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预警式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2-10-23李跃

医疗装备 2022年19期
关键词:治疗仪股骨颈下肢

李跃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 (天津 301800)

股骨颈骨折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所导致的骨折,好发于老年人,临床常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可避免股骨头坏死发生,但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导致下肢静脉血流受阻,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继而引发致死性肺栓塞,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传统的护理模式大多停留在对患者即时生理状态的监测方面,无法有效预防下肢DVT 发生。预警式护理通过及早发现下肢DVT 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预防下肢DVT 发生。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则通过不断挤压患者肢体,帮助其恢复下肢活动,对预防下肢DVT 发生具有良好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预警式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1~72岁,平均(65.28±1.03)岁;左侧骨折15例,右侧骨折2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62~73岁,平均(65.39±1.15)岁;左侧骨折16例,右侧骨折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成人股骨颈骨折诊治指南》[2]中股骨颈骨折相关诊断标准;经X 线检查确诊;首次发生骨折;行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排除标准:术前已存在下肢DVT;术前已存在肢体功能障碍;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心律不齐。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预警式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预警:术前,护理人员通过语言描述、播放视频、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注意事项及下肢DVT 的危害,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足够重视。(2)术后预警:术后,护理人员每天定时按摩患者患肢,20 min/次,3次/d,同时注意对下肢进行保暖,每隔2 h 为患者更换1次体位;观察患者术后下肢肿胀程度,每日用软尺测量健、患肢周长,当两肢同一水平周长相差较大时,告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每日更换1次手术切口处的外敷药物,更换过程动作应轻柔,避免动作幅度过大导致切口渗血,当发现切口处有肿胀或渗血时,告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训练,包括抬高下肢、屈曲膝关节等,30 min/次,3次/d;此外,指导患者每日保持健康饮食。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济南千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IPC-6000B 型)干预:术后1 d,患者取平卧位,将下肢放入压力套中包裹好,按照从远心端至近心端的顺序进行多腔气囊充、放气,压力控制在180~200 mmHg(1 mmHg=0.133 kPa),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30 min/次,2 次/d。

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1)下肢DVT:比较两组干预4周后的下肢DVT 发生率,DVT 诊断符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3]标准,并经静脉造影检查确诊。(2)下肢肿胀程度:比较两组术后4、6、8 d 的下肢肿胀程度,即用软尺测量患肢膝关节及膝关节下5、10 cm 处周长,取平均值,评估下肢肿胀程度。(3)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从术后第1天开始计算。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下肢DVT

观察组干预4周后的下肢DVT 发生率为2.86%(1/35),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32)。

2.2 下肢肿胀程度

观察组术后4、6、8 d 的下肢肿胀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4、6、8 d 的下肢肿胀程度比较(cm,±s)

表1 两组术后4、6、8 d 的下肢肿胀程度比较(cm,±s)

组别 例数 术后4 d 术后6 d 术后8 d观察组 35 41.85±2.56 38.59±2.33 36.18±2.05对照组 35 43.03±3.14 42.65±3.10 41.06±3.04 F组间/P组间 257.495/<0.001 F时点/P时点 69.756/<0.001 F组间·时点/P组间·时点 21.790/<0.001

2.3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s)

组别 例数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 35 2.01±0.56 7.38±0.53对照组 35 3.78±0.87 8.37±0.65 t 10.121 6.983 P<0.001 <0.001

3 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仍需长期卧床并进行康复治疗,若护理不当,患者易出现下肢血液凝滞,诱发下肢DVT,导致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时可致残,故需做好下肢DVT的预防工作。预警式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肢体监护、体征监护等护理干预,可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危险症状,尽早预防下肢DVT 发生。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通过对多腔气囊进行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对肢体远端到近端进行均匀有序挤压,可起到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的作用,对下肢DVT 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4周后的下肢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6、8 d 的下肢肿胀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其原因在于,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通过循环加压、减压模拟下肢肌肉的收缩、放松状态,可锻炼患者肌肉能力,改善下肢血流速度,有效预防由凝血因子聚集所导致的血液淤积,降低下肢DVT 发生率;此外,其通过不断对气囊进行充、放气,可促使淋巴液回流,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刺激前列环素生成,从而更快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为预防下肢DVT 提供有利的条件[5]。预警式护理通过术前宣教可帮助患者意识到下肢DVT 发生的危害,促使患者更积极地配合治疗;通过术后按摩患肢可促进患者血液流通,避免下肢DVT 发生,通过做好患者下肢保暖可预防由低温刺激引起的痉挛,通过定时更换患者体位可避免褥疮发生,通过实时监测患者下肢肿胀情况可及时发现这一危险因素,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通过每日更换患者切口处的外敷药物可避免切口处发生感染,通过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训练可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避免下肢DVT,通过指导患者保持健康饮食可促进骨骼愈合,并对患肢功能恢复产生积极的影响[6]。故两者联合,可对下肢水肿及DVT 发生起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联合预警式护理可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缓解下肢肿胀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猜你喜欢

治疗仪股骨颈下肢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在喉癌术后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例手术室细节护理应用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舒适护理用于股骨颈骨折病人中的效果评价
下肢最怕“凉、麻、痛”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