冼子耀卜蜜源

湖南林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赤眼蜂历期羽化

林思诚,王 祥,冼子耀,卜蜜源

(茂名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茂名 525000)

黄野螟(Heortiavitessoides)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一种以幼虫取食土沉香树叶的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省份[1-2],在我国土沉香种植区普遍发生,茂名地区1年发生8代[3],被害株率一般可达30%[2],影响树木健康生长,严重时吃光树叶,啃食树干及枝条皮层[3],导致沉香树木死亡,影响土沉香树体结香,经济损失巨大。目前,林间主要使用喷洒化学药剂灭杀幼虫的方法减少黄野螟的危害,但存在操作不便、工作量大、增加害虫抗药性、降低天敌种群、环境安全和产品药残超标等问题,不能满足沉香产业绿色安全发展需求。研究人员围绕植物提取物、生防菌、生物制剂、天敌、性信息素、杀虫灯和蜜源植物诱杀等进行了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黄野螟的研究,但尚未进行大面积田间应用。

广赤眼蜂(Trichogrammaevanescens)是黄野螟的自然天敌之一[4]。作为一种可以寄生多种鳞翅目昆虫卵的优良天敌,在田间试验及大面积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温度对赤眼蜂生长发育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掌握合适的温度对大量繁殖利用赤眼蜂尤为重要。广赤眼蜂(菜白蝶型)的适温范围为22~30 ℃,最适温度为24 ℃,发育起点温度为11.41 ℃,有效积温为129.76日度[5]。连梅力等[6]研究了温湿度对广赤眼蜂的影响,在35 ℃条件下羽化出蜂率为3.33%~4.32%,在15~32 ℃条件下羽化出蜂率为80%以上;相对湿度在45%以上时,羽化出蜂率为80%以上,相对湿度在33%~45%之间,羽化出蜂率为50%左右,相对湿度在23%时,羽化出蜂率为27.14%。蔡宁华等[7]试验得出,在温度30 ℃,相对湿度70%组合下雌蜂日产卵量最高、r值最大,说明广赤眼蜂在高温及较大湿度条件下繁殖能力强。

在赤眼蜂大量繁殖及应用过程中,为了延长替代寄主卵和赤眼蜂产品的保质期、累积蜂量和调控放蜂时间[8-9],主要有低温冷藏替代寄主卵和滞育两种技术措施[10]。但替代寄主卵冷藏超过30 d后羽化率降低,畸形蜂增加,赤眼蜂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1]。广东省昆虫所(1982—1983)以广赤眼蜂寄生经液氮长期冷冻过的米蛾卵,寄生率高达42.08%[12]。朱涤芳等[13]对广赤眼蜂滞育及贮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 ℃恒温或11~23 ℃变温处理,可诱导广赤眼蜂滞育,在15~23 ℃下的滞育率为71.67%,在11~23 ℃下的滞育率为92.16%;在末龄幼虫前进行滞育的广赤眼蜂贮存4~5个月羽化率最高,贮存10个月仍有一半左右的蜂能羽化,且发育正常。张俊杰等[10]报道,低温是引起赤眼蜂滞育的最主要因素,光周期是诱导赤眼蜂滞育的另一重要因素,母代效应、寄主、诱导时期等也影响赤眼蜂滞育。广东省昆虫研究所[14-15]对长期储存赤眼蜂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保存方法不当,常引起赤眼蜂的生存生活能力下降,影响繁蜂质量、繁蜂速度和田间应用效果。结合生产应用需要,笔者试验研究了米蛾卵和广赤眼蜂在不同温度下及冷藏天数后的发育情况,以期延长米蛾卵及广赤眼蜂产品的保质期,为大量繁育和利用广赤眼蜂防治黄野螟提供重要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米蛾卵和广赤眼蜂来源于本单位繁殖。仪器设备为上海百典仪器设备有限公司PR X-450B智能人工气候箱、上海博讯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SW-CJ-1FD净化工作台、成都励扬精密机电有限公司LY-WN-YC600昆虫超清显微系统(像素207万)。

1.2 试验方法

1.2.1 米蛾卵灭活 将未灭活的1日龄米蛾卵单层平铺在培养皿(直径9 cm)中,置于净化工作台,单支30 W紫外灯距卵20 cm,照射45 min后,米蛾卵灭活率100%。

1.2.2 卵卡制作 用80 g·m-2的A4打印纸打印出卵卡底板(长4 cm×宽2 cm),将剪下的双面胶纸(长1.0 cm×宽0.5 cm)粘在底板某一面的正中央位置。然后揭开双面胶纸上的离型纸,再用镊子夹住底板,将米蛾卵均匀撒满在双面胶纸上,敲击镊子震落掉多余的米蛾卵,即制成载卵量约300粒·张-1的卵卡。

1.2.3 蜂卡制作 将灭活的米蛾卵制作的卵卡放入有近千头广赤眼蜂的指形管(直径2.8 cm×12.0 cm)中进行接蜂,24 h后取出,蜂卡制作完毕。

1.2.4 筛选保存米蛾卵和广赤眼蜂的适宜温度 将单张用未灭活的1日龄米蛾卵制成的卵卡放入塑料指形管(直径2.8 cm×12.0 cm),置于相对湿度为75%,温度分别为25 ℃(CK)的养虫室和10 ℃、7 ℃、5 ℃的智能人工气候箱中,光周期L//D=16 h//8 h。每处理3个重复。在昆虫超清显微系统下,每天观察一次卵卡孵出幼虫情况,连续观察7 d。将蜂卡在25 ℃养虫室培育4 d后,再将单张蜂卡放入塑料指形管(直径2.8 cm×12.0 cm),置于相对湿度为75%,温度分别为25 ℃(CK)的养虫室和10 ℃、7 ℃、5 ℃的智能人工气候箱中,光周期L//D=16 h//8h。每处理3个重复。在昆虫超清显微系统下,每天观察一次蜂卡羽化出蜂情况,连续观察7 d。

1.2.5 冷藏天数对广赤眼蜂羽化的影响 将蜂卡在25 ℃养虫室培育4日后,再将单张蜂卡放入塑料指形管(直径2.8 cm×12.0 cm),置于适宜温度和相对湿度为75%的智能人工气候箱中冷藏,光周期L//D=16 h//8 h。冷藏时间分别为0(CK)、7 d、14 d、21 d、28 d。每处理3个重复。冷藏后将蜂卡放置在25 ℃相对湿度为75%的养虫室,在昆虫超清显微系统下,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7 d,记录羽化历期、羽化率、雌雄性比、发育状况等。

1.2.6 不同冷藏天数后的米蛾卵对广赤眼蜂羽化的影响 将单张用灭活的1日龄米蛾卵制成的卵卡放入塑料指形管(直径2.8 cm×12.0 cm),置于适宜温度和75%RH的培养箱中冷藏,光周期L//D=16 h//8 h。冷藏时间分别为0(CK)、7d、14 d、21 d、28 d。每处理3个重复。冷藏后将卵卡接蜂24 h后,置于25 ℃相对湿度为75%的养虫室,光周期L//D=16 h//8 h。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7 d,记录蜂卡的羽化历期、羽化率、雌雄性比、发育状况等。

1.3 数据分析

用Excel 2007软件和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存米蛾卵和广赤眼蜂的适宜温度

试验观察不同冷藏温度下米蛾卵孵化和广赤眼蜂羽化的情况,结果显示:在5 ℃条件下冷藏7 d,未见有米蛾卵孵出幼虫,未见有广赤眼蜂羽化出蜂;7 d后置于25 ℃条件下,未见有米蛾卵孵出幼虫,未见有广赤眼蜂羽化出蜂。在10 ℃条件下冷藏7 d,有米蛾卵孵出幼虫,有广赤眼蜂羽化出蜂。在7 ℃条件下冷藏7 d,未见有米蛾卵孵出幼虫,未见有广赤眼蜂羽化出蜂;7 d后置于25 ℃条件下,有米蛾卵孵出幼虫,有广赤眼蜂羽化出蜂。因此,7 ℃是可以保存米蛾卵和广赤眼蜂一段时间并使其具有一定发育能力的适宜温度。

2.2 冷藏天数对广赤眼蜂羽化的影响

不同冷藏天数后广赤眼蜂羽化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各处理与CK相比,在羽化历期方面无显著差异;在羽化率方面冷藏7 d无显著差异,冷藏14 d、21 d和28 d有显著差异,且呈不断下降趋势;在雌雄性比方面有显著差异,且呈不断增加趋势;在发育状况方面都是健康的。

表1 不同冷藏天数后广赤眼蜂羽化情况Tab.1 EmergenceofTrichogrammaevanescensafterdif-ferentcoldstoragedays冷藏天数/d羽化历期/d羽化率/%雌雄性比发育健康0(CK)10.0±0.00a89.07±2.63a1.9±0.26a是710.0±0.00a90.36±1.46a3.4±0.34b是1411.0±0.00a81.17±4.33b4.3±0.45b是2111.0±0.00a59.48±2.40c6.8±0.45c是2811.0±0.00a33.86±1.49d9.0±1.10d是 注:每24h观察一次广赤眼蜂发育情况,按四舍五入法统计羽化历期;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 =0.05)。下同。

2.3 冷藏天数对米蛾卵繁育广赤眼蜂的影响

不同冷藏天数后的米蛾卵繁育的广赤眼蜂羽化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各处理与CK相比,在羽化历期方面无显著差异;在羽化率方面,冷藏7d无显著差异,冷藏14 d、21 d和28 d有显著差异,且呈不断下降趋势;在雌雄性比方面,冷藏7d、14 d、21 d无显著差异,冷藏28d有显著差异,且呈增加趋势;在发育状况方面都是健康。

表2 不同冷藏天数后的米蛾卵繁育的广赤眼蜂羽化情况Tab.2 EmergenceofTrichogrammaevanescensbredbyCorcyracephalonicaeggsafterdifferentcoldstor-agedays冷藏天数/d羽化历期/d羽化率/%雌雄性比发育健康0(CK)10.0±0.00a87.58±2.03a3.3±0.33a是710.0±0.00a85.43±2.93ab3.2±0.41a是1411.0±0.00a82.40±2.49b3.7±1.02a是2111.0±0.00a52.64±3.25c3.4±0.57a是2811.0±0.00a43.08±4.67d5.5±0.57b是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7 ℃是保存米蛾卵和广赤眼蜂的适宜温度。与朱涤芳等[13]的15 ℃恒温可诱导广赤眼蜂滞育的研究结果有较大差异,可能原因是选择开始冷藏的广赤眼蜂的发育阶段不同,本试验研究是预蛹期,后者是末龄幼虫期。

广赤眼蜂在7 ℃条件下冷藏后,其羽化率与CK(89.07%)相比,冷藏7 d、14 d、21 d和28d的羽化率分别为90.36%、81.17%、59.48%和33.86%,呈现出随着冷藏时间增加,羽化率越来越低的趋势。而羽化历期和发育状况无显著影响,雌雄性比影响显著。

米蛾卵在7 ℃条件下冷藏后,繁育的广赤眼蜂的羽化率与CK(87.58%)相比,冷藏7 d、14 d、21 d和28 d的羽化率分别为85.43%、82.40%、52.64%和43.08%,呈现出随着冷藏时间增加,羽化率越来越低的趋势。而羽化历期和发育状况无显著影响,雌雄性比影响显著。

我们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繁蜂、放蜂防治应用、保种等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冷藏天数,以保证广赤眼蜂有适当的羽化率和健康种群。关于冷藏其他发育期的广赤眼蜂的繁育情况,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赤眼蜂历期羽化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13个新选水稻不育系播始历期配合力分析
宜昌市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观察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湖南省2016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棉铃虫发育历期的地理变异
阜蒙县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总结
茶尺蠖的饲养温度和发育历期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