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灯盏细辛联合依帕司他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2-10-25邵颖牛荣玺刘煚明周莹江西省都昌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西都昌3326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10期
关键词:灯盏传导下肢

邵颖,牛荣玺,刘煚明,周莹(江西省都昌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西 都昌 332600)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以血糖异常升高、脂质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持续高血糖会导致神经损伤,致使疼痛及温度等感觉敏感性减退,出现交感神经障碍,故及时治疗对缓解患者病情至关重要[1]。灯盏细辛为菊科中草药,可发挥活血通络、消炎止痛的功效,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行性已在诸多研究中被证实,而依帕司他属于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中应用前景较好,但临床上鲜有关于两者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报道[2]。基于此本次研究探讨灯盏细辛联合依帕司他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1~73(57.25±4.17)岁;糖尿病病程2~14(6.17±1.27)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6(3.14±0.67)年。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3~71(57.33±4.25)岁;糖尿病病程3~15(6.23±1.31)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5(3.17±0.6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相关诊断符合[3];(2)18~85岁。排除标准:(1)患者对本次所用研究药物过敏或伴有全身性感染;(2)存在免疫系统缺陷或严重心肝肾疾病;(3)伴有传染性疾病;(4)意识混乱或精神障碍而导致患者无法配合本次研究进行。

1.3 方法 (1)基础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糖尿病常规治疗,通过药物、运动、饮食等将血糖控制在达标水平。(2)对照组:给予40 ml灯盏细辛(云南生物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1569)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持续3周。(3)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依帕司他(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12),50mg/次,1次/d,持续治疗3周。

1.4 临床观察指标 (1)于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采用Aloka 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进行检查,计算平均血流速度(TAMEAN)、血流量(FV)、踝肱指数(ABI)。(3)使用全功能肌电图/诱发电位仪(Nicolet EDX,美国)检测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症状、血糖水平进行评估[4],四肢感觉障碍消失,无症状且运动好转,血糖水平处于7.0 mmol/L以下为显效;四肢感觉障碍及运动有所改善且血糖水平低于7.0 mmol/L为有效;临床症状及运动情况未见好转或趋向加重,血糖水平未达到有效控制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血流动力学比较 治疗前,两组ABI、TAMEAN、F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BI、TAMEAN、FV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下肢血流动力学比较(±s)

表2 两组下肢血流动力学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3 两组神经传导情况比较 观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SCV、SNAP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神经传导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神经传导情况比较(±s)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致残率较高的慢性并发症,以麻木、疼痛及神经感觉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尤其以下肢感觉异常的临床表现更为常见,随病程发展,具有远端向近端发展趋势。自主神经障碍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直立性低血压、胃肠道、泌汗功能障碍等。周围神经损伤病理可呈现为髓鞘纤维的丧失或损害,可累及尺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等。目前认为长期高血糖是造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但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多数研究证实代谢紊乱、血管损伤、氧化应激、缺乏神经营养因子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5]。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表明灯盏细辛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获得更佳的临床疗效。灯盏细辛为菊科短葶飞蓬的一种,可发挥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的功效,另外还可通过降低外周阻力来扩张微细动脉,继而改善神经细胞营养状况到达缓解病情的目的。而观察组加用依帕司他能直接影响代谢过程中葡萄糖与山梨醇的转化效率,抑制山梨醇的生成,降低因神经元集聚造成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风险,故联合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上有着积极作用[6]。

两组治疗后ABI、TAMEAN、FV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表明灯盏细辛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长期高血糖可激活蛋白激酶C,抑制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合成,增加血管内皮素的释放,血管舒缩障碍形成,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缺氧严重,引起ABI、TAMEAN、FV水平降低。而灯盏细辛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来降低血浆粘稠度,有利于促进下肢血流动力学改善,依帕司他可有效保护神经元蛋白质及脂质,及时清除氧自由基来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最大程度降低下肢血管损伤,对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着积极作用[7]。鹿丽等[8]研究指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降低氧化应激指标,与本次研究结果相印证。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SCV、SNAP呈上升趋势,提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灯盏细辛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可加快神经传导速度,促进神经再生修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影响感觉神经纤维,使SCV下降,合并出现损害时SNAP降低,随着病情进展会影响运动神经纤维使末端运动潜伏期(DML)延长以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降低,肌电图检查可以反映神经传导速度,病情较严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肌电图检查会出现纤颤电位和正向电位,而神经损伤会使运动动作电位波幅增高,可能与肌纤维进行了再生支配有关[9-11];运动神经传导的刺激强度比感觉神经大,CMAP的高低与电刺激强度密切相关,即当肌纤维数量增多,CMAP也相应上升,其数值越高表明患者肌肉和神经恢复越好,当出现严重损害时会出现DML延长,MCV、SCV减慢[12-13]。而灯盏细辛中含有黄酮类物质可促进一氧化氮释放,而一氧化氮一定程度可活化血管,促进扩张以降低损害,有利于受损神经的修复[15];而依帕司他对轴突流异常有着纠正作用,可显著提高髓神经纤维密度,增大轴突面积使其血流及肌醇含量大幅度改善,从而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及增强自主神经机能[15]。李东风等[16]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依帕司他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相符。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提示灯盏细辛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安全性较高。张金成等[17]研究证明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与本次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灯盏细辛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利于神经再生修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灯盏传导下肢
有关神经传导检测表述的建议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灯盏花
下肢最怕“凉、麻、痛”
黑暗中的灯盏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企业创新资金配置风险传导机理研究
远山灯盏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