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号教学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2022-10-25

大连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长号艺术专业

矫 健

(沈阳音乐学院 管弦系,辽宁 沈阳 110014)

长号作为音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长号教学作为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承担着学校美育的重要功能。

近代蔡元培称:“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1]追求理论知识与艺术情感的融合。而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到今天,其所承载的美育功能,已经远远超越艺术技艺领域的艺术知识讲解和演奏技能传授,它还包含了艺术精神层面的思维塑造、情感强化和精神引导。

高校长号教学具备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代表着我国长号教学的最高水平。知名音乐学院的长号教学更是长号发展的前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长号艺术事业发展的方向。这也是长号教学自身的魅力所在。

一、发展历程

高校长号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回顾70年的长号教学历史,不难发现,长号教学在不断的改革、发展、创新中,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多所音乐高等院校的建立,为高校长号教学提供了可能。据不完全统计,仅1949年至1966年的17年间,我国就相继组建了近50所音乐类高等院校,设置相关音乐系、音乐科。其中包括8所音乐学院、19所师范大学音乐系、11所独立艺术学院以及7所综合类高校的音乐系。详见表1。

表1 1949~1966年间我国音乐院校/系/科成立统计表

续表

20世纪50年代,高校长号教学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我国8所音乐学院中,除中国音乐学院尚未成立外,其他7所音乐学院都已经开设了管弦系,并设有小号、圆号等相关专业,开展专业教学。但是,管弦系中的长号专业却因缺乏师资、教材而处于弱势地位,迟迟得不到发展。中央音乐学院是当时师资最完备的,但学校也只是开设了长号专业,并没有专业长号教师,其管弦系的长号教师也只能由小号专业教授夏之秋先生兼任。师资的匮乏程度,不言而喻。更艰难的是,当时的长号教学既没有专业教材,也没有教学大纲,更别提教学体系,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可以说,长号专业教学举步维艰。

20世纪60年代,长号专业的学科建制基本建立。1960年10月至1961年10月期间,原东德著名长号演奏家、教育家阿鲁依斯·弗兰兹·班姆布拉(Alois Franz Bambula)教授受邀来华执教,在中央音乐学院讲授长号、大号课程。班姆布拉教授的到来,无疑是我国长号教学的一大幸事。他不仅为师生提供珍贵的长号乐谱资料,而且详细讲解长号的基本练习技法和演奏技巧,还排练了多首经典长号音乐作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为我国长号教学带来了系统的长号教学体系和科学的教学理念。当时一共精心选拔了14位长号专业师生,跟着班姆布拉教授学习进修。在班姆布拉教授来华执教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为我国培养出了数位铜管独奏的优秀学生,其中当然也有优秀长号专业学生。此后,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长号教师成长起来,在继承班姆布拉教授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长号教学,进行人才培养实践。高校长号教学逐渐步入正轨并形成专业教学体系,学科建制也基本建立起来。班姆布拉教授的到来,使我国高校长号教学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起步,对我国高校长号教育事业、铜管教育事业乃至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意义重大。

“文化大革命”前后,高校音乐教育长号教学曲折前行。1971年,长号教学停滞了几年后,中央音乐学院长号专业重新开始招生,高校长号教学得以延续。不过,这个时期的长号教学,专业教师依然紧缺。从全国范围看,长号教学师资分布不均且相对集中,绝大多数多分布于北京、上海、沈阳、武汉和西安等城市。由于长号师资紧缺、教学资源匮乏,其他地区的长号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展都不理想。加之当时学习长号的学生数量不多,高校长号教学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尽管在艰难的条件下,一些高校也没有放弃对长号教学的坚持,在发展中及时反思,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改革开放后,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新的教育政策的出台、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都给长号教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伴随着开放政策而日益增多的国际交流,为我国高校长号教学引进了大批教师。国际知名长号专家纷纷来华,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也学成回国,都使我国这一时期的长号师资日渐完备。其中,当以中央音乐学院和沈阳音乐学院最为典型,仅八十年代就有多位国际长号教授前来讲学,包括美国长号专家、印第安纳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吉斯·布朗(Keith Brown)先生,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音乐学院的艾文·瓦格纳(Evan Wagner)教授,德国长号专家阿明·罗辛(Amin Rosin)教授等[2]。这些国际知名长号专家的先进教学理念、严谨扎实的教学态度,无不开阔了我国高校长号教学的思路,拓宽了长号教学的国际视野,为我国长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师资力量的雄厚,也使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长号专业学习深造,这都助推着我国长号事业的不断发展。

20世纪以来,我国高校长号教学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专业长号教学,独立艺术学院的长号教学更加规范,综合性大学的长号教学日趋合理,各层次的长号人才培养也都步入正轨。即便是那些少数没有开设专业长号教学的院校,也将长号知识渗透到通识音乐教育中进行讲授。学科设立日趋科学,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本硕博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数量稳步增加。一批又一批专业长号人才走向了教学岗位,充实了长号教育的师资力量。以教学促进人才培养,用人才培养反哺教学,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二、基本现状

我国从90年代就开始倡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艺术教育、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关键。高校长号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一环,一直都是我国高校管弦系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着长号教学的最高水平。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予了长号教学足够的重视,其成绩有目共睹。

当然,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也会存在一些挑战,出现不可避免的曲折。当前国际多元化的文化环境、新时代的文化背景,都让高校长号教学面临新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长号教学适应多元文化环境,在保有自我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正如上文所说,当前各高校长号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整体教学状况也越来越趋近于现阶段高校教育发展的需求。只有更加全面地了解高校长号教学的现状,系统分析其发展优势,深度剖析存在的具体问题,才能继续发扬高校长号教学的优势,真正实现在探索中前进、在变革中发展。

(一)长号教学的不足之处

应试教育确实有其积极的引导作用,发挥着良好的评价功能。但不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也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教学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过多地注重考试内容而轻视教学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使艺术教育本应具有的文化意义大打折扣。体现在长号教学上就是,往往过多地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略艺术素养的提升。长号专业的考试重点往往就被视为长号教学的重点;考试的难点,往往也被当作教学的难点。而且,长号教学内容大都长期停留在演奏技巧和演奏方法上,通过反复训练使吹奏者掌握娴熟的演奏技巧[3],很少涉及背后的文化内涵,也就缺乏相应的民族文化特色。值得注意的是,长号专业的学生也大都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学习长号是为了完成作业,为了撰写论文,为了争取更好的考试成绩。这种现象一度较为普遍。学生对长号教学内容的不重视,使其音乐素养得不到提升,审美能力得不到锻炼。显而易见,不被重视的长号教学也就得不到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在创新方面还有待提升。教学模式主要是指课堂授课方法,包括知识的讲解、内容的呈现等,是长号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情感模式、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4]。长号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一部分,其教学模式也是一样。从目前我国高校的长号教学来看,授课方式虽然越来越多样,但是对传统音乐教育体系仍较为依赖。绝大多数长号教学还是以教师口头讲解这一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口头讲解只是进行简单的知识陈述,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挖掘,缺乏对学生原创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国内高校尚且没有可供参考的统一标准教材,各学校只能根据教学传统自行决定教学参考资料,这容易造成教学资源不均衡,教学内容不统一,教学质量因校、因人而异。在这种情况下,长号教学容易停留在长号技法的训练与作品的简单涉猎,更高层面的美育培养得不到保障。当然,长号教学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同样需要注重学生个性风格的培养,这就需要长号教师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还要增加演出实践,养成良好的舞台风格,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的引导。把这些措施综合起来,运用到长号的实际教学中,才有可能更好地发展长号教育。

(二)长号教学的创新实践

教学内容是整个长号教学的核心,应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这方面,国内很多高校一直在探索,并且取得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侯俊侠带领其团队撰写了《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管弦乐器系列教程》,该书于2009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因广受好评而于2020年进行了第一次增订,出版了《经典中国—管弦乐器中国作品专辑》,将内容扩展至20张CD,作为该教程的配套教学资料。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管弦乐器系列教程》第一版共收录16册(含CD),至《经典中国—管弦乐器中国作品专辑》出版时,已经将内容扩展至20张CD,分别收录有不同管弦乐器种类的详细教程和近百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中国器乐作品。在学界广受好评,并陆续被很多高校用作长号专业教学教材。该教材很好地诠释了长号教学的继承与创新,为长号教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好的示范。

教程中,西洋乐器长号与中国风格音乐作品相结合,这是传统教材容易忽略的地方。民乐作品不乏长号演绎的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像蒙古族的《蒙古幻想曲》《嘎达梅林》《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牧歌》,以及维吾尔族的《帕米尔在欢唱》等都是典型例证[5]。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为例,作曲家巧妙地利用长号宽广的音域和低沉饱满的音色,来模仿马头琴这一蒙古族传统乐器;采用长号的滑音演奏技法,放慢节奏去演绎自由、舒缓的马头琴声效,详见谱例1。辽阔的草原、豪迈奔放的蒙古族人民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将西洋乐器与中国风格音乐作品结合最为典型的当属我国经典京剧曲目《击鼓骂曹》,将我国国粹京剧的传统唱段与西洋乐器完美结合。这是西洋铜管乐器长号在我国戏曲演绎中的首次运用,开创了长号诠释京剧唱段的先河,填补了以西洋管弦乐器演奏经典中国风格作品的空白。

例2中显示的是教程中改编自《三国演义》的京剧传统剧目《击鼓骂曹》,演绎的是祢衡在宴会上裸衣击鼓骂曹操的情景。长号演奏该京剧唱段,对演奏者的综合素养是极大的考验。需要演奏者根据歌词内容体会剧情。以第453-505小节为例,长号演奏者一人分饰两角,既是演奏者,也是表演者。作为演奏者,吹奏时需要使用长号音色来模仿京剧唱腔,展示京剧韵味,把民族器乐演奏理念运用到长号演奏中。作为表演者,需要身着邋遢的戏服,扮演剧中的人物,模仿其动作、神韵。这就需要了解相关戏曲专业知识,需要熟知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需要体会舞台京剧唱段表演,才能更好地用西洋管弦乐器完美演绎独特韵味的民族音乐作品,是长号教学中非常典型的案例。

这些民族音乐作品中加入长号的精彩演奏,堪称长号教学的教材典范,有利于民族特色化长号教学的发展。对长号教学乃至我国长号教育事业都大有裨益。

三、对策分析

为了更好地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在吸收原有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目前的长号教学,建议结合国家最新的教育政策,从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师资队伍、优化课程设置、促进艺术学科创新四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首先,推进长号教学评价体系改革。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对长号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调节作用,发挥鉴定、监督的功能。针对当前的长号教学现状,很多高校已经做了改进,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如果将以长号为代表的音乐素养课程纳入高校学业要求,加进高校大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就会进一步推进高校长号教学改革。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既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又强调实践表演能力的培养,还追求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培养高层次全能型的高校长号人才。真正将艺术教育与智力教育相统一,与素质教育相协调,改变传统应试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定期开展师资培训,鼓励长号教师进行专业研修,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美学修养。开展教师教学活动,如举行讲课大赛,开办美育讲座,开展校际、国际美学论坛交流等,开阔长号教师的专业视野,加强交流沟通。增强长号教师的美学意识,倡导教师把文化知识、审美意识渗透到日常长号教学中。优化长号教师知识结构,增强科研能力,启发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养。提升教师文化素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艺术教育宣传,将长号知识嵌入学校官方网站,进行长号名曲校园广播等。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需要教师不断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增加长号专业课程设置,完善长号教学内容。对长号专业的学生,增设相关文化课程,精选长号教学教材,丰富长号的教学资源。将长号教学内容拓展到更大的音乐领域,吸收借鉴相关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的知识,在更广阔的文化范畴开展长号教学,开拓音乐与科技、历史、人文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长号不仅仅是一种乐器、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更是文化的载体。创新长号教学模式,提升长号教学质量。坚持开放性原则,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进行多元文化教学,加强学生对多学科的融会贯通;同时在保有国际视野的基础上,构建独具民族特色的长号课程体系,突显中华美育精神,提升长号教学的美育价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长号专业的实践训练。加强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6]。

第四,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艺术学科创新。我国新时代的教育政策要求,促进高校艺术学科创新发展,构建多元化、特色化、高水平的艺术学科专业体系。学生是长号教学的受众主体,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长号教学环节做到毫不松懈地训练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全力培养学生崇高的艺术美学素养,灵活塑造学生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力。通过作品欣赏、艺术表演、舞台实践、音乐创作等教学环节,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长号教学的创新,促进艺术学科的创新。

综上所述,长号教学有美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教化价值。美学价值体现在其对美学意识、美学素养的关注。艺术价值在于其对艺术视野、艺术素养的把握。教化价值在于其对思维塑造、情感表达的影响。高校长号教育旨在训练学生娴熟的演奏技巧,练就扎实的专业功底,养成深厚的文化素养。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在继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使其具备丰富的艺术创作力。

长号教学可以温润心灵,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长号教育的作用,在于通过长号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升美学鉴赏能力,增强美学创造力,传递正确的美学观念。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构建科学、规范、完善的长号教学体系,强化长号教育的功能,这本身就是对长号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也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长号艺术专业
解析长号的表演方法及情感表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你好,长号
部分专业介绍
鉴赏
纸的艺术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长号号嘴的练习方法与演奏中的应用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